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_第1页
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_第2页
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_第3页
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_第4页
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第1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页。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第二节婴幼儿的认知与心理发展第三节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四节婴幼儿行为问题及其矫正Contents第2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页。婴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动作发展语言发展生理发展婴幼儿发展第3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页。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定义:婴幼儿期指的是从出生到三岁左右,有大脑发育迅速、行为上开始目标取向、语言能力发展、形成依恋性等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特征的发育和生长时期。“满月”“白板说”从“难以名状的一团”到认为“婴儿是高度敏感的人”“人生第一个发展高速期”

第4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页。第5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页。一、新生儿的反射能力(p108-109)觅食反射吮吸反射游泳反射

抓握反射

步行反射

摩罗反射

眨眼反射

第6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页。步行反射当婴儿被竖着抱起,把他的脚放在平面上时,他会做出迈步的动作。这一反射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大约6-10周时消失。若婴儿4个月后仍有此反射,则可能患有脑部疾病。

第7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7页。

游泳反射把新生儿俯卧在水里,他就会用四肢做出协调很好的类似游泳的动作。6个月后,此反射逐渐消失。直到8个月后,婴儿才可能出现随意的游泳动作。

是否应该让婴儿学习游泳?第8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8页。降落伞反射当我们支撑婴儿的腹部及胸部并突然往下移动,婴儿的双手、双脚会往外延伸,类似降落伞一样。出现后终生存在。电视剧《一升的眼泪》中,女主角患脊髓小脑变异症,初期症状中包括降落伞反射消失。摔倒时不能双手着地保护自己。第9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9页。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一)外在生理发展:身高(成年身高的一半)、体重(出生时4倍)、头围、胸围等方面。(二)内在生理发展:大脑的发展。1、脑和大脑皮层的发展体积:出生时为成人的四分之一,6个月时,达到成人一半,2岁时为四分之三,4岁时与成人接近。2、突触生长与神经纤维髓鞘化神经网络需要适当的刺激,使突触数目增加,建立新的神经回路神经元髓鞘化,神经冲动传导加快。第10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0页。

(三)婴儿的运动能力发展1、婴儿的运动发展顺序

p118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简单复杂原则逐步掌握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抬头翻身坐,从仰卧或者俯卧状态到翻身坐起,爬行或腹部触地爬行,从坐起到爬和从爬到坐,扶物站立,单独站立巡游行走。第11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1页。

人类的运动能力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即身体的大肌肉运动。如,婴幼儿转头、翻身、爬行、走、跑、跳等。另一方面是双手及手指的精细运动,如,抓、握、拾、连线等。幼儿0岁到2岁半是精细动作发展的敏感期。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是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具体表现

第12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2页。我国婴幼儿运动发展研究大动作名称

最早通过85%通过

最晚

俯卧头抬900

13.86翻身

25.57独坐

57.28爬5912自己攀物站起

79.112独站片刻

59.811扶双手迈步走

610.612独站

811.914开始走1、2步即倒在大人怀抱中

1013.314第13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3页。结论:(1)婴儿大动作是从头部运动开始逐渐发展到坐、站、走。这个过程对于85%的婴儿来说平均需要13.3个月,最少需要10个月,最多需要14个月。(2)婴儿大动作是从驱干开始逐渐发展到手臂和大腿、手指和脚趾。(3)婴儿大动作是从整体反映逐渐发展到肢体的分化动作。(4)婴儿大动作是从不准确逐渐发展到准确。第14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4页。从抬头到会走路对个体发展具有巨大意义:

婴儿的全部运动器官得到了发展,从驱干到肢体到手、趾关节和肌肉得到了发展,对婴儿认知空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为婴儿的独立性和思维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5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5页。

2、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与父母的关系

从生理的角度而言,遗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父母的角度而言,父母的介入和引导直接影响了婴儿的运动能力发育;从文化的角度而言,不同的文化对婴儿有不同的观念,这直接影响到父母看待儿童的态度,从而间接地对婴儿而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而言,经济的发展、食物的供给、医疗保健的保障等许多因素都会对婴儿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第16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6页。3、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接触和认识的方式增多了(2)

