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目录TOC\o"1-6"\h\z\u第一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21.工程概况 22.施工部署 22.1.基本要求 22.2.原材料 22.3.配合比设计 42.4.制备及运输 53.工艺流程 64.施工工艺 64.1.混凝土浇筑 64.2.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 94.3.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 94.4.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104.5.混凝土测温施工 104.5.2.为保证棒式温度计的测温精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35.控制措施 135.1.底板施工应急措施 135.1.1.混凝土供应问题 135.1.2.机械故障 145.1.3.交通问题 145.1.4.浇捣时间延长 145.2.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45.3.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16该内容为最新国企高分中标的施工投标方案的内容,有完整各级标题和正文格式,高度契合本年度最新施工及评标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工程概况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的定义:“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按此标准整个工程涉及到的大体积混凝土主要为地下室板、承台。地下建筑面积5.88万m²,分区浇筑最少面积超过1500m²。施工部署基本要求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原材料材料种类材料要求粗骨料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可靠性影响很大,一般要求: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泵管内径的1/3,卵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泵管内径的1/2.5。为了提高混凝土可靠性,本工程选用5-25mm级配的碎石粗骨料,含泥量不大于0.5%。细骨料砂子采用中砂或中粗砂,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细骨料所占比重,一般不少于15%,最好能达到20%,含泥量不大于1.5%。水泥宜选用泌水小,保水性能好,低水化热、质量稳定、含碱量较低、抗冻性较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早强水泥和C3A含量偏高水泥。外掺材料掺和料掺和料磨细粉煤灰的细度达到水泥细度标准,通过0.08m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得超过15%,SO3含量小于3%,烧失量小于8%。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配置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序号规定要求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宜大于60℃。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序号规定要求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3%;2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ram,并应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1%;3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4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17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DB14/T1062-2015的有关规定。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和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外加剂的选择除应符合下列要求:序号规定要求1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需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2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拌合用水的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有关规定。配合比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序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1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4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5水胶比不宜大于0.506砂率宜为35%~42%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制备及运输混凝土的制备量与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并应选用具有生产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施工工艺坍落度损失、入模坍落度、入模温度等的技术要求。多厂家制备预拌混凝土的工程,应符合原材料、配合比、材料计量等级相同,以及制备工艺和质量检验水平基本相同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车应具有防风、防晒、防雨和防寒设施。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罐内的积水排尽。搅拌运输过程中需补充外加剂或调整拌合物质量时,宜符合下列规定:序号运输过程中的要求1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凋整时,搅拌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120s2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补充外加剂或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现场必要施工管理人员外,项目部应安排专人值班,负责现场相关管理、协调及其他临时情况处理、突发情况汇报等工作。根据项目部现有人员配备情况,各单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项目部须有三人轮流值班,派专人负责总协调。要求劳务单位施工管理人员至少一名在现场指挥生产,施工班组至少组织两个轮换带班管理人员。浇筑要点施工要点1.对商品混凝土厂家及施工有关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中应包括混凝土每小时供应数量、缓凝时间、泵送速度、分层分块浇筑示意图及分块厚度、泵车布局、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车行走路线等。2.混凝土应分层分块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分层方法可采用斜向分层或阶梯状分层两种方式,分块大小及分层厚度以供料速度以及混凝土各浇筑区、浇筑层均不出现施工冷缝为原则。3.混凝土浇筑完毕、表面泌水已处理,经刮杠刮平后用木抹搓平。当混凝土表面用手按有明显印痕但下沉量不大时即可进行二次搓毛压实。二次抹压时不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进行,而应将混凝土内部浆液挤压出来,用于表面混凝土湿润抹压。