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0.1为贯彻执行国家绿色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经济政策,规范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配置屈服强度标准值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1.0.3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92术语和符号2.1.1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630MPaheattreatedhighstrengthribbedbars通过优化合金成分,经控轧控温制成的屈服强度标准值为630MPa的带肋钢筋,简称T63高强钢筋。2.1.2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630MPaconcretestructureofheattreatedhighstrengthribbedbars配置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简称HH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结2.2.1钢筋牌号HHRB630——强度级别为630MPa的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牌号;HHRB630E——强度级别为630MPa且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牌号。2.2.2材料性能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横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f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e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钢筋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也称均匀伸长率;A——钢筋断后伸长率;ES钢筋的弹性模量。2.2.3作用与作用效应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wmax——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普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2.2.4几何参数——几何参数的标准值;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Ar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d4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重量偏差(%);wa——3个调直钢筋试件的实际重量之和(kg);W0——钢筋理论重量(kg)。2.2.5计算系数及其他Yo——结构重要性系数;Y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αe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HHRB630高强钢筋的符号。3基本规定3.0.1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和箍筋,可采用HHRB630高强钢筋。3.0.2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YS≤R(3.0.2-1)(3.0.2-2)式中:Yo——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取1.0;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Y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E代替;fe、fa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分别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和本规程规定取值;——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3.0.3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分别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验算:S<C(3.0.3)式中: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3.0.4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等级划分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程第3.0.5条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程第3.0.5条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二a类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且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3.0.5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环境类别,按表3.0.5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im。表3.0.5结构构件的裂一 一级 产生结露或水膜,该部位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2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0.20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3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体系,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类环境下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裂缝控制等级不低于二4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5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6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7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3.0.6作为临时结构的混凝土构件可不作抗裂验算。3.0.7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均应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挠度限值。3.0.8主体结构构件兼做基坑支护结构构件时,截面配筋应按主体结构和基坑支护结构的包络值设计。3.0.9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电弧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1.1本规程的HHRB630高强钢筋应为强度级别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其技术要求和应用要求应满足附录A的规定。4.1.2HHRB630高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4.1.3HHRB630高强钢筋的下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最大力总延伸率Agt等力学性能特征值应符合表4.1.2的规定。符号值值A2)(%)R/RR/ReLHHRB630亚53 —HHRB63注:1已有牌号上加“E”(HHRB630E)的钢筋为抗震钢筋。2R为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R为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4.1.4HHRB630高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1.4采用。fyfHHRB630HHRB630E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对轴心受压构件采用HHRB630高强钢筋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取400N/mm2;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 值fyv应按表中的数值fy采用,但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大于360N/mm2时应取360N/mm2。