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废气处理工艺详解_第1页
VOC废气处理工艺详解_第2页
VOC废气处理工艺详解_第3页
VOC废气处理工艺详解_第4页
VOC废气处理工艺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OC废气处理工艺详解编者按随在石油化工、印刷、人造革及电子元器件、烤漆和医药、涂料生产使用等化工领域,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简称为VOC(VoIatiIeorganiCeomPOUndS)),通常作为溶剂来使用。这些有机溶剂如果挥发到大气环境中,不仅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人体呼入被污染的气体后,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比如,苯作为溶剂挥发到大气环境中,不仅可以被人体的皮肤所吸收,而且还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苯类化合物不仅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障碍,进入人体后还会危害血液和造血器官,甚至会有出血症状或患上败血症。氧化作用下,苯在生物体内可氧化成苯酚,从而造成肝功能异常,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ACG1H把苯列为潜在致癌物质。卤代煌类化合物会引发神经症候群和血小板的减少、肝脾肿大等不良状况,而且很有可能致癌。所以,必须控制VOC的排放,这不仅是对环境负责,也是对我们的生命健康负责TOC\o"1-5"\h\z目录

编者按 1\o"CurrentDocument"\hVOC废气处理工艺原理及分类 31.概述 3\o"CurrentDocument"\h热破坏法 3\o"CurrentDocument"\h活性炭吸附法 4\o"CurrentDocument"\h冷凝法 5\o"CurrentDocument"\h膜分离技术 5\o"CurrentDocument"\h变法吸附技术 6\o"CurrentDocument"\h热氧化法 6\o"CurrentDocument"\h催化燃烧法 7\o"CurrentDocument"\h蜂窝轮式浓缩系统 7\o"CurrentDocument"\h1.10.液体吸收法 8\o"CurrentDocument"\h11.生物法 82.处理工艺解析 91.吸附工艺 92.1.1.吸附工艺简介 9\o"CurrentDocument"\h2.1.2.活性炭吸附工艺原理及流程 9\o"CurrentDocument"\h2.1.3.活性炭吸附工艺影响因素 10\o"CurrentDocument"\h2.1.4.活性炭净化空气的物理吸附,如图2所示四种情况: 10\o"CurrentDocument"\h2.1.5.活性炭吸附工艺的优缺点 112.2.吸收工艺 112.2.1.吸收工艺简介 11\o"CurrentDocument"\h2.2.2.吸收工艺原理及流程 11\o"CurrentDocument"\h2.2.3.吸收工艺优缺点 122.3.冷凝工艺 122.3.1.冷凝工艺简介 12\o"CurrentDocument"\h2.3.2.冷凝工艺原理及流程 12\o"CurrentDocument"\h2.3.3.冷凝工艺的影响因素 13\o"CurrentDocument"\h2.3.4.冷凝工艺优缺点 132.4.膜分离工艺 142.4.1.膜分离工艺简介 14\o"CurrentDocument"\h2.4.2.膜分离工艺原理及流程 14\o"CurrentDocument"\h2.4.3.膜分离工艺的影响因素 14\o"CurrentDocument"\h2.4.4.膜分离工艺优象点 142.5.燃烧工艺 152.5.1.燃烧工艺简介 15\o"CurrentDocument"\h2.5.2.燃烧工艺原理及流程 15\o"CurrentDocument"\h2.5.3.燃烧工艺的影响因素 15\o"CurrentDocument"\h2.5.4.燃烧工艺优缺点 162.6.生物过滤工艺 162.6.1,生物过滤工艺简介 16\o"CurrentDocument"\h2.6.2.生物过滤工艺原理及流程 16\o"CurrentDocument"\h2.6.3.生物过滤工艺的影响因素 17\o"CurrentDocument"\h2.6.4.生物过滤工艺优缺点 172.7.等离子体工艺 18\o"CurrentDocument"\h2.7.1.等离子体工艺简介 18\o"CurrentDocument"\h2.7.2.等离子体工艺原理及流程 18\o"CurrentDocument"\h2.7.3.等离子体工艺的影响因素 182.7.4.等离子体工艺优缺点 182.8.光催化氧化工艺 19\o"CurrentDocument"\h2.8.1.光催化氧化工艺简介 19\o"CurrentDocument"\h2.8.2.光催化氧化工艺原理及流程 19\o"CurrentDocument"\h2.8.3.