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人间温情-余华《许三观卖血记》_第1页
定稿人间温情-余华《许三观卖血记》_第2页
定稿人间温情-余华《许三观卖血记》_第3页
定稿人间温情-余华《许三观卖血记》_第4页
定稿人间温情-余华《许三观卖血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余华曾经被认为是“小说革命的先锋拓展”,他的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叙事形式,以平静且冷漠的口吻揭示现实社会里隐藏的绝望与温情。《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刻画了一个以许三观为代表的敢于与苦难作斗争的人,他的一生中通过一次又一次卖血来化解自己人生中所遭遇的厄运。通过对许三观悲惨人生故事的展开进行了研究,揭开生活无情面纱的同时表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关键词:苦难温情卖血生存AbstractYuhuawasonceregardedas"thepioneerofthenovelrevolution".Hisnovelsbrokethetraditionalnarrativeformandrevealedthedespairandwarmthhiddenintherealsocietyinacalmandindifferenttone."Xusanguansellingblood"isyuhua'sroleasanonlooker.Hedepictsapersonwhodarestofightagainstthesufferingrepresentedbyxusanguan.Throughthestudyofxusanguan'stragiclifestory,thepaperrevealsthetruth,kindnessandbeautyofhumannaturewhileunveilingthemercilessveiloflife.Keywords:sufferingwarmthsellbloodsurvival目录TOC\o"1-2"\h\u一、引言 页人间温情——论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一、引言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讲述了主人公许三观由青年到年近四十的人生经历,由一个家庭的生活经历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小说以卖血为主线,其中,“卖血”这一行为不仅表现出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本质与思想观念,而且展示出了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二、灾难人生在9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也得到大大提升,中国社会上许多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开展,大众文化的崛起逐渐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因此,在文学创作上,由对集体主义观念的关注逐渐向个人、民间立场的文化转移。在大众文化的思潮影响下,创作于90年代的《许三观卖血记》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时代的悲歌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在50-70年代,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全民炼钢铁运动、人民公社制度、大饥荒、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对社会影响巨大的变革。由于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的实施,导致农业严重削弱,三年大饥荒的出现,轻工业受到了大大冲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文革时期许多无辜的人民遭无情批斗,百姓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活苦难加剧。50-70年代反映的是国家、社会等集体,但小说对当时时代并没有过多叙述,是作者以50-70年代为时空背景,90年代的写作特征讲述一个民间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在这时代背景生存的许三观,在底层社会的压迫下,过着贫穷的日子,经历自然灾害与饥荒,承受失血的痛苦,许三观的一生都在与艰苦作斗争,在灾难般的环境下生存。社会的动荡,自然灾害的出现,对于生活本就贫穷的百姓来说,就是雪上加霜。为了生活19岁的根龙就要卖血,老实憨厚的方铁匠逼于无奈搬走了许三观家里的家具,医院的李血头对一斤白糖的留恋,在血液供大于求的日子里,想要卖血还需要贿赂血头,以及恭维地对待生产队的队长。这些事情反映出当时物资的匮乏,生活时代的苦难,人们等级划分,有权有势与无权无势,无权势群体不但要面对各种灾害苦难,还要对有权势的人顺从忍耐。