接触和认识的范围增大了(3)

心理变化(4)

社会交往的增加(5)智力的促进

第17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7页。第二节婴儿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此阶段处于感觉运动阶段。这个阶段,从随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慢慢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一、婴儿感知能力的发展1岁:能区分不同颜色和不同人物2岁:发展复杂时间和空间知觉:昨天;今天;明天;物体大小;前后位置;但不够准确第18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8页。二、思维能力发展

1岁前没有真正的思维活动直观性(直接感知)和行动性(无法离开具体的活动过程)感知现在不能感知过去和未来四个时期:条件反射时期(1个月);知觉恒常性(5个月-1岁);直观行动思维时期(1-2岁)动作和语言的发展;词语调节型直观行动思维时期(2-3):词的概括,概念产生第19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19页。三、记忆能力的发展与条件反射同时发生0-1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个月:能几天内记住一个玩具4、5个月寻找视线中没有的玩具6个月开始“认生”拒绝陌生人1岁多能记住用过的东西但不会回忆2岁3个月能背诵简单儿歌3岁:能记住他人简单的委托如拿东西第20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0页。四、婴儿的语言发展

(一)语言发展的理论

语言的发展研究是一个进步很快、成果很多的领域,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转换生成理论、模仿理论以及认知理论等。第21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1页。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的语言发展论主要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认为,语言通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而习得的,“强化:在语言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

转换生成理论转换生成理论主要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乔姆斯基认为,每个句子都可以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个组成部分。3、模仿理论的代表是阿尔波特和班图拉,认知理论的代表主要是皮亚杰。第22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2页。(二)语言的发展阶段

1、0-1岁:语言发展准备阶段(没有实际意义的发音)2、1-1.5岁:语言发展的理解阶段3、

1.5-3岁:语言发作的表达阶段第23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3页。1、准备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0—3月):

宝宝1个月内偶尔会吐露ei,ou等声音,第2个月发出m~ma声,第三个月出现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辅音,比如a,ai,e,ou,m,h等第24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4页。(2)连续发音阶段(4-10月))这时发出的辅音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连续的音节,比如,ba~ba,da~da,na~na等,大人常误以为这时的ma~ma,pa~pa是宝宝在叫爸爸妈妈。第25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5页。(3)

咿呀学语阶段(10-12月)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的声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发出常听的语音和语调。如:单字复义第26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6页。2、理解阶段(1-1.5岁)一词多义:妈妈:表达抱、吃东西。玩耍;表达能力滞后理解能力电报式语言(18-24)合成,将词保留句子的主要部分。如“妈妈台灯热发光哎哟”第27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7页。3、表达阶段(

1.5-3岁)多词句和复合句,掌握最基本语法,概括和调节作用明显发展,能按成人指示调节自己行动“她不是我妈妈,我妈妈上班了”1.5前主要为单词句。1.5后多词句2岁:6-12字的短句第28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8页。(三)影响婴儿语言发展的因素

1、生理:婴儿听觉和直觉的发展、声带的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婴儿的气质特征、智力、性别年龄2、社会环境:家庭文化、父母教育程度、示范者的教养方式:如提供互动机会;细化和询问;频繁的重复;说话速度放慢;简单而规范的示范;语言游戏;聊天;看书;讲故事

第29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29页。五、婴儿的心理发展(一)情绪(二)气质(三)自我有研究表明:2个半月的婴儿便会对生气的照顾者报以生气;3个月的婴儿对面无表情、无反应的母亲,会以做鬼脸、发出声音和采取不同的姿势来引起母亲的反应;9个月的婴儿面对愉快的母亲,会显示出较多愉快的表情,而当母亲表情悲伤时,他们也显得悲伤。

