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入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入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入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入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入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怵惕(chD)户牖(ybu)大瓠(hu)功亏一溃(kui)

B.自矜(jin)呜然(x齿o)蜒埴(sh&n)风乎舞零(yu)

C.汗涔涔(ceng)窟窿(kO)谛(di)听喟然(kul)

D.栅栏(zhh)杜撰(zuan)惊诧(ch鱼)怪诞(d&n)

2.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君子食无求饱②见贤思齐焉③在明明德④道芷阳间行⑤项

伯杀人,臣活之

1

⑥不贵难得之货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⑧其坚不能自举也⑨故贼人

以利其身

A.①④⑨/②⑧/③/⑤/⑥⑦B.①④/②⑧/③⑤/⑥⑦/⑨

C.①④⑤/②⑧/③/⑥⑦/⑨D.①⑨/②⑥⑧/③/④/⑤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克己复礼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C.欲治其国者D.虑而

后能得

克终者盖寡若火之始然吾其还也物格而后知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譬如平地③复众人之所过④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⑤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⑥强行者有志⑦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⑧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⑨可怜焦土

A.①⑤⑥⑧⑨B.③④⑥⑦⑨C.①④⑥⑧⑨D.②④⑦⑧⑨

5.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②虽董之以严刑③洎牧以谗诛④钟情如我

辈者,能忍之乎

2

⑤无恻隐之心,非人也⑥大王来何操⑦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者⑧加之以师旅

⑨当察乱何自起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⑨B.①③/②⑧/④⑦/⑤/⑥⑨

C.①⑥/②/③④⑦/⑤/⑧/⑨D.①⑥/②③/④⑦/⑤/⑧/⑨

6.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又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

“小人喻于利”中的“小人”指的是后者。

C.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D.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代将诸侯划分为公、侯、伯、

子、男五个等级,将其封地称作“家”。

二、课内外阅读(60分)

(-)《红楼梦》专题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3

7.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如海

的女儿黛玉读书。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母家荣国府帮助。林如海的岳母

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

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B.黛玉因将袭人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

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

春情思。黛玉于是把那些残花瓣拿去掩埋,不由自主地感花伤己,随口

念了几句诗,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

C.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

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同时,宝玉又因留恋戏

子蒋玉茜被告了状。二罪并罚,宝玉因此挨打。

D.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

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

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后薛蟠夺

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8.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关题目。(3分)

单表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那底下凡执事

人等,闻得是贵妃作好事,贾母亲去拈香,正是初一日乃月之首日,况

4

是端阳节间,因此凡动用的什物,一色都是齐全的,不同往日。少时,

贾母等出来。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李氏、凤姐儿、薛姨妈每人一乘四

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

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然后贾母的丫头鸳鸯、鹦鹉、琥珀、珍珠,林

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宝钗的丫头莺儿、文杏,迎春的丫头司

棋、绣枯,探春的丫头待书、翠墨,惜春的丫头入画、彩屏,薛姨妈的

丫头同喜、同贵,外带着香菱、香菱的丫头臻儿,李氏的丫头素云、碧

月,凤姐儿的丫头平儿、丰儿、小红,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

儿去的金钏、彩云,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

头,一共又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

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这个说“我

不同你在一处”,那个说“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那边车上又说''蹭

了我的花儿”,这边又说“碰折了我的扇子”,咕咕呱呱,说笑不绝。

周瑞家的走来过去的说道:“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笑话。”说了两

遍,方觉好了。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早已到了清虚观了。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有删改)

以上这段文字是贾母到清虚观祈福出发时的场面描写,《红楼梦》中的

场面描写往往富有深意,你认为上面文字中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本简析。

(3分)

5

9.作为“贾府四春”之一,探春是姨娘所出,身份并不高贵,但她通达

事理、机敏过人,成为大观园群芳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回通过描写探春协理大观园,展现了她的

过人才干。第五十五回为《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有

研究者说探春”表面上不动声色,谈话却比王熙凤更有机锋”,你同意

这一观点吗?请结合第五十五回的内容说说你的思考。(4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材料一:

2023年开年以来,ChatGPT当仁不让成为网络上最火热的词语。这不是

人工智能第一次被大面积讨论,但是这一次对ChatGPT的讨论,却明显

带着更强的忧思;ChatGPT的能力进入了新闻、出版、写作、教育等领

域,离大众生活与工作如此接近,以至于让人有了一种恐惧,人是否会

被人工智能取代?

