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高三上学期阶段

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香囊,又称为“佩香”“佩帏”或“容臭”,亦即今日人们常说的“香

包”“香袋”等,它与琼瑶、玉环、香帕等都是古人重要的佩饰之一。

古代的香囊往往用锦缎做成,绣着精美的图案,里面放满植物香料,满是芬

芳。

那么,古时候人们在香囊里装的什么香料?从唐苏鹑《杜阳杂编》中所记可

见一斑:“咸通四年,同昌公主出降……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

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另一方面,拜考古所赐,我们能看到古

人的香囊实物。1975年,福建福州黄升墓中曾出土了7件宋代妇女所佩的香囊。

香囊实物近似方形,长5厘米,宽4.8厘米,正面中央绣有鸳鸯一对,上下贴

绣莲花荷叶,鸳鸯用钉金包边,花叶用钉铁梗线包边,敷彩,口部用褐色双股

线编结6.7厘米长的花穗。香囊内附有一个罗方口袋,口沿缀有彩凤纹附耳,

两面均用线扎捏成4行16朵凸起的花朵,非常精巧。从中可见当时上层妇女对

香囊的喜爱。

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礼记•内则》就规定:“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

咸盥漱……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就是说年轻人清晨起来,

去父母处问候,都要随身佩戴香囊等物品,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南北朝时期

《孔雀东南飞》中有云:"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不仅实现了香袋与香

料的早期结合,而且它再也不是妇女装饰的专有品,甚至出入朝廷的命官也要

佩戴香袋,以示尊贵和儒雅。唐代妇女的饰物有了进一步的演变,出现了装有

香料的“香球”。白居易《醉后赠人》诗云:“香球趁拍回环叁,花酸抛巡取

次飞。”

到宋代,香囊的使用就更普遍了。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京

师承平日,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环持香球在旁,在袖

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那香袋里的

香料成分一般是雄黄、艾叶末、冰片、麓香、苍术等。

明朝初年,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提及当时年轻人的服饰:“同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

人。”可见香囊为当时人所必戴之物。

明清章回小说中也经常有小姐送书生香囊私订终身的情节。如古典名著《红

楼梦》第七十三回写,傻大姐拾得了一个“十锦春意香袋”,结果闹出了一场

抄检大观园的风波。抄检时,又从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的箱中搜出包袱,里

面是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贴儿。贴上写“外特寄香袋一个,略表我心”。

从中可见,香囊早成了男女感情联系之物了。

古人多喜欢用香囊、荷包、罗衫、汗巾等贴身之物来表达爱情、传递爱情。

清代诗人朱彝尊在他那著名的《风怀二百韵》中就描绘了香囊在男女感情中起

到的关键作用:“毫尖渲画笔,肘后付香囊。诀绝分沟水,缠绵解佩璜。”诗

中的香囊和玉佩是男女互换的信物,可见其珍重和宝贵。而明邵灿的《香囊记》,

更以香囊为线索,贯穿全剧。

清代以降,按照民间古老风俗,人们常用丈叶、菖蒲扎成剑形条束,悬挂在

门上或床前。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喜欢用五彩纷呈的丝线绣个香袋,挂在孩子

们胸前,以示驱邪辟疫。民间在每年端午节前后佩戴香包也自有其道理。时值

天气逐渐变热,疾病多发之时,佩一香包,可以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消

爽神志的功效。据说,在陕西,这古老的香囊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当地女儿出嫁,香囊是必备品之一。因为它既实用,可以插针缠线,又美观,

可供观赏玩味,更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驱除邪气、渴望幸福、吉祥如意的民俗

意愿。

(摘编自李学朴《古代香囊里的文化》,《文史博览》2021年第8期)

