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模拟二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模拟二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模拟二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模拟二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模拟二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

(二)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

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

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

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

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

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

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

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

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只有深入人民群众、

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

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

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

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

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

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人民性”一词指的是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

感、愿望进行反映,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和基本导向。艺

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

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我们

的真实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它反映到作品中是集中、典型、理想的,

艺术创作者通过刻画形象给人们以精神震撼,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常说

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

题材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斗争,既反映了现实,又为受到压迫的农

民群众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文艺具有时代性,它代表了每个时代千千万万人民的思想追求、

精神境界。艺术创作者应该深入人民的生活,在作品中表现人民的思

想、情感、愿望、追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作品以曲折

蜿蜒、惊涛澎湃的母亲河“黄河”为象征,表现出“抗日、爱国”的

基本主题思想,热情赞颂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

特别是抗日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性、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痛诉侵略者的暴行。从这部在国内传唱度较高,乃至在世界舞台上都

极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引起人民

的共鸣。

民族精神其实都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时代精神,经过现代人的阐

释和解读,各种时代精神具有了民族性,并最终融合成民族精神。每

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

当代中国,我们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千百年来,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文化里。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影响,

涌现许多动人心弦的文艺作品,如贺敬之创作的抒情短诗《回延安》,

以激情澎湃的诗篇歌颂“母亲”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表现浓烈爱国之情的抒情歌曲《走进新时代》,体现了对祖国、对人

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扬。这些作品都深刻体现了特定历史

时期,我国文艺创作者顺应时代精神、融合浓浓爱国之情的创作特征。

(摘编自郑柯《关于艺术作品中“人民性”的分析》)

材料三

所谓直接表现人民性,是指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

情的作品,历代民间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如《诗经》中

的《伐檀》,就正面描绘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硕鼠》既喊出

了人民群众反抗剥削的呼声,又表达了他们追求“乐土”的美好理想。

历代进步文人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直接表现“人民性”的篇章,如杜

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关汉卿的《窦娥冤》,都

真实地描写了人民生活,反映了民间疾苦,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切

同情。小说《水浒传》则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展现了农民英

雄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因此,这些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人民性。

文学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并不在于写什么题材,关键是看作者

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小说《荡寇志》,作者站在反动

阶级立场上,对农民起义作了歪曲的反映,其是不具有人民性的。

(摘编自樊德三《论文学的人民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属性,文艺作品要从创作的来

源、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B.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者一旦脱离了人民群

众,其作品就会失去活力,丧失生命力。

C.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创作者将真实生活集中、典型、

理想地反映到艺术作品,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D.民族精神由时代精神与民族性融合而成,植根于中华民族的

千百年文化中,受其影响,涌现出许多优秀文艺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作品只有融入人民感情、反映人民心声、符合人民审美,

才能引发人民的共鸣。

B.伟大的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性,这源自它们反映时代的现

实,弘扬时代精神。

C.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准确地洞察劳苦人民悲痛的内心世界,

也是“人民性”的体现。

D.文艺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关键看其思想感情,此观点旨在

纠正重视题材的创作倾向。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创

作”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重湖叠峨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

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B.“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

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C.“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

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

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三段论是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的一种演绎推理方式。

请结合材料三第一段材料,运用三段论的形式展示其推理过程。

5.打工人穿着能去时装周的衣服通勤、上班,职场新人毕业就

能住精装修大平层,多年全职妈妈一出手就能找到工作……近年来,

有些国产职场剧剧情浮夸、人物失真,被批为“悬浮剧”。有评论说

“悬浮的编剧和导演该想办法缓解观众的‘剧怒症'了"。假如你是中

国电视剧产业制作协会的会长,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职场剧的创作要

重视“人民性”的倡议。请根据材料内容,列出倡议要点。

【答案】1.D2.D3.A

4.大前提:凡是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

就具有人民性。

小前提:《伐檀》《硕鼠》《卖炭翁》《窦娥冤》《水浒传》这些作

品都是从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结论:《伐檀》《硕

鼠》《卖炭翁》《窦娥冤》《水浒传》这些作品都具有人民性。

5.①在创作导向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

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②在创作目的上,要发扬向上向善的优

良传统,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来滋养人民的审美价值观,丰富人民的精

神生活。③在创作路径上,要深入职场,了解真实的职场生活。④在

创作内容上,要塑造鲜明的职场人物形象,体现职场人的时代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民族精神由时代精神与民族性融合而成”错,原文“各种时

