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1页
广安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2页
广安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3页
广安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4页
广安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年秋高23级历史期中考试卷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纲要上第1——2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48分)

1.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

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止匕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

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

2.止匕外,学者们还发现遗址曾经有一座包括宫殿在内的三重城,还拥有水利系统、分等级墓葬、祭坛,还

有象征军事指挥权力的玉钺。这一发现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军事实力发展强大B.城市建设设施完善

C.国家形态雏形初现D.冶金技术较为成熟

3.《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

三月而葬。”这反映出西周()

A.周王牢固管控地方B.敬祖习俗非常盛行

C.礼制维护分封等级D.丧葬背离宗法制度

4.春秋战国,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如齐、魏、韩。其初衷是()

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

B.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

C.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中的有利地位

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

5.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属于他的主张有()

A.仁政B.尚贤C.为政以德D.隆礼重法

6.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

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民族矛盾不断加深B.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

7.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跳、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

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大举分封B.推广郡县C.郡国并行D.建立行省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颁布秦律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9.秦代设一官职“掌副丞相”“掌监察,协助丞相处理政事纠察之任”。该官职是()

A.太尉B.御史大夫C.廷尉D.郡守

10.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

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11.秦汉之初,丞相权力颇重,礼遇亦隆,由此常有君相间的冲突。汉初的丞相虽多深自贬抑,以缓和君臣

关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对此,汉武帝亲政后()

A.划分13个州部B.颁布“推恩令”C.增强尚书台作用D.设立“中朝”

12.董仲舒结合阴阳家五行学说、法家的刑法学说以及道家的气论学说,重新构建了将天道、王道、人道

融为一体的“天人感应”学说,人们称经他改造后的儒学为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

A.具有明显世俗化色彩B.延续了黄老无为思想

C.与孔子学说立场一致D.适应了集权统治需要

13.南朝刘宋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

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

A.北方经济严重依赖南方B.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

C.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D.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结束

14.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哪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共”天下是这一

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

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门阀政治()

A.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激化了士族之间的矛盾

C.推动了社会的长治久安D.客观上维护了统治秩序

15.北魏时期,有人作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流行的歌谣也唱道:“纥

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这可用来说明北魏()

A.实行移风易俗的可能性B.推行赋役改革的紧迫性

C.发展农耕经济的重要性D.改变政治中心的必要性

16.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唐蕃之间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状态。安史之乱时吐蕃曾助唐平叛,并借机控制了

陇右地区,后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代宗仓皇出逃。唐蕃关系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安史之乱后双方实力的变化B.唐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C.吐蕃以两面派手段迷惑唐朝D.和亲政策失去政治效能

17.虽然隋朝存在时间较短,但其历史成就不可磨灭,为唐朝的繁荣和强盛奠定了基础。以下选项中不属

于隋朝历史成就的是()

A.开通大运河B.兴建洛阳城C.灭亡东突厥汗国D.结束南北分裂

18.某学者总结了唐朝覆亡的原因“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

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他认为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

19.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

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汉朝的中朝B.东汉的尚书台C.唐朝的门下省D.宋朝的枢密院

20.“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

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的制度盛行于()

A.三国两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1.租庸调制是“租出谷,庸出绢,调杂出缙纺布麻”,还有各种杂税杂役。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

A,简化了税收程序B.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C.有利于经济发展D.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

22.敦煌莫高窟壁画有三大特点,“在内容上,中西方同类神像同在一窟。在风格上,敦煌式西域风格与传

自南朝的秀骨清像的汉式风格并存……在立体感表现上,印度明暗法与中国的色晕法,各展风采”。从材料

可知,敦煌莫高窟文化()

A.是中外文化交汇的产物B.是历经数世纪锤炼的结晶

C.使中外文化趋于一致D.使中外文化的差异性扩大

23.“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

贵了几倍。”这段关于西晋的描述有悖于史实的地方在于()

A,还没有发明雕版印刷术B.造纸术还没有被改进

C.洛阳并不是西晋都城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24.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

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

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第n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

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

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

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延搅始终坚持封建制度

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

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

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期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各自职能,并分析三省六部制作用。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

政能力的人。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度。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位列上

品空断高官职位:而若干不肖子弟更是巴结权费,徇私舞弊,造成“上品无门,今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文

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

——摘编自郭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进士科始盛于唐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要崇。由于科考的士人不拘资格,因

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的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

——摘编自傅乐成《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实行选官制度及其选官的主要标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弊端。

(3)科举制出现于哪一朝代?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实施的积极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

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o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

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骨腴,上地,亩直一金,鄂(hu)、

杜之间(泛指关中),不能比也。荆城(泛指长江中游)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昊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

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中外史纲要(上)》30页

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广泛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各地形成许多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