以更广的角度来看,小说中的政治社会背景,可以理解为是决定与制约个人生存发展、意识观念的重要因素,同时,间接揭露当时时代对个人的暴力摧残。(二)宿命的安排 早在殷周时期,“天命”之说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崇尚天神,认为天神可决定人的命数。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弟子子夏曾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佛家把人的生死看作轮回,由因到果,由果到因。可见,在很多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已认同“命运”之说,听从命运的安排,走一步是一步。 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的人物,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他们的生命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仿佛一切就是命中注定的。 城里丝厂的送茧工许三观回到村里看他老眼昏花的爷爷,他爷爷错把许三观当成自己儿子,还问许三观身子骨是否结实,当许三观回答自己身体结实也从未卖过血时,他爷爷说许三观没有卖过血身子骨就不可能结实,就不是他儿。许三观跟爷爷的这一对话,看似简单平常,其实已经能看出许三观的爷爷、爸爸这两代人都卖过血,许三观从小就父死母奔,他是在四叔的照顾之下艰难地长大的,揭示许三观人生经历的坎坷与卖血的宿命,为接下来许三观为了生活去卖血的命运作了铺垫。 在许一乐9岁那年,认识许三观的人们私底下都说他的大儿子许一乐长得不像许三观,反而是越来越像何小勇。当许三观问起自己妻子许玉兰时,许玉兰觉得非常委屈,擦擦手上的肥皂泡沫就往门槛坐着并且大声哭泣,一边哭一边说:“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啊?”[1]36。后来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许玉兰去找何小勇要钱不成,反而还被揪了头发挨了巴掌,到家又坐门槛上哭诉:“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啊”[1]65。当许三观卖血替一乐闯下的祸还债后,跑到何小勇家门前喊是她的前世烧过香才让她嫁给了好处多多的许三观。许玉兰认为被别人说自己孩子有两个爹、认识了何小勇还有一乐打伤了别人儿子要她赔偿是她上辈子的造的孽,她今世的不幸跟上辈子造了孽有关,她的幸福是因为上辈子烧了香得来的,在她眼里,都是上天已经安排好的宿命。何小勇在大街上上被卡车撞了,在医院不知生死的时候,许三观在嘴边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样的话,他认为何小勇撞车是因为做了坏事,何小勇让他当了13年的乌龟,撞车是何的报应,是老天爷对何的惩罚。而许玉兰觉得许三观不应该整天说一个躺在医院不知生死的人,会遭老天惩罚,许三观听后有所敬畏并收敛起来。何小勇的遭遇是许三观出乎意料之外的但又是他希望的,让许三观更加坚定的是自己能卖血,是上天眷顾他生活而赐予他的恩惠。他们相信吃苦受罪都是上天的安排,他们认定了自己的宿命,也认定了所谓的“命运安排”,当苦难发生,他们只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苦难中拼命地挣扎。(三)悲惨的卖血之路血是人类组成生命部分,对维持生命起着重要的的作用。在小说里,农村人把力气和饭量程度当做人的健康状况,一个人的饭量大,力气也大,就证明这个人是健康的,健康的人就可以去卖掉“力气”,“力气”花的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关于血,农村人把血当做力气,饭量小、不卖血就等同于气力不足了。种地只能让他们不饿死,可卖血可以让他们维持生活。许三观一生中共经历12次卖血,第一次卖血是因为他回村看望爷爷,又听到了农村人的谈话,出于好奇,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体结实,并且用卖血赚来的第一笔钱组建了家庭。十年之后,许三观不得不再一次卖血,为的是赎回被方铁匠搬走的家具;在3年大饥荒时代,尽管许玉兰再精打细算,许三观一家人还是喝了57天的稀玉米粥,儿子们已经瘦的只剩皮包骨,为了改善家人们的生活,许三观再一次卖血,让家人们在胜利饭店吃上了一顿面条;一乐下乡处境艰难时,为了改善一乐生活许三观去卖血;再次卖血是为了好生招待二乐的生产队队长,希望他能够让二乐早日调回城,招待二乐队长的那晚,许三观吐到腰部抽搐,非常难受;在这本来生活就困苦的日子里,大儿子一乐患上了肝炎需要去上海治疗,为了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医药费,许三观踏去上海的路上,从林浦、百里、松林等六个地方卖血,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就卖了5次血,他卖血的间隔时间一次比一次短,小命差点就不保了。许三观的第12次卖血,最后一次卖血是在他已经退休的时候,他想为自己卖一次血,可是年轻的血头不但不要他的血还说他的血只配做油漆,许三观非常委屈,满脸的悲伤写在了脸上,无声的哭泣着,如今他的血没有人要了,他担心日后苦难再次出现他要怎么解决。