4.1.5按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设计的人防地下室结构,HHRB630钢筋动力强度设计值可按本标准表4.1.4规定的强度设计值乘以钢筋强度综合调整系数1.1后取用。4.1.6结构抗倒塌设计中的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可按本标准表4.1.2中的钢筋极限强度标准值f取用。4.1.7HHRB630高强钢筋的公称直径为: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28mm、32mm。4.1.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及抗震规定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4.2.1HHRB630高强钢筋机械连接宜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方式,套筒的原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规定,套筒和钢筋组成的接头其极限抗拉强度和变形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如采用其他型式套筒连接,套筒和连接接头应经试验确定其可靠性。4.2.2HHRB630高强钢筋连接用套筒宜优先采用六角柱形直螺纹套筒,其套筒外表面应进行六角形挤压增强处理,形状见图4.2.2-a。六角柱型直螺纹套筒尺寸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2的规定。0±0.50±0.5±0.804.2.3当采用圆柱形直螺纹套筒时,其形状见图4.2.2(b),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螺纹精度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1.0±0.504.2.4HHRB630高强钢筋焊接宜采用手工电弧焊,宜采用E5015、E5016型号的焊条,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的规定。4.3.1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普通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4.3.2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4.3.2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及相关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结构设计5.1.1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除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5.1.2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用于基坑支护时,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有关规定。5.2.1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当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5.2.2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sdeqpte=(5.2.2-4)式中:c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5.2.2-1采用;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Ψ<0.2时,取Ψ=0.2;当Ψ>1.0时,取Ψ=1.0;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0;σs——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普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Es——钢筋的弹性模量;cs——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s<20时,取cs=20;当cs>65时,取cs=65;p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无粘结后张构件,仅取纵向受拉普通钢筋计算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pte<0.01时,取pte=0.01;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Ate=0.5bh+(bf-b)hf,此处bf、hf为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As——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对无粘结后张构件,仅为受拉区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等效直径(mmd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对于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束的直径取为 dp1,其中dp1为单根钢绞线的公称直径,n1为单束钢绞线根数;n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对于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取为钢绞线束数;v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按表5.2.2-2采用。注:1对承受吊车荷载但不需作疲劳验算的受弯构件,可将计算求得的最4对于二a环境下的地下室底板,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可适当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7。—5.2.3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时,在准永久值组合下框架梁端截面处的计算弯矩、板支座截面处的计算弯矩可取梁、板交接处的计算弯矩;现浇梁板可考虑梁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的板及与梁同方向的板筋参与梁支座截面的裂缝宽度计算。5.2.4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5.2.5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应分别进行施工阶段和永久使用阶段的抗裂验算。施工阶段的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可适当放宽。5.2.6用于基坑支护的锚杆,杆体采用HHRB630高强钢筋时,锚杆连接构件均应能承受100%的杆体极限抗拉承载力。5.3.1配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HHRB630高强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lab——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yf——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y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d——锚固钢筋的直径;2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根据锚固条件按下列公式计算,且不应小于200mm:la=ζalab(5.3.1-2)式中: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3.2条的规定取用,当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梁柱节点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9.3节(Ⅱ)中的规定执行。3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3.1-3)式中:——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4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5.3.2混凝土结构中的HHRB630高强钢筋采用钢筋锚固板锚固时,锚固区的设计和钢筋锚固板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剪力大于。.7f:bh0,且其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无法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不小于12d的要求时,可选用钢筋锚固板,对HHRB630高强钢筋,水平段锚固长度不应小于8d。