代精神具有了民族性”,民族精神融合的是“各种时代精神二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此观点旨在纠正重视题材的创作倾向”错,原文“文学作品

是否具有人民性,并不在于写什么题材,关键是看作者在作品中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只是强调“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是由作品表

达怎样的感情”所决定的,原文并无“纠正重视题材的创作倾向”这

一观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表面写百姓生活,实则赞颂主政官员。不是“站在人民立场

为人民创作

B.表现了诗人对在家中苦苦等待戍边战士回家的妻子深切同情

以及对战争的沉痛控诉,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C.诗人“托物言志”,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国、

报效众生的信念决不动摇。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大意是郁孤台下这赣

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行人泪”是词人站在人民

立场抒发忧民之情。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直言三段论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题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是由包

含着一个共同词项的两个直言命题(即: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直

言命题的推理。三段论形式如下:

大前提:所有M是P;小前提:所有S是M;结论:所有S是P。

分析材料三第①段,涉及的共同词项,或者概念是“人民性”。

大前提:由“所谓直接表现人民性,是指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

民思想感情的作品”可得出:凡是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

感情的作品就具有人民性。

小前提:由“历代民间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如《诗

经》中的《伐檀》,就正面描绘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硕鼠》

既喊出了人民群众反抗剥削的呼声……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

居易的《卖炭翁》,关汉卿的《窦娥冤》……小说《水浒传》则歌颂

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展现了农民英雄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可

得出:《伐檀》《硕鼠》《卖炭翁》《窦娥冤》《水浒传》这些作品都是

从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情。

结论:由“因此,这些作品鲜明的表现了人民性”可得出:《伐

檀》《硕鼠》《卖炭翁》《窦娥冤》《水浒传》这些作品都具有人民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

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

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可得出:在创作导向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由材料一“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

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

表现出来,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

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可得出:在创作

目的上,要发扬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来滋养人民

的审美价值观,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由材料一''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

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

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

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可知,既然要创作''职场

剧”,当然也需要深入职场,了解真实的职场生活,可得出:在创作

路径上,要深入职场,了解真实的职场生活。

由材料二“艺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

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

思想特征”可得出:在创作内容上,要塑造鲜明的职场人物形象,体

现职场人的时代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

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

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可是假

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

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

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

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

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

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

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

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

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

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

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

大米和鱼吃。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

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

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

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

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

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

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

推着小船前进。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

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

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

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

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

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

的深处。

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

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

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明天来看吧!

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

层烟气。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

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

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

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

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

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

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

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

To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

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

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

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

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

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

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

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

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

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加横线的“敌人的愿望”,指的是防止有人给苇塘的

队伍运送粮草,企图扼杀苇塘内的抗日队伍。

B.“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C.从全文来看,老头子“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

情”指的是帮助抗日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和两位小英雄回来。

D.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一一“老头子”,同时让我们看

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手里拿着一根竹

篙。”此处运用全知视角勾画出位战争年代水上老交通员的形象。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这里

借助细节描写刻画老头子为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

老头子的机智。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交

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用意是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做铺垫。

D.”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

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8.诗化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常常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请简要分

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头子”的传奇特征的。

9.孙犁谈及创作时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

极致。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环境中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

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请结合课文《荷花淀》,简要分析小说中的

“善良”和“美好”。

【答案】6.C7.C

8.①用强烈的反差渲染老英雄的传奇。一方面写敌人监视封锁

严密,另一方面写老英雄悠闲自信,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极富传奇

色彩。

②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老英雄的传奇。一是他胸有成竹,二是女

孩一再怀疑,用女孩的怀疑凸显其行为之奇。

③叙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传奇色彩更为浓郁。如在报仇

这一情节,读者需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

9.①女性的善良和精神之美。无论是大菱、二菱,还是《荷花

淀》中“水生嫂”们,在作者笔下均单纯、美丽,贤惠、识大体,是

“美”的化身,且都是抗日的战士。

②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善良与美。文中对老头子肖像、动作、心理

等描写,表现了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的美;而“水生”们对

家人的爱、勇敢与信心,也是善良和美的象征。

③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让战斗场面洋溢着智慧与力量的美。

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物成长的心理轨迹自然融合,精神上充满了革命

的乐观主义,共同构成了一种诗意的美好生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护送干部和两位小英雄回来”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半夜以

