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讲练考专题08 物态变化 单元对点难题训练(含解析)_第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讲练考专题08 物态变化 单元对点难题训练(含解析)_第2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讲练考专题08 物态变化 单元对点难题训练(含解析)_第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讲练考专题08 物态变化 单元对点难题训练(含解析)_第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讲练考专题08 物态变化 单元对点难题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专题08物态变化单元对点难题训练考点1:温度及其测量1.(2022广州)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答案】C【解析】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大于34℃小于6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2北京)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C。【答案】34【解析】由图可知,0℃在液柱的下方,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所在位置的示数为34℃。3.(2021齐齐哈尔)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8s D.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2V【答案】B【解析】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错误;B.人的正常体温约是37℃,符合实际,故B正确;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5s,故C错误;D.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D错误.考点2:熔化和凝固1.(2022苏州)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C.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严冬,树枝上出现雾淞【答案】A【解析】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B.雾的形成的是液化,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雾淞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2湖南衡阳)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D.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答案】B【解析】ABD.图中该物质在10~25min内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此时对应的温度为80℃,即它的熔点是80℃,故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第10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2湖南长沙)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答案】B【解析】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4.(2022海南)在冰壶比赛中(如图),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答案】A【解析】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对冰做功,冰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熔化成水,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过程发生的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2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冰雪消融B.清晨结露C.深秋凝霜D.泼水成冰【答案】A【解析】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A符合题意;B.清晨结露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过程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凝霜是凝华现象,由水蒸气凝华成冰霜结晶,凝华过程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泼水成冰是液体凝固成固体,凝固过程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2江苏常州)1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答案】等于大于【解析】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是晶体,所以冰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是0℃的冰不能继续吸收热量,不能继续熔化,0℃的水不能继续放出热量,不能凝固,所以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7.(2022黑龙江绥化)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___________min;(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___________;(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________态。A.固B.液C.固液共存【答案】(1)C(2)38(3)非晶体6(4)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ABC(或“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解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应先固定图甲中的C的高度。(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零刻度线在30℃下方,故此时温度为38℃。(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整个熔化过程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石蜡是非晶体。由图像如图乙所示海波熔化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熔化结束,故熔化持续了SKIPIF1<0(4)由图甲和图乙知,整个熔化过程持续加热,所以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由图乙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没熔化,可能处于熔化过程中,也可能熔化结束,故晶体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ABC符合题意。故选ABC。8.(2021广东省)固态、液态和______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______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答案】气态

熔化【解析】(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时分子间间隙小,排列整齐和紧密;液体时分子间间隙变大,排列不规则;气态时分子间间隙最大,排列杂乱无章。(2)物质的三态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液体变为固态叫凝固;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液态。图甲表示物质处于固态,图乙表示物质处于液态,由图甲固态变为图乙液态时,发生物态变化为熔化。9.(2021四川绵阳)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答案】B【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现象,本题中的雪是由水造出来的,据此分析。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10.(2021齐齐哈尔)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不需要估读)。(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3)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在t1时刻的内能______t2时刻的内能;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冰的比热容______水的比热容(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沸腾(选填“能”或“不能”)。【答案】−4

从下到上

晶体

小于

小于

不能【解析】(1)观察温度计刻度盘,从下到上示数变小,说明是零下,则从0刻度处向下数为4格,则读数为−4℃;(2)组装实验仪器的原则: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要先放酒精灯,根据外焰的高度确定石棉网的高度;再放烧杯,确定试管的高度,最后放入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3)由丙图可知,在t1(4)t1−t2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所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5)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考点3:汽化和液化1.(2022湖南益阳)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答案】B【解析】A.冰变成水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故A错误;B.水蒸气变成露水是液化,液化需要要放热,故B正确;C.水蒸气变成霜是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C错误;D.水结成冰是凝固,凝固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2.(2022湖北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解析】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发生的是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选D。3.(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说明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属于缓慢的汽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2022湖北十堰)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90℃的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她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答案】节约时间98小于【解析】实验时烧杯中装入热水,好处是可以缩短加热时间。还可以通过减少水的质量、加上盖子来节约时间。由图可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8℃,即水的沸点为98℃。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此时沸点为98℃,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小于一标准大气压。5.(2022湖北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______;(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像。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oC,则图乙中t0=______oC。【答案】(1)变大液化(2)持续吸热(3)87【解析】(1)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液体压强越变越小,故气泡越变越大;“白气”是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2)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3)装置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oC,则每1min升高的温度为SKIPIF1<0,一共加热了5min,故水温改变了SKIPIF1<0则初始温度为SKIPIF1<06.(2022广西玉林)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1)用酒精灯持续对水加热,发现温度计示数缓慢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2)若在更高纬度的地方进行此实验,则发现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答案】(1)升高98(2)降低(3)液化【解析】(1)实验中,用酒精灯持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缓慢升高至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即此时水的沸点为98℃。(2)由于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所以,若在更高纬度的地方进行此实验,由于气压减小,则发现水的沸点降低。(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液化。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7.(2022黑龙江牡丹江)为了了解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小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0L的水,开始探究。(1)小雪先给A管加热,A管中的水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___________时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管C流到B管中,B管中水面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水。同时,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了,这表明B管中的水___________热量;(2)小雪每隔1min记录B管中水的温度,持续加热到第10min,B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这表明B管中的水___________;(3)供暖系统就是利用水蒸气___________放热供暖的。【答案】(1)沸点液化吸收(2)99沸腾液化【解析】(1)沸腾的条件是液体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故A管中的水沸腾,一定达到了沸点。B管中水面会升高,说明水增多了,所以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使B管中水增多了。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了,说明B管中水吸收了热量。(2)由乙图温度计,可以看到温度计分度值为1℃,由液柱指示刻度可以读出温度为99℃。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由B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可知B管中的水在沸腾。(3)由实验可知供暖系统是由水蒸气变成水,放出热量来供暖的,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8.(2022湖北荆州)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1)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__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2)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全部实验数据见下表,由表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398100102102102(3)图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由下到上(2)96大于(4)两个实验小组中水的质量不同【解析】(1)实验中需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内壁和容器底部,所以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液面所在的位置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即此时水的温度为96℃。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102℃,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根据丙图可知,两个小组水的初温相同,但是沸腾的时间不同,所以可能的原因是两个实验小组中水的质量不同。9.(2021广西贵港)每年3月至4月,贵港会出现“回南天”这种气候现象,即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

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

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

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

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答案】C【解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放热液化成水珠,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0.(2021江苏扬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所示,剪裁合适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2)在烧杯中倒入约80℃的水,提高了水的初温,从而______,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______;(3)如图所示,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乙同学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______。【答案】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