5.3.3HHRB630高强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同一断面钢筋连接接头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径25mm以上的受拉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直径16mm至25mm的受拉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机械连接类型、接头等级的选用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2当采用焊接时,应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3轴向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直径16mm以下的纵向受拉钢筋以及直径不大于22mm的纵向受压钢筋可采用绑扎连接,受拉和受压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执行。5.3.4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pmin(%)不应小于表5.3.4规定的数值。pminpmin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偏心受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b-b)h后的截面面积计算;7卧置于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5.3.5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HHRB630高强钢筋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2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3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4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5.3.6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5.3.5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5.3.5中数值的1.4倍。板、墙、壳梁、柱、杆一5.4.1抗震设计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牌号为HHRB630E高强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5.4.2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pmin(%)尚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中关于混凝土结构构件高强钢筋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6.1.1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等的规定。6.1.2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6.1.3钢筋牌号和规格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采用。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6.1.4钢筋的性能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横截面面积、理论重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的规定。6.2.1HHRB630高强钢筋加工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并宜集中加工、配送。6.2.2HHRB630高强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对钢筋进行加热。钢筋折弯应一次到位,不得反复弯折。6.2.3HHRB630高强钢筋应采用不具有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6.2.4HHRB630高强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直径为28mm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2当直径为28mm~32mm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3箍筋弯折处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6.2.5当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钢筋锚固端的加工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钢筋的弯钩和机械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端部的弯钩位于构件的侧边或角部时,应偏向内侧布置弯钩方向;2锚板和锚头的承压面积不应小于锚筋截面面积的4倍;当锚板和锚头为方形时边长不应小于1.98倍钢筋直径;3当机械锚头较集中时,机械锚头的钢筋净距不应小于4倍钢筋直径;4钢筋锚固采用钢筋锚固板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有关规定。6.2.6HHRB630高强钢筋丝头应采用剥肋滚轧加工方式,螺纹采用标准螺纹,HHRB630高强钢筋外螺纹尺寸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6的规定。6.2.7钢筋丝头加工设备应采用三轴滚丝机,滚丝轮齿顶要求圆弧过渡;滚丝轮入口采用宽度为3mm以上的圆弧R1.5加12°~15°坡口导入;初挤压采取上升角度为3°的成形齿挤压后由中间5修正齿定型,具体尺寸及允许偏差详见表6.2.7。表6.2.7钢筋外螺纹滚丝距高高径差00Φ326.3.1HHRB630高强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行钢筋搭接。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6.3.2HHRB630高强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接头的加工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2工程所用接头应具有有效型式检验报告;3机械连接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3.5条的规定,不宜小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的0.75倍和15mm的较大值;接头之间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25mm;4直螺纹接头的钢筋丝头精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6.3.3施工现场螺纹连接锚固板钢筋丝头加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标准》JGJ107的规6.3.4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放在柱纵向钢筋的内侧;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剪力墙中水平钢筋宜放在外侧,并宜在墙边弯折锚固。6.3.5钢筋机械接头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T107的规定。6.3.6钢筋机械连接施工完成后,应对接头外观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成品质量,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弯曲。6.3.7钢筋焊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焊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当直径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试验。