显然,许三观已经把卖血当做解决自己人生困难的灵丹,能让他解除苦难闯过难关的办法也只有卖血。这一路走来,许三观凭借自己卖血为家庭生活度过了一次次的难关,卖血的背后不仅是日子的艰苦与人生的无奈,还说明了时代的困难。阿方因为卖血把身体搞坏了,把膀胱撑破,19岁就开始卖血的根龙,年仅40岁就满头白发,不幸在一次卖血后脑溢血去世了,他们因为卖血间接、直接地失去了生命。底层人民没有能力抵抗接二连三的苦难,甚至会使他们的生活愈加压迫,他们即无奈又被动,挣扎中只能以命抵命,绝境之下卖血是另一种活着,用自己的血液换取家人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三、苦难中的温情重重困难的出现并没有打败许三观,经历每一次的苦难后,许三观仿佛一次比一次更加地坚强,那是因为在他的背后,亲情是支撑他变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他个人对生存抱有希望,对生命持以敬畏的心。(一)亲情的伟大许三观12次卖血中,有9次都是为自己的家人,每一次的失去即收获,卖掉身上的“力气”,生命中出现的困难就会得到解决。许一乐是何小勇与许玉兰的私生子,许三观一直介怀自己当了“乌龟”,介怀许一乐不是自己的亲身儿子。许一乐的身世不仅违背人伦,还让许三观尊严受损,但许三观并不嫌弃一乐,前后7次卖血都是为了非亲生儿子许一乐。大饥荒时期,许三观卖血后带着家人们去饭店吃一元七角钱的面条,留下一乐让他去买5角的烤红薯吃,一乐伤心委屈便离家出走,后来心急的许三观在邻居家门旁找到了一乐并背着他上胜利饭店吃面条。这能看出一个父亲对孩子掩盖不住的爱,他看到一乐哭会心痛不已,虽然嘴上骂骂咧咧,但他用实际行动向一乐表达出了他的父爱。一乐得了肺炎的时候,按规定卖一次血是要休息三个月的,可是许三观为凑足医药费隔三五天就卖一次血,玩命式卖血,险些丢命于松林。卖血的本身就有牺牲的含义,一乐虽然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但许三观对一乐,是伟大无私的父爱,有着冒生命危险的牺牲精神,他的父爱,就如大海般深远无私,如大山般坚固稳重。为了给许三观过生日,妻子许玉兰把过春节用的糖熬了又稠又粘的玉米粥,饥荒日子里,许玉兰故意给许三观多熬了一碗玉米粥。文话大革命期间,许玉兰被骂“破鞋”“烂货”,把她当妓女拉去大街上批斗、陪斗。作为丈夫许三观心里一阵阵地难受,许玉兰在外面脚站肿了他给她倒热水泡脚;在家用被窝帮她焐着饭菜;给她送饭时,他把菜和肉都藏在了白米饭下面,还故意给她做了红烧肉。家庭批斗会时许三观让许玉兰坐着,还主动认错,让儿子们不要恨自己的母亲。民间有句老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许三观夫妻俩在苦难的日子里让人看到的是他们夫妻之间的相互包容与关心,没有哄人开心的甜言蜜语,也没有感动落泪的山盟海誓,却有小小的细节大大的温情,即使日子艰苦,即使双方都做过对不起对方的事情,他们也没有放弃过彼此。九岁的一乐为了替三乐报仇,打伤方铁匠儿子;一乐在乡下病得动也动不了,想说话也说不出来,二乐发现后一刻也不敢耽误,背着一乐在风雪里走了近一个小时,为了拿上被子给不停哆嗦的一乐,二乐跑得满身是汗路上还摔了几跤,后来还得了重感冒;三乐知道一乐得了肺炎二话不说把仅剩的12元拿了出来;二乐重感冒支气管炎的时候是三乐守在他身旁照顾他。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三兄弟之间相互守护,弟弟被欺负了有哥哥的保护,哥哥生病了有弟弟的照顾,足以见证兄弟之间深厚真挚的情谊。(二)生存的信念作为底层群众,处于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是他们的宿命,活下去既是他们决定面对困难的选择,又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人们的生存环境虽如绝境般恶劣,但如果选择活下来,就意味着要去接受现实中所赋予人的平庸和苦难或者不凡和幸福。对于许三观而言,活着就是生命该有的价值。血即生命,苦难降临时他以卖血延续生命,他经历的每一次苦难都向众人展示了生命力的坚韧与顽强。许三观在第一次卖血的路上就遇到了阿方和根龙,阿方和根龙教会了许三观卖血之前应该喝很多水,直到牙根发酸,因为这样身体里的血液就跟着多了起来。卖血后还要来盘炒猪肝喝温黄酒,可以补充生命的元气。他们卖血的过程看起来是充满了仪式感,水喝多了膀胱涨到不能正常走路的画面,看着甚至还觉得有点搞笑,喝水能使血液增加虽然没有医学证明,但是表达了淳朴单纯的村民们对血和生命的珍惜和爱护。饥荒年代的许三观,在他生日那天给全家人用嘴炒了几道菜,他用嘴给三个儿子各做了一道红烧肉,给妻子许玉兰做了清炖鲫鱼,给自己做了一碟爆炒猪肝,讲的绘声绘色,吞口水的声音充满了整个屋子。艰苦的日子里许三观用嘴炒菜给家人制造了幻想吃美食的意境,全家人苦中作乐用耳朵“吃”,看着让人心酸,但是能感受到他们是幸福温馨的,这种幸福感,就是支撑他们在苦难中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何小勇撞车后一直昏迷不醒,城西的陈先生说是何小勇的魂飞了,需要何小勇的儿坐到烟囱上把他爹的魂喊回来。一乐是何小勇的私生子,也是何小勇唯一的儿子,可何小勇曾无情拒绝承认许一乐是他亲生儿子,一乐坐在了屋顶,既不愿意喊,也不愿意哭,如果一乐为何小勇喊魂,就等于向全城的人公开许三观戴了绿帽子。许三观深深地清楚活着的不容易,在遭受良心谴责与他人嘲笑的同时,他来到现场让一乐喊魂,体现出许三观心中的宽容与对生命的敬畏。