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6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6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6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6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就用自考笔果题库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年月真题

00814-sd201610

1、【单选题】对孔子“兴观群怨”说中“群”的解释,正确的是

群居相切磋

群众

A:

聚集

B:

单位名称

C:

答D:案:A

解析: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原本是一种学术思想,所谓“群”即

“群居相切磋”。

2、【单选题】提出“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一思想的是

老子

庄子

A:

墨子

B:

韩子

C:

答D:案:B

解析:在社会生活中,一个“真”字难能可贵。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

能动人。”

3、【单选题】认为艺术起源于对于自然现象的模仿,这一思想来自于

《吕氏春秋》

《庄子》

A:

《老子》

B:

《孟子》

C:

答D:案:A

解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吕氏春秋》认为艺术起源于对于自然现象的模仿。

4、【单选题】陆机《文赋》写作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文学创作中的()。

天才培养问题

后天努力问题

A: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问题

B:

C:

灵感问题

答D:案:C

解析:《文赋》是陆机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旨在解决文学作品中意义与表

达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既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又能恰当地表达

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原则和技巧,以帮助作家在创作中

实现意义与表达的统一。

5、【单选题】钟嵘“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几句反映出的诗学思想

诗歌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对人的感发

动物和人一样都有对客观世界的情感反应

A:

客观世界一定会感发我们的意志

B:

每个人都会在客观世界的感发下吟诗作歌

C:

答D:案:A

解析:钟嵘“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几句反映出的诗学思想是诗

歌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对人的感发。

6、【单选题】以下属于苏轼在艺术技巧方面所提出的观点的是

“言不尽意”

“以意逆志”

A:

“随物赋形”

B:

“心斋坐忘”

C:

答D:案:C

解析:苏轼的“随物赋形”学说,包括人生哲学和艺术思想两个方面,强调通过自我内在的

修养和艺术家的学识、气质、技巧等的不断积累,从而达到人格和艺术上的自由审美境

界。

7、【单选题】最先将“意境”引入文学理论中去的是

王维

李白

A:

陈子昂

B:

王昌龄

C:

答D:案:D

解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王昌龄《诗格》最先将“意境”引入文学理论中。

8、【单选题】提出“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的是

钟嵘《诗品》

严羽《沧浪诗话》

A:

欧阳修《六一诗话》

B:

刘勰《文心雕龙》

C:

答D:案:B

解析:严羽提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提出了“兴趣”说。

9、【单选题】元好问论诗崇尚“古雅”,其内涵是

温柔敦厚

以古为新

A:

清新雅正

B:

古朴雄浑

C:

答D:案:A

解析:元好问论诗,主张“诚”,提倡自然。第二,崇尚古朴雅正。元好问崇尚古雅,这古

雅”就是古朴雅正,其具体内涵,元好问认为就是“温柔敦厚”。

10、【单选题】明代提倡“童心说”的文论家是

李贽

汤显祖

A:

钱谦益

B:

高启

C:

答D:案:A

解析:解析:李贽在文学上提出“童心说”,这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它是新的

社会力量的要求在思想、文学上的反映。

11、【单选题】清代提出“肌理说”的诗论家是

黄宗羲

王夫之

A:

袁枚

B:

翁方纲

C:

D:

答案:D

解析:翁方纲(1733年-1818年),清代文学家、诗论家,主张“肌理说”。翁方纲是清

代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在诗论方面提出了“肌理说”的观点。他认为诗歌的肌理

应该是诗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而不是空洞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他主张诗歌应该追

求真实、自然和朴素,强调诗人应该通过真实的情感和体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翁方

纲反对过于追求修辞和华丽辞藻的诗歌风格,认为这种风格会使诗歌失去真实性和自然

性。他主张诗歌应该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和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真实的描写来表达诗人

的情感和思想。翁方纲的“肌理说”对清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观点强调

了诗歌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诗歌批评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12、【单选题】将《水浒》列为“六才子书”中的小说评点家是

金圣叹

叶昼

A:

冯镇峦

B:

闲斋老人

C:

答D:案:A

解析:明代著名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将《水浒》列为“六才子书”,并称:“不读《水浒》

不知天下之奇。”

13、【单选题】《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作者是

王国维

梁启超

A:

康有为

B:

黄遵宪

C:

答D:案:B

解析:《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梁启超的著作,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

化评论家。这本书是他在190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探讨了小说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

梁启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小说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和作用,以及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如

何与社会治理相互关联。这篇文章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4、【单选题】叶燮认为,诗歌反映的对象是

“理、事、情”

社会生活

A:

“物色”

B:

“情志”

C:

D:

答案:A

解析:叶燮(约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提出了“理、事、情”三个诗歌反映的对象。根据叶燮的观点,

诗歌的创作应该反映人们对于“理”(即道德、伦理、价值观等)、“事”(即社会现

象、历史事件等)和“情”(即个人情感、内心体验等)的思考和表达。他认为,诗歌应

该具备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能达到完整和丰富的艺术效果。叶燮的《文心雕龙》是中国

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对于后世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

事、情”观点也被广泛引用和讨论,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15、【单选题】以“隔”与“不隔”论词的词论家是

张惠言

王国维

A:

况周颐

B:

苏轼

C:

答D:案:B

解析:王国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那么“隔与不隔说”就是核心中的核

心。

16、【多选题】钟嵘对于赋比兴阐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第一次提出赋比兴的概念

第一次对赋比兴进行解释

A:

将兴放在赋比兴的第一位

B:

重新界定了赋比兴的含义

C:

把赋比兴作为创作手法

D:

答E:案:CDE

17、【多选题】共同倡导“性灵”文学流派的“公安派”人物主要有中

袁宏道

袁宗道

A:

袁中道

B:

袁枚

C:

袁昂人

D:

答E:案:ABC

解析: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

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

18、【多选题】以下属于袁枚论诗观点的有

强调诗歌要有真我

主张诗歌题材风格多样化

A:

明确提出“情所最先,莫如男女”

B:

注重灵机和真趣

C:

较重视才学识对写好诗的作用

D:

答E:案:ABCDE

19、【多选题】王夫之《薑斋诗话》论述的主要问题包括

格调说

情景论

A:

现量说

B:

肌理说

C:

神韵说

D:

答E:案:BC

解析:王夫之的《薑斋诗话》主要论述了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方面的问题,包括诗的创作

技巧、诗的表达方式、诗的审美标准等。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诗歌创作的观点和原

则,对后世的诗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宗羲是明代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主要贡

献是在历史和文化领域,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经典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明儒学案》

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评价明代儒学的著作,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王夫之的《薑斋诗话》和黄宗羲的贡献是不同的,分别在诗学和文化领域有着重要

的影响。

20、【多选题】下列著作属于王国维所作的有

《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A:

《文选》

B:

《古文辞类纂》

C:

《六一诗话》

D:

答E:案:AB

21、【问答题】“直寻”

答案:钟嵘论诗概念。所谓“直寻”就是直接描写出客观外界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

诗人被外物所激发的情感。

22、【问答题】“诗眼”

答案:指诗中的警句、佳句以及立意高远的妙语。方回在诗歌评点中多标出诗眼”并说明

其妙处。

23、【问答题】《原诗》

答案:清初诗论家叶燮的诗学理论著作。该书较系统和深入的论述了诗歌的发展创作和批

评理论,虽然创新理论不多,但在总结前人的理论上,做了系统化的工作。

24、【问答题】简述庄子对于文艺目的性的认识。

答案:(1)庄子指出,文艺的目的在产“意”。(2)对庄子来说,“意”可以指作品

的主旨。

25、【问答题】简述陆机在《文赋》中对灵感的认识。

答案:(1)陆机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个就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题进行讨论的理论

家。(2)陆机认为,成功的创作与灵感有密切关系,陆机对灵感来去时的情状进行了

生动细致的描绘。(3)陆机对灵感的认识还只是创作实践中的经验体会,还未能做到

理论上的把握。

26、【问答题】简述《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主要观点。

答案:第一,小说创作一定要“事纪其实”,要依据历史事实,达到几乎等于史的程度,

当然要成为小说就必然经过作家的“留心损益”。第二,语言也应“文不甚深,言不慎

俗”,已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27、【问答题】王国维认为“古雅”与“美”的不同性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案:四个方面:第一,“形式”本身不同。第二,创造者不同。第三,鉴赏判断

力不同。第四,对人的作用不同。(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四

分,全部答对得满分)

28、【问答题】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

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答案: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对文体的探讨。(1)曹丕指出“文本同而末异”,即

不管何种文体,其为文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不同文体的具体表现形态却不相同。(2)

曹丕提出了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八种文体,并对八种文体的不同文体特点进

行了分类概括。

29、【问答题】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

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

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

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

答案:这是李渔对于戏剧结构“立主脑”问题的探讨。李渔把“立主脑“作为结构应注意

的原则问题之一。他认为,文章的“主脑”是作者“立言之本意”,传奇中的“主脑”则

指剧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即“一人一事”。

30、【问答题】试述钟嵘的“滋味说”的主要内涵。

答案:钟嵘“滋味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以“兴”、“比”、赋”为具体

创作手法。他强调综合运用,不可偏废。(2)以“直寻”为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所

谓“直寻”就是直接描绘出客观外界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诗人被外物所激发的情

感。(3)“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风力”是诗歌内容上的要求,“丹

彩”是指诗歌文采的华美、绚丽和生动,合起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要完美统

一。

31、【问答题】试述刘熙载的主要文论思想。

答案:第一,人品与文品。刘熙载认为,人品、胸襟、见识都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第

二,“文“质”关系。刘熙载将“文”、“质”看作文学艺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质”是根本,“文”是外现形式。第三,“情”“景”论。刘熙载认为,作品的艺

术感染力来自作家内心的真情实感,但“情不宜直指,需借景寓情,借情寓意。第四,

“真”与“独创”。刘熙载强调诗歌具有真情实感,反对模拟,重视独创。第五,论

“空灵”。刘熙载特别强调词之空灵。(具体论述1-2分)。

32、【填空题】先秦对于学《诗》重要性的表述,以_____的“不学诗,无以言“最为著

名。

答案:孔子

33、【填空题】孟子关于“知音养气”理论的直接表述是:“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

答案:浩然之气

34、【填空题】王充在《_____》中,提出了疾虚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