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

方赶来的干部”“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

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可知,

“护送两位小英雄回来”是后面发生的事。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做铺垫”说法有误。铺垫是一种烘托

手法,是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式描写。伏笔是指上

文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

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此处的“钩子”

看似无关紧要,应该是埋下优笔。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文章一方面写敌

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而老英雄“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

的鱼鹰”“而且不带一枝枪”,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

支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

异常自信;业绩,是“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

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

有达到“,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

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

彩。

②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

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

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

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

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③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

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

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

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

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

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

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①女性的善良和精神之美。根据原文“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还这么爱干净!”“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梁地里淋着雨过夜,

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

找到队伍就好了!”可知,作者笔下美丽的女孩子,不仅单纯、美丽,

更是“美”的化身,小小年纪就已经是抗日战士了。而《荷花淀》中

“水生嫂”们,同样是那么美丽、贤惠、识大体,最后也为抗日贡献

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无论是大菱、二菱,还是《荷花淀》中''水

生嫂”们,在作者笔下均单纯、美丽,贤惠、识大体,是“美”的

化身,且都是抗日的战士。

②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善良与美。作者对老头子的外貌、神态等描

写,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的美;借助他的语言描写,“你

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

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等语言描写都生动地表现了老头子因没有

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和要为小姑娘报仇的决

心和信心,表现了老头子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写他“自信

又自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老英雄的形象更加善良和美了。《荷

花淀》中,“水生”们对家人的爱、勇敢与信心,如“家里,自然有

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

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

事”“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也是善

良和美的象征。

③在抗日战争这个非常态的生活中,战争的血腥与残酷转化为诗

意的景物描写;人物的自信、自尊、悔恨、自责、智慧和勇敢,让我

们看到人性的美;人物成长在纯美的水乡,热爱着自己的家乡,意境

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物成长的心理轨迹自然融合,精神上充满了革命

的乐观主义,共同构成了一种诗意生活,这就是作者说到的极致的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姓江氏,名永,字慎修,婺源之江湾人。少就外傅时,与里

中童子治世俗学。一日,见明丘氏《大学衍义补》之书,内征引《周

礼》,奇之,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正文,朝夕讽诵,自是遂精

心于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者,而于三礼尤功深。

先生读书好深思,长于比勘,步算、钟律、声韵尤明。古韵起于

吴才老,而昆山顾氏据证尤精博。先生谓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

浅,正顾氏分十部之疏。后儒皆言古者寓兵于农,井田废而兵农始分。

先生日:“考之春秋时,兵农固已分矣。若军尽出于农,则农民固在,

安用屡易军制乎?所谓子弟者,兵之壮者也,父兄者,兵之老者也。

皆其素在军籍,非通国之父兄子弟也。”《经传》中制度名物,先生必

得其通证举视此。盖先生之学,自汉经师(郑)康成后,罕其侍匹。

先生尝一游京师,以同郡程编修恂延之至也。三礼馆总裁桐城方

侍郎苞素负其学,及闻先生,愿得见,见则以所疑士冠礼、士昏礼中

数事为问,先生从容置答,乃大折服。而荆溪吴编修线自其少于礼仪

功深,及交于先生,质以《周礼》中疑义,先生是以有《周礼疑义举

要》一书。

后数年,程、吴诸君子已殁,先生家居寂然。值上方崇奖实学,

命大臣举经术之儒。时婺源县知县陈公有子在朝为贵官,欲为先生进

其书,来起先生。先生自顾颓然就老谓无复可用又昔至京师所与游皆

无在者,愈益感怆,乃辞谢。而与戴震书曰:“驰逐名场非素心。”卒

不能强起。

先生家故贫,其居乡,尝援《春秋传》''丰年补败”之义语乡之

人,于是相与共输谷若田,设立义仓,行之且三十年,一乡之民,不

知有饥。自古积粟之法,莫善于在民,莫不善于在官。使民自想补救,

卒无胥吏之扰,此先生善于为乡之人谋者。

(节选自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A生B自C顾D颓E然F就G老H谓I无J复K可L用M又

N昔0至P京Q师R所S与T游U皆V无W在X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子”,和《师说》里的“彼童子之师”的“童子”意思不

