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凌鼎年的小说(含答案)_第1页
202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凌鼎年的小说(含答案)_第2页
202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凌鼎年的小说(含答案)_第3页
202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凌鼎年的小说(含答案)_第4页
202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凌鼎年的小说(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一一凌鼎年的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色苍茫的黄昏

凌鼎年

残阳如血,田野苍茫。

闷热复闷热,晚风不知道藏匿在何处,树梢儿蕉蕉的,连聒噪不已的鸣

蝉也无力吟唱,偶尔只能听见城外一两声凄凄厉厉的鸦叫。

是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围城已逾三日,围而不攻,蓄势以待。假

如到太阳落山,娄城还不开城门迎降,那么攻城不可避免,一场血战就在

眼前。

清兵最后通牒的最后一行字”若攻城而入,无论老幼,格杀勿论"像一把

剑悬挂在了娄城百姓头上。

此时,衙门内外已乱成一锅粥,两派意见相持,互不相让。

抗清派慷慨激昂: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堂堂大明子民岂能屈膝事

蛮夷,士可杀而不可辱,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拼!拼也要拼他

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死也不做亡国奴!

——呼应者个个视死如归,将生命置之度外。

降清派则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史可法乃一代将帅之才,率精兵精甲尚抗

不住锋芒正盛的清兵,娄城一弹丸小城,请问凭何拒敌于城门之外?扬

州十日,尸横街头,血流成河,其状之惨,无以复加,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务请三思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苦呢!尔等以一死博个慷慨多奇

节,清史留名,娄城百姓呢千万不能犹豫了……

那声音带着哭腔。

天平的一头是名节,一头是万余人的性命,孰重孰轻,决策者反复掂量,

仍难以决断。

时间已越来越紧迫,此时人们的眼光一齐集中在了尤竹庄身上,竹庄是

有名的大诗人,又曾为朝廷命官。在娄城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

话不说一言九鼎,至少举足轻重。

竹庄已经这样默坐不睡三天三夜。这会,他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

心细的人可观察到他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

终于,他睁开眼,缓缓说道:"弘光帝巳被清兵所执,明王朝雪上加霜。我

辈曾深受皇恩,本当为皇上歌哭,为皇上尽忠,然尽忠易保民难。清廷

已下剃发令,违者杀无赦。环顾江南各州,或降或抗。降者历史罪人

将万劫不复。然百姓可免杀戮;抗者令人肃然起敬,完节完名,不枉一

死,然百姓因此生灵涂炭。唉,难呵,看来鱼和熊掌无法得兼。为求名节,

置满城百姓生命于不顾,我于心何忍……

"还有一柱香时辰,清兵要攻城了!"

----有兵士急急来报。

“娄城不能重蹈扬州之覆辙,开城门!——一切罪孽,一干全由我来承

担!"竹庄言罢,泪如雨下。

当盛夏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即将隐去之际,竹庄痛苦万分地开城门以

降。他细碎的脚步触摸着小径的石子,背向斜阳,看着自己被拖得漫

长而扭曲的影子,一步步的离开,离开血红色的夕阳,向着阴影更深处涉

去,毫不迟疑,绝不回头。

翌日,清将来找竹庄商议安民之计,不料竹庄已自缢于其宅第。他留下

遗嘱云:"吾晚节不保,唯以死谢天下,无颜见列祖列宗,毋忘以白布覆吾

脸,吾不配以明服陪葬,也不愿以清服下敛,可就于僧服,葬吾于娄江

之侧,墓前一圆石,题诗人尤竹庄之墓即可,勿作祠堂,切切此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残阳如血,田野苍茫”一句直接点题,交代了故事发生