许三观认为他即使每天卖血也不会死去,他觉得那是老天赐予他的摇钱树,正是信念,尽管许三观过着穷苦日子,但他对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仍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许三观的命运是悲惨的,卖血的日子是艰苦的,可是能够卖血,就等于能够活下去,生存的背后包含着对生命的感激,因此许三观乐观的生存信念让他挺过了接二连三的苦难。四、人性的光辉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主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20世纪50-70年代,底层人民以自身的力量抵抗苦难,在坚强的背后体现的是生命力的坚韧和人与人之间难得且宝贵的温情。(一)许三观的父爱小说主人公许三观是个底层小人物,他生活中不断经历苦难,一次次的卖血经历让他逐渐成长,所处环境与生活将他塑造成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许三观头一次跟着阿方和根龙卖血,阿方和根龙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也没有一丝怀疑,表现出许三观性格的单纯。许三观第三次卖血是因为他与他的初恋情人林芬芳有私情,许三观觉得林芬芳很好,他想做什么她都让他做了,于是许三观买了十斤肉骨头、五斤黄豆等食物来补偿林芬芳,结果还暴露了他们俩的私情。这件事上体现出了许三观愚蠢、滑稽的人物形象,但私情后的他第一件事想到的是报答林芬芳,也体现出他头脑的简单与本质的良善。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女人的贞节是重要的,许三观跟许玉兰纠葛的开始,在于他养了9年的一乐不是他亲生儿子,他觉得冤屈。许三观因为这件事打过许玉兰,虽然许玉兰与何小勇不是故意发生关系的,但是许三观还是恨,恨她让他戴了绿帽子。不过许三观并没有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他原谅了许玉兰,还承认了一乐是自己儿子,表现出许三观的宽容形象,也是爱和亲情战胜了怨恨。一开始,许三观并不承认一乐是他亲生儿子,以及他不愿用自己的“血汗钱”带一乐去吃面,这件事上不仅给未成年的一乐带来精神上的折磨,还伤了一乐的心,许三观这幼稚、滑稽的行为反映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有限的价值观与市井之气,他会跟一个无辜的小孩计较,小心眼。然而,许三观虽然没有第一时间承担父亲该承担的责任,但是他没有缺席,最终他还是尽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喊魂事件,对于仇人何小勇,道德良心与面子上,许三观选择了前者,许三观对一乐说这是他答应过人家的事情,答应过的就要做到,一乐才开口喊何小勇的魂。许三观还当着众看客面前,拿起菜刀在自己脸上划了一道口子,宣布许一乐就是他自己的亲儿子。许三观凭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向人们展示出他不计前嫌,心胸宽广、内心善良和遵守信用。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虽然他不高尚但他也不是狡猾贪婪的小人,他是一个伟大且无私的好父亲,他是一个宽容体贴的好丈夫。苦难的来临不是谁都能承受得住的,而许三观不但没有逃避还以他一个人的生命扛起了整个家庭的担子,这需要多大的忍耐与毅力才能解决饥荒、贫穷、生病等生命里无法预料的难题。来自底层人民的许三观,坚强乐观地战胜困难,同时彰显了生命的高贵与人性的光辉。(二)许玉兰及其他小人物的精神品质小说里的时代,底层人民活着是艰难的,痛苦的,全家人的温饱,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小说里人性光辉不仅表现在许三观,还表现在许三观周围的人们,他们都是在乡下里的普通小人物,他们无权无势却有着一颗温暖的心。许玉兰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勤俭持家的品质,她会攒许三观厂里发的白手套,攒到一定程度就给许三观和儿子们织线衣;在她的床底下会有两个缸,大缸是米缸,而小缸则是每天都会抓一把米存进去,许玉兰每天都会吃几口饭省米,她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不仅节俭,还有忧患意识。许玉兰婚后被何小勇强奸过,还生下了一乐,因为一乐闯祸,她曾找何小勇求助,可是却被何小勇夫妇辱骂和挨巴掌,许玉兰对这对夫妻的怨恨可不是一般的恨。但何小勇出事后,他妻子上门求许玉兰让一乐喊魂救何小勇时,许玉兰放下了之前的恩怨,决定让一乐去。因为何小勇,性格泼辣、敢说敢做的油条西施许玉兰在文革时期被当成妓女,剃了阴阳头游街示众。她无助,哭泣,不幸与无奈是她无力反抗的宿命。作为政治斗争对象,许玉兰外头遭了批斗,在家里也要被批斗,政治社会与她传统观念的影响,让她再次对自己道德精神上的否定,她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丈夫与儿子们。苦难降临在许玉兰身上时,虽然她弱小卑微,但她并没有因为命运的无情而黑化,艰苦的生活下反而映射出她内心的坚强与善良。贫穷且饥饿的年代,许多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在这困难的日子里,一乐得了肝炎,对于本不富裕的许三观的家庭来说,真的是晴天霹雳。