同。

B.“易”,和《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中“易”的含

义不同。

C.“延”,与《过秦论》中“开关延敌”的“延”意思不同。

D.“谢”,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谢家来贵门”的“谢”意

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先生好读书、好思考,对《周礼》《仪礼》《礼记》“三礼“

有深入的研究,特别通晓声调音韵。

B.在对《经传》的法规风俗和事物名称研究上,江先生学问极

深,无人能和他匹敌。

C.依仗自己才学的方苞、造诣深厚的吴级都曾请教于江先生,

得到了不同形式的解答。

D.在作者看来,江先生为乡民谋划之处就在于让百姓自己相互

补救,不受官吏侵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正文,朝夕讽诵。

(2)质以《周礼》中疑义,先生是以有《周礼疑义举要》一书。

14.为什么江永家乡之人“不知有饥”?请简要概括原因。

【答案】10.HMR11.B12.B

13.(1)(他)就向藏书家借《周礼》,(因此)能够抄写《周礼》

全文,日夜朗读背诵。

(2)拿《周礼》中的疑难之处询问,江先生因此撰写了《周礼

疑义举要》一书。

14.①江先生把'‘丰年补败”的道理告诉了乡里人,②乡人都按

照实际田亩缴纳粮食,设置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③这样坚持了将近

三十年。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江先生自己觉得衰老年迈,认为不再可以被任用;又因为

以前到过京城,那些京城故交都不在世上。

“先生自顾颓然就老”,主谓结构,“先生自”为主语,“顾颓然

就老”为谓语部分,句意完整,单独成句;

“谓无复可用”,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

“又昔至京师”,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

“所与游皆无在者”,主谓结构,“所与游”为主语,“皆无在”

为谓语部分,句意完整,单独成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童生/未成年的男子。句意:和同乡的童生攻读社会上的热门

学说/那些孩子们的老师。

B.“含义不同”错误。都是“改变”的意思。句意:哪里用得着

多次变更征兵的制度呢/树根像人握起来的拳头一样拳曲(而不是舒

展伸直的),而且树根部的土也是换过的新土。

C.邀请/迎击。句意:因为同郡人任编修的程恂邀请而到京城/

(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击敌人。

D.推辞/辞别。句意:就推辞了/我辞别娘家嫁到您家。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无人能和他匹敌”错误,原文为“《经传》中制度名物,先

生必得其通证举视此。盖先生之学,自汉经师(郑)康成后,罕其侍匹”,

意思是,从汉代经学大师郑康成以后,很少有人能与他相匹敌。不

是无人匹敌。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诸”,“之于”,和音词,向他们;“讽”,朗读。

⑵“质”,询问;“质以《周礼》中疑义”,状语后置句;“是以”,

宾语前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尝援《春秋传》‘丰年补败'之义语乡之人”可概括出,

江先生把“丰年补败”的道理告诉了乡里人;

结合“于是相与共输谷若田,设立义仓”可概括出,乡人都按照

实际田亩缴纳粮食,设置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

结合“行之且三十年”可概括出,这样坚持了将近三十年。

参考译文:

先生姓江,名永,字慎修,婺源县江湾乡人。年少时离家向老师

求学,和同乡的童生攻读社会上的热门学说。有一天,江永看到明代

丘浚《大学衍义补》一书,其中引用《周礼》,他感到奇特,就向藏

书家借《周礼》,(因此)能够抄写《周礼》全文,日夜朗读背诵,从

此就专心致志研读前人合刊编辑的《十三经注疏》,而且对“三礼”