随着ChatGPT使用者猛增,乐观派认为这只是一款辅助性软件,在处理

文字、代码等工作中能替代一些基础性劳动,且更加规范优化,但在稍

微精细的文献需求、意见咨询等方面还远未成熟;悲观派认为人类大量

的文书工作恐怕都会遭遇威胁,而ChatGPT的成长速度惊人,恐怕很快

6

会替代人完成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生产。人文艺术这一代表着人类文明精

粹的独特领域,似乎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专属圣地。

技术进步带来艺术领域的忧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在每一次飞跃

性的技术变革诞生时,都不免出现。1839年,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

在第一次看到照片时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已经死亡!”但从实际来

看,照相术的出现将画家从模仿和还原客观事物的目标中解放出来,从

此绘画进入了新纪元,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未来主义、达达主

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大大拓展了绘画的审美边界,且对整个艺术领域

都产生了深远广大的影响。技术占领了一块领土,艺术便会由此开拓新

的大陆。因此,技术和艺术并不是二元对立关系。

但要看到,大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发展,也许会给某些行业带来暂时

性的冲击,也许会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带来挑战。就如同工业时代诞生的

多种机械化,从长远来看催生了新的行业、新的工作,但是对当时的工

人而言,还是面临着个人谋生技能被取代的“技术性失业”境遇。ChatGPT

对于人类社会的改变到底会到何种境地,对包括文化艺术领域在内的多

行业的冲击到底会有多么剧烈,现在没有人可以充当准确的预言家。现

代社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为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行业转型震荡

进行减震和提供缓冲,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心的恐慌,迎接技术的曙

光。

(摘编自杨慧《从ChatGPT说起:技术革新与艺术忧虑》)

7

材料二:

ChatGPT背后拥有极为庞大的语料数据库,具有重组各种数据的强大能

力。如让ChatGPT起草一份学术会议开幕式的致辞。拿到稿子后,觉得

稿子太短,ChatGPT立即添上数百字;要求增加一些理论深度,ChatGPT

迅速补上一堆相关的概念术语。当然,ChatGPT的能力并非局限于狭隘

的语言表述,而是可以从事许多延展出来的工作。

显然,ChatGPT可胜任通常的文学生产,建设日常的文学环境,就像为

一个公共大厅增添椅子或者为一个寓所增添冰箱。但ChatGPT能否跨过

第二道门槛写出一流的好文学?情节、人物、叙述语言、历史背景……

文学涉及的因素太多了,很难找到一个公约数作为普遍的标准,但一流

的好文学必定是创新的文学。

于是,我们可以从事“算法”的创新实验。以“清风”一词为例。“清

风”衔接“明月”,这种组合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汉语语料库之中,“清

风明月”的组合数不胜数。相对地说,“清风”衔接“粪便”,这种组

合相当新颖——可是,这种创新难道没有问题吗?首先,美学标准就无

法通过。必须意识到,创新周围同时分布另外一批或显或隐的尺度,美

学的、历史的、更大范围的意识形态,如此等等。问题复杂起来了。

创新不是一个内涵清晰的概念,一流的好文学如同水中的倒影摇晃不定,

ChatGPT会不会感到为难?人工智能的“算法”必须事先确定一个目标。

目标的模糊、摇摆乃至丧失可能使“算法”束手无策。“阿尔法狗”在

8

围棋对弈之中的杰出表现已经人所共知。这种表现同时取决于一个确凿

无疑的目标:按照围棋的规则赢棋。如果将这个目标设定为“下出一盘

让对手心情愉悦的棋”,“阿尔法狗”的“算法”如何着手?什么叫作

“心情”?如何定义“愉悦”?“心情”和“偷悦”是一个常数还是如

同股票那样在时刻浮动?这些问题未曾明确之前,“阿尔法狗”简直无

法开机。

众多经典作品成为经典的理由各不相同。事实上,这些理由至少包含了

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远古时期无法诞生现今的长篇小说经典。这

不仅因为当时语言简朴、传播媒介原始,同时还因为单纯的社会关系无

法提供曲折的情节作为长篇小说的躯干。“地利”的意义不难理解:一

部作品通常首先在某种地域文化背景之中获得肯定,进而赢得经典的荣

誉并且踏上世界文学舞台。改换一下地域文化背景,初始的成功甚至奇

怪地消失了。当然,文学离不开“人”的经脸体会、“人”的历史感受、

“人”的不可代替的至亲至爱至痛至恨之情,如此等等。这恰恰是

ChatGPT所匮乏的。ChatGPT的“算法”能否复制出“人和”——包括

形形色色的“个人”——拥有的所有经验?哪一天如果ChatGPT可以提

供众多经典作品各不相同的理由,那么,文学的人工智能时代就真正到

来了。

(摘编自南帆《ChatGPT:文学与“算法”》)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9

A.ChatGPT的出现使得原来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再掀起高潮,进一步加深

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忧虑。

B.ChatGPT在替代人完成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生产等方面已经成熟,这无

疑是人们对此悲观的原因之一。

C.ChatGPT语料数据库极庞大,重组数据的能力很强大,它能进入新闻、

出版、写作、教育等领域。

D.任何一部经典作品都会体现某种地域文化背景,倘若换成另一种地域

文化背景,那它就有可能成不了经典。

11.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技术和艺术并不是二元对立关

系”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荷兰小画派时期的画家如维米尔应用小孔成像投影装置来辅助绘画,

从而提高了绘画的写实性。

B.人们利用虚拟技术在动画片的某个街区里面模拟一些有意义的画面或

者声音,制作出需要的背景。

C.Napster的出现令音乐进入网络MP3时代,《21世纪经济报道》称:

“此后,全球音乐产业陷入了长达10年的噩梦。”

10

D.数字电影在电脑特效等后期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电影可以展现越来

越多无法直接拍摄出的奇观异景。

12.材料二认为,ChatGPT等人工智能目前并不能创作出经典作品。请

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

17题。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

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

子对日:“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

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

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

日:“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

曰:'篌①我后,后来其苏②。'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

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

宗庙,迂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

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③,止其重器,谋于燕众,

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11

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日:“王无患焉。”乃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

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

日:“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

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

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

顺之,又从为之辞!”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有删改)

[注]①篌(xl):等待。②苏:解救,拯救。③旄倪(maoni):老人和

幼儿。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

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陈贾曰时周公使团管叔目监商同管叔以商畔也同周公知同其将畔目而

使之与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旬而举之”与“举以予人”(《六国论》)两句中的“举”字意

思相同。

12

B.“何以待之”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以”

字意思不同。

C.“系累其子弟”与“薄产累尽”(《促织》)两句中的“累”字意思

不同。

D.重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的器物。迁其重器,

意味着灭亡其国家。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王跟孟子说,有人建议他不要攻占燕国,也有人建议他攻占燕国,

还说如果不攻占燕国的话就会有天灾。

B.各国策划援救燕国。齐王问孟子该怎么办,孟子劝齐王停止战争,施

行仁政,但齐王没有采纳孟子的建议。

C.燕国人纷纷反叛齐国,齐王叹息地说后悔没有听孟子的话,陈贾宽慰

了齐王,并拜见孟子,为齐王犯错找借口。

D.孟子说,哪个国家更强大,燕国百姓就认为哪个国家能将他们从水深

火热中拯救出来,百姓就欢迎哪个国家。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5分)

13

(2)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5

分)

17.孟子是如何反驳陈贾“圣人亦有过”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8〜19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桅子花。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首句就透出山村风味,选取典型意象“鸡鸣”“一两家”。“鸡

鸣”和人家是村居特征之一。

14

B.王诗写诗人雨天经过山村,只见村民们都在忙农活,诗人闲得无聊,

只好欣赏庭院中的桅子花。

C.翁诗中“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一“绿”一“白”,

色彩明丽,都是静景描写。

D.翁诗末句中“蚕桑”“插田”分别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白满川”。

“了”和“又”极富表现力。

19.有人说,这两首田园诗将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簧

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簧是因为“",而能

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2)《〈老子〉四章》中,老子以“,”两

句,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

的。

15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以加强个人

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人们常将土楼等同客家土楼,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因为客家人迁徙至福

