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二篇)_第1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二篇)_第2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二篇)_第3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二篇)_第4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二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目录一、总则1.1目的与依据1.2适用范围1.3术语定义二、监测责任和权限2.1监测责任2.2监测权限三、监测内容3.1职业危害因素3.2监测方法3.3监测周期四、监测措施和报告4.1监测措施4.2监测报告五、监测结果处理5.1分析与评估5.2风险管控措施5.3监测结果披露六、监测机构与人员要求6.1监测机构6.2监测人员七、监测制度建立与评估7.1监测制度建立7.2监测制度评估八、监测制度的执行与监督8.1监测制度执行8.2监测制度监督九、附则一、总则1.1目的与依据为了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保护作业场所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生产企业、服务业单位等。1.3术语定义职业危害因素:指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引起职业性疾病的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因素。监测:指对作业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抽样、检测、分析和评估的工作。二、监测责任和权限2.1监测责任(1)作业场所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2)职业卫生专业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负责为作业场所提供监测服务,并按要求提交监测报告。2.2监测权限监测机构应具备合法的监测资质和能力,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经监管部门核准的单位才能提供监测服务。三、监测内容3.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3.2监测方法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3监测周期监测周期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考虑作业场所的工艺流程、作业时间、作业条件等因素,保证监测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四、监测措施和报告4.1监测措施(1)监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监测点位、选择监测方法、准备监测仪器设备、培训监测人员等。(2)监测过程中的控制措施:确保监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遵循操作规范,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3)监测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准确记录监测数据,包括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等信息。(4)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估:分析监测数据,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危害程度。4.2监测报告监测机构应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估结果、职业病危害评价、监测建议等信息。五、监测结果处理5.1分析与评估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估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5.2风险管控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5.3监测结果披露监测结果应向作业场所相关人员披露,包括作业场所负责人、工作人员等,确保监测结果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六、监测机构与人员要求6.1监测机构(1)监测机构应具备监测资质和技术能力,熟悉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2)监测机构应提供有效的监测方法和监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2监测人员(1)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方法和设备的操作。(2)监测人员应经过合格的培训,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要求。七、监测制度建立与评估7.1监测制度建立作业场所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制度,明确监测的流程、责任和要求。7.2监测制度评估监测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应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八、监测制度的执行与监督8.1监测制度执行作业场所负责人应负责监督和执行监测制度,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8.2监测制度监督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作业场所监测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九、附则本制度解释权归作业场所负责人,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请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以上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使用。具体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二)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于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维护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健全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本文将从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监测制度提供参考。二、监测目标1.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通过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早期发现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劳动者的职业危害风险,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2.维护生产安全。通过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掌握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减少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3.推动企事业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通过监测和评估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推动企事业单位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三、监测内容1.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对作业场所的空气中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包括对有毒有害物质、粉尘、颗粒物、气体等的监测,如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颗粒物等。2.噪声监测。对作业场所的噪声进行监测,包括噪声强度、频谱分布、持续时间等指标,确保作业场所的噪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辐射监测。对作业场所的辐射进行监测,包括电磁辐射、离子辐射等,确保作业场所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温度、湿度监测。对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测,确保作业场所的舒适度,减少劳动者的体力负荷。5.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还可以进行其他类型的监测,如震动、光照等。四、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内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袋式采样、吸附管采样、现场监测等。采样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在采样点位进行恰当布置。2.分析方法。根据采样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重量法、定量法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校准。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工作,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监测设施建设。建立作业场所的监测设施,包括监测点位的设置、监测设备和仪器的安装等,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五、监测评价1.数据收集与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和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评价结果。2.结果评价与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和判定,并编写相应的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监测结果和评价意见。3.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结果应及时应用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和调整防护措施,提高作业场所的安全性和职业卫生水平。六、监测管理1.监测计划的制定。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2.监测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监测工作的培训,包括监测方法、仪器设备的操作、样品采集和保存等,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3.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建立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系统,包括采样和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监测报告的审查与批准。对监测报告进行审查与批准,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七、监测评估与改进1.监测工作的评估。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了解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和提升措施。2.监测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提升监测制度,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和沟通机制,共同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测工作的开展。八、总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