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在试

卷上。

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

清楚。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6分)

这学期,我们跟随贺敬之聆听淳朴真挚的“信天游”,陪伴“一滴水”远眺羲立在蓝天下的玉龙雪山,从

丰富的农厚中学习物候知识,从大雁的迁xT()中寻找野性的诗歌,在王选的演讲中了解他一生中

的重要ju6()择……一篇篇文章增强了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厚了我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我们的

语文素养。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醺立()农谚()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迁xi()jue择()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英雄纪念碑峪兵在天安门广场上,显得十分巍峨、庄严。

B.汉字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初期。

C.西宁市烧烤节即将开幕,各地游客纷至育米,十分热闹。

D.作为现代中学生就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目室二切的气势。

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8分)

(1)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再回延安看母亲!(贺敬之《回延安》)

(2)白居易的《卖炭翁》中,通过肖像描写突出卖炭翁生活艰辛的句子是“,

(3)以古诗词为桥,走进古人的万种情怀。“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

一扫千古愁云,豁达豪迈的离别之情;“山光悦鸟性,(常建《题破峙后禅院》)是寄情山

水、怡然自得的心境;“,寤寐求之”(《关睢》)是男子对少女的倾慕之情;“,

"(《大道之行也》)是古人任用贤才,营造和谐社会风气的理想追求。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八年级(1)班拟开展“上好劳动课争做好少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劳动教育课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局面。

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乏,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不久前,一则“女儿给爸爸洗脚”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媒体报道的视频显示,一个女儿拍完了给爸爸洗

脚的照片之后,马上就离开了爸爸的房间,并没有真的给爸爸洗脚。这位爸爸称,一开始挺感动,后来觉得挺

意外。

【材料二】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

种地了。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

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

感到过劳累。

(出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材料三】

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亲手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术的价

值。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的、获得灵感的。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为了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际操作能

力。

4.阅读【材料一】,概括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2分)

5.怎样才能让初中生爱劳动、会劳动,校长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看法。(2分)

6.小语的妈妈担心劳动课影响小语的学习,想让他在上劳动课时向老师请假。请你结合【材料二】或【材料

三】的内容,以小语的身份对妈妈进行劝说。(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藻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7.这首诗先叙事描写,后,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

情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2分)

8.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雨脚如麻未断绝”。(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

好学者也。明理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不知其目也旨:

(2)《兑命》曰“学学半”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弗学,不知其善也北冥有鱼,其名为鲸

B.好学阿不勤问潭西南顶望

C.其此石谓乎子非鱼,安知鱼年乐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安求其能千里电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2.选文【甲】论述了①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

什么启发?(4分)

(甲】文⑤)

【乙】文®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节选),回答问题。(8分)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

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

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④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

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

逝去的时间。

⑤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⑥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

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

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

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⑦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⑧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

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修可熊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⑨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

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

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⑩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⑪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

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

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

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⑫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

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⑬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

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⑭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

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她下的宝藏。例如,“寒

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

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她下的宝库。

1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都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迹。

B.红色的岩石代表气候炎热,灰黑色的岩石代表气候寒冷,说明石头的颜色可以展现历史的变化。

C.选文第⑧段加点词“很可能”是对前文这里有冰河经过表示推测,体现出用词准确、严谨。

D.选文以“时间的脚印”为题,写出了大自然变迁的痕迹,体现了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求真、严谨的科学精

神。

14.请根据选文内容,填写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3分)

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15.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二)阅读刘江的《春到壶口》,回答问题。(12分)

春到壶口

刘江

①第一次去壶口是天旱水瘦时节。还没走到壶口岸边,先被脚下那.黝黑的河床石惊呆了。那河床石被泥沙

打磨得棱角全无,光滑圆润,闪烁着铜浇铁铸一般的光泽,不由得想起那些经年累月在黄河岸边拉纤的汉子,

匍匐在地,砥砺前行,静如山,动若虎,吼一声山呼水应。再往河边走,河床石变得愈发狰狞起来,石与石之

间的缝隙足有两尺多深,一道道顺着河流的走向排列,短的三五米,长的十多米,犀利而又静默。是什么样的

力量使这坚硬的河床成了这般模样?