工艺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辅助材料及作业条件应与实际施工一致;2焊条及焊剂选择、焊接操作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6.3.8纵向受力钢筋接头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6.3.9在梁、柱类构件中的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6.3.10钢筋绑扎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6.3.11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宜采用专用定位件;混凝土框架梁、柱保护层内不宜采用金属定位件;固定件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3.12钢筋安装过程中,因施工操作需要对钢筋进行焊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的有关规定。6.3.13采用复合箍筋时,箍筋外侧应封闭。梁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宜选用封闭箍筋,奇数肢也可采用单肢箍筋,柱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可部分采用单肢箍筋。6.3.14钢筋安装应采取防止钢筋受模板、模具的脱模剂污染的措施。7质量验收7.1HH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030、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规定。7.2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并应确认符合钢筋订货的牌号以及应满足附录A.2的相关试验。7.3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及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7.4对HHRB630E高强钢筋,除应按本规程第7.1.3的要求分批进场检验外,尚应满足本规程第5.4.1条规定的要求。7.5钢筋机械连接及钢筋锚固板施工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并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要求进行施工现场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7.6钢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焊接骨架、焊接网)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与验收规程》JGJ18组织实施。7.7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附录A混凝土结构用630MPa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技术条件A.1.1钢筋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应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牌号及化学成分和碳当量(熔炼分析)应符合表4.1.1的规定。根据需要,钢中还可加入V、Nb、Ti等元素。%%CPSHHRB630HHRB630E2碳当量Ceq(%)可按式(4.1.1)计算:Ceq=C+Mn/6+(Cr+V+Mo)/5+(Cu+Ni)/15(4.1.1)3钢中铜、镍、铬的残余含量应各不大于0.30%,其总量不大于0.60%。经需方同意,铜的残余含量可不大于0.35%。4钢的氮含量应不大于0.012%。供方如能保证可不作分析。钢中如有足够数量的氮结合元素,含氮量的限制可适当放宽。5钢筋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2的规定,碳当量Ceq的允许偏差为+0.03%。A.1.2钢筋的力学性能应满足本下列要求: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特性值应符合表A.1.2的规定。ReLRmAAgt(%)R/RR/ReLHHRB630 HHRB630E注:A为钢筋标准中钢筋的断后伸长率,A为钢筋标准中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R为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R为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ReL为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A.1.3工艺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弯曲性能应符合表A.1.3的规定,按表A.1.3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弯曲180°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HHRB630HHRB630E2反向弯曲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反向弯曲试验的弯曲压头直径比弯曲试验相应增加一个钢筋公称直径。2)反向弯曲试验:先正向弯曲90°后,再反向弯曲20°。经反向弯曲试验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A.1.4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的机械连接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1公称直径不小于16mm的受力钢筋连接推荐采用采用直螺纹套筒方式连接。2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根据极限抗拉强度、残余变形、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分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3Ⅰ级、Ⅱ级、Ⅲ级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应符合表A.1.4的规定。4Ⅰ级、Ⅱ级、Ⅲ级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变形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中表3.0.7的规定。表A.1.4接头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抗拉强度ftfst>fstk钢筋拉断;或fst>1.10fstk连接破坏f0>f0>ffst>1.25fyk注∶1表中fstk为钢筋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fyk为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2连接件破坏指断于套筒、套筒纵向开裂或钢筋从套筒中拨出以及其A.1.5HHRB630高强钢筋的尺寸、重量、允许偏差及表面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的规定,外形如图A.1.5所示,外形尺寸应符合表A.1.5的规定。公内径d1横肋高h间距lbdlhlh称bdlhlh直径d高h大ba6±±8±±±±±2尺寸a、b为参考数据。βlhaθbθαbdlhlhbdlhlhl βlhaθbα钢筋内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h1——纵肋高度;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图A.1.5HHRB630高强钢筋表面及截面形状A.1.6钢筋的公称横截面面积与理论重量列于表A.1.6。公称直径(mm)公称横截面面积(mm)理论重量(kg/m)628.270.222850.270.39578.540.6170.888201.1254.52.0020314.22.4722380.12.9825490.93.8528615.84.8332804.26.31A.2.1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用高强钢筋的质量,正确评价配置热处理/热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性能,应采用《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结果应符合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批准标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使用,以保证高强钢筋在工程结构中的安全应用。A.2.2应对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原位加载试验,通过试验对计算模型或设计参数进行复核、验证或研究其结构性能和设计方法。原位加载试验结果应满足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批准标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参照本规程进行设计、施工。