材料二

香囊防疫历史悠久,《山海经》载:“熏草,佩之可已厉。”可考证先秦时期

已有佩戴香囊的习惯。香囊在战国时期的楚地不仅是美人所佩之物,亦是一种

化湿除秽的日常用品。从秦汉至现代,随着香药文化的不断发展,香囊制作也

愈有特色。先秦时期以单味药为主,如佩兰、艾叶等,汉代则以复方药物防疫

为主流。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迁,给传染病的传播提

供了契机。这一时期医家在疫病防治方面已有所建树,《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取

桑根挂于门上,或制成香囊佩戴,及将女青捣成屑做成香囊挂于帐中的防疫方

法。同时葛洪所创复方“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赤散”也被广泛运

用于防疫香囊的制作。这些配方被孙思邈、王春、刘松峰、沈金鳌等大家改良

沿用以适应后世防疫的需求。明清时期外来香药与本土香药交易频繁,使明清

香药的使用结构有所改变,香药防疫配方与晋唐时代相比,加入了大量芳香辟

秽的药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代医家亦很好地发挥了中医香囊防疫特

色,如在SARS的防治中,张专才等将冰片、薄荷、野菊花、苍术等中药做成

香囊,加入防疫方案。

《备急千金要方》载“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分一方寸

匕置绛囊中带之”,推测香囊配方中药的剂量是根据香囊大小、疫情严重程度

调整的,大剂量可在37g左右,少则为1〜2g。同一味药在不同配方中剂量不

同,与药物配伍、疫病严重程度、个人体质与医者用药习惯等相关。刺激性较

大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体质虚弱者整体药量需酌情减少,体质壮实者

整体药量可适度加大,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的辨治理念,也说明与其他中医防

治措施一样,香囊的防疫效果与安全性同等重要,必须引起重视。

(摘编自王萍、袁世清《香囊用于防疫的历史与配制要点初探》,《中国民间

疗法》2022年8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囊”在古代往往用绣着精美图案的锦缎做成,里面满是植物香料,是

重要配饰,也可祛邪辟疫。

B.“香球”也是一种香囊,由白居易《醉后赠人》和陆游《老学庵笔记》可

知,它深受唐宋时期妇女喜爱。

C.“香药文化”在文中指的是,在先秦时以单味药为主,在汉代以复方药物

防疫为主的香囊制作文化。

D.“辨治”在文中指的是因人制宜的治疗理念,比如体质虚弱者药量需酌情

减少,体质壮实者则可适度加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南北朝以前,香囊是妇女的专属饰品,南北朝以后出入朝廷的命官也要佩

戴香袋,以示尊贵儒雅。

B.由明邵灿的《香囊记》以香囊为线索,贯穿全剧可证,作为定情信物,已

经成为香囊的主要功用。

C.明清时期,香药防疫配方与晋唐时代相比发生了变化,本着兼收并蓄的态

度,让外来香药唱主角。

D.香囊中同一味药在不同配方中剂量不同,正说明了中医防疫措施既注重防

疫效果,也注重安全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由考古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香囊的具体样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了

解古人的生活喜好。

B.如今人们常用艾叶、菖蒲扎成剑形条束,悬挂在门上或床前,是古代香囊

文化流传至今的表现。

C.两则材料都证明了先秦时代人们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只是援引的史料和介

绍的角度有所不同。

D.两则材料都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而且皆列举了数据,共同显示了

准确严谨的论证风格。

4.由香囊的演进历史可以反映出香囊的哪些方面在发生变化?请结合两则材料

简要说明。

5.下面这段话应该是出自材料一还是材料二的原文?有何判断依据?