②后来当了电视台的记者,隆冬时节,我们去拍壶口。四五百米宽的晋陕峡谷之间一片冰阵,就好像刚刚

经历了一场造山运动,擎山拓谷,跌宕起伏。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被冬之神定格,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连被称

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岛也深陷在冰阵之中。壶口上游的龙王辿河床比较宽阔,虽然搁浅的流凌夹岸,但主河

道并没有完全封冻,十多米宽的细流绿幽幽的,缓缓流淌。而壶口也因十里龙槽与龙王粘之间失去了落差,没

有了往日排山倒海的气势,只有一股水雾喷发,像是有一只巨兽深潜在冰下,吞吐吸纳,蓄势待发。

③壶口有谚语:“小雪流凌,大雪插桥。”那奇观一般出现在深夜,山飞海立的流凌涌入十里龙槽后,如百

舸争流,一旦前方的流凌受阻,后方的流凌就会飞立而上,形成冰坝,滔滔河水便会涌着流凌向两岸夺路而去。

就这样,水涌冰阻,冰堵水,水结冰,层层叠加,势不可挡,一夜之间便是冰封大河,一派静默,仿佛天堑变

通途。壶口岸边的老乡说,这冰面万万不可贸然涉足。

④待到惊蛰之际我们再去拍壶口,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搁浅在岸边的冰阵已被泥沙覆盖。站在冰阵上看壶

口,那壶口就像一个活火山口,只不过它升腾的不是岩浆而是水雾。整整一个冬季,那水雾一层一层地落在四

周的冰面上,结成了冰,正对着壶口的那一面就形成了一座冰的悬崖,喷薄的水雾使悬冰下冰挂如林,远远望

去酷似一尊金须飘飘的龙首。注目中忽听轰隆一声巨响,对面十米高的冰岸地崩山裂般地塌下,冰块砸下去,

水浪冲天而起,彩虹飞扬。这是地与天的呼应!惊蛰到,地回春,龙招头,河开了!

⑤此时再向那冰封的十里龙槽望去,才发现正中间顺着大河的走向有一条三四米宽的深深的冰隙,仿佛真

有一条巨龙刚刚从这里告别了地母,顺天意应时势,冲破一切重负和羁绊冲天而去,这一川的冰凌正是它抖落

的一身鳞片O

⑥远远望去,孟门以下的主河道已被流凌冲开一条路,激流涌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打着旋儿不断地削砍着夹

道的冰岸,那数丈高的冰岸渐渐崩塌,扑入大河的怀抱,反而壮大了这开河的生力军。这是一场水与冰、春与

冬的较量。大河以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之势一路向前。据黄委会的数据,凌汛期河水的秒流量可增加到一千立

方米以上,最高时可达八千立方米。这,便是桃花汛来了!

⑦我这才明白了壶口的河床为什么会是那般模样,那是水的亲吻,那是冰的磨砺。

⑧春天来了,暖阳升起,沉睡了一冬的壶口醒了,冰岸崩塌如春雷震地,晋陕峡谷两岸桃花盛开,风吹落

英像天女散花,彩虹飞舞似霓裳翩翩。桃花汛消融了生铁一般狰狞的流凌,荡起一河炽热的春水,奔向蓝色的

海洋。

(有删改)

16.文章记述了作者三次到壶口观瀑的经历,请你梳理游踪并概括不同时期壶口的景象。(4分)

