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微专题 土壤有机质的收支平衡_第1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微专题 土壤有机质的收支平衡_第2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微专题 土壤有机质的收支平衡_第3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微专题 土壤有机质的收支平衡_第4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微专题 土壤有机质的收支平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有机质的收支平衡核心问题:1、理解土壤的形成经历了哪些过程?2、土壤的有机质收入和支出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如何提升土壤的有机质?1坚硬的岩石岩石4疏松的风化碎屑物3成土母质成土初期矿物质5无机养分(__________)7动物排泄物、残体形成_______有机质有机质8有机质9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含_______________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层枯枝落叶母岩层母质层有机层有机质收支11________不完全分解腐殖质10微生物分解有机残体完全分解分解13植物吸收土壤养分12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黑色或灰黑色腐殖质层14植物根系促进岩石风化6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_______水分运移15降水16地表径流流失19盐类积累17水分下渗18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

向下运移,导致本层矿物质

20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____、____,质地____、坚实淀积层淋溶层下渗

淋失沉淀积累黏重2风化一.成土之路土壤有机质收支平衡生物残体微生物分解(温度、水分、空气)淋溶作用植被消耗外力侵蚀人类活动外力搬运沉积人类活动补充收入支出总结(一):结合成土过程示意图,归纳土壤有机质收入和支出的途径。二.水肥运移(2022·山东卷)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小尺度空间水热差异小不影响植被类型盆地地形水分汇聚低处坡地、谷地土壤水分差异大植被类型不同C地势低,地面积水,缺氧环境(2022·山东卷)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C植被茂盛;地势低,物质堆积

枯枝阔叶层和腐殖质层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缺失淋溶层有机质积累多微生物分解缓慢湿生环境(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面小题。3.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4.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BB纬度高,热量不足适应生存的植被及动物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累积多生长季短淋溶作用是指土壤物质中可溶性物质(矿物质、黏粒等)被水溶解,发生侧向迁移或由土壤上部往下部迁移的一种土壤发生过程。迁移溶解流向地势更低处土壤上层的矿物质被溶解和迁移,发生损失,颜色较浅,形成淋溶层土壤下层盐分淀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形成淀积层水分下渗影响淋溶作用的因素温度气候土壤质地地形是指土壤物质中可溶性物质被水溶解,发生侧向迁移或由土壤上部往下部迁移的过程。物质组成降水温度越高,矿物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大量可溶性盐基;降水越丰富,水量越大,带走的可溶性物质越多。土壤中钾、钠、钙、镁等盐基离子最容易被淋失,而硅、铁、铝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淋溶。砂质土,孔隙大,水分运动畅通,利于进行淋溶作用;黏质土,孔隙小,土壤中水分运动更缓慢。地势起伏地势高、坡度大的地区,有利于地下水的迁移,土壤中的物质更容易被带走。

材料一:吉林省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所产玉米品质优良,但因过度耕作黑土地出现严重“透支”------“变薄、变瘦、变硬”。近年来,梨树县推广“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的耕作方式,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促进了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被称为“梨树模式”,实现了“藏粮于地”。下图是“梨树模式”示意图。1、描述梨树县黑土地“透支”的表现。变薄:表土流失,表土压实;变瘦:有机质减少

,肥力下降;变硬:孔隙减少,水分减少。三.调养黑土

材料一:吉林省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所产玉米品质优良,但因过度耕作黑土地出现严重“透支”------“变薄、变瘦、变硬”。近年来,梨树县推广“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的耕作方式,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促进了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被称为“梨树模式”,实现了“藏粮于地”。下图是“梨树模式”示意图。变薄:表土流失,表土压实;变瘦:有机质减少

,肥力下降;变硬:空隙减少,水分减少。三.调养黑土变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顺坡耕作,频繁翻耕,加剧土壤的风蚀、水蚀。变瘦:长期过度种植,消耗大量土壤有机质。变硬:频繁使用机械耕作,使黑土压实,孔隙减少。2、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认为原因。

材料一:吉林省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所产玉米品质优良,但因过度耕作黑土地出现严重“透支”------“变薄、变瘦、变硬”。近年来,梨树县推广“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的耕作方式,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促进了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被称为“梨树模式”,实现了“藏粮于地”。下图是“梨树模式”示意图。3、请从土壤有机质收支平衡原理说明梨树模式对黑土有机质的积极作用。三.调养黑土秸秆覆盖、少耕、宽行与窄行留茬还田

土壤有机质收支平衡生物残体微生物分解淋溶作用植被消耗外力侵蚀人类活动外力搬运沉积人类活动补充收入支出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少耕

宽行、窄行3、请从土壤有机质收支平衡原理说明梨树模式对黑土有机质的积极作用。收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为黑土提供大量的生物残体,提高有机质的收入。支出:秸秆覆盖、少耕、留茬还田可有效地防止水蚀和风蚀,减轻黑土有机质支出;

少耕可少翻动土层,降低黑土透气条件和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减缓有机质分解速度;还可以减少农作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消耗,降低外力作用对土壤的侵蚀。

宽行与窄行轮流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持续支出,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

减少化肥使用,防止土壤板结

减少土壤结构破坏,提高黑土肥力。总结: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土壤的有机质?总结: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方法: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少耕;宽行与窄行(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玉米大豆轮作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水稻油菜轮作油菜与水稻轮作模式可以改善土壤质地结构,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绿肥

绿肥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等作用。(2023广东卷)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A.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C.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风力搬运输入粉尘粉尘来自地表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当地高寒热量不足难以耕作故排除DA课后练习(2023广东卷)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草毡层破坏初级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产生有机物质的总量。名词解释草地减少初级生产力下降裸地增多风蚀及太阳辐射作用增强冻土融化加快草毡层保护作用减弱促进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C课后练习

(2023全国甲卷)图2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题。3、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索是(

)A.

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谷地低洼易储水,土壤水分含量高形成喜湿草甸植被D(2023全国甲卷)图2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题。4、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谷地沉积物不断增厚谷地的地势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的含水量下降草甸植被减少谷地植被与地带性植被差异减小B

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题。5.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6.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湿度和温度C.海拔高低和降水 D.植被的疏密程度夏秋多冬春多C夏秋微生物多冬春微生物少青藏高原南部季风气候夏秋高温多雨冬春温和少雨水热多利微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