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分析_第1页
地理中考分析_第2页
地理中考分析_第3页
地理中考分析_第4页
地理中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九江市中考地理试卷质量分析报告2013年九江市地理中考既是检查、评价初中地理教学质量,考核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也是高中升学考试的评价指标之一。地理、生物两科仍然实行合卷考试,总分70分,其中地理、生物各占35分,今年继续实行全市统一网上阅卷。现就本次中考地理试卷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如下分析和总结:一、试题分析(一)试题结构2013年中考地理试题由两卷组成:第一卷是单项选择题(12题,共15分),第二卷为综合题(4题,共15分),满分30分。1.测试点的分布题号分值测试点分布11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2构结标目1构结标目方向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我国年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面高低和坡度陡缓。31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41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51红海在不断扩张的原因。61日本的领土构成。71影响作物生长的自然因素。8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91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其气候类型;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关系。10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1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121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35东西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位置;方向的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148俄罗斯所处的大洲;俄罗斯发达的交通;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北极地区冬季会出现极夜现象;俄罗斯重工业发达的原因。155根据有关数据、图表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16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位置;在图上识别黄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能力要求能力要求结构题号分值合计识记3、4、6、13(1)(4)、14(1)(2)(3)、16(1)1435理解1、8、10、11、12、14(4)、16(2)9应用2、5、7、9、13(2)(3)、15(1)(2)(3)、123.内容结构内容结构结构题号分值合计地球和地图1、2、13(1)(2)(3)(4)、14(3)835世界地理3、4、5、6、7、14(1)(2)(3)(4)12中国地理8、9、10、11、12、15(1)(2)(3)、16(1)(2)154.难度结构难度结构难度题号分值占比难度评价0.85以上5、8、1138.6%容易0.66—0.841、3、4、6、7、13、141851.4%较容易0.40—0.652、9、10、12、15、161440%中等0.20—0.39无00较难0.20以下无00难(二)试题特点2013年中考地理试题延续了以往图文并茂、利用图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地理知识考核范围,选择了最基础的和重要的地理知识作为命题素材,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记忆、理解、运用、实践能力。实现了检验初中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1.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总体来看本试题覆盖了初中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基本技能,依据《考试大纲》,紧扣教材,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以及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的考查。如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度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五种地表形态的判读以及相对高度。世界地理中的海陆分布;板块运动;日本、俄罗斯的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以及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分布;我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地形;气候;河流;农业生产;黄土高原相关内容等都属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2.体现了能力立意命题思路,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卷题目内容注重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相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补充。同时注重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在试题中的渗透,以及区域地理分析能力的考查,试题减少了单纯知识性强、仅凭记忆的题目,强化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思路。命题意图明确,能正面引导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探究式教学,导向作用不可忽视。例如第6题,通过读樱花开放日期预报示意图,考查学生对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日本的领土构成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第8题,通过与日本、俄罗斯、蒙古等国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具体表现;第9题,通过判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确定气候类型后,再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第15题,对给出的两幅统计图,考生只有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结合我国的人口特点完成此题。以上内容的考查,知识跨度较大,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学习的能力。3.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有两个显著特点,即综合性和地域性。地图是地理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科的特有的语言。本套试题继续以图为载体,全卷共有12幅图。其中区域图5幅,等高线图1幅,统计图5幅,示意图1幅,共12幅图。实现了题题有图,题题要用图。有些图与文相结合,有些图与图相结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文)叙述地理事象和特征,图文转换,并能够利用图(文)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对考生运用图像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较高,充分体现了图像语言在地理学科的地位和重要性,突出了地理学科特色。4.试题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升(1)由于题量及版面所限,无法做到考查点的分布面面俱到,因此在考点的选择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用有限的版面发挥最大的价值,避免同一考点的重复出现。如第2题A选项与第13题第(3)小题都是关于方向的判断。第10题至第12题,用3题的量来考查四大地理分区的问题,显得有些冗余。第13题第(4)小题与第14题第(3)小题实际上都是考查五带的现象。第14题第(2)小题考查俄罗斯的交通运输,3分的分值占比过大。第15题第(1)(2)小题的问题设置重复、雷同。(2)考虑到中考试题的严肃性,在材料的提供、问题的设置上要严谨,答案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以减少阅卷工作的难度,充分体现中考的公平、公正性。如第11题D选项应改为D.低温、缺氧,去掉地形崎岖,原因是青藏地区地形特征表述为地形崎岖不科学,第13题第(2)小题空部分应为(

