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婚恋观_第1页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婚恋观_第2页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婚恋观_第3页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婚恋观_第4页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婚恋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许地山小说集中,有不少作品,如《缀网劳蛛》、《商人妇》等都描写了众人婚姻的百态万象,总的来说,小说中的人物反对包办婚姻,宣扬婚恋自由,他们能够宽容处事、心怀责任、守护爱情。通过研究许地山小说,分析其中婚恋观的表现和嬗变,能让人看到许地山对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探索和期待,帮助人们认清理想与现实,学会包容与悔过,理性地看待爱情与伦理关系。这种对婚恋观的探究和解读,体现了作者反抗封建传统、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维系和正确对待现代婚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许地山小说婚恋观表现发展与嬗变意义AbstractTherearemanyworksinXuDishan'snovelcollection,suchasLaboringSpider,Merchant'sWifeandsoon,whichdescribeallkindsofmarriages.Inaword,thecharactersinthenovelopposearrangedmarriageandpublicizethefreedom

of

marriage.

Andtheyaretolerant,responsibleandprotectiveoflove.ByresearchingXuDishan'snovels,thistextanalyzestherepresentationandevolutionoftheviewofmarriageandlove.ItcanmakepeoplerealizeXuDishan'sexplorationandexpectationofmarriagerelationshipincontemporarysociety,helppeopletorecognizetheidealandreality,learntoforgiveandrepent,andtreattherelationshipbetweenloveandethicsrationally.Theexplorationandinterpretationfortheviewofmarriageembodiestheauthor'sthoughtofresistingthefeudaltraditionandadvocatingequalitybetweenmenandwomen,whichhascertainpracticalsignificance,andalsohas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formaintainingandtreatingmodernmarriagecorrectly.Keyword:XuDishan'sNovels;viewofmarriageandlove;expression;Developmentandevolution;Significance目录TOC\o"1-2"\h\u引言 页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婚恋观在“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中,许地山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不同于许多作家热衷于创作冷酷、具有批判性的\t"/item/%E4%BA%94%E5%9B%9B%E8%BF%90%E5%8A%A8/_blank"现实主义文学,许地山的作品中,很多都具有异国风情和宗教色彩,小说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而其中又包含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许多学者针对许地山作品的文学价值、宗教情怀、女性形象等进行了研究,但对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婚恋观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选取了《命命鸟》、《枯杨生花》、《醍醐天女》、《还巢鸾凤》等八篇短篇小说,分析并探讨许地山小说中婚恋观的表现、发展与嬗变及其意义。