的时间,同时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感觉。

B."默坐三天三夜不睡","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等细节描写,主要表

现了主人公尤竹庄难以抵抗强敌的痛苦心境。

C.尤竹庄痛苦万分地作出了开门降清的决断说明他已经想清楚了个

人名节并不比全城"万余人的性命”更重要。

D.尤竹庄"自缢”是又一-次"生命"与"节义”的选择,他选择“舍生取义。

表现了他牺牲自我、勇于担责的品质。

2.小说要在矛盾冲突中走向高潮,请归纳本篇小说情节展开的矛盾冲

突点,并简要梳理情节发展脉络。

3.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者仁心

凌鼎年

娄城的陈茵从小病歪歪,在幼时的记忆中送医院、住院、打针吃药是

挥之不去的常态镜头。

工作后,陈茵还是身子弱。伤风咳嗽、头疼脑热是常有的事,用西医

的话说是免疫力差。

因三天两头请假,影响工作,给领导印象不好。跑医院很烦,花钱不

说,还耽误时间,要上班的陈茵耗不起。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吧?他就

自学中医,看了不少中医的书,什么《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

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难经》《素问》《灵枢经》等都看了,还

收集了不少民间偏方。

老话说"久病成良医"。时间久了,陈茵有了病,不再上医院找大夫,

而是自己开方子抓药。疗效还不错。他有了信心,对中草药就更上心

了,天天翻古医书,比对那些中草药。

这样,家里人有小毛病也不去医院了,他就权当练手。再后来,邻居、

同事也时不时找他咨询,或请他瞧病。他如果推托不了,就先声明:

“我不是医生,野郎中也不算,说病情说实话,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不开方子不卖药,完全义务。"

有一年清明那天,中学同学阿普的老婆找到陈茵。说阿普得了黄疸肝

炎,在医院住了两三个月了,一点起色也没有,医生束手无策,说除

非到上海、北京的大医院找名医就诊,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因阿普与

他老婆都是下岗工人,也没有积蓄,付不起昂贵的住院费与医药费,

只能回家等死。阿普的老婆说:“请看在老同学的面上无论如何救救

阿普,我求你了!”

陈茵只好实话实说:"我没有行医执照,不能开方子的。"

阿普的老婆说:"他也没几天活头了,你就死马当活马医,治好了是

他福分;治坏了,绝不怪你,放心,放一百个心。”

陈茵不好再推托,就去了阿普的家。陈茵万万没有想到阿普的家如此

寒酸,心里也酸酸的。

他仔细看了看阿普,全身皮肤发黄,眼睛发黄。据阿普老婆说,小便

也是黄的。以陈茵的经验,病情的确很严重,可以说是病入膏肓,看

来真的撑不了多长时间,死神就会来叩门了。

陈茵说:"阿普的病属于湿热蕴结,气滞血淤,容我回家好好想想,

开个清热散湿、排毒解毒的方子。”

可能因为自己的名字关系,陈茵对茵陈这味中草药很是关注,重点研

究了很久。清明前后,正是野外茵陈旺长的季节,在儿时的印象中,

野外到处都有茵陈的身影,一种极为普通的野草而已。他骑了自行车,

去了郊外,转了一大圈,竟很少见到成片的野草,品种也似乎越来越

少,倒是外来的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到处都有。陈茵好不容易在一处

待建工地找到了一片茵陈,就痛痛快快割了,装了满满一蛇皮袋带回。

陈茵关照阿普的老婆,每天茵陈60克,加三个大枣,煮了当茶叶水

喝。七天一个疗程,坚持三个疗程,看看有没有疗效。

阿普的老婆过两三天就来个电话,说阿普的脸色有好转。阿普的脸色

好多了。阿普的眼睛不黄了……

三个疗程后,陈茵去给阿普复诊,他欣喜地看到阿普的黄疸退了。

又静养了几个月后,阿普竟然逃过一劫,活了过来。

阿普与他老婆把陈茵当活菩萨,逢人便说陈茵医术如何如何高明,说

什么"草药一帖,气死名医”……

口口相传,陈茵开始小有名气,找他瞧病的人更多了。

陈茵就去考了个行医执照。有行医执照后,他干脆辞了原来的工作,

开了一个陈茵中医馆,专治肝病。

陈茵治肝病,最推崇的中草药是茵陈,把它誉为养肝第一药。

有人信有人不信,还有人说他是野郎中,难登大雅之堂。陈茵不理会

这些,用他自己的话说,治病救人第一位,行医开药,我问心无愧,

方能心安理得。

陈茵确确实实治好了不少黄疸病人、乙型肝炎病人,而疗效最好、口

碑最好的是他治好了不少小儿黄疸。

有了临床验证后,陈茵索性把治疗小儿黄疸的偏方贴在了自己医馆的

墙上。治新生儿黄疸偏方:茵陈10克,山菊10克,炒麦芽10克,

大枣3个,加水500克,浸泡1小时后,文火煎熬,水开后,把药

汁滤出,每次喝5-15毫升,一天4-5次,3-7天见效。

阿普问他:"你这样,老中医少了神秘感,岂不是自己断了自己财路?”