“香囊的佩戴方式一方面与个人喜好有关,另一方面关乎香囊的功效。有学者

认为,香囊佩戴于膻中效果最佳。体质较弱或对气味较敏感的人群可将香囊置

于枕边或挂于室内床旁,以减轻不适反应。”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之歌

杨沫

黎明前,道静回到自己冷清的小屋里。疲倦、想睡,但是倒在床上却怎么也

睡不着。除夕的鞭炮搅扰着她,这一夜的生活,像突然的暴风雨袭击着她。她

一个个想着这些又生疏又亲切的面影,卢嘉川、罗大方、许宁、崔秀玉、白莉

苹……都是多么可爱的人呵,他们都有一颗热烈的心,这心是在寻找祖国的出路,

是在引人去过真正的生活……想着这一夜的情景,想着和卢嘉川的许多谈话,①

她紧抱双臂,望着发白的窗纸忍不住独自微笑了。

二踢脚和小挂鞭响得正欢,②白莉苹的小洋炉子也正旺,时间到了夜间两点

钟,可是这屋子里的年轻人还有的在高谈,有的在玩耍,许宁和小崔跑到院子

里放起鞭炮;罗大方和白莉苹坐在床边小声谈着、争论着,他似乎在劝说白莉

苹什么,白莉苹哭了。

道静和卢嘉川两个人一直同坐在一个角落里谈着话。从短短的几个钟点的观

察中,道静竟特别喜欢起她这个新朋友了。他诚恳、机敏、活泼、热情。他对

于国家大事的卓见更是道静从来没有听见过的。他们坐在一块,他对她谈话一

直都是自然而亲切。他问她的家庭情况,问她的出身经历。还问了一些她想不

到的思想和见解。她呢,她忽然丢掉了过去的矜持和沉默,一下子,好像对待

老朋友一样把什么都倾心告诉了他。尤其使她感觉惊异的是:他的每一句问话

或者每一句简单的解释,全给她的心灵开了一个窍门,全能使她对事情的真相

了解得更清楚。于是她就不知疲倦地和他谈起来。

“卢兄(她跟许宁一样地这样称呼他),你可以告诉我吗?红军和共产党是怎

么回事?他们真是为人民为国家的吗?怎么有人骂他们——土匪?”

卢嘉川坐在阴影里,面上浮着一丝调皮的微笑。他慢慢回过头来,睁着亮亮

的大眼睛看着她,说:

“偷东西的人最喜欢骂别人是贼;三妻四妾的道德家,最会攻击女人不守贞

操;中国的统治者自己杀害了几十万青年,却说别人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和土

匪……这些你不明白吗?”

道静笑了。这个人多么富有风趣呀!她和他谈话就更加大胆和自由了。

“卢兄,”道静又发问道,“你刚才说青年人要斗争、要反抗才有出路,可

是,我还有点不大相信。”

卢嘉川稍稍惊异地睁大了眼睛:“怎么,你以为要当顺民才有出路么?”

③道静低着头,摆弄着一条素白麻纱手绢,好像有些难过,她低声说:“你

不知道……我斗争过,我也反抗过,可是,我并没有找到出路。”

卢嘉川突然挥着手笑起来了。他笑得那么爽朗、诚恳,像对熟朋友一般地更

加亲切和随便。

“原来如此!来,小林,我来给你打个比方……”他看看一屋子喝酒畅谈的青

年人都在一边说着、吃着,就用手比划着对道静说起来,“小林,这么说吧,

一个木字是独木,两个木就成了你那个林,三个木变成巨大的森林时,那么,

狂风再也吹不倒它们。你一个人孤身奋斗,当然只会碰钉子。可是当你投身到

集体的斗争中,当你把个人的命运和广大群众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时候,那么,

你,你就再也不是小林,而是—而是那巨大的森林啦。”

林道静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卢兄,你说话真有意思。过去,我是只想自己

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别的事我真很少去想。今夜里,听了你们那些谈话,我

忽然觉得自己好像……”

“好像什么?”

“好像个糊涂虫!”林道静天真地迸出了这句话,自己也不禁为在一个刚刚

认识的男子面前竟放肆地说出这种话而吃惊了。

卢嘉川还是随便她笑道:

“大概,这是你在象牙之塔里住得太久的缘故。小林,在这个狂风暴雨的时

代,你应当赶快从个人的小圈子走出来,看看这广大的世界——这世界是多么

悲惨,可是又是多么美好……你赶快走出来看看吧!”

多么热情地关心别人,多么活泼洒脱,多么富于打开人的心灵的机智的谈话

呵……④道静越往下回忆,心头就越发快活而开朗。

“小林,你很纯洁、很直爽。”后来他又那么诚恳地赞扬了她,“你想知道

许多各方面的事,那很好。我们今晚一下谈不清,我过一两天给你送些书来一

一你没有读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吧?可以读一读。还有苏联的文学著作也很好,

你喜欢文艺,该读读《铁流》《毁灭》,还有高尔基的《母亲》。”

第一次听到有人鼓励自己读书,道静感激地望着那张英俊的脸。

道静和白莉苹在深夜寒冷的马路上送着卢嘉川和罗大方。白莉苹和罗大方在

一边谈着,道静和卢嘉川也边走边说:

“真糟糕!卢兄,我对于革命救国的道理真是一窍不通。明天,请你一定把

书给我送来吧。”

“好的,一定送来。再见!”卢嘉川的两只手热烈地握着白莉苹和道静的手。

多么奇怪,道静竟有点不愿和他们分别了。

“这是些多么聪明能干的人啊!……”清晨的麻雀在窗外树上吱吱叫着,道静

想到这儿微笑了。但是这时她也想起了余永泽。他放了寒假独自回家过年去了,

和父母团聚去了,因此一个人留在公寓里,这才参加了这群流浪者的年夜聚会。

想到他,一种沉痛的感觉突然攫住了她的心。

“和他们一比……呵,我多么不幸!”她叹息着,使劲用棉被蒙住了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道静参加聚会回到小屋之后心潮澎湃难以入眠,开篇以心理活动描写展

开情节,在回想中介绍人物并概述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B.文章第二段是典型的场景描写,简笔勾勒参加聚会的青年们的行为状态。

既呼应了第一段中的人物,也是青年群体的集中展示。

C.小说多次写到卢嘉川的笑,有调皮的笑,有爽朗的笑,也有随便的笑。从

林道静的眼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风趣、开朗、活泼的新青年。

D.卢嘉川用小林的姓打比方,形象的阐释了参加集体斗争的重要意义,幽默

风趣的表达,让林道静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使她的革命信念进一步坚定。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她紧抱双臂”这个姿势表达的不只是谨慎和防备心理,更是对自

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

B.第②句,“小洋炉子也正旺”既渲染了热闹的除夕氛围,也暗示出此刻林

道静的内心的昂扬和热烈。

C.第③句,对林道静低着头摆弄手绢的细节刻画,表现了她历经抗争后无路

可走的迷茫和无奈。

D.第④句,把叙事从回忆拉回现实,既强化了回忆的氛围,也为下文林道静

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张目。

8.一位评论家说:“回忆是为了怀旧,为己在时光的流转中丧失了确定性和安

全感的生存做一次精神溯源。”本文从回忆的角度展开叙事,请结合文本简析

其效果。

9.“无论谁挨着你都会被你这种热情所感动。”这是书中人物江华对林道静的

评价,也是每一位读者掩卷深思后的由衷赞美。请结合文本分析林道静的这些

“热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汆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

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

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氽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日:

“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

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

简日:“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汆,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

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狙。一

夫不可狙,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

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

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紫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

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

天下孰弗患?”公子紫曰:“吾岂将伏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

枝日:“耻一国之士,又日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

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

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日:“不

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厦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

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危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珍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

箕子日:’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

晋河东,置售可焉。

(节选自《左传》)

【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四A年B晋C饥D乞E汆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矜,指怜悯,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的“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

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

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紫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

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

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

(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2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

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

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

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

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

异。

16.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

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

“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2)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论述。《老子》中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予劝学》中则说:“

(3)古典诗词中,作者常借“月”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其作品具有

“言外之意”的美学旨趣,如:",

六、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捕捉、处理和存储视觉信

息的神经形态设备。这种小型设备可用与人类相似的方式“看”并形成记忆。

这种神经形态设备是一种由掺杂氧化锢传感元件实现的单芯片,厚度仅为人类

头发丝的数千分之一,不需要外部部件就能运作。该设备模仿了A,像视神经

一样预先打包和传输信息,并像人类大脑一样在记忆系统中存储和分类信息。

这些功能可使其实现超快决策。与此前已知设备相比,新设备能够在更长的时

间内保留信息,不需要频繁的电信号来刷新记忆。这一能力显著降低了能耗,

B_o

人眼只有一个视网膜,①可以捕捉整个图像,②然后由大脑进行处理,③以

识别物体、颜色和其他视觉。④研究团队在人眼中汲取灵感,⑤创造出具有类

似功能的“相机”。⑥该设备通过使用单一元素图像传感器来模拟视网膜的功

能,⑦这些传感器在一个平台上捕获、存储和处理视觉信息。⑧神经形态视觉

系统使用类似于人脑的模拟处理,⑨与目前的技术相比,⑩可以大大降低执行

复杂视觉任务所需的能量。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