2022年4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4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4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4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4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概论年月真题

0054120224

1、【单选题】“语言相关论”的代表人物是

萨丕尔

布龙菲尔德

A:

霍凯特

B:

维戈茨基

C:

答D:案:A

解析:萨丕尔和沃尔夫这种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

维方式,所以被称做“语言相关论”。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后来也有很多研究发

现,语言习惯对思维活动确实有一定影响。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民族在语言表达上会有

所不同,这种差异多多少少反映出不同民族某种独特的思维方式。P282

2、【单选题】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风格独具,被称为“冰心体”,其主要风格是

质朴粗犷

自然典雅

A:

铺张扬厉

B:

辞藻繁复

C:

答D:案:B

解析:简洁、清新、自然、朴素。她的作品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和哲理性,常

以小见大,以微观描写来反映宏观问题。同时,她也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探索,

塑造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的形象。

3、【单选题】下面各项属于典型的孤立语的是

汉语

法语

A:

英语

B:

满语

C:

答D:案:A

解析: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即词的内部

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

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但却有丰富的意境变化。

4、【单选题】“她站在暗处不动,满身是耳朵,满身是嘴巴”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拟

排比

A:

夸张

B:

移就

C:

答D:案:C

解析:“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夸张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式。李白诗

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危楼

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等就都用了夸张的修辞手

法,尽显豪迈大气,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熟语中也经常使用夸张的词语,比如谚语“怕树

叶掉下来打破了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次经蛇咬,三年怕井绳”,成语“家

徒四壁、怒发冲冠、余音绕梁、刻骨铭心”等。夸张与说谎不同,夸张是根据表情达意

的需要,其内容起到源于真实而又超越真实,以求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P309

5、【单选题】北方方言成为汉民族共同语主要出于

政治原因

经济原因

A:

文化原因

B:

人口原因

C:

答D:案:A

解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

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6、【单选题】美发厅用“生活从头开始”的广告词,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联想

双关

A:

升格

B:

转移

C:

答D:案:B

解析:“双关“从字面上看就知道是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包含了两个意思,在这两个意思之

中说出的是一种意思而实际要表达的则是另外一个意思,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当然其

中没有明说出来的意思反而是主要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常常运用这一修

辞方法。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最有名的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

有晴。”其中字面上是“晴”。暗指的却是“情”;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

尽”,其中字面上说的是“蚕丝”而实际上说的则是“相思”:这都是用了双关的修辞手

法。另外,汉语的歇后语大多都是利用双关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熟语形式,比如“腊月里的

萝卜——冻(动)了心”“半两棉花——免弹(谈)”“和尚的房子——庙

(妙)”“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揮子(胆子)”等。P310

7、【单选题】下面各项中建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是

认知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A:

功能语言学

B:

转换生成语言学

C:

答D:案:B

解析:语言学史上一般把19世纪欧洲出现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看做是欧洲传统语言学

的终结,意思是说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语言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并且由此

开始使语言学成为了一门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虽然是后起的,但仍不是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所以还是应归入语言研究的古代传统。P70

8、【单选题】下面各项中属于惯用语的是

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板一眼

A:

纸包不住火

B:

自力更生

C:

答D:案:B

解析:“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汉语的惯用语多为三字格,比如名

词性的“领头羊、主心骨、墙头草、对台戏、耳旁风、老油条、护身符、马后炮、定心

丸”等,动词性的“跳龙门、打头阵、开夜车、爆冷门、吃老本、穿小鞋、戴高帽、碰钉

子、顺大溜、走后门”等。汉语还有一种由两个成分固定搭配,常常用做状语表达特定动

作方式意义的比况语,也可归入惯用语,比如“一板一眼、三三两两、拼死拼活、你一言

我一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等。外语中类似惯用语的固定词组叫做“俚语

(slang)”,比如英语的“ajackofalltrades(三脚猫)”"ablacksheep(害群

之马)"“tokissthehare'sfoot(姗姗来迟)”等。

9、【单选题】下面各项中属于外来词的是

扑克

电话

A:

骰子

B:

唱片

C:

D:

答案:A

解析:扑克是外来词。它最初起源于欧洲,后来传入中国并被称为“扑克牌”。

10、【单选题】下面各项中跟汉语属于同一语系的是

日语

藏语

A:

哈萨克语

B:

佤语

C:

答D:案:B

解析: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其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1.藏语2.壮语3.彝语4.