二次磨光混凝土浇捣时间的控制根据超厚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流淌铺摊面及收头等因素,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8h以上,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时间差不得大于6h。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拟采用斜向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浇,一次到底”连续施工的方法,分层厚度≤500mm,并任其斜向流动,层层推移,必须保证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振捣分层示意图见图: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斜面分层浇筑为了保证每一处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就被上一层新的混凝土覆盖,采用斜面分段分层踏步式浇捣方法,按1:6坡度自然流淌,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分层浇捣使新混凝土沿斜坡流一次到顶,使混凝土充分散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热量,且混凝土振捣后产生的泌水沿浇灌混凝土斜坡排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300~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30秒,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混凝土由大斜面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为50cm左右,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确保避免出现施工冷缝。混凝土的振捣示意图沁水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在基坑四周顶端外侧自然地面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并且与现场排水沟相连。采用小型吸水高压泵将砼泌水吸入基坑外排水沟,沉淀后进入现场排水系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沁水处理表面处理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振动棒振捣密实,用2.5m铝合金刮尺刮平,在混凝土浇筑2~3h后,用铁滚筒反复碾压数遍压实,用木蟹打磨,等混凝土收水后,终凝前再第二次用磨光机反复抹平压实,以防止出现收缩裂缝。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采用模版做成直行缝,地下室底板与外墙之间的施工缝原则上留在底板面以上500mm处,做成平台缝并加止水钢板或企口缝,水池墙壁同外墙。施工缝中间3cm要求平整,其余表面采用植石笋处理,石笋植入混凝土内要求达石子长度的2/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问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序号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施工要求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并应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应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式应根据其厚度、当时的气候条件由计算确定。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序号养护要求1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同时做好测试记录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l4d,并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3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在保温养护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地上结构应尽早进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结合目前季节气候因素,本次施工不考虑高温施工措施。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应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雨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采取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措施。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应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混凝土测温施工为了掌握筒体大体积混凝土升温和降温的变化规律,需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检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序号检测点布置原则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检测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布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3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测温元件的安装:整个底板的测温工作分区进行,筒体承台部位各设1组,共计2组,设置深度分别为距底0.15m、居中、距外表面0.3m,在混凝土浇筑前布置摆设,每根测温线均应绑牢在Φ12钢筋上,且测温线插入混凝土内1端,温度感应器采用50×50混凝土垫块与钢筋隔开,另一端出混凝土面200mm,为保护测温线插入不被破坏,采用100×100×500的无盖夹板盒保护。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序号测温元件的选择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2测试范围应为-30℃-150℃3绝缘电阻大于500MΩ温度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序号元件的安装及保护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应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点,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温控指标应满足:序号温控指标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2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天每个温控点设置三个温度感应头,位置分别在底板的上、中、下位置,间距不小于500mm,深度分别为表面下200mm、混凝土中部和混凝土底部上200mm。测温时间从测点混凝土浇筑完10小时(初凝)后开始,72小时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72小时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14天每6小时测温一次(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现最高和最低温度时测量)测至温度稳定为止;采用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一般的指,混凝土表面5cm与内部最高温度的温差。若覆盖较,表面5cm的温度和覆盖温度基本无相差。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砼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80%要被蒸发。