第30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0页。(一)婴幼儿情绪发展1、情绪分化,社会性情感增多,新生儿由于生理需求而有基本情绪:兴趣、苦恼和厌恶第二年后分化为生气、悲伤、吃惊和害怕,负责的情感(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如窘迫、内疚和骄傲第31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1页。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全世界所有的婴儿都会以一种可以预见的顺序在同样的年龄发展情感。0-2.5个月:兴趣、沮丧、厌恶和幸福2.5-7个月:生气、悲伤、吃惊和害怕8-12个月:产生分离焦虑并能受到其他人情感的影响13-18个月:增加了尴尬、害羞、内疚和自豪18-24个月:表现出广泛的情感,甚至为了操纵其他人,能伪装某种情感,如悲伤第32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2页。2、面部表情哭:有规律的哭:饿声带挤压:愤怒突然迸发:疼痛拖长:挫折微笑:自发性(新生儿);有选择性出声笑:4-6个月对声音触感的反应7-9个月认知发展对环境的反应;第33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3页。(二)婴儿的气质1.定义:婴儿对环境进行反应和与环境互动的特有模式被称作气质(temperament)主要指标有:活动水平节奏性(规律)易接近性(积极与消极反应)反应的灵敏度(如噪音敏感性)强度(温和与激烈)情绪特征(烦躁与满足)分散注意力的能力;持久性和注意的广度第34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4页。2、三类型:1)轻松的孩子(easychild)40%:积极反应,高适应能力,温和的适度强烈的情绪,易接受新环境,规律性强。第35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5页。2)兴奋延迟型(slowtowarmup).15%.安静,较少活力倾向‘消极反应;对新情况适应较慢;规律性强。第36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6页。3)“难伺候”的孩子(difficultchild)10%难以预料的生活习惯;强烈的消极情绪;对新刺激物适应慢,大声抗议;被激怒时大声尖叫,大发脾气。第37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7页。(三)自我的产生与发展

婴儿其自我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我的认知自我的归类自我的控制第38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8页。1.自我的认知

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移情能力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能够认识别人的情感,并且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体验别人的情感的能力,包括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第39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39页。2.自我的归类

在18个月到30个月左右的婴儿中,许多婴儿已经能够按照年龄、性别、身高、胖瘦以及好坏开始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归类和判断了。这里应注意的是:第一,婴儿此时的区分和判别标准还很简单;第二,婴儿此时分类和判断的标准其实大都来自于父母或亲友的影响,因此,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应当注意自己的行为。第40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0页。

3.自我控制

第一种是服从意识。在服从意识支配之下,婴儿会更好地控制短暂的、盲目的冲动,从而更积极、更主动地去领会和遵从父母的指导和命令,会表现得很乖、很听话。

第二种是反抗意识。2-4岁叛逆期“我自己……”或“我就不……”、“我偏不……”第41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1页。一个母亲的日记一:女儿已经长到3岁了,烦心事也跟着多了:不爱吃饭、晚上不乖乖睡觉、调皮、倔强、不服管教、爱搞破坏、不懂得与人分享、在幼儿园跟小朋友打架等等,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我的耐心和忍耐度。为了她身上的这些坏毛病,我也没少下工夫,求教同事、查看指导书,好言相劝,衣架政策,可问题是那小家伙根本就软硬不吃,真不知道别人那懂事乖巧的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如今我才明白生个孩子容易,教养孩子难的道理。

第42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2页。叛逆期日记二今天,我也第一次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女儿不吃饭、不听话、在幼儿园表现不好……,总之,作为母亲,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我曾那么努力地想要教育好她,说是教育孩子不能靠打、骂,我曾那么耐心地引导她、鼓励她、表扬她,可是她总坚持不了五分钟的热度;说是现在的孩子不能太娇纵,我也曾因为她的不乖而狠狠地揍她,可是却发现她越来越叛逆。如今,我真的茫然了,是我的孩子太特别,还是我这个母亲太不称职?作为教师科班出身的我,却对教育自己的孩子茫然无措。

突然觉得自己好无能……第43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3页。第三节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一、任务与挑战埃里克森认为:婴儿期0-1岁

主要冲突与任务: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建立信任的阶段(依赖照顾者,安全感的培养-信任)不信任感:阻止或延迟认知发展并阻碍向其它阶段发展.形成的美德:希望