珞巴语5.傈僳语6.景颇语7.东乡语8.纳西语9.白族语10.土家语等。

11、【单选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属于对偶中的

串对

反对

A:

正对

B:

窄对

C:

答D:案:C

解析:严格的对偶句多用在对联和诗词中,在形式上对偶句要求:意义相关、结构相同、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词义对称、没有重字、平仄协调等。从意义上看,对偶句可分为

三种:一种是“正对”,即前后两句意义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比如唐朝诗人杜甫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的对子“墙

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等;第二种是“反对”,即前后

两句意义相反或相对,比如《增广贤文》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鲁迅

《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第三种是“串对”,即前后两句意

义相连,又叫做“流水对”,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对偶句在文章的题目以及各种文学作品和应用文章中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下的对偶句在

形式上的要求会宽松一些,有时只要求字数相等。比如大家熟知的句子,“惩前毖后,治

病救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

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等,都是较宽泛的对

偶句。P317

12、【单选题】下面各个民族中,现在以汉语作为自己本民族语言的是

藏族

彝族

A:

壮族

B:

回族

C:

答D:案:D

解析:一般来说,可以运用很多语言学范畴内的标准来区别不同的语言,比如语音系统的

标准、文字系统的标准、语法系统的标准,甚至是不是相互听得懂的标准等。但前面已

经提到,语言事实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标志,即通常意义上,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民族或

以一个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所使用的语言,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差异其实更主要的在

于民族间的差异。这种情况在远古时期可能相当单纯,即语言和民族一一对应、完全一

致。比如汉族人说汉语,藏族人说藏语,俄罗斯族人说俄语,盎格鲁族人和萨克逊族人说

英语等。但到了现代,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变得复杂多了。比如在我国,大多数回族人现在

都说汉语,绝大多数满族人现在说的也是汉语,至于古代的匈奴人、突厥人、鲜卑人、拓

跋人等的后裔,现在更是与汉族人融为一体了,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也早已消失。P328

13、【单选题】汉代学者刘熙所作的语言学著作是

《埠雅》

《说苑》

A:

《广韵》

B:

《释名》

C:

答D:案:D

解析:据后世学者研究,刘熙是汉末名士。所撰《释名》一书,是汉代四大小学著作之一,

作者力图以声训探寻事物命名之源,保留了很多上古汉语的信息,对后世的训诂学、音韵学

影响很大。

14、【单选题】广州把猪舌称为“猪猁”,四川有人把猪舌称为“利子”,是为了

谐音

说法新颖

A:

避讳

B:

会说话

C:

答D:案:C

解析:避讳。避免使用“猪舌”这个直白的名称,因为在一些地方,猪舌被认为是不吉利

的食材。使用其他名称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忌讳和误解。

15、【单选题】下面各项内部的两个词词义不同的是

气力-力气

离别-别离

A:

和平-平和

B:

觉察-察觉

C:

答D:案:C

解析:如何确定用词规范也要考虑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像“裁剪一剪裁、路线一线路、

和平一平和、发挥一挥发、感情一情感、计算一算计”等,因为各自有了不同的义项,就

可以作为不同的词都保留。P275

16、【单选题】“这个苹果有西瓜那么大了。”从指称的角度分析,句中的“西瓜”是

无指的

有指的

A:

特指的

B:

定指的

C:

答D:案:A

解析:“无指”就是名词没有指称性,无指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指称。比如“窗户

玻璃”和“玻璃窗户”的“玻璃”:前一个就是有指的,因为是表示一个事物;后一个就

是无指的,因为只表示一种性质。再如“这个苹果跟西瓜差不多大”,其中“苹果”是有

指的,“西瓜”就是无指的,因为谈论的对象是苹果,西瓜则只有比喻作用。P214

17、【单选题】汉语中“胡同”一词来自

鲜卑语

满语

A:

蒙古语

B:

匈奴语

C:

答D:案:C

解析: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借词可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语言中借入的,因而