一、许地山小说中婚恋观的表现许地山擅长通过小人物、小故事写社会大道理,他在作品中通过对封建社会到思想解放的新时代之间的婚恋观进行思考与探寻,仔细解读,可以看出其婚恋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反对包办婚姻,宣扬婚恋自由许地山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把焦点关注放在反对封建制度上,而小说处女作《命命鸟》则把矛头直指封建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小说讲述俳优之女敏明和世家子弟加陵相互爱慕,感情深厚,彼此想要结婚却遭到了双方父亲的强烈反对,走投无路的两个年轻人最终投绿绮湖而亡。小说虽然将背景设在了缅甸仰光,描写充满异域风情,更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所体现的主题在本质上与中国当代的社会状况是一致的。小说中敏明和加陵的婚嫁因为生肖相克不被父辈认可,这缅甸的生肖相配说法就是对中国的生辰八字算姻缘的隐射。敏明的父亲为了让她与爱人的感情冷淡,不惜请蛊师念咒施法;加陵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当和尚,请大师给他说法,想使他对爱情断念。父母对子女的控制程度竟可到如此疯狂的地步,这些行为看似荒诞,但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在封建家长专制下,人们不仅会被限制婚恋的自由,还会被残害精神思想。作者对于这些封建迷信的守旧行为予以强烈的否定,表达其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抨击和反对。最后敏明和加陵为了爱,为了追求自由选择携手投湖自杀,“以殉情表达了生命个体的爱情尊严,传达出了‘五四’儿女对恋爱自由的热忱追求”[1],作者赞扬这种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的精神,反映了作者对婚恋自由的渴望和宣扬。《命命鸟》中主人公的结合是被所谓的命格不合所阻碍,而《还巢鸾凤》中主人公的相爱则是被阶级差异所限制。小说中父母不顾女儿和鸾的意愿,打算私自将她许配给侄子启祯,三番四次地想要撮合两人,讽刺的是他们看中的却是启祯荫袭轻车都尉的身份。和鸾喜欢的是什长祖凤,他们虽然是主仆关系,但彼此心里的阶级成见早就没有了,两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后来父亲发现和鸾正与祖凤交往密切,虽然后悔懊恼,但他相信女儿不会不顾体面,妄想逾越规矩,做出一些无耻的事。在父亲看来,和鸾应该与门当户对的启祯配对,她与仆人相爱简直是一件侮辱家风、不识大体的腌臜事,无可饶恕。但对于和鸾来说,却是在追求一份简单的幸福,身为官小姐的她,难得的抛弃了守旧的封建等级成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倔强地反抗着父母给她安排的人生。和鸾和祖凤都觉得“爱本来没有等第、没有贵贱、没有贫富的分别”[2]。莎士比亚说:“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3]。婚恋自由的意义正是在于此,爱情本是纯粹的,任其自由才能发展成一段健康美好的感情;如果非要以阶级、金钱等名状冠之头上,如此一来便是一生都受到它的影响和侵蚀,不但束缚着爱情的发展,还有可能得到一段痛苦畸形的关系,这也是包办婚姻残害人至深的地方。《枯杨生花》中的云姑则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这把沉重的枷锁把她禁锢得无处可逃,造就了她悲惨的一生。小说讲述老太太云姑上城找儿子,偶然遇到了初恋之人,从而揭开她的年少往事。云姑与思敬本是感情很好的青梅竹马,但是云姑却被父母许配给了一个毫无感情的同族人,谁知婚后一年便守寡了,还要独自一人抚养遗腹子。这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却要在最美的年华经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要这样漫无边际地枯守到老。云姑丧夫后,与思敬仍有来往,加上孩子长得有些像他,他们逐渐遭人非议。在封闭又保守的山区村落,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一旦受人挑战被人打破,无知的人们就会毫无理智地污蔑痛斥挑战者,没有知识的农村人自己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还恶毒地妄想把别人拖下泥潭。因与寡妇来往,思敬的前途尽毁,被说成“盗嫂”、乱伦;因与别的男人来往,云姑也被谣传不守贞节、不知羞耻。两人之间清清白白,却要受此侮辱,还无力反抗这个残忍的世界。封建礼教要求寡妇不仅要忍受无尽的寂寞,还要洁身自好,甚至还会建立贞节牌坊。在世俗的压迫下,一个女人一旦守寡,就再没有追求第二次幸福的权力,这无形之中就剥夺了寡妇的婚恋自由。虽然云姑与思敬在四十年后再次重逢,但逝去的青春时光是不可挽回的,造成的心理伤痛是不可磨灭的,“作者用四十年后的相遇巧妙而深刻地讽刺了乡俗的守旧和残酷”[4]。“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从来都是封建包办婚姻披着的风光外衣,它是导致爱情悲剧的根本来源,这层虚伪的衣服之下,葬送了无数青年男女的幸福,剥夺了无数人的自由,充斥着无可奈何的痛苦。