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澄海实高附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阶段考试试卷(无答案)_第1页
广东汕头澄海实高附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阶段考试试卷(无答案)_第2页
广东汕头澄海实高附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阶段考试试卷(无答案)_第3页
广东汕头澄海实高附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阶段考试试卷(无答案)_第4页
广东汕头澄海实高附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阶段考试试卷(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澄海实高附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质量测试初一级历史科试卷班级姓名座号说明:1.本卷共两大题,33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答卷前,请考生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用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北宋、元朝B.东汉、西晋、隋朝C.商朝、隋朝、北宋D.东汉、北宋、明朝2.《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这种严格区分尊卑、贵贱的选官制度,与隋唐以后日益壮大的、毫无世袭特权的官绅地主、庶民地主的政治要求发生了尖锐而激烈的矛盾”,为满足这一“政治要求”诞生了()A.行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4.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文中的“它”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则材料说明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影响是()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6.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下列文物按所属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半两钱②殷墟甲骨③汉代纸残片④三彩骆驼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7.杜佑《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A.唐太宗的励精图治B.武则天的承前启后C.唐玄宗的开元盛世D.宋太祖的重文轻武8.一代明君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深得各族人民的爱戴,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对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视()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B.“舟可以比人君,水可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犹,朕独爱之如一。”9.“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10.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ABCD11.陆羽的《茶经》记载:“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这一现象表明唐朝()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B.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文化艺术繁荣多彩12.假如你生活在唐朝,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有()①农民使用筒车灌溉②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弈棋等活动③人们能在长安“市”里买到西域商品④唐三彩受到人们的喜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A.张骞出使西域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C.文成公主入藏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14.如图为唐朝诗人顾非熊的作品《送朴处士归新罗》。据此可反映,唐朝当时()少年离本国,今去已成翁。客梦孤舟里,乡山积水东。少年离本国,今去已成翁。客梦孤舟里,乡山积水东。鳌沈崩巨岸,龙斗出遥空。学得中华语,将归谁与同。A.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C.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D.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心15.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A.张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B.鉴真东渡,玄奘西行C.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D.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1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A.骆宾王B.杜甫C.白居易D.李白17.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颇丰。下列书法家中都属于唐代名家的一组是()A.钟繇、胡昭B.颜真卿、柳公权C.王羲之、怀素D.赵孟颓、欧阳询18.“安史之乱席卷了整个河北、中原和关中,这里此前是唐朝的经济中心。由于江南地区始终握在唐王朝手里,未受到破坏,故人口继续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这表明安史之乱()A.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B.促使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社会生活遭到破坏D.加速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改变19.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糜烂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20.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C.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五代十国战乱不已21.深知武将专权弊端的宋太祖,一方面通过巩固文官体制强化文官对军权的制约,另一方面通过一个巧妙的方式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这个“巧妙的方式”是()A.设立枢密院控制军队调动B.陈桥驿兵变C.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D.杯酒释兵权22.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A.削弱了地方财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推动了经济繁荣2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A.强干弱枝B.分解相权C.民贵君轻D.重文轻武24.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25.熙宁五年,王安石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上述材料反映的变法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D.保甲法26.《哈佛中国史》记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稳固。”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王安石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B.王安石代表了下层人民的利益C.变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北宋的统治D.变法得到了所有阶层的支持27.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主园陵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建立西夏的皇帝是()A.完颜阿骨打B.元昊C.耶律阿保机D.忽必烈28.观察“契丹货币”与“西夏货币”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契丹货币西夏货币A.契丹、西夏都与北宋订立了和约B.契丹、西夏是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C.契丹、西夏都受到少数民族影响D.契丹、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29.宋夏之间曾在双方的边界附近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是两政权间的贸易窗口。但在宋仁宗、宋神宗时期都因为战争问题而将榷场一度作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B.经济交流受政治因素影响C.少数民族的汉化程度加强D.民族间的贸易往来是主流30.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有()A.辽夏向宋称臣B.北宋割地求和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D.北宋送给辽夏一定数量的钱财物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31.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1、材料一: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始建于春秋时期,经过历代的开凿。疏浚。连通而成,至今仍发挥着水路运输等作用。请指出材料一图中所示的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并写出图中字母对应的地点或河段的名称。(5分)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2、材料二中提到的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理由。(4分)材料三: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dú)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摘自《贞观政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隋朝的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内在关系,并简析其原因。(3分)32.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16分)材料一通过文物了解历史1、根据材料一文物信息,将文物匹配到相应的主题(填写序号即可),任选一文物填上合适的文物介绍。(5分)主题名称放入文物文物介绍生产工具进步社会风气开放民族交融加强材料二隋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无论由何种方式选拔的人才,最后都由中央直接任命。这样吏部选举,不仅责任重大,而且事务繁多……难以合理利用,不能人尽其才……为了向全国扩大统治网,巩固皇权……隋王朝改造出适合自己要求的新型选举制。——《学术月刊》2001年第8期2、材料二中“新型选举制”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种制度的的积极作用。(3分)材料三:隋唐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局部)时间事件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606年正式设置进士科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627-645年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641年文成公主入藏738年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754年鉴真东渡3、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各民族友好交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8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史料实证——加强君权】材料一: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问宰相赵普:“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回答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