从词语的借用也可以观察到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以汉语为例,随着汉代开辟了西

域交通,汉语从西域诸国借入了“葡萄、石榴、菠萝、狮子、骆驼、玻璃、琵琶”等一

批词;汉代以后又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的翻译,从梵语借入了“佛、菩萨、罗汉、阎

罗、夜叉、魔、和尚、僧、尼、塔、刹那”等一大批词;元代时又从蒙古语借入“胡

同、站、蘑菇”等词;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西在政治、经

济、文化、科技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新事物、新概念从西方大量输入中国,汉语又从欧

洲语言中借入了诸如“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法西斯、纳粹、坦克、尼龙、蒙太奇、沙

拉、香槟、迪斯科”等一大批词。从借词的历史层次,就可以考察不同民族间相互交往的

历史,可以了解伴随着社会接触的语言间相互接触的历程。P341

18、【单选题】下面各项中与“非常高兴中的非常属于同一聚合的是

兴奋

感到

A:

喜欢

B:

特别

C:

答D:案:D

解析:什么成分能替换出现在某个位置上的问题也反映了一种结构特性,这就是“聚合关

系”。P63

19、【单选题】下面各项中属于擦音的是

[n]

[tsh]

A:

[p]

B:

[v]

C:

答D:案:D

解析:[v]在分类上属于“浊唇齿擦音”。

20、【单选题】对于儿童语言获得的途径和条件,下列各种解释中,来源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理论的是

模仿说

天赋说

A:

认知说

B:

强化说

C:

答D:案:D

解析:“强化说”认为儿童除了模仿更需要通过不断受到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

惯。比如父母会在孩子说完一句正确的话后连连夸奖,而在孩子说出错误的句子后立刻

加以纠正,前一种就是正强化,后一种是负强化。强化说来源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

射”理论,以及后来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等提出的“刺激反

应”理论。强化刺激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确实也是有作用的,上述夸奖和纠正儿童说的话

的事情所有的父母也都做过。但是把儿童的语言获得只解释为刺激反应也有失偏颇。从成

人方面说,父母有时对孩子说的有语法错误但错得有点可爱的话,如“Heagirl(他女

孩)”"Hercurlmyhair(她的卷我的头发)”等,不但不加以纠正,甚至很高兴;而有

时对孩子说的语法正确而内容不对的句子,如'"WaltDisneycomesononTuesday(沃尔

特•迪斯尼星期二播放)”,反而要加以纠正(比如节目应该是星期三播放)。可见父母常常

做的其实并不是语言规则的强化,或者说,有目的地强化刺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从

儿童这方面说,有的实验者曾反复纠正儿童的句子,比如要求儿童在回答“某样东西是谁

买给你的”时要变成“是’某人’买给’我'的”,但一连多次实验,孩子还是不能把“买

给你的”转变成为“买给我的”。很多类似实验都证明,在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

一定阶段时,强化纠正并不起作用。此外,强化说在理论上也很难解释儿童如何从大人说

的许多话,甚至是不规范的话中,判断出哪个是强化,哪个不是强化;也不能解释为什么

即使大人不去纠正,儿童到了一定时候也能自然而然地说出正确的话,包括从来没有被鼓

励或纠正过的话。可见,强化同样不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唯一途径。P291-P292

21、【名词解释】第二语言学习

答案:第二语言学习:第二语言学习又叫外语学习,包括外族语言学习、双语地区语言教

学与学习、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学习。

22、【名词解释】双语

答案:双语:双语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一种社会现象。

23、【名词解释】层次分析法

答案:层次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到复杂词组为止

的方法叫层次分析法。

24、【名词解释】语料库

答案:语料库:按照一定条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大规模语言材料就是语料库。

25、【简答题】举例分析词法手段的主要类型。

答案: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词形变化是指通过词的形态

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其中又有附加如tree-trees、屈折man-men、异根go-

went、零形式等。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

式,如re′cord-′record。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

法意义的形式,如人-人人。

26、【简答题】举例说明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的区别。

答案:绝对反义词是具有矛盾关系的词,两个词反映的事物范围没有交叉(如“国

内”“国外”),其反映的事物范围加起来等于上位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