的研究尤其深入。

江先生读书喜爱深入思考,擅长比照验证,对测量计算、音乐音

律、声调音韵尤其通晓。先秦汉语音韵从吴才老开始研究,而昆山人

顾炎武考证尤其精深广博。江先生认为顾氏考证古韵的造诣深厚,而

审定古音的功夫浅显,因此纠正顾氏的考证并分为十部作出注解。后

代读书人都认为古代养兵于农,井田制废弃后士兵和农民才区分开。

江先生说:“考证春秋时期,士兵和农民本来已经分开。如果士兵全

部从农民中产生,那么农民本来一直存在,哪里用得着多次变更征兵

的制度呢?古代所说的子弟,就是精壮的士兵;所说的父兄,就是年

老的士兵。他们都是向来名列在军册中的人,并不是指全国的父老或

子弟。”对《经传》中的历代法规风俗和事物名称样貌,江先生一定

要找到广泛的考证证据拿来和它进行比较。大概江先生在这方面的学

问,从汉代经学大师郑康成以后,很少有人能与他相匹敌的。

江先生曾经有一次游历京城,因为同郡人任编修的程恂邀请而到

京城。三礼馆总裁桐城人任侍郎叫方苞的一向依仗自己高超的才学,

等到听说江先生到了京城,希望能够拜见,见面后就拿自己感到困惑

的士冠礼、士婚礼中几件事向先生请教。江先生从容不迫地解答,方

苞非常信服。而荆溪人任编修的吴线从年少时就对古代礼仪研究造诣

深厚,等到和江先生交往,拿《周礼》中的疑难之处询问,江先生因

此撰写了《周礼疑义举要》一书。

后来几年,程、吴几位君子已经去世,江先生沉静地在家闲居。

正值皇上当时推崇奖励务实经世的学说,命令大臣举荐精通经书的儒

学之士。当时婺源县陈知县有个儿子在朝廷里担任显贵的官职,想要

替江先生进献他的著作给皇上,从而起用江先生。江先生自己觉得衰

老年迈,认为不再可以被任用;又因为以前到过京城,那些京城故交

都不在世上,更加感慨悲伤,就推辞了。并且给戴震的书信上说:“在

名利场中奔走追逐并非我的本心。”最终不能被强行起用。

江先生家境以前贫穷,他居住在乡里时,曾经引用《春秋传》“丰

年补败”的道理告诉乡里人。于是大家一齐都按照实际田亩缴纳粮

食,设置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实行了将近三十年,全乡的百姓,从

不知有饥荒。自古以来储备粮食的方法,没有什么方法比藏粮于民更

好的,也没有什么方法比藏粮于官仓更不好的。让老百姓相互补助救

济,最终没有了各类小官吏的侵扰,这是江先生善于替乡民谋划的

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

陆游

夜对遗编叹复惊,古来成败浩纵横。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

巧处生。

万里关河归梦想,千年王霸等棋科。人间只有躬耕是,路过桑村

最眼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破题,提示本首诗立足于评述古代浩如烟海的成败之事。

B.颔联以对比写困境和机巧对功名、祸患的意义。

C.颈联用比喻写王霸事业难以预料,回应颔联。

D.尾联卒章显志,其躬耕田园的想法让人不胜嘘唏。

16.诗人读史,产生了哪些感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A16.①感伤历史往事的。诗人因阅读历史典

籍而感叹成败之事浩如烟海,穷达祸福相伴相生,王霸事业如棋不定。

②悲慨自身及国家命运。诗人由史及今,认为收复万里关河只能在梦

中想象,从而流露出对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路,以及祖国没能统一

的悲慨。③向往田园生活。因理想得不到实现,而认为只有躬耕田园

才是正确明智之举,因而路过桑村眼睛才最为明亮。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A.“本首诗立足于评述古代浩如烟海的成败之事”错误。“万里

关河归梦想”说的是自己的痛苦,“人间只有躬耕是,路过桑村最眼

明”说的是自己的向往。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夜对遗编叹复惊,古来成败浩纵横”意思是:我在深夜研读

史书,古往今来成败之事浩如烟海,真是令人吃惊啊。令人感叹的是

“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功名往往在困境之中取得,

祸患往往相伴相生。“千年王霸等棋科”,王霸事业亦如棋局一样难以

预料,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感伤之情。

②“万里关河归梦想”,收复万里关河只能在梦中想象。诗人心

系天下,可收复万里关河只能在梦中想象,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表

达了对壮志未酬、报国无路,以及祖国没能统一的悲慨。

③“人间只有躬耕是,路过桑村最眼明”意思是:人世间恐怕只

有躬耕田园才是明智的选择吧,路过桑村时眼睛才最明亮。表达了

诗人因理想得不到实现而认为只有归隐田园才是明智之举。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限风光在险峰,《蜀道难》中“,"

描绘出蜀道高、险的奇特景象。

(2)李密在《陈情表》中详写了自己的孤独凄凉,没有亲近的

亲戚,没有应门的童仆,自己只能“

(3)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

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就写出

了秋天的凄清。

【答案】①.连峰去天不盈尺②.枯松倒挂倚绝壁

③.茕茕孑立④.形影相吊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

不尽长江滚滚来(涪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碧云天,黄花地,西风

紧,北雁南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盈、倒、茕、孑、萧、涪、荻、损。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n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鲁迅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把女人不当人。《三国演

义》是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附属品;《西游记》中女子无非是些点缀;