光催化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 202.8.4,光催化氧化工艺优缺点 202.9.沸石转轮+RTO工艺 209.1.工艺原理: 20\o"CurrentDocument"\h9.2.技术特点 213.工艺选择 221.技术选择 22\o"CurrentDocument"\h3.2.根据VOCS浓度及流量 23\o"CurrentDocument"\h3.3.相对费用 23VOC废气处理工艺原理及分类概述目前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包括破坏性,非破坏性方法,及这两种方法的组合。破坏性的方法包括燃烧、生物氧化、热氧化、光催化氧化,低温等离子体及其集成的技术,主要是由化学或生化反应,用光,热,微生物和催化剂将VoCS转化成CO2和出0等无毒无机小分子化合物。另外,S、Q元素是先生成酸雾,再吸收。非破坏性法,即回收法,主要是碳吸附、吸收、冷凝和膜分离技术,通过物理方法,控制温度,压力或用选择性渗透膜和选择性吸附剂等来富集和分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传统的挥发性废气处理常用吸收、吸附法去除,燃烧去除等,在最近几年中,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技术体,低温等离子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VoC废气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热破坏法、变压吸附分离与净化技术、吸附法和氧化处理方法等。热破坏法热破坏法是指直接和辅助燃烧VOC气体,或利用合适的催化剂加快VoC的化学反应,最终达到降低有机物浓度,使其不再具有危害性的一种处理方法。

换热器催化床热破坏法对于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气处理效果比较好,因此,在处理低浓度废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直接火焰燃烧和催化燃烧。直接火焰燃烧对有机废气的热处理效率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可达到99%o而催化燃烧指的是在催化床层的作用下,加快有机废气的化学反应速度。这种方法比直接燃烧用时更少,是高浓度、小流量有机废气净化的首选技术。1.3.活性炭吸附法利用吸附剂(粒状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的多孔结构,将废气中的VOC捕获。将含VOC的有机废气通过活性炭床,其中的VOC被吸附剂吸附,废气得到净化,而排入大气。炭吸附法主要用于脂肪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部分含氯溶剂、常用醇类、部分酮类和酯类等的回收。当炭吸附达到饱和后,对饱和的炭床进行脱附再生;通入水蒸汽加热炭层,VoC被吹脱放出,并与水蒸汽形成蒸汽混合物,一起离开炭吸附床,用冷凝器冷却蒸汽混合物,使蒸汽冷凝为液体。对于水溶性VOC气体,用精偏将液体混合物提纯;水不溶性VOC气体,用沉析器直接回收VOCo比如,涂料中所用的“三苯”与水互不相溶,故可以直接回收。炭吸附技术主要用于废气中组分比较简单、有机物回收利用价值较高的情况,适于喷漆、印刷和粘合剂等温度不高,湿度不大,排气量较大的场合,尤其对含卤化物的净化回收更为有效。4.冷凝法废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回收。但这种情况下,离开冷凝器的排放气中仍含有相当高浓度的VOC,不能满足环境排放标准。要获得高的回收率,系统需要很高的压力和很低的温度,设备费用显著地增加。这种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浓度高且温度比较低的有机废气处理。通常适用于VoC含量高(百分之几),气体量较小的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由于大部分VOC是易燃易爆气体,受到爆炸极限的限制,气体中的VOC含量不会太高,所以要达到较高的回收率,需采用很低温度的冷凝介质或高压措施,这势必会增加设备投资和处理成本,因此,该技术一般是作为一级处理技术并与其它技术结合使用。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基础就是使用对有机物具有选择渗透性的聚合物膜,该膜对有机蒸气较空气更易于渗透10—100倍,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分离。适于高浓度、高价值的有机物回收,其设备费用较局。最简单的膜分离为单级膜分离系统,直接使压缩气体通过膜表面,实现VOC的分离。单级膜因分离程度很低,难以达到分离要求,而多级膜分离系统则会大大增加设备投资,故而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变法吸附技术吸附剂在一定压力下吸附有机物;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后,通过压力变换来“释放”脱附的有机物。