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I日事》。小说中的小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

B.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写的是鲁滨孙流落荒岛的一段生活经历。

C.《夸父逐日》是出自《山海经》的一个神话故事。

D-在《安塞腰鼓》中,作者刘成章带给我们一种来自黄土高原的气势和力量。

6、填空。(9分)

①“,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闲敲棋子落灯花。”(南宋赵师秀《约客》)

⑤《木兰诗》中,表现战事持久、战斗激烈的诗句是“,”,

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林嗣环《口技》)

⑦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原来指的是«:

中的“国风”和屈原的《》。

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8分)

(1)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

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

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2)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3)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

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4)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

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

符一一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

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5)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6)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一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7)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8)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

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

初一期末语试第1页(共6页)

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

为伴。

8、(1)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修辞,从这句话中,你可以了解当时人们是怎样看待

贝多芬的?(2分)

9、第(5)段中,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2分)

10、你怎样理解(6)段中画线的贝多芬说的那句话?(2分)

11、第(8)段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其中所提到的“永恒”你认为指什么?

(2分)

(三)羊的悲壮(13分)

盛夏,新疆乌拉泊地区的西域风景足以使人流连神往。铁路、河流、国道和山路的

原始梧桐如彩带延绵交错,隐显于山岗土丘之间。偶尔伴随着牧歌和游动如云的羊群,

更添了一派生命的活力。然而在这幅令人陶醉的牧羊图中,我曾目睹过一场羊群所遭遇

的悲剧。

那天,我搭乘厂里的卡车途经那个地段,恰遇一列火车与之并行,不多久便看到前方

有群羊正横越铁路,于是火车鸣笛警示减速慢行。面对驰近的巨龙,羊群没有丝毫慌乱,

它们犹如训练有素的队伍敏捷地分散到铁路的两旁,仍然悠闲自得地寻草觅食追逐嬉戏。

正当火车滑行而过时,有只山羊突然腾跃而起,眨眼就穿过了一节空挂的平板车皮,矫健

优美的跳姿、准确的时间差让人惊叹不已。这一跳引起了羊群的一阵骚动,跟着有好几只

竟相效仿,结果被后面的车厢撞得皮破肉绽,有的还葬身车底。血的教训并

没有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冒险,相反,平时温顺胆小的羊,此刻竟变得刚烈起来,它们无

所畏惧视死如归,一字排开接二连三地奔腾跳跃,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片白色的激流,冲

击着横在它们面前的庞然大物。它们要抓住车厢之间一闪而逝的一线光明,跟上头羊,去

服从与生俱有的强烈的从群本性,即便是用生命作代价也在所不惜。车厢被撞得“嘲咚”

作响,听来沉闷而又震撼,无奈之中眼看惨剧持续了三四分钟,火车停稳,走进现场仿佛

置身于刚结束浴血搏斗的古战场,肃静而又悲壮。

牧羊汉从万般(jusang)中缓过神来。他挥起皮鞭去抽打那只一意

孤行的头羊,它正站在小土坡上,体态硕大健壮,除了眼眶有黑色如熊猫,通过白色长

毛,它环顾着四周,惊恐而不失骄傲。它任凭鞭子呼啸着在身上击起缕缕尘雾,倔强地

摆动几下头部,翕动鼻孔喷着粗气,用前蹄急躁不安地撅刨着泥土,活脱一匹袖珍烈马。

忽然它绕过牧羊汉身边,低头挺角向火车直扑过去,猛烈地碰撞使它翻滚倒地椅角断裂,

它起身踉跄几步再次发起攻击,屡次反复,最终摇晃着倒在路基的碎石上。眼前的情景

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

我看到过犬、马、憨牛、灵驴,这次又见识了羊的悲壮。我想,对许

多具有灵性的动物所作出的行动有时难以诠释甚至不可理喻,但又那么颇含寓意摄人心

魄,于是人们就创造出类似希腊神话中人面羊身的畜牧保护神“潘”这样的人物,来表

达自己的崇尚和追求,来祈祷六畜兴旺百姓安泰。

16、在画线句“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冒险”中:

初一期末语试第2页(共6页)

“血的教训”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1分)

②“以卵击石”的意思是,其中“卵”在文中指,"石"指。3

(分)

③为什么这血的教训没能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请用原文回答)。分)

17、(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j&sang):

18、(2分)选择括号内的词语填入横线上:犬马

(备选词:骏、健、义、笨、乖、烈、老、猛)

19、第三段中“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眼前的情景”指的是什么?(请概

括回答,不超过12个字)(1分)你怎样理解头羊的这种行为?(2分)

20、第四段中“潘”用引号表示()(1分)

A.强调B.特定称谓C.引用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一)狼(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1、《狼》选自《》,作者是清代的(人名)。(2分)

2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止有剩骨:②目似曝:

③屠暴起:④其一术坐于前:

2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恐前后受其故盖以诱敌

B.丛先人还家一狼仍丛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恿暇甚

D.宾客意少舒少时,一狼径去

〃、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夕分)

(二)狼子野心(R分)

[清]纪啊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初一期末语试第3页(共6页)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

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

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向贻③患耶?

注:俟(©):等待。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V):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3分)

①与家犬杂章________②但不诬哉

无、指出下面而“其”各指代什么;S分)

(1)竟忘基为狼:(2)将啮基喉:(3)乃杀而取基革:

27、“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表现了狼的的特点。(1分)

2g、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2

(分)

附加题:

一、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粗犷A、kuangB、guang()

2、理怨A、manB、mdi()

3、泥淳A、zhaoB、nao()

4、奇葩A、paB、ba()

二、填空(6分)

5、描写爱情的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与哪一描写友情的诗句意旨

相同?

6、说出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中的两部:《》,«》。

7、崔莺莺是什么作品中的人物?。

8、《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的句子,后一句所指的人物

是O

9、《三国演义》中£人名)被关羽称赞“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般”。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4分)

纳粟买监生

据明代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封建社会可以用钱买功名,有人纳粟买了个

监生。此人没有多少文化,不会作应试诗文,但后来还是要他考试,他拿了卷子,写道:

因怕如此,所以如此②;仍要如此③,何苦如此④?

10、这四个“如此”各指代什么?它们表达了那人的什么心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8分)

萧何追韩信

初一期末语试第4页(共6页)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

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

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

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日:‘韩信也。"上复骂曰:'错将亡者以十

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必欲长

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策安所决耳!”曰:'需亦欲

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日:'管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曰:“以为大将。"何日:'宰甚。”

于是欲召信拜之。何日:“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必

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许也。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

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候列传》

根据文段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1、韩信为什么要逃跑?(2分)

12、从全文看,萧何追韩信的原因有哪些?(4分)由此可以看出萧何是一个怎样的人?

(1分)

13.文中的“王”指的是谁?。(1分)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5、A6、①深林人不知②落花时节又逢君③野渡无人舟自横④有约不来过夜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⑥其夫吃语⑦诗经离骚7、略

三、现代文阅读

(一)(8分)

8、比喻脾气暴躁难以接近9、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聆听大

自然的声音;树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争10、这是贝多芬在向客人描述自己:虽

然遭受耳聋的打击,但他的创作欲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音乐事

业。11、议论音乐

(三)羊的悲壮(13分)

16、①效仿头羊的山羊或撞得皮破肉绽或葬身车底

②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