在这个被封建传统思想统治了千年的社会,虽然新兴的启蒙思想刚长出萌芽,但少部分人微乎其微的反抗很难撼动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传统。通过这些小说的书写,许地山不仅是在传达婚恋自由的信念,更是迫切地想让更多的人能够解放思想,走出牢笼,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陋习,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实现真正的婚恋自由。(二)宽容处事,互相尊重信任许地山本人的婚后生活虽然甜蜜幸福,但夫妻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小摩擦。于是他反思过后写了封长信给夫人,提出了一些关于婚姻生活的相处意见,后来就有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公约”,这些公约的核心思想是表明了爱情要建立在互相体谅、尊重和帮助上。作者将这些思想观念反映在了小说创作中,通过小说传达出婚恋中需要宽容、尊重和信任的理念。《醍醐天女》中的夫妻相处氛围和谐温馨,在困境之中仍然能够相濡以沫。小说讲述有一天妻子与丈夫到森林里玩耍时,丈夫被毒刺刺中导致流血不止,接着就昏迷不醒,妻子想要把他拖回家,但是力量有限,于是到林外寻人帮助。林外的男人们拒绝了妻子,还用语言侮辱她。妻子伤心返回时遇到了一个小男孩,向他求助后得到了帮助,他们牵着一头奶牛回去,并找到了已经苏醒的丈夫,小说以夫妻二人欢喜相聚结尾。重逢后的夫妻俩人,对话言语间皆没有对彼此的抱怨和不耐烦,只有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深切的关怀。丈夫在醒来后长久的等待中,相信妻子并没有抛弃自己一走了之,而是去寻求帮助了,他给予了妻子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受伤的人意志总会有些不坚定,虽然丈夫有些精神不济,但他面对迟归的妻子没有暴跳如雷的指责和任何消极的埋怨,他表现得很理智和十分感激,感激她为自己止血,为自己找来了水源;最后丈夫还赞美了妻子的忠心,说她比天女乐斯迷还要好。丈夫懂得感恩和称赞妻子,这是他给予妻子的尊重,尊重她为自己来回奔波艰难求助的这份辛苦。再看妻子,她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人,在发现爱人昏迷后,尽自己所能寻找办法,即使遇到挫折也毫无怨言;看到已经清醒的丈夫反而心里内疚,觉得应该时刻守在他身边。两个人都怀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将彼此视为最珍爱之人,才能营造出婚姻中相敬如宾、和谐相爱的氛围。婚姻是靠双方维系的,如果没有宽容对方的肚量,还经常贬低、猜疑彼此,很容易就会破坏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缀网劳蛛》的夫妻关系不和谐就是因为如此。妻子尚洁被人谣传与谭先生来往密切,将来还要抛弃丈夫嫁给他。丈夫长孙可望相信了谣言并且好几天没回家,夫妻关系十分紧张。一天尚洁善良地救治了一个翻墙进来的小偷,被刚好回家的长孙可望发现,误会他们在偷情,于是两人发生争执,可望失手把尚洁刺伤。几天后,可望写信给会堂,说出尚洁的“罪行”,并提出离婚。尚洁没有与他争辩这些无谓的事情,她看透了他的所作所为,对他感到失望,淡然离去。《缀网劳蛛》中的长孙可望是一个失败的丈夫。其一,他没有信任妻子。他面对谣言听风就是雨;看到妻子与其他男人独处一室就认为是在做苟且之事;妻子的解释也同样被当作是耳边风。这个猜疑的心态就像漩涡把长孙可望越卷越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毫无理智的人,将妻子推得越来越远,更给婚姻蒙上了灰色的阴影。其二,他没有尊重妻子。可望多次奉承尚洁,口口声声说爱她,但他自己的行为却不知检点,不珍惜自己的名誉,还要求妻子应该爱他。“不自爱的人所给的爱情都是假的”[2],他假心假意的爱情如此廉价,没有把妻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待。可望提出离婚时,写长信“揭露”了妻子偷情的详情,他不仅听信了外人对妻子的闲言闲语,还要制造虚假的说辞污蔑她,这种自私无耻的行为,深深侮辱了妻子的人格尊严。其三,他脾气暴躁,没有男子该有的气量。与妻子发生口角时,他恼羞成怒下拿起小刀刺进了妻子的肩膀,过后居然还仓惶逃走。这样的暴行俨然是婚姻破裂的前提。反观尚洁,她才是一个懂得经营婚姻的好妻子。面对丈夫的无耻恶行,她选择包容原谅;面对丈夫所提的离婚,同样不做无意义的辩解,甚至还把孩子和属于自己的家产也留给了丈夫,冷静安然地离开。婚姻中不知所谓的争执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互相宽容忍让,和平沟通才是上策。尚洁与丈夫虽然没有感情,但她在遭受非议后,仍旧打理家庭事务,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妻子,不想家庭被破坏。