陈茵笑笑说:"医者仁心,钱财乃身外之物。"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陈茵"从小病歪歪",工作后"身子弱",为下文写他自学

中医,研究中草药,渐渐为自己及他人治病直至辞职开中医馆做了铺

垫。

B.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没有明显的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之处,但在平

淡的叙述中,主人公陈茵的性格特点突显出来,可谓平中见精神。

C.陈茵儿时野外到处都有茵陈的身影,如今郊外竟很少见到成片的

野草,品种也似乎越来越少,但外来植物泛滥,这一变化隐含了作者

的忧思。

D.小说主人公名字叫陈茵,而他最推崇的治疗肝病的中草药是茵陈,

这种表面的巧合蕴含着作者的用心,暗含着主人公从医的偶然性。

5.阿普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有评论家认为,凌鼎年的小小说”精神底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请从两个方面探究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秤收藏家

凌鼎年

粱歆臣是锦溪镇土生土长的老住户。他这人不抽烟不喝酒,就一爱好,

喜欢老物件。在镇上,他也算资深的收藏家了。不过,他的收藏与众

不同,他不收藏书画,不收藏瓷器,不收藏玉器,不收藏铜器,也不

收藏石头,他单单收藏老秤,即杆秤。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与他的

外婆有关。

他外婆家有一杆老式的红木秤,堪称杆秤之王。外婆轻易不拿出,每

到二十四节气的立夏这天,外婆就把那杆老式的红木大秤拿出来,挂

在房梁上称孩子的重量,据说是个古老的风俗:胖了,谓之增福;瘦

了,谓之消肉。粱歆臣记得很清楚,称男孩时外婆会说:"秤花一打

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丸卿也好攀。"

称姑娘时外婆会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

肯,状元公子有缘分。"外婆临终前,把那杆大秤送给了粱歆臣,对

他说:"这是外婆唯一能传给你的东西,好好保存,留点念想。”

后来,锦溪镇上最后一个做杆秤的范老伯过世了,他儿子在外地工作,

回来处理他老爸的遗物,对于老屋的那些杆秤,他一点兴趣也没有,

准备廉价处理掉。梁歆臣凑巧遇上了,一看大大小小有百多杆秤呢,

有红木的,有柞栋木的,都是上等木质的,梁歆臣越看越喜欢,一咬

牙就包圆买下了,回去后,被他老婆一顿臭骂。

不过从此后,他开始收藏杆秤。每次出差,他一有闲就跑古玩市场,

见到好的杆秤就买下,还去乡下、小镇寻觅老式杆秤。一晃三十多年,

他的藏品中,有垒杆秤,有银杆秤,有铜杆秤,有玉杆秤,有象牙杆

秤,有骨杆秤。大的几米长,小的半尺不到,叫殿子秤,称金、称银、

称中药材的。

粱歆臣收藏杆秤,他老婆一直是反对者。她认为收藏书画、瓷器、玉

器等,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而收藏杆秤这种淘汰货,既占地方,又

浪费钱,如果把这些钱放在股市,说不定旱翻了几番了。但他依然沉

湎其中。

有记者来采访他:"杆秤为什么是十六两一斤,而不是十进制的?"梁

歆臣答曰:”相传杆秤是苏州的范蠡发明的,他采用北斗七星、南斗

六星做标记,共十三颗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就是十六颗星,一

颗星代表一两。如果商家少一两则减福,少二两则损禄,少三两则折

寿,因此,杆秤又称公平秤、良心秤。"粱歆臣还写了一本《杆秤史

话》,收录各式老秤,以及与秤有关的典故、传说,评价还不错。可

这是自费出版的,老婆意见更大了,认为他赚钱无术,用钱无数。

粱歆臣的儿子三十出头了,还没有结婚。据说买不起房子是重要原因

之一,这成了粱歆臣的心痛。有一天,粱歆臣的老婆接了个电话,打

电话的人自称姓范,问梁歆巨收藏的杆秤愿不愿出手,他可以给个好

价钱。粱歆臣的老婆一听就来劲了,说:"给我儿子准备婚房就换。"