幼儿期1-3:主要冲突与任务: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开始寻求自主性:自己穿衣吃饭等,如果失败会感到羞愧,并怀疑自己的能力,若危机成功解决则形成的美德:意志力

第44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4页。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年龄(月)里程碑0-2对声音或者触摸微笑3-5自发的微笑3-5伸向熟悉的人9-11玩拍手游戏和躲猫猫9-11当和照顾者分离时变得心烦意乱20-23在其他孩子旁边玩,但不和他们一起玩28-31意识到性别的差异32-35能够识别自己的性别32-35能够很容易和照顾者分开第45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5页。小鸭的依恋第46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6页。二、依恋的形成依恋是由精神病学者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根据其理论,依恋具有一种生物学和进化论上的基础。一个婴儿和一个照顾者形成一种紧密的、亲密的关系来保证它的存活。婴儿的微笑、咿呀学语、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最喜欢同母亲在一起,与母亲的接近、接触会使他感到最大的舒适、愉快、安慰;同母亲的分离则会使他感到最大的焦虑和痛苦(分离焦虑);当遇到或感到饥饿、寒冷、疲倦、厌烦或疼痛时,首先要做的是寻找依恋的对象——母亲。第47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7页。定义:指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持久、亲密的情感联系。表现(1)最愿意与依恋目标在一起,感到最大愉悦。它包含着诸如寻求接近倾向(如伸手、倾身要人抱的姿势)、维持接触倾向(紧紧抱紧、拒绝分开)以及寻找倾向。

(2)依恋安全感是通过母婴双方的相互应答建立起来的,并通过一系列的依恋行为表现出来,如依恋对象存在时,婴幼儿情绪稳定、愉快、能自由探索并与成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而依恋对象离开时,婴幼儿会表现出不安、啼哭或寻找倾向。1、依恋的定义与表现第48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8页。2、三个发展阶段——

⑴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不加区分,见了谁都会微笑、舞手蹬足。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人的面孔有所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对陌生人反应更少。⑶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1岁半至2岁):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当发展到特殊的情感联结的阶段,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特别高兴,不让离开,别人不能替代母亲使婴儿的这种快乐,母亲成为他唯一的安全基地。而见到陌生人会怯生,感到紧张、恐惧甚至哭叫。第49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49页。3、类型⑴“安全型依恋”: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与母亲近距离地交谈,母亲在场,能或敢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地探索或玩耍。当母亲短时间离开时,其探索或玩耍会受到影响,婴儿表现出苦恼、不安等;当母亲回来时,很容易抚慰,很快会平静下来,继续探索或玩耍。第50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0页。⑵“回避型依恋”:在探索或玩耍的时候,即使是陌生的环境中,母亲也在不在场,婴儿都无所谓,都会积极地进行。母亲离开时,也不表示反抗;母亲回来时,往往也不予理会,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转,但比较短暂,接近一下,就又继续去玩自己的事。被称作“无依恋婴儿”。第51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1页。⑶“反抗型依恋”: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婴儿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的时候,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大哭大叫。但当母亲回来时,婴儿的表现是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近,如当母亲要过来抱他时,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当他自己又去游戏时,会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称之为“矛盾型依恋婴儿”。第52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2页。(1)安全型65%-70%--积极、良好(2)回避型20%

不安全、不良(3)反抗型10%-15%第53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3页。4、各种类型依恋对象(母亲)的特点

安全型依恋(1)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和需要非常敏感并迅速回应(2)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来适应孩子(3)积极的情感表达,充满爱抚(4)积极鼓励孩子探究环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5)喜欢与孩子密切的身体接触第54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4页。回避性依恋(1)对孩子的信号和需要不敏感(2)对孩子不感兴趣,不喜欢与孩子的身体接触,甚至躲避孩子的接触(3)对孩子怒气冲冲,常以生气、发火的方式对待第55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5页。反抗型依恋(1)好像对孩子感兴趣,也愿意接触孩子,甚至亲密的身体接触(2)对孩子的信号、需求常常错误理解,或捉摸不透,不能及时、恰当做出反应(3)对待孩子的行为、态度多变,随自己的情绪、心境而定(4)有时不守信用,哄骗孩子以求脱身第56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6页。实践提示:评估依恋问题?