其特点是无污染物,回收效率高,可以回收反应性有机物。但是该技术操作费用较高,吸附需要加压,脱附需要减压,环保中应用较少。热氧化法通过燃烧来消除有机物的,其操作温度高达700℃—1,OO(TC,这样不可避免地具有高的燃料费用;为降低燃料费用,需要回收热量,有两种方式:传统的间壁式换热,新型非稳态蓄热换热技术。间壁式热氧化是用列管或板式间壁换热器来捕获净化排放气的热量,它可以回收40%~70%的热能,并用回收的热量来预热进入氧化系统的有机废气。预热后的废气再通过火焰来达到氧化温度,进行净化,间壁换热的缺点是热回收效率不高。蓄热式热氧化(简称RTo)回收热量采用一种新的非稳态热传递方式。主要原理是:有机废气和净化后的排放气交替循环,通过多次不断地改变流向,来最大限度地捕获热量,蓄热系统提供了极高的热能回收。8.催化燃烧法漆废气经阻火器进入催化净化装置,在板式热交换器内与高温尾气进行热量交换,经预热的废气进入加热室(内设有电加热管)进一步升温,达到起燃温度的废气继续进入催化床内,在贵金属Pt、Pd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有机溶剂完全氧化分解为H2。和C02,并释放出大量反应热,可维持催化燃烧所需的起燃温度,达到热平衡。消接催化燃隹设备 阻火髻 ib 系统风粒繇水上木板式热交换器将高温尾气与进口低温废气进行热量交换,部分热量得以回收,减少了预热能耗。经回收部分热量的高温尾气在引风机抽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气筒达标排放。系统达到热平衡后自动关闭电加热装置,此后,催化燃烧系统就靠废气中的有机溶剂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在无须外加能源的基础上使催化燃烧继续进行直至结束。考虑到净化装置需要维修,在过滤阻火器前设置旁路管和旁路阀。在使用有机溶剂的行业中,汽车涂装、印刷等行业,有机溶剂浓度低、风量大,若采用上述方法都将使用庞大的设备,耗用大量经费。目前对这类低浓度、大风量的有机废气,主要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治理。19.蜂窝轮式浓缩系统该系统采用蜂窝轮,连续不断地将低浓度、大风量的排气中的有机溶剂吸附、分离;然后,再用小风量的热风脱附得到高浓度、小风量的含有机溶剂气体。浓缩后的气体再与小型的催化燃烧或活性炭回收装置组合,构成经济的处理系统。

脱附后的排气只要用吸附风量十几分之一的装置就可以进行处理了。该系统体积小,费用低,在国外已成为治理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的首选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1.10.液体吸收法通过有机废气与液体吸收剂接触,使其中的有机溶剂被吸收剂所吸收,再经解吸,将有机溶剂除去或回收,井使吸收剂获得再生重复利用。11.生物法生物脱臭使用微生物将有机溶剂分解。因耗能非常低,运转费也很便宜而受到人们重视,特别是在欧洲,以德国为中心进行技术开发,应用实例逐渐增多。2.处理工艺解析吸附工艺1.1.吸附工艺简介吸附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的净化,对于高浓度的有机气体,通常需要首先经过冷凝等工艺将浓度降低后再进行吸附净化。吸附技术是最为经典和常用的气体净化技术,也是目前工业VOCs治理的主流技术之一。吸附法的关键技术是吸附剂、吸附设备和工艺、再生介质、后处理工艺等。活性炭因其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而广泛应用于吸附回收有机气体。目前,对活性炭吸附有机气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附平衡的预测、活性炭材料的改性及有机物的物化性质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活性炭吸附工艺原理及流程净化气吸附器3图1净化气吸附器3图1有机废气吸附回收装置工艺流程图化工7。7活性炭纤维吸附有机废气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活性炭纤维比颗粒状活性炭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和更快的吸附动力学性能,活性炭吸、脱附工艺流程见图1。活性炭吸附工艺影响因素图2分子尺寸和活性炭的关系活性炭净化空气的物理吸附,如图2所示四种情况:分子直径大于孔的直径,由于空间位阻,分子不能入孔,因此不吸附;分子直径等于孔的直径,吸附剂的捕捉力很强,非常适合低浓度吸附;分子直径小于孔的直径,孔内发生毛细管冷凝,吸附容量大;分子直径远小于孔的直径,吸附分子很容易解吸,解吸速率高,低浓度下的吸附量较小。