而《水浒传》中的女人,或淫荡如潘金莲,或粗暴如母夜叉、孙二娘。

唯有《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

骨肉豪迈如史湘云,(①);稳重如薛宝钗,(②);

敏感如林黛玉,(③);而薄命如香菱,跟着黛玉学诗,竟取得

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

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

《红楼梦》与其他的作品相比绝对是a的。为了这部不

朽的文学巨作,曹雪芹b,”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

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

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对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

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c是要不得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才有掩

埋落花的幽情

B.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才有掩

埋落花的幽情

C.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

间扑蝶的稚气

D.①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

间扑蝶的稚气

19.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20.名著插图以其高度的艺术性为人所称道。请欣赏下面这幅

《红楼梦》插图,用10个字以上的一句话点评画面内容。

【答案】18.B19.a出类拔萃

b呕心沥血

c囱囤吞枣

20.示例:满地残花堆积,黛玉在葬花。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解答时,请注意联系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的性格和故事。

“醉卧芍药”体现湘云的“娇憨”,对应前面的“豪迈”;

“花间扑蝶”体现宝钗的“稚气”,对应前面的“稳重”;

而黛玉葬花则是大家熟知的故事情节,借花喻人,对应“幽情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句中指《红楼梦》优秀非凡,不同凡响,故可填写“出

类拔萃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

第二空:句中指曹雪芹费尽心力创作,故可填写“呕心沥血工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第三空:句中指拜读《红楼梦》时,不能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故可填写“国囤吞枣囱囤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

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化的能力。

点评类语言运用题,考生要做到“三要”:

一要读懂材料,为点评打下基础。图中的元素是显性信息,诗句

是隐形信息,都指向黛玉葬花。

二要评在点子上,选准角度,一语中的。第一句是环境介绍,即

“残花堆满地”;第二句是人物讲述,即“黛玉葬花

三要评得生动而鲜明,言简意赅。只要有这些元素,适度联想,

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深度介入竞技体育,有力提升了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延长了

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周期,提高了各项赛事的精彩程度,让人类不断向

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挺进。当然,也必须看到,①—,

体育科技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公平现象,有条件的国家和运动

员可以使用更先进、更科学的体育设备和训练方法,可能将经济领域

的不平等延伸到体育领域,同时也可能加剧竞技运动员的科技异化程

度。更有甚者,为提高成绩服用违禁药品,()o

竞技体育的真正意义,是不断挑战人的身体极限,将自身潜能真

正激发出来。对运动员而言,好成绩②—,也要靠智能护航。

在日趋激烈的体育竞争中,运动员要以清醒的头脑守住合法合规的底

线,同时充分学习、吸收和借鉴优秀运动员的经验,在训练和竞赛中

③—,努力取得好成绩,争取为国争光。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精神被完全背离了

B.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被完全背离

C.这就完全背离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精神

D.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基本背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C22.①科技是一柄双刃剑②既要靠汗水浇

灌③合理使用体育科技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能力。

AB两项使用被动句式,和前面的“可能……同时也可能……”

句子句式不一致,可以排除;

D.“精神基本背离”不能体现出“更有甚者”的递进意思,可以

排除。

故选Co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可根据此句所处的位置作用判断,画线处前面的句子“当

然,也必须看到“,起到了句意的转折作用,前面谈的是科技的优势,

后面谈的是科技的弊端,可以判断此处应填写的是“科技是一柄双刃

剑”之类意思的句子。

第②处,根据文意需要填写的是好成绩得来的因素,结合后文”也

要靠……”,此处应该填入的句式应该是“既要靠……”;除了智能,

由后面的“清醒的头脑”“充分学习、吸收和借鉴”,可以判断此处应

填写的是与“汗水”等意义相关的内容,从而确定填入“既要靠汗水

浇灌”之类的句子。

第③处,根据全文的写作对象“体育科技”,加上空白处前面的

限制语境”在训练和竞赛中”,可以判断此处应填写的是“合理使用

体育科技”之类的句子。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深圳的“龙华哥”是一家工厂的老板,这两年生意失败,工厂关