许三观先是向认识的人借钱,一乐曾经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脑袋,可是方铁匠没有记仇,知道这件事后的方铁匠摸出了十元给许三观;最意想不到的是何小勇的妻子拿出了十七元;林浦居民看到许三观喝冷到刺骨的绿河水,觉得他可怜,送了他一些盐与热茶;在百里卖血后的许三观虚弱得走不动,一些好心人把他送到了旅馆;跟许三观在旅馆住一起的老人把小猪抱给许三观暖被窝;年轻的来喜来顺兄弟把血卖给许三观,还坚决不喝水。这些人物以看客的身份出现,苦难时期,他们没有排斥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是凭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人,展示了小人物无价的真诚和善良品质,赞扬了人性的美好。人与人之间淳朴、善良的相处,在那个寒冷刺骨的冬天仿佛多了一丝暖阳,在那个灾难般的时代里,让底层人民人性的真善美变得更加地耀眼。(三)人道精神的宣扬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表达出对底层群众的关怀与悲悯,不仅揭露时代给他们到来的痛苦,还展示了生命的价值与人性的复杂。以同情的眼光描述人的生命与人道精神,在普通百姓共患难的背后是使人充满力量的温情。乡土中国的农民,庄稼的丰收能让他们不挨饿,但是想要全家人都穿的温暖住得踏实,光靠种植养殖是很难实现的,若遇到了水灾或者旱灾,那便会有不少人饿死街头。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会比较传统,有一定的制约性,苦难面前,他们能做的事情不多,就是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家人生存下去。小说以“苦难”为主题,在许三观每一个艰难的时刻,他的活下去的办法就是一次次地卖血,为了活着,他不顾生命危险卖血,遭遇灾难的他的抵抗方式是脆弱的,却处处表现出生命力的顽强。许三观代表着底层群众,他们就是在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可他们对生活是有追求的,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他们的乐观精神与忍耐痛苦的境界,便是抗灾抵难的最佳良药。苦难无处不在,而小说中的许三观以卖血渡过人生中的苦难,乐观、坚韧、忍耐是他正视苦难、面对生活的精神态度,他无权无势,平凡普通,可他卖血让家人得以生存,默默地承受生命之重,苦难的压迫下凸显出生命的张力,证明了他自身存在的价值,也证明了小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许三观周围的人物,不管是邻里之间还是路上遇见的陌生人,他们之间淳朴善良,互相帮助,即使吵过怨过,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搭把手,放下过去不计前嫌。让我们看到了最底层人物身上闪烁着人性美好的光芒,正因为他们善良、宽容与淳朴,遇到不好的事情他们会选择原谅,所以他们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苦难生活中融入温情,表现出作者对底层群众的怜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还有对人道精神的宣扬。五、总结20世纪90年代可以作为余华小说创作的分界线,在1980年代,余华的小说大多是表现人性恶,人性的丑陋、暴力、黑暗,以冷静的语气叙残酷与血腥。而到了1990年代,余华小说开始对平凡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关注,他们平常生活里有着不平常的人生,小说里的苦难,更多的是人物乐观与善良,感受到了苦难中的温情,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余华创作的转型,让读者感受到《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苦难再一次升华,小说里的人物虽身处绝境之中,但他们仍热爱生命,相互同情且相互帮助。《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以旁观者的视角生动形象地还原了底层人民朴素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方式描述小人物的一生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通过一次次的卖血情节使小说充满了悲惨氛围,叙事上的重复强化了苦难给人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对小人物敢于面对、敢于抗争的牺牲精神表示尊敬,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底层人民特有的生存哲学。在韩文版的自序里,余华写道:“这是一本关于平等的书”[1]3,虽然许三观活在苦难当中,但他这一生都在追求着平等。卖血后去饭店吃猪肝喝黄酒的许三观会拍桌子大声的对伙计说黄酒要温一温,为的是让别人觉得他经常下饭馆,这样酒菜里面就不会掺水或者分量减少;当许三观知道了许一乐不是自己亲生儿子时,为了报复妻子许玉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