活性炭吸附工艺的优缺点优点:适用于低浓度的各种污染物;活性炭价格不高,能源消耗低,应用起来比较经济;通过脱附冷凝可回收溶剂有机物;应用方便,只与同空气相接触就可以发挥作用;活性炭具有良好的耐酸碱和耐热性,化学稳定性较高。缺点:吸附量小,物理吸附存在吸附饱和问题,随着吸附剂的消耗,吸附能力也变弱,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吸附量小或失去吸附功能;吸附时,存在吸附的专一性问题,对混合气体,可能吸附性会减弱,同时也存在分子直径与活性炭孔径不匹配,造成脱附现象;2.吸收工艺2.1.吸收工艺简介用溶液、溶剂或清水吸收工业废气中的挥发性气体,使其与废气分离的方法叫吸收法。溶液、溶剂、清水称为吸收剂。吸收剂不同可以吸收不同的有害气体。吸收法使用的吸收设备叫吸收器、净化器或洗涤器。吸收法的工艺流程和湿法除尘工艺近似,只是湿法除尘工艺用清水,而吸收法净化有害气体要用溶剂或溶液。2.2.吸收工艺原理及流程以石油和天然气回收为例,石油和天然气回收应包括炼油厂,化工厂,石油和天然气站装卸、产生的油气。石油和天然气出厂到销售终端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美国和欧洲国家,通常是在加油站采用一阶段和两阶段油气回收措施,即密闭卸油与加油,储罐内油气返回油罐车,在加油时使用真空辅助装置或油箱内压返回储罐。在油库,炼油厂和其他石油制品经销地设置油气回收装置,回收油气。吸收法通常用于油气回收。装卸油品时产生的油气进入吸收塔,从出口排出贫油空气,解吸塔内进行吸收液的真空解吸,解吸的吸收液再循环利用,回收塔用汽油将进入的解吸气进行回收,尾气返回吸收塔重复该过程。用溶液吸收法回收挥发性有机物的吸收液通常是特殊的吸收液,吸收液的选择将影响回收效果。2.3.吸收工艺优缺点优点:吸收法工艺比较简单,设备投资较低,操作和维修费用基本与碳吸附法相当,由于吸收介质是采用煤油和吸收液,因此没有二次污染问题。缺点:此工艺方法回收效率低,对于环保要求较高时,很难达到允许的油气排放标准;设备占地空间大;能耗高;吸收剂消耗较大,需不断补充。冷凝工艺2.3.1.冷凝工艺简介油品在储运和销售过程中部分轻煌组分挥发进入大气,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同时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有机溶剂挥发到空气中,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采取合适的方法回收这些挥发性有机物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具有巨大的环保效益。冷凝法是用来回收VOCS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态污染物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使某些有机物凝结出来,使VoCS得以净化和回收。2.3.2.冷凝工艺原理及流程

油水分离器图4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图冷凝式油气回收设备采用多级复叠或自复叠制冷技术,系统流程虽然相对复杂,但其关键部件压缩机和节流机构己全部实现本土化生产,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根据换热管工作原理可分为制冷剂回路和气体回路部分,换热管连接两部。在气体循环部分,低温冷媒在换热器中和热的有机溶剂混合气体进行热交换,有机溶剂液化后回收,制冷剂流入储液罐。制冷剂回路,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风冷冷凝器液化,通过干燥过滤器,在冷媒■制冷剂热交换器中冷的液态制冷剂与冷媒进行热交换,低温冷媒进入储液罐,制冷剂通过吸入过滤器进入压缩机入口,完成整个的制冷剂冷媒换热过程。2.3.3.冷凝工艺的影响因素冷凝分离法回收轻燃要对原料气体冷却降温。根据原理可分为节流膨胀制冷,膨胀机膨胀制冷。根据工艺可分为制冷剂制冷(如丙烷制冷),节流膨胀制冷,膨胀机膨胀制冷,混合制冷(在膨胀机膨胀制冷或工艺流体自身节流膨胀制冷的基础上外加冷剂制冷)O分离方法包括精馈系统精馈分离,分离器相平衡分离。这个过程一般包括脱水、增压(低压力气体卜精储和制冷。以上冷凝工艺的各个部分的选择都会影响最终的冷凝效果。2.3.4.冷凝工艺优缺点优点:冷凝法是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回收,适合沸点较高的有机物,该方法具有回收纯度高、设备工艺简单、能耗低的优点;并有设备紧凑、占用空间小、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方便、安全性好、输出

为液态油可直接利用等优点;缺点:单一冷凝法要达标需要降到很低的温度,耗电量巨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2.4.膜分离工艺2.4.1.膜分离工艺简介在石油开采和储运过程中,部分油品挥发到大气中形成的油气中,除空气外,主要C4-C5以及少量芳香烧。这些有机蒸气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对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有机蒸气的分离回收方法主要是冷凝、活性炭吸附、膜分离法、溶剂吸收法。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方法。2.4.2.