她不断地忍让,尽力地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外人和丈夫,与丈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尚洁以前是别人童养媳的身世是一个秘密,她不愿与人说道,怕败坏自己的名誉,也不忍心让丈夫丢脸,作为妻子,她给了丈夫足够的尊重,维护了他的面子和尊严。但最终婚姻还是破裂了,因为婚姻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彼此包容,互相信任的,只有一方单方面的付出,难以成就一段持久而恩爱的婚姻。(三)心怀责任,维护家庭和谐婚姻是庄严神圣的,作者认为,一旦人们走入婚姻的殿堂,所作所为都应该多为家庭考虑,因为在爱情的旁边还多了一份责任。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都应该有责任意识,守护家庭,维护和谐。《东野先生》中的女主人公志能虽然误入歧途了,好在后来责任与爱唤醒了她。志能是一个出洋留学十年的时尚女人,她有一个在小镇当老师的丈夫,回国那天,她与许久未见的丈夫重逢,但他的穿着和举动十分守旧,这让她有些看不起这个农村人。志能在与丈夫相处的过程中,一开始两人的生活习惯、花钱观念等等总是存在各种不同,而随着对丈夫深入了解后,志能发现了丈夫身上有很多吸引她的地方,逐渐地两人相谈甚欢。志能回国时还有一个同行人卓斐,同时也是她在国外结交的情人。回国之初,志能私底下仍然有跟情人卓斐来往。但关键时候志能及时清醒过来,家庭的责任与道德情感让她备受煎熬,她想要在两人之间做出选择。经过深思熟虑,责任和家庭战胜了冲动的情感,于是志能找到卓斐,跟他说两人要断了来往和这见不得人的情人关系,志能说到做到,即使后来卓斐多次上门寻她,她也毅然拒绝。此后,志能确实成为了一个爱护家庭、照顾丈夫、关爱孩子的好妻子。虽然志能曾有过错,曾经辜负过丈夫,好在关键时刻迷途知返,明确了自己身为妻子、身处家庭中的责任,尽力弥补过错,守住了家庭的底线和婚姻的原则。婚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契约,要明确的是,选择了婚姻就等于选择了责任。世间许多人在婚姻中,因为经不起生活的平淡琐碎,或已疲惫厌倦或抵不住外界的诱惑,便随意丢掉了那份责任,其实隐隐中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成就幸福的婚姻,爱情是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要双方的尊重、宽容和信任,而更重要的是成年人要懂得背负起家庭责任感,碰到问题,及时调整自身,用理性去战胜感性,做出正确的选择。(四)守护爱情,对婚姻忠诚“许地山为纪念发妻,以夫妻日常生活为题材写了许多作品。《空山灵雨》中便有相当数量,所以沈从文曾戏称‘妻子文学’”[5]。由此可见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因为有这样痛心的经历,许地山才能在《黄昏后》里真情实感地描写出对妻子的爱意和不舍,把自己强烈的感情书写在小说主人公的身上。小说通过鳏夫关怀与女儿们的对话和追忆,揭开他与亡妻的往事,将他的情思缓缓道来。关怀用一颗世间最真挚的心默默守护着他对妻子的爱,无尽的怀念之情充盈了他的整个生活。妻子的坟头和墓碑是他亲自打造和雕刻的;他把与妻子互赠的情诗编入了乐谱,方便随时哼唱;一直保留着妻子用自己头发给他做的假辫子,虽然多次修理后已经失去原样,但仍视为珍宝,不妨碍他每天拿出来观赏抚摸;更打动人的是,屋子里有一个他亲手雕刻的妻子石像,供他睹物思人以缓哀思之痛。纵然妻子去世多年,关怀仍然记得妻子的音容笑貌,一颦一笑都能拨动他的心弦。屋顶的檐铃被风吹得作响时,他想起了妻子做新娘时戴着脚钏铃铛朝他慢慢走来;一旦看到尖锥形的事物就会想到大山,就会想到姓山的妻子。他脑海的里装满了妻子,下意识的行为透着浓浓的心酸和孤寂。心爱的妻子虽然离开了他,但她永存在他心中,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仿佛妻子仍然陪在身旁。缅怀妻子是关怀的日常,他十年如一日地到妻子的坟墓前唱歌、说话,以浪漫又温馨的形式“陪伴”着她。十年的时间仍然消磨不掉关怀对妻子的爱恋,反而使他更加坚定地相信婚姻,相信爱情,他的爱是深入骨髓的,是连生离死别都不能将它减轻一二的。“关怀对妻子的爱在女儿身上延续着,疼爱女儿正是深爱妻子的另一种表现”[6]。因为孩子是两人爱情的结晶,是妻子留给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念想。关怀向女儿们叙述妻子的旧事,试图让她们更了解母亲;还向她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出一个温柔善良、无微不至的母亲形象,让她们感受一下比父爱更细致、更伟大的母爱。虽然孩子们得不到母亲的关爱,但关怀害怕时间把母女间的距离越拉越远,所以经常给她们说说妻子的事情,增加妻子在家庭里、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他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女儿,虽然辛苦也从未想过再娶。