春天旱水瘦时节:河床石棱角全无,光滑圆润,狰狞。

到①

壶主河道没有完全封冻,细流绿幽幽的,缓缓流淌,只有一股水雾喷发。

口水涌冰阻,层层叠加,势不可挡,一夜之间冰封大河。

惊蛰之际冰阵看壶口:冰块砸下,水浪冲天,彩虹飞扬。②:正中间有一条三四米宽的深深的冰

隙,冲天而去。孟门以下的主河道:③这部分作者采用④的写法,立足点是冰阵,从

不同角度写出千姿百态的壶口景象。

17.选文中与第①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18.做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式批注。(2分)

注目中忽听轰隆一声巨响,对面十米高的冰岸地崩山裂般地塌下,冰块砸下去,水浪冲天而起,彩虹飞扬。

19.【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表现了壶口水的什么特点?(4分)

【甲】壶口上游的龙王钻河床比较宽阔,虽然搁浅的流凌夹岸,但主河道并没有完全封冻,十多米宽的细流绿

幽幽的,缓缓流淌。而壶口也因十里龙槽与龙王钻之间失去了落差,没有了往日排山倒海的气势,只有一股水

雾喷发,像是有一只巨兽深潜在冰下,吞吐吸纳,蓄势待发。

【乙】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操操,前呼后拥,撞向石

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梁衡《壶口瀑布》)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共4分)

他献出了他拥有的一切,到了二十四岁风华正茂之时,在胜利的浪潮把他推上创造幸福生活的顶峰之时,

他却被击中了。他不甘心立刻倒下,而是像一名刚强的战士,咬紧牙关紧跟在胜利前进的无产阶级钢铁大军的

后面。

20.选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中保尔面对一次次苦难并没有退缩。为了能继续为解放事业作

贡献,他用钢铁般的意志写出了《①》。苦难中,他既能从他的革命的精神导师②(写

出人名)身上明确人生的方向,也能从他喜欢的革命书籍《牛虻》获得战胜苦难的力量。(2分)

21.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这部“红色经典”给了我们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六、写作(共40分)

对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吴伯箫来说,记忆中的灯笼是一缕芬芳;对朱自清来说,父

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马丽华来说,壮美的雪域高原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

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22.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

(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西宁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1)chuyan(每小题1分,共2分)

(2)徙抉(每小题1分,共2分)

(3)将“增强”改为“培养”或“提高”。(2分)

2.D(2分)

3.(1)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天涯若比邻潭影空人心窈窕淑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4.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学生劳动意识缺乏(或劳动教育流

于形式)。(意对即可,共2分)

5.(结合材料内容提出建议,每答出一条得1分,共2分,意对即可。如果没有依据材料内容提意见不得分。)

示例:①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②家长注意言传身教,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培

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③学校按要求开设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劳动的成就感。

6.(观点明确1分,结合材料有理有据劝说1分,共2分。如果只抄写材料中的内容不得分。)

示例一:妈妈,上劳动课不但不会影响我的学习,还可以锻炼我的意志(1分),朱德将军能战胜军事生活和

革命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就是因为他的母亲让他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从劳动中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所以,请

您允许我上劳动课,好吗(1分)。

示例二:妈妈,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是不会影响我的学习的(1分),古今中外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日

常劳动中得到的启发、获得的灵感。而且上劳动课,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请您允许我上劳动课好吗(1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7.议论抒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每空1分,共2分)

8.“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

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生活十分凄苦(1分)。(2分)

9.(1)味美(2)“学”同“?”(0.5分),教导(0.5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A(2分)

1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1分),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1分)。(2分)

12.①教与学②问与学

③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④学习要勤学善问,只有真正的好问者,才能学到知识。(意对即可,每空I分,共4分)

【乙文】参考译文

君子在学习的时候一定喜欢发问。发问和学习,是互相协同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产生疑问,不发问就无

法增长见识。喜欢学习但是不勤于发问,(就)不是真的喜欢学习。懂得粗泛的道理,有时(却)不能彻底通

晓事情;知道大略,有时(却)不知道其中细微的地方,不发问的话,又怎么能够做决断呢?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13.B(2分)

14.①地壳的活动②古代生物的状况③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