过了几天,姓范的又来电话说:"要房子可以,但必须用梁歆臣收藏

的杆秤来换,并立下文书,永不反悔。”梁歆臣的老婆兴奋得一口答

应,但冷静后,她又觉得此事要做通老公的思想,还有点难度。可这

是给儿子准备婚房的唯一机会,绝不能失去。

有一天,老婆见老公心情很好,就抓住机会说:"儿子有女朋友了,

但女朋友说了,有房子,马上结婚,没有房子,吹灯拔蜡。”梁歆臣

无奈地说:"现在这房价,哪买得起?"老婆说:"有老板愿意给你房,

但看中了你的收藏啥?看中我的杆秤?不行,不行,万万不行!""你

的收藏重要,还是儿子的婚事重要?你太自私了。天底下哪有你这样

的爹?要秤还是要儿子,你自己选吧!"梁歆臣痛苦万分,但为了儿

子,他决定与这位老板好好谈一谈,就算嫁女儿,也得嫁个好人家吧。

老板邀请梁歆臣去他公司看一下。梁歆臣没有想到老板是个儒商,那

公司像个园林似的,假山、亭子、水榭、花房,一应俱全。那办公大

楼更是挂满了名人字画、雕塑、古玩等,还辟有专门的书画室与茶室,

很有文化氛围。粱歆臣放心多了。

喝茶时,老板说他是范蠡的后代,听说杆秤是他先祖发明的,感情上

不一样。而他公司信奉的理念就是诚信经营,与杆秤的公平、不欺的

内涵相吻合,因此就有收藏杆秤的意向。他还说,让一个收藏家割爱,

这很难。不过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准备开个老秤博物馆,聘请梁

歆臣任馆长负责管理,工资照旧。

梁歆臣一听,开博物馆不是自己梦寐已久的吗?太好了。这范老板一

定懂心理学,怪不得他生意做得这么好。

他连忙说:"如果让我当馆长,工资我不要。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老秤

博物馆管理好。”半年后,粱歆臣双喜临门:儿子结婚,老秤博物馆

也正式开张了。梁歆臣笑得嘴都合不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3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对梁歆臣收藏杆秤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对杆秤了解之

透、投入之深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痴迷于杆秤文化的收藏家形象。

B.购买杆秤的老板的公司的文化氛围浓厚,可见他是一个有文化内

涵的儒商,他对文化的喜爱和梁歆臣的老婆对利益的看重形成鲜明对

比。

C.小说用含蓄凝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收藏家的故事。"秤花一打二十

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等俗语的引用,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

D.范老伯的儿子对杆秤毫无兴趣,梁歆臣的老婆也认为收藏杆秤没

有经济价值,暗示了杆秤所处的社会环境,透露出作者的隐忧。

8.小说以收藏杆秤、研究杆秤、置换杆秤为主要情节,已然完整,

那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砖砚小筑与三十砚轩

凌鼎年

陆少贤的祖上是清道光年间的状元。陆状元曾官至巡察御史,又是著

名金石学家。他在任时一,去过陕西、山西、河南等多个地方,收集了

几百块铜雀台等秦汉建筑的老砖古砖,运回老家娄城,后精选三百块

品相好的,请制砚师傅雕刻为砖砚,自题书斋为“三百错砚斋”,这成

了他一生最大的财产。陆状元驾鹤西游前有遗训:“子孙毋忘读书,

后代务重勤廉!忘此违此,非我陆氏子孙也!”