他害怕后娘会对孩子不好,既然孩子的亲生母亲已经不在了,那么他更应当全力承担,对孩子负责任。他觉得“一个人能像禽兽一样,只有生前的恩爱,没有死后的情愫么?”[2],这是对婚姻的忠诚,是对那份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坚守。许地山在《黄昏后》中描绘出“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爱情,赞扬了“生死契约,与子成说”的婚姻。他向社会歌颂这份情深似海的爱,期盼人们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爱情和婚姻。二、许地山小说中婚恋观的发展与嬗变许地山小说对于婚恋观的书写没有停留在表面,他在作品中把更深的层面也挖掘出来了,这些创作体现了婚恋观念的演变,从碰撞到融合再到突破,但无论是哪种婚恋观的书写,都承载着许地山对当代婚姻的探索和期待。(一)婚恋观的碰撞——理想与现实毋庸置疑,许地山对《还巢鸾凤》中男女主角敢于反抗封建势力,大胆追求爱情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扬。但从小说的第三章标题“一失足”可以看出,许地山觉得对于追求婚恋自由的观念应当有更深一步的思考。第一个碰撞是理想的爱情与现实的生活。在与和鸾相爱的初期,祖凤是一个会唱戏的多情男人,甜言蜜语哄得和鸾心花怒放。后来祖凤用借口哄骗和鸾私奔,涉世未深的她经历艰苦的逃跑过程后深感害怕,想要回家,但祖凤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他用爱的名义威胁她,自私地想要独占她。和鸾理想中的温柔男人就只存在初识的短暂时光里,一旦暴露在现实的阳光下,就原形毕露,变成了满口谎言的男人。如果说府里是孕育美好爱情的温床,那么现实就是揭开爱情原貌的巨手。两人私奔后只能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和鸾是娇小姐不懂生计之事,祖凤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编竹器艰难维持生活。和鸾无心弹琴唱戏,祖凤也只能空口哄着她,在贫苦困境的打击下,两人琴瑟和鸣的生活幻想被打破。长期养在闺中的小姐单纯又天真,从未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她对爱人有过大的期望,对爱情有过多的幻想,受不起落差巨大的打击。两人头脑一热就选择私奔,却没有意识到爱情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鲁迅先生认为爱要有所依附的,“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7]。物质条件很大程度上是能够影响爱情的,爱情不是只谈风花雪月,它要与生存问题联系起来才有现实意义。第二个碰撞是理想的地位平等与现实的思想差异。和鸾与祖凤说过对彼此都没有阶级成见,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事实上也是如此,相爱的初期他们的确没有因为对方的阶级不同而产生偏见。在他们私奔后,经历过现实生活的洗礼,两人的地位和思想正悄然发生变化。先说地位的问题。和鸾一直坚持“莫笑蛇无角,成龙也未知”[2]的信念,相信自己的男人一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丈夫身上,事事都依靠他人。可是在这段婚姻中,她已经丧失了自我,完全沦为了男人的附属品。实际上从和鸾要求丈夫当官发财,而自己一直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开始,她就已经下意识把自己放在了低丈夫一等的位置上,地位的天平开始有了倾斜。再说思想的问题。在丈夫前途方面,和鸾一直期盼他可以当上一官半职,她以为这样的要求很简单;此时她官小姐的思维就出现了,自小就长在官府之中的她,以为当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却料想不到身为囚犯的丈夫很难有这种机会。祖凤应了妻子的要求屡次参加征兵,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他堕落为山寨土匪,做着杀人打劫的勾当;他对妻子的说法是如果被招安就能当上军官,囚犯出身的他养成了油嘴滑舌的性格,这显然是狡猾小人的奸诈说法。两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在面对思考一件事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在感情方面,前期两人相处还算融洽,你来我往大有“夫唱妇随”的节奏。后期两人对于感情的想法产生分歧。当上山大王的祖凤忙于“事业”,几十天不能与妻子见面是家常便饭,而后送她金银首饰,以为能够弥补缺憾。而和鸾想要的并不是这些,她想要的是丈夫的陪伴和感情交流,长期不能出门的她感到精神痛苦,就像一只被圈养的金丝雀。两人对于感情中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有不一样的理解,因而也产生了思想上的差异。可以看出,许地山在提倡婚恋自由的同时,也给它添加了一些附加条件。