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对接考场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对接考场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对接考场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对接考场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对接考场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接考场第1页

备考策略——以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1题为例一、典例展现(年新课标Ⅰ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代表,只能充当人民“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不然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确定一个详细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明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第2页二、试题评析

1.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必修Ⅲ西方民主启蒙思想与必修Ⅰ欧美代议制之间关系,突出对历史主干知识考查。

2.热点:当今,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关键。创新包含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正是基于这一点,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考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突出了科技创新;本题考查了“制度构想与实践”,突出了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关系。

3.能力:此题在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第3页三、备考策略

1.此题告诉我们,在一轮复习中,要整合教材,形成通史思维。按照时间线索,把政治、经济、思想等部分,整合到一个阶段中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2.重视主干知识之间逻辑关系。如欧美代议制与启蒙思想之间关系,中国代议制确立过程与西方启蒙思想关系,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与古希腊人文主义之间关系,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法家、儒家思想之间关系等。第4页3.加大对近几年开放性试题训练,构建专业答题模板。提议采取六步法:明——抓——析——转——选——组,详细解读为:(1)明确设问要求:一是明确限制范围,二是明确有几个小问,三是明确考查角度等。(2)抓住关键字词:注意图片汉字字信息,或者注意表格中人物、朝代、时间、地名等关键词语。(3)分析关键字词:相同概念看差异,不一样概念找共同点。第5页(4)转化多个问题:依据关键词,从不一样历史角度问为什么。(5)选取轻易角度:考生依据本身实际,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角度去回答。(6)规范组织答案:联络相关史实,分点回答。第6页

4.对典题或高考题提议采取变式训练,以此培养解答41题学科素养。如

年全国Ⅰ卷41题设问能够改编为: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确定一个详细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明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四、命题预测1.重在创新,年年“变脸”。2.历史学科能力集大成者。3.命题多与史学前沿动态相关联。4.基本是开放性试题(答案多元化)。5.重在审题,突出观点,史论结合。第7页序号时间历史资料①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职员就有数千人,是官局两三倍②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③康熙六年(1667年)苏州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④中世纪晚期乡村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域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工厂”,推进了手工业发展五、实战演练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第8页序号时间历史资料⑤16世纪初英国纽贝里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需求大大刺激了这类“工厂”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主要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⑥1700年英国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它行业也快速扩张。机械化逐步成为新生产方式主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输(续表)——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第9页

选取相关资料,围绕“手工业发展与近代化”提出自己观点并进行叙述。(说明:可进行必要补充,再加以叙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史实准确)

答案:(1)观点综述:观点1:中国手工业有所发展,但没能产生近代化。(或者:中国手工业发展,为近代化产生创造了一定条件)观点2:英国手工业发展推进了英国工业化进程。观点3:社会环境影响近代化。观点4: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影响近代化(从市场拓展角度)第10页观点5:工场发展水平(技术与管理)影响近代化观点6:自由劳动力发展影响近代化……其它观点。

(2)说明:观点3、4、5、6均要从中英两国考虑;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不过一定要形成自己观点,并有充分论据证实它。第11页(3)示例一:观点:中国手工业有所发展,但没能产生近代化。

论证:即使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快速;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作坊产生,(可选资料概括)不过受到专制主义束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总结性科技著作,但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材料进行补充)综上,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未能与时俱进,受到很多条件限制,逐步落后于世界时尚而趋向“衰落”。第12页示例二:观点:英国手工业发展推进了英国工业化进程。

论证:英国商人参加;大量使用雇佣劳动;发展大机器生产,工厂建立,管理进步等原因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可选资料概括)这一切还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