膜分离工艺原理及流程港透气去出料系及昌H∙港透气昌H∙我液发2膜分离有机蒸气回收系统是通过溶解•扩散机理来实现分离的。气体分子与膜接触后,在膜的表面溶解,进而在膜两侧表面就会产生一个浓度梯度,因为不同气体分子通过致密膜的溶解扩散速度有所不同,使得气体分子由膜内向膜另一侧扩散,最后从膜的另一侧表面解吸,最终达到分离目的。膜分离装置设于高压冷凝器之后,缓冲罐前,由于排放气压缩机能力不足,只有一部分气体经过膜分离装置,其他部分直接进入缓冲罐,渗透气返回至低压冷却器前,尾气进入缓冲罐。2.4.3.膜分离工艺的影响因素支撑层的材质对渗透速率和燃类VOCS回收率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同一种材质的支撑层,渗透速率和烧类VOCS回收率随孔径的减小而增大,但当孔径减到某一临界值时,随孔径的继续减小,渗透速率和炫类VOCS回收率将减小。2.4.4.膜分离工艺优缺点优点:膜分离技术是近代石油化工学科中分离科学的前沿技术。它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流程简单、回收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缺点:投资大;膜国产率低,价格昂贵,而且膜寿命短;膜分离装置要求稳流、稳压气体,操作要求氤2.5.燃烧工艺2.5.1燃烧工艺简介一类VoCS处理方法是所谓破坏性技术,即通过化学或生物的技术使VoCS转化为二氧化碳、水以及氯化氢等无毒或毒性小的无机物。燃烧法即属此类技术。燃烧法分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直接燃烧法适合处理高浓度VOCs的废气,因其运行温度通常在800∙1200°C时,工艺能耗成本较高,且燃烧尾气中容易出现二恶英、NoX等副产物;由于废气中VoCS浓度一般较低,仅仅依靠反应热,一般难以维持反应所需的温度。为了提高热经济性,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一个方向是改进催化剂的性能使反应温度降低。另一个方向是研究新的工艺技术、新的反应器设计以使反应能在较高的温度下自热地实现。2.5.2.燃烧工艺原理及流程余热回收 预热段1—热交换器;2—燃烧室;3—催化反应器图6催化燃烧流程图 :化工7U7催化燃烧中,预热式是一种基本的流程形式。有机废气在进入反应器之前,要在预热室中的加热,因为有机废气温度低于100摄氏度时,浓度低,热量不能自给。燃烧净化后,与未处理的废气进行热交换,回收部分的热量。煤气或电加热是该工艺常用的方法,加热到催化反应所需的点火温度。2.5.3.燃烧工艺的影响因素催化燃烧催化剂的选择是关键,在消除效率和能耗方面其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氧化催化剂一般可分为2类:贵金属催化剂(钳,钿等)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铜,铭,锦等),贵金属催化剂被广泛使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燃烧,因其具有良好的起燃活性。在用于催化氧化VoCS的贵金属催化剂中,伯比钿活性要高。2.5.4.燃烧工艺优缺点优点:相较与直接燃烧法其辅助燃料费用低,二次污染物NOX生成量少,燃烧设备的体积较小,VOCs去除率较高;缺点:催化剂价格较贵,且要求废气中不得含有会导致催化剂失活的成分。2.6.生物过滤工艺2.6.1.生物过滤工艺简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可以有效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质,此即为处理有机废气的生物法。最先提出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气构想的是Bach,他曾于1923年利用土壤过滤床处理污水处理厂散发的含H2S恶臭气体。在德国和荷兰的许多地区,该技术已大规模并成功地应用于控制气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空气中的有毒排放,许多常见的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效率已经达到90%以上。2.6.2.生物过滤工艺原理及流程/2。1—压缩机;2.3.5—缓冲罐:4—配气瓶;6.11—高位槽;789.10—预热器;12—