告诫世人理想和现实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人可以有自己的幻想和憧憬,但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才不至于显得那么的不切实际。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譬如缺乏理智的思考,只有盲目的冲动;心里仅有爱情,忽视了物质条件的作用;失去自我意识,丧失人格独立;不考虑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最终导致爱情的悲剧。(二)婚恋观的融合——包容与悔过许地山在《缀网劳蛛》中不仅仅将眼光放在女性对强加之罪的包容,更有提到男性对自己罪行的悔过,阐释了个体的婚恋观念受到感化后接受改变,逐渐融合的过程。小说中,妻子尚洁的两次包容是观念融合的开始。丈夫不能忍受流言蜚语选择离婚,尚洁平静地接受了,同时原谅了他的误解和暴行,还不欲与他争家产和孩子的抚养权。这是尚洁的第一次包容,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善良与包容可以得到命运的宽待,也能感化和挽救丈夫。三年后,当尚洁得知丈夫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鲁莽时,她觉得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仍然对到来的丈夫笑脸相迎,经历三年的磨难后,尚洁又回归到家庭中,这是尚洁的第二次包容,她对于丈夫的改变是持欣慰和宽容的态度,这也是她想要得到的结果。面对丈夫的悔过,她没有将往日的恩怨拿出来跟他讨论是非对错,“往事如梦中之烟,早已在虚幻里消散了,何必重新提起”[2]。尚洁一如既往地散发着包容的神圣光辉,她拥有宽大的胸怀,既有宽恕丈夫的气量,也有重新接受丈夫的勇气。而丈夫长孙可望的知错悔过则是观念融合的结果。两人分别后,妻子宽容的形象已经悄悄留在了长孙可望的心里,只是他意识不到,也不愿想起。他时常能听到家里的佣人思念妻子的话语,这使他十分懊悔但又拉不下脸来收回做过的事。在经过牧师的点醒后,他终于深觉自己卑鄙凶残,对不住妻子。在长孙可望的反省过程中,一定有受到妻子的感化作用,虽然是无形的,但他只要想起妻子是如何宽容地对待自己时,就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罪行。长孙可望将自己的悔过落实到了语言和行动上。他承诺会改掉凶残的行为和暴躁的脾气,用诚恳的话语向妻子表达歉意,并将家产归还,最后到槟榔岛悔过,偿还妻子所受的苦楚。冥冥之中,妻子用包容万物的仁者之心牵引着步入迷途的丈夫,不断感化着他,让他挣扎和反思,最终回归初心,在婚姻中学会了悔过,更学会了包容。(三)婚恋观的突破——爱情与伦理《春桃》在许地山的众多婚恋题材作品中算是一篇独辟蹊径,引起热烈讨论的小说,因为它打破了人们对于常规婚姻爱情的认知,创造了一个“三人同行”的和谐生活模式。第一,小说突破了传统的爱情模式。春桃和向高是一对同居人,他们靠捡烂纸买纸片为生,生活虽然过得艰苦但也有甜蜜。向高时不时就叫春桃“媳妇”,即使一直被拒绝也仍不改口,他对春桃有着满腔的依赖和爱意。虽然春桃口上拒绝,但是她早已对向高产生了感情,也离不开他。在工作上两人颇有默契,一个负责捡烂纸,一个帮忙挑选值钱的纸片。在生活上两人俨然是老夫老妻的相处模式,有来有往将家经营的有滋有味,这就是两个人的爱情模式。后来春桃遇到了沦落为乞丐的李茂,也是她逃难之前的一夜丈夫。看到昔日的丈夫沦落到双腿残疾的凄惨地步,善良的春桃把他带回了家。向高和李茂相处得还算和谐,但都不能忽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春桃属于谁的女人;两个人一直在辩论,都把春桃推让给对方。春桃对于这个问题提议三人一起开公司,各有事干,这其实也是后来“三人行”的源头。两个男人对于这个想法不敢赞同,但都默默去执行了。可是过后又陷入了另外一个尬尴的境地,就是三人要同睡一张床,而且李茂和向高仍然纠结名分的问题。直到后来两人的感情都爆发了。向高觉得自己占有了别人的妻子,这注定是不道德的爱情,所以选择离家出走,将春桃还给李茂;李茂很清楚春桃爱的是向高,自己不想做累赘,所以上吊成全他们。经此一变,春桃虽然心中烦闷,但仍然坚定要三个人一起活下去,于是就形成了“爱+义”的新型相处模式。春桃与向高是相爱的,谓之“爱”。春桃、向高和李茂都是有义之人,谓之“义”。春桃不爱李茂,但是有情义在,所以绝对不会在陷入两难的境地时抛弃不能自立更生的他。向高是有情有义的人,他在忍痛离开家后,因为不忍心春桃一个人挑起生活的重担,又重新折返。李茂是有侠义的人,想要自杀成全两人。这是三个人的爱情模式,是一种“简单而又纯净的爱恋关系”[8]。第二,小说突破了世俗的道德伦理。别看春桃只是一个只会捡烂纸的女人,但她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也正是因为她的人格独立,能够吃苦耐劳只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所以她可以做到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受道德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传统的道德伦理。