A.2.3高强钢筋应进行人防工程应用研究,并获取国家人防主管部门出具的可应用于人防工程中的鉴定证书方可参照本规程进行设计、施工。A.2.4每批钢筋的检验项目,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2.4的规定。112232415—6 782*对于化学成分的试验方法优先采用GB/T4336,对于化学分析结A.2.5疲劳性能、晶粒度、连接性能只进行型式试验,即仅在原料、生产工艺、设备有重大变化及新产品生产时进行检验。型式检验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A.2.5的规定。15223A.3.1拉伸、弯曲、反向弯曲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1拉伸、弯曲、反向弯曲试验试样不允许进行车削加工。2计算钢筋强度用截面面积采用公称横截面面积。3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Agt的检验,按表A.2.4的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试验方法。4反向弯曲试验时,经正向弯曲后的试样,应在100℃温度下保温不少于30min,经自然冷却后再反向弯曲。当供方能保证钢筋经人工时效后的反向弯曲性能时,正向弯曲后的试样亦可在室温下直接进行反向弯曲。A.3.2尺寸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带肋钢筋内径的测量精确到0.1mm。2带肋钢筋纵肋、横肋高度的测量采用测量同一截面两侧纵肋、横肋中心高度平均值的方法,即测取钢筋最大外径,减去该处内径,所得数值的一半为该处肋高,应精确到0.1mm。3带肋钢筋横肋间距采用测量平均肋距的方法进行测量。即测取钢筋一面上第1个与第11个横肋的中心距离,该数值除以10即为横肋间距,应精确到0.1mm。A.3.3重量偏差的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随机截取,试样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长度应逐支测量,应精确到1mm。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2钢筋实际重量与公称重量的偏差(%)按公式(A.3.3)计算:试样总长度根公称重量(A.3.3)A.3.4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与判定应符合现行冶金技术标准《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原则》YB/T081的要求。A.4.1钢筋的检验分为特征值检验和交货检验。A.4.2特性值检验应满足下列要求:1特征值检验适用于下列情况:1)供方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检验;2)需方提出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一致的检验;3)第三方产品认证明及仲裁检验。2特征值检验应按GB/T1499.2中附录C规则进行。A.4.3交货检验应满足下列要求:1交货检验适用于钢筋验收批的检验。2组批规则应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2)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混合批的重量不大于60t。3钢筋检验项目和取样数量应符合表A.2.1和A.4.3条第2款第1项的规定,以及GB/T1499.2标准中的相关规定。4各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应符合GB/T1499.2标准及本附录A.1节的有关规定。5钢筋的复验与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17505的规定。6该材料在人防工程中应用,应提交国家人防办出具的该产品混凝土构件爆破试验相关技术资料及技术成果鉴定书。7HHRB630高强钢筋交货状态,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不得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其他组织,钢筋上除纵向肋以外,横向基圆上不得出现回火马氏体组织等。A.5.1HHRB630高强钢筋的表面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应在其表面轧上牌号标志和公称直径毫米数字,尚应符合GB/T1499.2标准中的相关规定。2钢筋牌号以阿拉伯数字加英文字母或钢筋符号表示:HHRB630、HHRB630E分别以T63、T63E表示。厂名以汉语拼音字头表示,公称直径毫米数以阿拉伯数字表示。3标志应清晰明了,标志的尺寸由供方按钢筋直径大小作适当规定,与标志相交的横肋可以取消。A.4.2包装和质量证明书:钢筋直径6mm和8mm的钢筋按盘卷交货,其它规格的钢筋按直条交货。除上述规定外,钢筋的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2101的有关规定。A.5.3按本附录订货应包括执行标准,产品名称,钢筋牌号,钢筋公称直径、长度(或盘径)及重量(或数量、或盘重),以及特殊要求等内容。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分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GB50010GB50011《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GB5500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GB55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T5015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钢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2101《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17505《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T2890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JG/T163《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366《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原则》YB/T081湖北省工程建设团体标准630MPa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1总则 372术语、符号 383基本规定 394材料 41 414.2连接材料 424.3混凝土 435结构设计 445.1一般规定 445.2结构分析及极限状态计算 445.3构造规定 455.4抗震设计 466施工 476.1一般规定 476.2钢筋加工 476.3钢筋连接和安装 477质量验收 481.0.1HHRB630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减少钢筋消耗量,节省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安全储备能力。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配合使用,还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少运输费用,避免钢筋的密集配置,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编制规程是为了落实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推广应用HHRB630高强钢筋。1.0.2本规程的应用范围为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规程内容包括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0.3在应用HHRB630高强钢筋时,除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外,其余技术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等的相关规定。2术语和符号2.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定义的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规程。钢筋牌号组成见表2.2.1。HHRB630HHRB630E由HTRB+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HTRB-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heattreatment/rolledribbedbars)E----已有牌号上加E(earthquake)代表抗震钢筋。3基本规定3.0.1HHRB630高强钢筋的适用范围与一般钢筋相同,且可与其他类型的钢筋搭配使用。推荐优先用于混凝土梁、板中的纵向受拉钢筋。