建后确实建造了用于防御的高大一座座土楼。因客家土楼发现较早并得

到广泛宣传,客家土楼的说法便①。事实上,福建土楼不仅仅有客家

土楼,还有闽南土楼。在南靖土楼中,田螺坑土楼群居住人数多,生活

气息浓。人们在这里,仍可以观察土楼内原汁原味的生活。推开土楼厚

重的木门,仿佛进入了一片自成体系的小天地。周末早上8点,进门处,

人们②聊着天:老人从菜地里摘回新鲜蔬菜,中年人忙着准备一家人

的早餐,小孩们搬出凳子开始做作业……或圆或方的空间里,是一幅幅

流动的生活景象,充满温暖的烟火气。

漫步村中,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路上,处处③。阳光照射下的土楼,

散发着一抹橙黄色的暖意。如果将镜头拉远,从空中俯瞰,一座座庞大

的、或方或圆的土楼,带着土壤的肤色,散落在绿色深处的山峦与河流

之间,像时光长河中的一颗颗明珠,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诉说着中国

传统文化中一段段悠悠岁月。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6

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

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老子《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也曾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可见,人生

的路上,我们要做大事,这是我们的追求;但是想要成就大事,也不能

忽视细微,忽视根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

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学期高二开学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7

1.B(A项中的“功亏一溃”的“溃”正确字形为“簧”;C项中“汗

涔涔”的“涔”正确读音为cen;D项中“杜撰”的“撰”正确读音为

zhuan)

2.A(①④⑨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取道/劫夺。②⑧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贤能的人/坚硬的东西。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彰明。⑤使动用法,

使……活。⑥⑦意动用法,以……为贵/以……为鉴)

3.D(而:都做连词,都表承接关系。A项,克:动词,约束;动词,

能够。B项,若:连词,如果;副词,好像。C项,其:代词,他的;

副词,表示祈使)

4.C(①“大学”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今义:实施

高等教育的学校。②“譬如”古今意义都是“比如”。③“众人”古今

意义都是“很多人”。④“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⑤

“孺子”古今意义都是“小孩子”。⑥“强行”古义:勤勉而行;今义:

强制实行。⑦“颠覆”古今意义都是“政权被推翻”。⑧“虑”古义:

用绳结缀;今义:思考。⑨“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同情)

5.B(①被动句②状语后置句③被动句④定语后置句⑤判断句⑥

宾语前置句⑦定语后置句⑧状语后置句⑨宾语前置句)

6.D(“将其封地称作‘家'”说法错误,“家”是卿大夫的封地,诸

侯的封地称作“国”)

18

7.B(“袭人”应为“晴雯”)

8.参考示例:通过场面描写,揭示了贾府讲究排场、奢侈无度的一面;

贾母到清虚观祈福,却无庄严肃穆之感,暗示贾家必然衰败。(3分,

意思答对即可)

9.参考示例:同意。本回中,年轻的探春刚开始理家,就碰上了棘手之

事,探春冷静应对。一句“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

将探春心思缜密、聪慧敏捷、口齿伶俐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与王熙

凤的快人快语、泼辣锐利相比,探春言行更加内敛,理正而色不厉,书

中就说她“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4

分,意思答对即可)

10.B(B项,“ChatGPT在替代人完成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生产等方面已

经成熟”判断不当,根据材料一中“在稍微精细的文献需求、意见咨询

等方面还远未成熟”和“而ChatGPT的成长速度惊人,恐怕很快会替代

人完成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生产”可知,ChatGPT在替代人完成更多的知

识和文化生产方面并没有成熟)

11.C(C项表明的是技术进步带来艺术领域的忧虑,体现的是技术和艺

术的二元对立关系;因此,本项不能证明“技术和艺术并不是二元对立

关系”)

19

12.①ChatGPT等人工智能创作作品时只能按照事先确定的一个目标进

行,并不能体现经典文学所涉及的情节、人物、叙述语言、历史背景等。

②经典文学作品在创新时所涉及的审美标准十分复杂,如或显或隐的尺

度,美学的、历史的、更大范围的意识形态,而ChatGPT等人工智能创

作出来的作品无法通过其美学标准。③众多经典作品成为经典的理由各

不相同,但至少包含了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ChatGPT等人工智能

提供不了成为经典作品需要具有的这些要素。(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3.ADE[(原文标点)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

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14.A(A项,第一个“举”译为“攻克、攻占”;第二个“举”译为“拿、

用”。B项,第一个“以”译为“用、凭借”;第二个“以”译为“用

来”。C项,第一个“累”译为“拘系、捆绑”;第二个“累”译为“积

累”。D项表述正确)

15.D(“哪个国家更强大”错误,应该是哪个国家善待百姓,实行仁政,

百姓就欢迎哪个国家)

16.(1)(齐国)凭借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

的大国,(那里的老百姓)用竹筐盛着饭、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齐军,

难道有别的原因吗?