闭了,还欠了200万元债。有一天,他发现深圳的街头、地铁口到

处停着电动车,许多电动车的座椅上都有破洞。于是他想到一个活儿,

把这些电动车车座的破窟窿补上。他带着皮革贴,满大街去找电动车

补窟窿。补好后再试着贴上一张收款二维码,上面写着:“车座给您

补好了,自愿支付,金额您随意。”等他忙完回家,打开手机,发现

真的有人付款,3元、5元……还有人留言感谢。第一天共31笔,

收到了184元;第二天收到562……一个新的生计找到了。

面对困境,如何解困、突围?请结合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写一篇

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叙述了一个工厂老板在生意失败之后,敏锐发现许多电

动车座椅上都有破洞,灵机一动,通过给这些车补上破洞而让车主随

意扫码付款的办法,找到了新的生计。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如下

方面:①面对困难该有的样子一一迎难而上,不被困难定义;②机会

就在身边,就看你怎么行动一一主动寻找机会;③帮助别人的同时,

更是在帮助自己脱困一一利人方能利已;④善于发现,细节蕴含转机

——老问题有新解法;⑤凡事不能急功近利一一“自愿支付,金额您

随意”;⑥转变观念,便会绝处逢生一工厂老板找工作。

题干部分,向考生提出思考方向:面对困境,如何解困、突围?

我们要注意“解困”“突围”这两个关键词。所谓“解困”即解除困

难或纾解困难;所谓“突围”即突破包围,打破当前困境,打破某种

约束行为。突围的目的是摆脱现状,寻求新的出路。包括思想突围、

规则突围、行业突围、地区的突围、国家的突围等。这两个词语在材

料中可视为并列关系。二者又各有区别:“解困”侧重于困难、困境

的解除或纾解;“突围”侧重于围困、拘束、包围得到突破、解除。

这二者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我;既可以实指,如个人的具体困

难,企业的困境、国家的困难局面,又可以虚指,如思想上的、心

理上、情感上的困境等。

写作时,要可以从材料中找到“解困”“突围”的方法和启发。

写作过程中,要重视“我”的体验,“我”往往能在他人的困境中,

看到自己的影子;能在他人的历练中,找到自己解困、破局或突围的

线索。也可以联系个人生活体验,关照社会现实、国际国内形势和世

界发展,看个人、看社会、看民族、看国家之解困、突围、破局。

立意:

1.面对困境,迎难而上;主动出击,解困破局。

2.作茧将自缚,破茧方成蝶。

3.人生如棋,破局而立。

4.突破局限,找到自己的''宝藏2023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

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

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

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

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

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

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

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

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只有深入人民群众、

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

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

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

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

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

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人民性”一词指的是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

感、愿望进行反映,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和基本导向。艺

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

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我们

的真实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它反映到作品中是集中、典型、理想的,

艺术创作者通过刻画形象给人们以精神震撼,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常说

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

题材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斗争,既反映了现实,又为受到压迫的农

民群众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文艺具有时代性,它代表了每个时代千千万万人民的思想追求、

精神境界。艺术创作者应该深入人民的生活,在作品中表现人民的思

想、情感、愿望、追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作品以曲折

蜿蜒、惊涛澎湃的母亲河“黄河”为象征,表现出“抗日、爱国”的

基本主题思想,热情赞颂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

特别是抗日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痛诉侵略者的暴行。从这部在国内传唱度较高,乃至在世界舞台上都

极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引起人民

的共鸣。

民族精神其实都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时代精神,经过现代人的阐

释和解读,各种时代精神具有了民族性,并最终融合成民族精神。每

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

当代中国,我们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千百年来,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文化里。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影响,

涌现许多动人心弦的文艺作品,如贺敬之创作的抒情短诗《回延安》,

以激情澎湃的诗篇歌颂“母亲”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表现浓烈爱国之情的抒情歌曲《走进新时代》,体现了对祖国、对人

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扬。这些作品都深刻体现了特定历史

时期,我国文艺创作者顺应时代精神、融合浓浓爱国之情的创作特征。

(摘编自郑柯《关于艺术作品中“人民性”的分析》)

材料三

所谓直接表现人民性,是指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

情的作品,历代民间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如《诗经》中

的《伐檀》,就正面描绘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硕鼠》既喊出

了人民群众反抗剥削的呼声,又表达了他们追求“乐土”的美好理想。

历代进步文人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直接表现“人民性”的篇章,如杜

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关汉卿的《窦娥冤》,都

真实地描写了人民生活,反映了民间疾苦,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切

同情。小说《水浒传》则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展现了农民英

雄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因此,这些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人民性。

文学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并不在于写什么题材,关键是看作者

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小说《荡寇志》,作者站在反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