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一)【北宋】黄庭坚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李不在意江梅托根身边,而是通过老天的恩惠获得雨露阳光,展现自己。B.梅子自古是有用的食材,有调和鼎中食物味道的作用,得到认可进入庙廊。C.江梅之果成才不易,需要经历时间烟雨的洗礼才能由青转黄,与桃李同盘。D.末句以议论收结,既同情江梅被抛弃的遭遇,又表达出对其勉励肯定之意。16.全诗以物喻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以江梅喻苏轼。①以“江梅有佳实”喻苏轼有过人的才华;②以“孤芳皎洁”“冰雪自香”“不可口”喻苏轼不迎合权贵、不慕世俗的高洁本性;③以“得升桃李盘”喻苏轼被任用;④以“掷置官道旁”喻苏轼被弃用;⑤以“本根”喻苏轼坚守本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桃李……展现自己”错误,“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的意思是桃李始终不肯说它的好话,江梅只凭着朝露的恩光成长。不是桃李“借恩光”展现自己,而是江梅“借恩光”展现自己。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前两句,江梅(喻指苏轼)结有佳美的果实,可无奈地生长在遍布桃李(喻指变法的新党们)的场地之中,桃李始终认为江梅是另类而不肯承认江梅的优秀,江梅只能自己凭借着自然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诗句以江梅喻苏轼,以“江梅有佳实”喻苏轼有过人的才华;后面诗句,写江梅孤芳自傲、高洁清白,经冰雪苦寒育就幽香;曾经与桃李同盘呈献给皇上,由于江梅的酸不如桃李的甜初尝时不可口。诗句以江梅“孤芳皎洁”“冰雪自香”“不可口”喻苏轼不迎合权贵、不慕世俗的高洁本性;“得升桃李盘”喻苏轼被任用,与变法的新党们同朝为官;“掷置官道旁”,初一尝就被搁置在一旁,喻指苏轼在朝廷不久就被外放到了地方,被弃用;“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只要江梅高洁清白的根本还在,弃置一些梅果又有何妨。以“本根”喻苏轼坚守本心,喻指苏轼优秀的本质一定还能再展宏图,有如江梅还能再结果实一般。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过桐庐[宋]姜夔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①。钓台[宋]范成大山林朝市两尘埃,邂逅人生有往来。各向此心安处住,钓台无意压云台②。注释:①垂纶:垂钓,常指隐居。②云台:汉宫中高台名,后用以借指朝廷。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姜诗首句以“横”“仰”视角的变化,展现了桐庐的山水景色,同时也透露诗人自在闲适的行游状态。B.姜诗中“十幅风帆不藉人”用拟人手法写出船随风动的轻盈、迅捷,“不藉人”语义双关,颇有意味。C.范诗首句“山林朝市”与结尾的“钓台云台”所指相同,两相呼应,传达了对人生不同境遇的深刻体悟。D.姜诗以景起兴,借景寄情,含蓄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范诗则以议论为主,富有哲理,具有宋诗典型特色。

16.两首诗都写桐庐山水,或明或暗涉及严子陵钓台,寄寓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前,既要对诗歌内容做出整体把握,又要对诗歌局部做出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把握作者的内心感受。【解答】(1)B.“拟人手法”错,此句意思是风帆不需凭借人力就能潇洒自行,并非拟人手法。

故选:B。

(2)①姜诗在怡然自得之中隐含归隐之意。诗人领略桐庐山水风光,从眼前看到的景色,想到了这里曾是东汉严子陵垂钓之地。严子陵刚正不阿,视权贵如浮云,在同学刘秀称帝后,他挂冠归隐桐庐富春山,以耕读垂钓传世。作者通过严子陵垂钓的典故,含蓄引出自己虽有绝世才华,但不被朝廷所重用,终年流落江湖的多舛命运。然而,诗人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自暴自弃,而是以儒家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理念,希望来年也能和严子陵一样归隐桐庐。用他年“垂纶”暗用严子陵垂钓的典故,委婉表达归隐之心。

②)范诗写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认为归隐与入世没有高下之判。“山林朝市两尘埃”中“山林”代表隐逸,“朝市”代表红尘,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而作者认为“两尘埃”,它们并没有什么分别,体现出诗人的人生态度。为何诗人认为它们没有分别?是因为“各向此心安处住”,只要自己的内心是安适的,选择哪种生活都无可厚非,因此诗人说“钓台无意压云台”,“钓台”代表隐逸,“云台”代表为官。“无意”表明隐逸并不比为官更胜一筹。由此可见诗人认为要尊重内心的选择,不必认为归隐就胜过入世为官。

答案:

(1)B

(2)①姜诗在怡然自得之中隐含归隐之意。诗人领略桐庐山水风光,用他年“垂纶”暗用严子陵垂钓的典故,委婉表达归隐之心。②)范诗写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认为归隐与入世没有高下之判。诗中“山林”“钓台”与“朝市”“云台”借指归隐与入世,两种人生选择结果都是“尘埃”,钓台并没有比云台更胜一筹。【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等3地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育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时雨宋·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中的叠词“家家”“处处”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B.芒种时节,家家户户都忙于农事,可是诗人整日躺在竹床上,他的懒惰反衬农民的勤劳。C.年迈而短发稀疏的诗人,享受着时雨带来的那一份清凉,体现了他自由而安闲的心态。D.作者调动了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描写了自己清幽的居住环境,富有生活情趣。16.诗人在结尾处,写到野老击壤歌颂虞舜、唐尧时代那样的美好生活,诗中写到哪些美好生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15.(3分)B。“懒惰”是诗人的自嘲,“反衬”也错。16.(6分)①芒种时节,农人忙碌劳作,表现了农村因时而作、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②诗人闲躺饮酒,情趣盎然,表现了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悠闲自在生活。③劳者乐农桑,天下太平,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赋雪吴融一夜阴风度,平明颢气交。未知融结判,唯见混茫包。路莫藏行迹,林难出树梢。气应封兽穴,险必堕禽巢。影密灯回照,声繁竹送敲。玩宜苏让点,餐称蜜匀抄。结冻防鱼跃,黏沙费马跑。炉寒资爇①荻,屋暖赖编茅。远不分山叠,低宜失地坳。阑干高百尺,新霁若为抛。【注】①爇:烧。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夜”“平明”两句以时间的推进描述一夜寒风之后、清晨洁白明亮的景象。B.“未知”“唯见”两句指出诗人在白茫茫的天地中无法得知雪的“融结”程度。C.“气应”“险必”两句表现诗人目睹积雪封住兽穴并使鸟巢坠毁时的忧虑之情。D.本诗对仗工整,作者通过远望、仰望、近观等多视角呈现的方式来铺陈雪景。16.《赋雪》一诗为雪而赋,诗歌正文无一“雪”字,却句句在写“雪”,请以“结冻防鱼跃”到“低宜失地坳”六句为例分析。【答案】15.C16.“结冻”两句,通过写水结冰使鱼不能跃出水面,沙黏腻马不能自在奔跑,衬托雪很大。“炉寒”两句,写炉寒需要烧火来取暖,“屋暖”全靠编织的茅席遮挡。以环境寒冷衬托雪很大。“远不分”两句,写远处看不清连绵的山峦,近处也看不见低洼之处。以看不到周围的景物,衬托雪之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目睹”错误。“应”,应该;“必”,一定。二字表明积雪封住兽穴并使鸟巢坠毁应是作者的猜测或想象。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形象、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冻”,写雪使水结冰;“黏沙”,写雪使沙黏腻。两句以鱼不能跃出水面,马不能自在奔跑衬托雪很大。可见其无一“雪”字,却句句在写“雪”。“炉寒”,借助烧火取暖,“屋暖”,依赖编织的茅席遮挡。通过描写居住环境的寒冷侧面突出雪之大。可见其无一“雪”字,却句句在写雪。“不分山叠”“宜失地坳”,写远远望去分辨不清重重叠叠的山峦,近处也看不见低洼之处。由远及近,写雪后什么也看不到,以此突出雪之大。可见其无一“雪”字,却句句在写雪。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同诸公登慈恩寺塔①杜甫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②,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①。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注】①杜甫在天宝十一载(752)秋天登慈恩寺塔,写下此诗。慈恩寺塔是玄奘为保存经卷佛像所修,即“大雁塔”。②唐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所以称虞舜。③瑶池饮、昆仑丘:《列子·周穆王》称周穆王“升昆仑之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观日之所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气概不凡,“高标”与李白“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句中的“高标”意近,极言塔之高,第二句杜甫又用“烈风”来衬托其高。B.杜甫认为自己不像“旷士”那样有着清逸风雅的心怀,因此登塔俯视神州时并无洒脱之意,而是心中翻起“百忧”,其中不无愤世之慨。C.“七星”指北斗七星,“河汉声西流”指银河水向西流淌的声音,两句既交代登塔时夜色已深,也照应前文塔的“高标”,为后文写俯视所见做足铺垫。D.“回首叫虞舜”写出杜甫对太宗时代清明政治的深切怀念,而此时昭陵上空的云仿佛也在发愁,这里“云正愁”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折射。16.清代钱谦益说:“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崩析之恐,正起兴也。”同为杜甫的登高诗,这首诗和《登高》在思想情感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5.C16.《登高》情感侧重于个人生命之悲:如①悲秋伤时之情;②颠沛流离之苦;③个人身世之艰;④孤独寂寞之愁;⑤晚年多病之哀;⑥壮志难酬之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侧重家国天下之忧:如①对唐王朝歌舞升平的激愤;②对唐王朝潜在政治危机的忧虑;③对唐太宗时期清明政治的怀念;④对贤才(黄鹄)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不平;⑤对趋炎附势之小人(随阳雁)的指斥。【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C.“夜色已深”错误。“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句应是诗人想象中慈恩寺塔的夜景,“羲和鞭白日”才是实写时间,此时尚能看见白日,因此才有上下文的景观描写。故可以说天色向晚,但不能说“夜色已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思是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这几句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悲秋伤时之情。“万里悲秋常作客”意思是悲对秋景感慨远离故乡长期漂泊,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百年多病独登台”意思是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佳节登高远眺,而作者只能独自一人,所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愁。“百年多病独登台”意思是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表达了诗人晚年多病的哀痛之情。“艰难苦恨繁霜鬓”意思是一生艰难,常常遗憾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艰难苦恨”首先指的是诗人一生及其遗憾,写出了诗人的个人身世之艰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一生艰难,常常遗憾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写出了诗人一生壮志难酬的怨恨之情。所以,《登高》情感侧重于个人生命之悲。“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诗人结合登塔所见来写,在写景中有所寄托。在平地上从终南山和秦岭望过去,只看到秦山青苍的一片,而在塔上远眺,则群山大小相杂,高低起伏,大地好像被切成许多碎块。泾水浊,渭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