对仅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非预应力受力钢筋,宜采用HHRB630高强钢筋。对于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控制配筋的抗爆设计人防结构和抗倒塌设计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非预应力受力钢筋,推荐优先采用HHRB630高强钢筋,以达到节省钢材用量的目的。3.0.2~3.0.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基本表达形式,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完全一致。3.0.4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将裂缝控制等级划分为三级,等级是对裂缝控制严格程度而言的,设计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等级。关于构件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国际上一般都根据结构的功能要求、环境条件对钢筋的腐蚀影响、钢筋种类对腐蚀的敏感性和荷载作用的时间等因素来考虑。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在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上也考虑了以上因素。在具体划分裂缝控制等级和确定有关限值时,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主要参考了下列资料:历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的有关规定及历史背景;工程实践经验及调查统计国内常用构件的设计状况及实际效果;耐久性专题研究对典型地区实际工程的调查以及长期暴露试验与快速试验的结果;国外规范的有关规定。3.0.5室内正常环境条件(一类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剖形观察结果表明,不论裂缝宽度大小、使用时间长短、地区湿度高低,凡钢筋上不出现结露或水膜,则其裂缝处钢筋基本上未发现明显的锈蚀现象;国外的一些工程调查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观点。因此对于采用普通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限值,考虑了现行国内外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参考了耐久性专题研究组对裂缝的调查结果,规定了裂缝宽度的限值。而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主要屋面承重结构等构件,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裂缝宽度限值宜从严控制;对吊车梁的裂缝宽度限值,也适当从严控制,分别在表注中作出了具体规定。对处于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二类环境)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剖形观察结果表明,裂缝处钢筋都有不同程度的表面锈蚀,而当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0.2mm时,裂缝处钢筋上只有轻微的表面锈蚀。根据上述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规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采用0.20mm。对使用除冰盐等的三类环境,锈蚀试验及工程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裂缝宽度对耐久性影响不是太大,故仍允许存在受力裂缝。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规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0mm。对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预应力螺纹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考虑到钢丝直径较小等原因,一旦出现裂缝会影响结构耐久性,故适当加严。本条规定在室内正常环境下控制裂缝宽度采用0.20mm;在露天环境(二a类)下控制裂缝宽度0.10mm。需指出,当混凝土保护层较大时,虽然受力裂缝宽度计算值也较大,但较大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防止裂缝锈蚀是有利的。因此,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的构件,当在外观的要求上允许时,可根据实践经验,对表3.0.5中规范的裂缝宽度限值作适当放大。试验结果表明,HHRB630高强钢筋耐腐蚀性能优于普通热轧钢筋,从防腐、耐久性角度考虑,可适当利用其优点。对处于一类环境下的采用该种热处理带肋钢筋的梁,如果上部纵筋处在现浇板截面高度范围内,此时裂缝宽度计算位置有现浇混凝土板包围,裂缝非外露;如果现浇楼面有找平层,则找平层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将会覆盖梁顶表面的裂缝,类似于于表面裂缝修补。在这种情况下,梁支座截面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对处于二a类环境下的地下室底板,国内多个工程实测表明,底板钢筋应力偏低,而且迎水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GB50010第3.4.5条的条文说明中提出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的构件,当在外观的要求上允许时,可根据实践经验,对裂缝宽度限值作适当放大。考虑到有相关规范裂缝限值取0.2mm,本规程对采用HHRB630高强钢筋的地下室底板的迎水面,其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值可适当折减,可从两个方面考虑裂缝宽度计算值的折减:假定钢筋应力s,q不变,分析基础底板钢筋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不同造成的差异,对比厚度取《规范》GB50010规定的非基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际厚度(计算厚度)与对比厚度造成的差值比例可以作为折减系数1;考虑薄膜或拱作用,在计算裂缝宽度时降低支座及跨中弯矩,该折减系数2可根据不同情况取1.0~0.8。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建议折减系数可取0.7。3.0.7构件变形挠度的限值应以不影响结构使用功能、外观及与其他构件的连接等要求为目悬臂构件是工程实践中容易发生事故的构件,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表3.4.3注1中规定设计时对其挠度的控制要求;表注4中参照欧洲标准EN1992的规定,提出了起拱、反拱的限制,目的是为了防止起拱、反拱过大引起的不良影响。当构件的挠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表3.4.3的要求,但相对使用要求仍然过大时,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比表括号中的限值更加严格的要求。3.0.8基坑支护结构中的地下连续墙经常兼做主体结构的地下室外墙,主体结构中的部分工程桩会兼做基坑支护结构的围护桩,由于基坑支护结构的受荷工况及承载力要求与主体结构的受荷工况及承载力要求不同,因此,同一结构构件兼做两种功能时,配筋设计应取包络值。4.1.1本规程采用的热处理(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是指强度级别为630MPa的HHRB630高强钢筋。4.1.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要求钢筋标准强度的保证率不应小于95%。4.1.3给出了HHRB630高强钢筋的力学性能特征值、钢筋符号。4.1.4HHRB630高强钢筋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15,强度设计值取545N/mm2。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fyv取为360N/mm2;但用作围箍约束混凝土的间接钢筋时,其强度设计值不受此限。东南大学完成的11根偏心受压柱试验和长安大学完成的17根足尺大偏心受压柱承载力试验表明配置的HHRB630高强钢筋的偏心受压柱受压纵筋在试件中均能屈服。对于配置有纵筋及箍筋的HH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峰值应力及峰值应变均有较大提高,试验中所测得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均大于现行规范理论的0.0033,最高可达0.0053,极限压应变的增大有利于高强钢筋受压屈服。