所以在这段关系中,春桃是占主导地位的,是她把李茂带回了家,也是她提出了这样一个相处模式。春桃从现实情况出发,探寻适合他们三人生活的新的模式,走上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最后经历“生离死别”的两个男人抛弃了对世俗眼光的顾虑,打碎了久久捆绑在身上的旧礼教枷锁,做出了调解和妥协,“一个是户主,一个是同居,春桃是他们的媳妇”[2]。乍一听“三人行”的婚姻模式,可能会让人觉得畸形又离奇,难以接受,但读罢小说,深思过后又会觉得对于春桃、李茂和向高而言,时处那样的境地,这样的一种生活模式,为了能共同生存下去,这三个人产生出这种婚恋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许地山在《春桃》中设计的三位主人公,打破了世俗的婚姻制度,在爱情与伦理间书写着婚恋观的突破,让人们能够抛弃一切的偏见和世俗眼光去看待三人间的情感,也希望人们能重新审视身边的情感,寻找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幸福。三、探究许地山小说中婚恋观的意义(一)小说婚恋观的现实意义许地山小说创作的年代正值新文化运动之后,正是破除旧思想、接受新文化的阶段,思想解放的浪潮还未退散,西方的启蒙思想与中国的封建思想的碰撞有了更多的新旧交替。自古以来,在封建思想的浸淫下人们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丈夫从来都有绝对的决定权和话语权,不尊重妻子的个人价值;坚持男性无错原则,不顾及妻子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没有与妻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这是一种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关系。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女性独立自由的观念逐渐传播开来,更多的女性受到鼓舞和启蒙,开始勇敢站出来为自己的权益作斗争,向社会呼吁男女平等。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发生后,女性渐渐得到上学和就业的机会,频繁地出现在各个职业领域,经济和思想的独立使得她们的家庭地位乃至社会地位都有所提高。但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是有所局限的,除了接受新文化新知识的先进人士,大多数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再有所改变,加上女性长期受男权的打压和社会的压迫,早已没有了反抗的意识,而男性就更不希望自己长久以来高高在上的地位被打破。所以许地山小说所呈现出来的婚恋观,既包含了许地山自己对男女相处之道的反思和感悟,也有对社会制度和人们传统观念的深刻抨击和殷切期望。他向世人宣扬美好正确的婚恋观,批判荼毒人们的封建礼教,希望改善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同时也期盼女性地位在婚姻关系甚至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提升;告诫男性端正思想,反思自我行为并且做出改变,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二)对现代婚姻的借鉴意义许地山的小说虽然写在二十世纪,但他所表达的观点具有巨大的先进性,作者对于婚姻的美好描绘和理性思考,至今对现代婚姻依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人们受教育的程度逐渐提高,对于婚恋的态度大多都是以自愿原则为主。但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地区,人们的开化程度不高,仍存在新型的“包办婚姻”。留守农村的老人着急子女的婚姻,会帮他们找好对象,先和对方的父母联络感情,最后才告诉子女;还会提前准备好婚礼,等到他们回来见完第一面后就结婚。从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都能了解到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毫无感情基础的婚姻,只不过是新时代换了一种形式和借口的包办婚姻罢了。“只有反对父母强迫和包办,才可能建立有感情的婚姻基础”[9],许地山一直认为,人们应该要意识到婚恋自由的重要性,自觉抵抗一切封建思想的洗脑。不可否认,婚恋自由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现代人对于婚姻的态度越来越儿戏,随之而来的是婚后出轨频率的提高和家庭责任感的缺失。一个家庭,只有充满爱与宽容才能维持其和谐发展,而爱与宽容又是来自家庭成员的忍让和奉献,如果家庭成员人人都只想着享受而没有付出,一味地从对方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