20

(2)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如果不

施行仁政,那么就会招致天下的讨伐。

[第(1)小题的关键点:“箪食”译为“用竹筐盛着饭”;“壶浆”译

为“用壶盛着浆汤";“他”译为“别的原因"。第(2)小题的关键点:

“固”译为“本来”;“倍地”译为“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动”译

为“摇动、使不稳定”,这里可引申为“招致”。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

大意2分]

17.①孟子反驳陈贾所列举周公的事例说,作为弟弟的周公信任哥哥管

权,没有预料到管权会反叛,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②孟子又将古代

和现在的君子做对比,古代的君子能够正视错误且知错就改,现在的君

子知错不改,还找托词掩饰错误,以此反驳陈贾的观点。(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齐王请教孟子:“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有人却建议我攻占它。(我

想,)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五十

天就攻克了,这靠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能是天意)。如果我不攻占

它,一定会有天灾。攻占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如果攻占它而

燕国的老百姓很高兴,那就攻占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这样。

如果攻占它而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攻占它,古人也有这样做

的,周文王就是这样。(齐国)凭借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另一个

21

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那里的老百姓)用竹筐盛着饭、用壶盛着浆汤

来迎接齐军,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就是为了跳出水深火热的战祸啊。如

果新统治下水更深,火更热,百姓又将转而投奔别的国家了!”

各国策划援救燕国。齐王又对孟子问道:“各国都谋划来讨伐我,怎么

办?”回答说:“我听说过只占有七十里而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就

是商王汤;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的国家而总是畏惧别人的。《尚书》

说:'盼望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现在燕国虐待

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国人民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他们,

都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仁义之师。您如果杀了他们的父兄,抓捕他们的子

弟,毁坏他们的祖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能行呢?天下本来

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如果不施行仁政,那

么就会招致天下的讨伐。大王您应该立即下令,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

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

这样做还来得及。”齐王却没有采纳孟子的劝告。

不久,燕国人果然纷纷反叛齐国。齐王叹息道:“我真惭愧没听孟先生

的话。”陈贾说:“大王不用担心。”于是他前去见孟子,问:“周公

是什么样的人?”回答:”是古代的圣人。”陈贾又说:“周公派管权

监视商朝旧地,管权却在商地反叛。周公知道管权会反叛而派他去吗?”

回答说:“周公预先不知道。”陈贾便说:“如此说来圣人也会犯错误

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权,是哥哥,周公的错误是可以理

解的!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错误就改;现在的所谓君子,有了错误听

22

之任之。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人民都看得到;待到他改

正,人民便更加景仰他。现在的君子,不但听任错误不改,反而寻找托

词!”

18.B(“诗人闲得无聊,只好欣赏庭院中的桅子花”错误,这里的“闲”

运用了拟人手法,指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通过桅子

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

19.①王诗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

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三、四句写农事,

妇姑相互唤着去浴蚕,可知农事的繁忙。诗人写了雨过山村的所见情景,

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②翁诗前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

出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才了蚕桑

又插田”,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繁忙气氛。③“闲看”“闲

人”又于紧张忙碌的氛围中,烘托出环境的幽静。(每点2分,意思答

对即可)

20.(1)吾止也吾往也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每空1分,多字、漏字、

错字等均不得分)

23

21.示例:①深入人心(或“家喻户晓”“众所周知”)②三三两两③

生机蓬勃(每处填入的成语恰当且书写无误得1分,不恰当或书写有误

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得分)

22.示例:人们常将土楼等同于客家土楼,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

客家人迁徙至福建后确实建造了一座座用于防御的高大土楼。(每改正

确一处得1分,三处修改无误给满分,修改之后又产生另外的语病,每

增加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等同”

后面缺少介词“于";二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之所以”搭配的应

是“是因为”,而不是“因为";三是语序不当,“一座座”为表数量

的定语,应放在“用于”或“高大”之前)

23.画波浪线句将一座座土楼喻为一颗颗明珠,(1分)将山峦与河流

喻为时光长河,(2分)形象地展现了土楼蕴含的历史价值和代表的中

国传统文化意义。(2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老子《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也曾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可见,人生

的路上,我们要做大事,这是我们的追求;但是想要成就大事,也不能

忽视细微,忽视根本。

24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

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