虽然从试验中得到大偏心与小偏心柱构件受压钢筋均可屈服且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大于0.0033,但是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理论,在纵向受压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之前及达到屈服强度后的一定塑性转动范围内,截面的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受压区钢筋的发挥受混凝土极限压应变限制。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之2α时受压钢筋可以屈服;但对于HH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在非轴心受压状态下通过平截面假定可得,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之4.6α时,混凝土所能达到的压应变可以保证HHRB630高强钢筋抗压强度达到抗拉强度相同的值,即当受压区高度x<4.6α,理论上受压钢筋有可能达不到屈服,按现行规范计算会产生差异,为保证构件安全,对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当受压区高度时x<α,应按受压区高度x=2α计算其承载力;当受压区高度2α<x<4.6α,基于平截面假定考虑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过小时受压钢筋实际应力σs,的正截面承载力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计算:N=α1fcbx+σA-fyAsNe=α1fcbx-a)sεc按抗压强度设计值等于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的正截面承载力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计算:N=a1fcbxNe=α1fcbx-a)计算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柱的最大误差出现在最小配筋率的构建中,为2.4%;梁的最大误差出现在受压区高度x=2a,s的构件中,为1.4%。误差随配筋率、截面尺寸、受压区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对配筋率低的小尺寸构件影响相对略大。因此建议当设计考虑受压钢筋作用时,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且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且应使用HHRB630高强钢筋;除边长大于600mm的柱外,箍筋肢距不应大于200mm。通过限制纵筋直径、箍筋间距及肢距以提高构件的配筋率对混凝土的约束影响,减小对构件承载力产生的负偏差。综上所述:HHRB630高强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f取与抗拉强度相同,取值为545N/mm²,材料分项系数为1.15是合理的。对HHRB630高强钢筋的疲劳应力幅限值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应根据专门试验确定,本规程未作规定。4.1.6根据总参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研究所出具的报告,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的相关规定,HHRB630高强钢筋材料综合调整系数取1.1。4.1.7结构抗倒塌设计中的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可按本规程表4.1.2中的钢筋极限强度标准值取用。4.1.8钢筋代换除应满足等强代换的原则外,尚应综合考虑不同钢筋牌号的性能差异对裂缝宽度验算、最小配筋率、抗震构造要求等的影响,并应满足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的要求。4.2.1~4.2.3套筒设计时,应留有余量,套筒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极限荷载值的1.1倍,以确保传力性能,还应根据JGJ107中钢筋接头的性能等级,将套筒与钢筋装配成接头后进行型式检验,其性能应符合JG/T163和JGJ107标准中规定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要求,接头试件型式检验加载制度中钢筋屈服应变εyk取值为0.00315。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和《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都未涉及600MP及以上级钢筋的套筒参数和接头性能,因此HHRB630高强钢筋机械连接套筒参数无参考依据,基于此,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开发HHRB630高强钢筋的同时,研发了配套的HHRB630高强钢筋用六角柱形剥肋滚轧直螺纹套筒,经检验,该工艺生产的套筒与钢筋制作的接头性能均满足JGJ/T107规程中Ⅰ级接头要求。根据检验结果,HHRB630高强钢筋推荐使用剥肋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若采用其他型式套筒进行机械连接时,套筒和接头的性能应同时满足JG/T163和JGJ107标准规定。4.2.4经过大量的试验和验证,HHRB630高强钢筋采用单面搭接手工电弧焊可以满足《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规定的焊接要求。由于电渣压力焊保护剂的成分与HHRB630高强钢筋成分差异太大,焊接时高温影响到钢筋熔池内钢水的化学成分,试验证明采用电渣压力焊的HHRB630高强钢筋焊接接头不能满足《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中相关技术要求。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高强钢筋相匹配,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适当提高。5结构设计5.1.1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各项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完全相同。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作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在规定的荷载组合下的结构效应分析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完全相同。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作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方法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因此设计可利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但钢筋的计算参数需作调整。钢筋代换后应复核裂缝宽度、最小配筋率等。注意尽量选用直径较细的HHRB630高强钢筋,降低裂缝宽度不满足要求的可能性。5.2.1超静定混凝土结构在出现塑性铰的情况下,会发生内力重分布。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构件截面之间的内力调幅,以达到简化构造、节约配筋的目的。本条规定给出了可以采用塑性调幅设计的构件或结构类型。提出了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条件。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进行构件或结构的设计时,由于塑性铰的出现,构件的变形和抗弯能力调小部位的裂缝宽度均较大。故进一步明确允许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构件的使用环境,并强调应进行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以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基于弹性分析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弯矩调幅时,弯矩调整的幅度及受压区的高度均应满足本条的规定,以保证构件出现塑性铰的位置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并限制裂缝宽度。由于本规程所指HHRB630高强钢筋的屈服强度较高,相应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较小,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其带来的影响。5.2.2配置HHRB63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各项承载力计算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