一晃,快两百年过去了,陆氏子孙成了娄城唯一没有败落的望姓大族。

翻翻家谱,有为官的,有经商的,有从事科研的,有从事教育的,人

才济济,名人辈出。

陆少贤是状元的嫡系,一九四九年东吴大学历史系毕业。反右时,差

点栽进去,就此沉默为金。晚年练练书法,自得其乐。到了二十世纪

九十年代初,他应政协文史委的邀约,开始写写娄城的文史文章。发

了若干篇后,有了点小名气,有人告诉他:娄城有他祖上的汉砖砚。

陆少贤就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换了三块。抚摸着祖上的遗物,他感慨万

千。兴奋之余,用隶书体自题"三砖砚小筑"。

你想想,一两百年过去了,又经历了十年浩劫,还能觅到三块汉砖砚,

再怎么说也是值得庆贺的。那晚,陆少贤很难得地喝了两杯当地"叶

复隆"黄酒。

新千年后,陆少贤的小儿子陆韶山从部队转业回到娄城,进了机关,

先是某局办公室副主任,再副局长,再局长,仕途挺顺的。可能受了

他老爸的影响,也可能是骨子里的遗传基因起了作用,他喜欢上了收

藏,他发誓:收藏的汉成观要超过老爸。他对老爸说,哪天我集满九

块,就请你题写“九砚轩"。陆少贤一口答应。

陆韶山从部队到娄城十年了,娄城与娄城周边的古玩商都知道陆局在

收汉砖砚,有信息会第一时间告诉他。但即便许愿重金收买,费尽心

思,也只觅到七块,还差两块,所以他的“九砚轩"迟迟没有题写。

三年前,陆韶山被任命为了娄城的组织部部长。这职务很忙的,他也

没有心思再到古玩市场去淘货,去捡漏了。

去年,陆少贤九十大寿,陆韶山的贺礼竟然是一方品相甚好的汉成砚,

装在一个考究的锦缎面的盒子里。

陆少贤笑得像孩子似的,说:"知我者,韶山也!"家宴后,陆韶山提

出让老爷子题写书斋匾额。

陆少贤说:"不嫌你老爸手抖,字丑,一定题写。放心,’九砚轩'这三

个字我已烂熟于心,早想题了。"

陆韶山很骄傲地说:"爸,是‘三十砖观轩‘!"

“啥?你觅到了三十方汉砖砚了?”陆少贤大吃一惊,几乎不敢相信自

己的耳朵。

”对,三十方。一块不差,都是货真价实的老货,都是祖上的遗物。

这点眼力我还是有的。"陆韶山很肯定。

"这书斋匾额我不能题,不能题。"陆少贤脸色沉重了起来。

"为什么?"陆韶山不解地问。

陆少贤把几个子女都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我,老娄城,人脉

关系不比你差吧?这么多年,只觅到祖上三块汉砖砚。你转业到娄城

超过十年,当局长、副局长也多年,算是钻天打洞,也就觅到七块。

现在你出任组织部部长才三年,一下子有了三十块汉砖砚。你说说看,

正常吗?你还记得祖上的遗训吗?"

被老爷子这么一说,陆韶山额头上汗都渗了出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

重性。

大约十天后,市博物馆收到了陆韶山的无偿捐赠,整整三十块汉砖砚。

博物馆馆长激动地说:“宝贝啊!我一定搞个隆重的捐赠仪式。”

陆韶山摆摆手说:"请无论如何不要说是我捐赠的,也不要搞任何仪

式,更不要报道。切记切记!"前不久,陆少贤感觉到身子骨一天不

如一天了,他把陆韶山叫到病床前,一字一句地说道:"长命百岁是

一种美好的祝愿,我要哪里来哪里去了。我颇感安慰的是你让我可以

堂堂正正地去见列祖列宗了。为父一生平平淡淡,没有房产没有钱财

留给你,这个三成砚小筑的匾额就传给你了,这三方汉砖砚一并给你,

也算名副其实。”

“爸,谢谢!"

"不,爸要谢谢你,要不我还真不知咋去见列祖列宗呢。"陆少贤仙逝

的时候,嘴角是带着微笑的。

自低调捐赠后,陆韶山的心里也轻松了许多。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介绍陆状元及其子孙的情况,为小说情节发展指明

了方向,也为人物刻画奠定了基础。

B.砖砚虽小,却是贯穿小说全文始终的线索;小说围绕被砚给读者

上演了跨越近两百年的世情大剧。

C.陆韶山低调捐赠砖砚后心里变得轻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再也不

担心因工作忙、没时间收藏而苦恼。

D.小说表现砖砚难得,除了正面点明历时之久又遭浩劫等原因外,

又以陆少贤难得地喝酒加以衬托。

10.小说以"三砖砚小筑与三十砚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

11.有学者认为,小说的写作应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答案

1、B"主要表现了主人公尤竹庄难以抵抗强敌的痛苦心境"错误,这些

细节描写主要表现的是尤竹庄面对“保全名节"与保全”万余人的性命”

时选择的艰难。

2.小说在选择保全名节让百姓生灵涂炭,还是保全百姓性命成为历

史罪人的激烈矛盾冲突中展开情节。开端:清兵围城。发展:衙门内,

两派争辩。再发展:竹庄权衡。高潮:竹庄定计离去。结局:自缢遗

言。

3.①题目直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黄昏;②暗示了故事发

生的社会背景,"黄昏"暗喻明王朝正是日落西山之时,"血色""苍茫"

两词暗示整个社会正经历一场腥风血雨,给人满目疮痍之感;③为整

个故事奠定感情基调,”血色苍茫的黄昏”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感觉,

使整个故事笼罩在这一氛围之中;④烘托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及其悲剧

性的结局,面对“血色苍茫的黄昏",在清兵惨烈屠城的威逼之下,主

人公作出牺牲个人名节、成就"大义”的决断以及以死谢"罪”的结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