为保证棒式温度计的测温精度,应注意以下几点:序号保证棒式温度计的测温精度的注意事项1测温管的埋设长度宜比需测点深50~100㎜,测温管必须加塞,防止外界气温影响2测温管内应灌水,灌水深度为100~150㎜;若孔内灌满水,所测得的温度接近管全长范围的平均温度3棒式温度计读数时要快,特别在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相差较大和用酒精温度计测温时更应注意4采用预留测温孔洞方法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应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温度计的方法来测竖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主要量测2个温差,一是砼中心与表面的温差,可通过同一测温点的2支不同长度测温管进行量测;二是砼表面与大气的温差,可用短的测温管与空气中的温度对比而获得。要控制以上2个温差≯25℃,因大气温度与砼的中心温度是无法调节的,故我们只能通过覆盖或收起砼表面塑料薄膜来调节其表面温度以达到调节温差的目的,由于塑料薄膜的保温效果非常明显,故要根据测得的温度及时进行调节控制措施底板施工应急措施混凝土供应问题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供应量不能满足现场的实际需要时,应减少分层的浇筑厚度,以防出现冷缝,并满足上层混凝土控制在8小时内覆盖下层混凝土。混凝土不能及时供应时,要降低混凝土的泵送速度,作间隔泵送,间隔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确保泵管不被堵塞。如果主供搅拌站因特殊原因实际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现场的实际需要时,应立即启用备用拌站,以满足现场的实际需要。如果现场发生泵管被堵塞时,应立即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排堵或重新进行排管。如果因运输原因引起的混凝土供料不足,立即增加运输车辆。机械故障现场和搅拌站24小时配备人员机械抢修人员跟班作业,备好易损零部件。若发生机械故障,可以及时的得到排除,确保混凝土浇捣的顺利进行。如果发生的机械故障一时无法得到排除的,应立即启用备用的设备。当某一搅拌站主机发生故障时,一时无法得到排除的应立即启用备用搅拌台。交通问题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所选择的道路若发生拥堵,应进行绕道通行。如果不能绕道通行的应请求交警协助解决。场边交通如发生拥堵,须立即请求交警疏通。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车辆抛锚,应立即通知搅拌站或交警进行施救。浇捣时间延长在混凝土浇捣完75%左右比原来计划预计的时间要延长时,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供料、施工人员、值班人员、运输车辆、周遍交通的配合和协调工作,确保本次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完成。及时组织好混凝土浇捣时间延长的后勤保障工作。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律使用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并且确保其生产质量和能力满足施工、设计及规范要求,砼强度等级大于C20的混凝土根据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在现场搅拌站集中搅拌,并配备专门的计量工具。在砼浇捣过程中,现场有专人指挥把砼车输送指定的浇筑点,浇捣时先用0.5m³同标号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每台地泵配备2台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点间距小于400,振捣器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长短,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不再下沉为止。为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本工程底板体积大,砼浇筑后,由于砼的导热性能低,在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发,砼表面散热快,形成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应力,容易产生裂缝。因此,严格控制温差不超过25度,防止表面裂缝。具体控制措施如下:严密控制坍落度在14-16cm,在保证泵送条件下,尽量选择小值,因为一方面在泵送作用下,砼在管道中离析,另一方面水灰比大,水化热高,砼容易开裂。降低砼入模温度。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砼,夏季施工时,可在水平输送管道上加铺草包喷水。砼加入过程中,前台、后台加强联系,统一指挥调度,尽量减少砼转运中的停滞时间,有效降低砼的入模温度。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砼在浇筑过程中采取斜面分层浇捣避免砼拌和物堆积过大产生离析。浇捣后,做好砼的保温养护工作,减少温差,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对板面进行拍打振实,去除浮浆,实行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掺加外加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用量,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每层一定要连续浇捣,层与层衔接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施工缝设置在后浇带处,其余地方不设施工缝。商品砼供应一定要满足浇捣方法所需的方量,保证砼连续浇捣。严格控制砼浇捣高度,防止弹模、漏浆。壁板转角处等钢筋密集处,一定要浇捣仔细,防止蜂窝、麻面。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防止砼在管中输出过程中和壁板浇捣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在砼浇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模板牢固性,一旦发现特殊情况,马上停止浇捣。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裂缝多种多样,形成原因复杂。本工程地下室单层面积大,基础承台、底板等截面尺寸大,属于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我们将根据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针对本工程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本工程的混凝土裂缝产生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序号结构部位可能出现主要裂缝形式预防措施1地下室墙干缩裂缝、沉陷收缩裂缝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掺加活性矿物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控制好水灰比,掺加合适的减水剂,混凝土的用水量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合理设置施工后浇带;保证混凝土适当的入模坍落度,确保混凝土不泌水不离析,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减少骨料沉陷收缩;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干燥收缩产生裂缝。2地下室底板及梁板温度裂缝、干缩裂缝1、本工程地下室属于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配制中,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我们要求商品混凝土采取选用42.5R水泥,掺加高效减水剂,掺加粉煤灰、磨细矿粉等矿物掺合料等有效措施降低化学反应水化热;在混凝土施工中尽量避开高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