具有依恋问题的孩子被认为在互动中表现出了以下的行为:他们不会表现出对一个特定的成年人的喜爱;他们可能从任何人那里寻求喜爱和关注而跑向和抱住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将会从他们的照顾者身边走开――这个照顾者经常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丢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是鲁莽和特别容易出事故的,并且有对照顾者的纠缠行为或攻击行为。第57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7页。婴儿依恋问题评估行为依恋失调征兆显示感情缺乏温暖的交流;对不熟悉的成年人不加区别的喜爱寻求安慰在受伤、害怕或生病时缺少对安慰的寻求对帮助的依靠过多的依赖性或不能寻求照顾者的支持合作孩子对照顾者的要求不依从或被迫依从探索性孩子不愿意离开照顾者去探索控制性行为不当的照顾行为如过度担心、专横和惩罚重逢反应不理/回避行为,强烈生气或缺乏感情第58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8页。寄养方式的孩子很难形成依恋,鲍尔比做过观察婴儿时期和童年在机构渡过或者被寄养照顾、经常被转来转去的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在婴儿时期没有被持续的爱过,所以,作为一个青少年,他们没有能力去爱。他们表现出对其他人缺乏移情作用和感情。突然失去依恋:“母爱剥夺”的孩子。实践提示:培育安全依恋第59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59页。5、依恋对婴幼儿的影响

(1)依恋对婴儿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安全基地”、主动求助的对象、社会参照作用(2)依恋对儿童心理各方面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后期行为、情绪情感、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认知、智力发展(3)产生原因:惧怕-警觉行为系统分离焦虑第60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0页。

三.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

1、婴儿对父母的影响婴儿对父母的影响最大的改变表现在父母人格等社会性的综合改变。这种转变使父母突然之间涌生了无限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以及巨大的爱,这促使父母在心理和社会性上真正开始成熟起来。

第61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1页。2、父母亲对婴儿的影响

母爱之予婴儿大致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过多的给予,即溺爱;其二是过少的机遇,即母爱的剥夺。第62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2页。3.环境评估婴儿需要语言的互动,变化的刺激,热情、易起发应的照顾者,一个安全的组织良好的家和探索的自由,合适的刺激性的玩具。指标:父母亲的反应,孩子的接受性,环境的条理性,游戏材料,父母对孩子投入的程度以及刺激的变化第63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3页。4.社会危险家庭环境贫困虐待和漠视:婴儿摇晃综合症;铅中毒父母有精神疾病和发展迟缓史寄养对策:早期的干预和社会支持第64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4页。第四节:婴幼儿期的行为问题及其矫正一、拒食二、吮吸手指或咬指甲三、心理自闭第65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5页。(一)拒食矫治方法:1、以身作则并养成婴儿独立吃饭的习惯,定时、定量、定点。2、改变其不愿意吃的食物形状3、激励方法第66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6页。(二)心理自闭一种脑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发展障碍或精神异常行为,对外界信息刺激缺乏积极的反应。特征表现:语言缺陷尤为显著。超过半数的儿童根本不会说话,而其他孩子则只会纠缠、尖叫,或者模仿言语,重复别人谈话中的曲调和断语。他们的口头表达只是被用来作为自我刺激的手段,或者用于获得某种简单需求的满足。重大的社会交往缺陷以及不良的人际关系。他们不会进行身体接触,不会寻求安慰,不会交流,或者只是在自己无法应付的情况下才和别人进行互动。而且,当自闭孩子和别人在一起时,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名字充耳不闻,他们不会用眼神接触,不会微笑,不会主动进行交流。自闭孩子不会承认他人的存在

第67页,此课件共74页哦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全文共74页,当前为第67页。例1:凯文是个婴儿,他的父母认为他有点古怪。当他们喂他并设法为他敲背时,他就会停止进食而且会烦躁不已,直到父母停止敲背。当父母抱他玩时,他经常转移视线或不看他们。作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