生物滴滤塔;13T镜;14T压计;15,16—循环槽;17―循环泵;18—入气口采样口; 「;勺/19—出气口采样口;20-转子流量计,生物过滤工艺系统通过气体输送装置,喷淋装置和过滤塔主体三个部分组合而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过加压预湿,在过滤塔内与填料层表面的生物膜相接触,挥发性有机物从气相转移到生物膜,进而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并且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的分子物质,然后将净化后的气体排出。喷淋装置定期向填料层喷洒喷淋液,以调节填料层的水分含量、PH值和营养盐含量。2.6.3.生物过滤工艺的影响因素填料:生物滴滤器中,生物膜生长在填料的表面,气态有机物流通于填料之间的空隙。填料比表面积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生物的多少,孔隙率则影响气体、液体的流速,而填料层的高度对有机物是否处理完全有着重要意义。营养液:生物滴滤塔中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和缓冲液均匀喷洒在填料上,以提供生物膜中生物菌群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率一定程度上受营养液的流量,氮和磷的含量等的影响。进气:生物滴滤器运行过程中,气体流量、入口气体浓度的大小都对气体本身的去除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2.6.4.生物过滤工艺优缺点优点: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工艺简单,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缺点:对高浓度、生物降解性差及难生物降解的VOCs去除率低。2.7.等离子体工艺2.7.1.等离子体工艺简介等离子体污染物控制技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粒子与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发生反应,从而使污染物分子分解成为小分子化合物或氧化成容易处理的化合物而被去除。这一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高效、便捷地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破坏分解,使用的设备简单,占用的空间较小,并适合于多种工作环境。2.7.2.等离子体工艺原理及流程高压电源接地端∏电展极1:接地极绝缘壳体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是电晕放电,主要的降解机制如下:在施加的电场下,在电极空间中的电子获得了能量并开始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的电子与气体分子相互碰撞,使气体分子被激发、电离或吸附电子成为负离子。2.7.3.等离子体工艺的影响因素在降解过程中,电极电压的选择和控制是其主要内容,它会影响放电介质的放电和电子的携能,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反应,进而影响到降解效率;同时电极电压也作为该方法达到商业应用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电极电压的选择特别关键。低温等离子体降解VOCS除了和电极电压有密切关系外,其还受反应器结构、反应背景气氛、VOCs废气中含水量、放电频率、放电电压、VOCs的化学结构、催化剂种类、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形式、反应温度以及VoCS的初始浓度等的影响,其中以气体浓度和气流量的影响为主。2.7.4.等离子体工艺优缺点优点: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特别对芳煌的去除效率高。缺点:对高浓度VOCs处理效率一般,目前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缺乏实际应用。2.8.光催化氧化工艺2.8.1.光催化氧化工艺简介光化学和光催化氧化法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反应即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后,是分子达到激发态,然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或成为热反应的引发剂。2.8.2.光催化氧化工艺原理及流程Ti02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其自身的光电特性决定了它可以用作光催化剂。半导体的能带结构通常是一个电子填充低能量价带(VB)和一个空的高能量的导带(CB),导带和价带之间的区域被称为禁带。当照射半导体的光能量等于或大于禁带宽度时,其价带电子被激发,跨过禁带进入导带,并在价带中产生相应空穴。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激发后分离的电子和空穴都有一部分进一步进行反应。光催化反应机理见图:2.8.3.光催化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反应物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效率或降解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