);第13题第(4)小题应改为“A、B两地中,有……”;第14题的材料中有“管道”,图形中有“北冰洋”、“莫斯科”等要学生作答的内容,且第(4)小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第16题第(2)④小题同样有多种答案可选,如水土保持、小流域、水土流失等。(3)图形是地理试题的“灵魂”,准确、清晰是对图像的基本要求。试题中的图的数量虽多,但整体图形质量有待提高。如没有对图进行编号,部分图示不清晰(前3图),图中文字排列不科学(最后图)等。对区域地图的读图、填图的考查力度较小,只有第16题第(1)小题。(4)题型设置要多样化,可适当增加一定的主观题,使试题更具有活力。同时,试题难度结构要进一步优化,本试题的的难度比为6:4:0,应适当增加部分难度题,以增加区分度,更好地体现中考的选拔性功能。(5)试题应注重与时政热点的结合,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可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背景材料,体现“有用的地理”。二、答题分析(一)总体情况1、2013年全市中考地理学科成绩分析:实考人数0-10.511-2121.5-2828.5—35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446628489029173741741135124.8658.2624.573.475.862、2013年浔阳区中考地理学科成绩分析:实考人数0-10.511-2121.5-2828.5-35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低分率(%)标准差5238847271708271935126.569.6837.782.845.863、2013年全市中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数据:0分1分实考人数难度系数题号满分793837051449890.82111810526884449890.6021960635383449890.79311147333516449890.7441564139348449890.87511249732492449890.72611373831251449890.6971579239197449890.87811927725712449890.57911638428605449890.64101684238147449890.851111635628633449890.64121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7分8分总人数平均分难度系数题号满分1248411469678241702517394000449893.510.7013541236769211502215448186141384213216449896.460.811487191402608622907104123463000449893.140.6315824825716890610978108926015000449892.890.58165(二)考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表述不清,理解不透。主要体现在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清,表述不清,记忆不够牢固。如第2题,错答率达40%,考生对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考点(相对高度的计算、坡度陡缓的判断、方向的判断等)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第10题,部分考生对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记忆不清,第12题,部分考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人文环境差异不熟悉,这两题都是简单记忆题,但失分率都达到了36%;第13题第(1)小题,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判别东西半球;第13题第(2)小题,部分学生不会正确表示经纬度;第14题第(4)小题,考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诸如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煤铁资源等,反映出考生的相关地理概念模糊不清,答题针对性不强。第15题第(3)小题,常见的错误是把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混淆。2、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地图知识薄弱,空间再现能力差。基本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从答题情况看,有较多学生缺乏地图知识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为此,失分较多。例如,第2题,要求学生能够对等高线图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正确作答;第3、4题,考查的是局部区域图,但要求学生对海陆分布图有深刻的记忆,由于学生的地图知识薄弱,空间再现能力差,使得这两道容易题的错答率都超过了20%。第9题的错答率达43%,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通过对某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柱状图的判读,来正确判断其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生长的农作物;第14题第(2)小题,部分考生对图形理解有困难,导致答题出现失误;再如综合题第13题,第15题第(1)(2)小题,都要求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读图、析图能力。3、对答题细节不够重视造成的无谓丢分现象较严重。网上阅卷主观题答题,要求学生必须按试卷上的题号在答题卡上相应答题区域进行作答,书写不得超出该题答题区域,但阅卷显示还是有少数学生答题错位,或在同一小题填空出现错位现象。部分考生审题不严,答题不细致,随意性大,不善于通过分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答案。错别字失分严重,诸如“莫斯科”写成“墨斯科”、“莫斯克”,“公路”写成“工路”,“管道”写成“营道”,“矿产”写成“产”,“陕西”写成“郏西”等。三、教学建议1、认真学习2013年中考地理《考试大纲》,而且教师要善于把中考地理《考试大纲》与地理教材有机结合,研究中考《考试大纲》所需要把握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依据考试大纲,结合地理教材学懂学通后,才能使地理复习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效性。2、重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基本技能要求的训练,提升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读图、填图、绘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将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的融合,造成答非所问,不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地理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地图,让学生在熟悉地图的过程中,对各地理要素有机的加以记忆,只有重视地图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立足“双基”,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复习时,要依据中考地理《考试大纲》和教材,狠抓“双基”落实,加大区域地理教学力度,复习时以抓重点和主干知识为主,并注意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4、注意关注时政热点,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贯彻好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