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_第1页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_第2页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_第3页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_第4页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目录一、综合安全知识 1二、劳动防护知识 10三、机械安全知识 14四、职业卫生知识 21五、消防安全知识 28六、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43七、电气安全知识 50八、化学品安全知识 56九、危险作业安全知识 62十、9S&HSE管理知识 72PAGE1一、综合安全知识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安全生产法》规定:应当告知从业人员的事项包括: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安全防范措施、事故应急措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生产法》规定:我国对安全生产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色有红、黄、蓝、绿四种;其中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消防和危险的意思;黄色表示注意、警告;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及通行的规定。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竣工后,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的,应当在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一般来说,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思想教育。事故处理“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级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提示标志和指令标志。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取决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三个方面。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三违是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要求岗位操作员工“三懂四会”,其中三懂是指懂工艺流程、懂生产原理、懂设备性能和构造,四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判断和排除故障、会使用防护用品。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班组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岗位的生产流程及工作特点,本岗位操作规程,本岗位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装置的作用,使用原料的危险特性及使用要求,防护用品的使用、保管与维护方法,本岗位的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化工行业中,岗位操作中的四不准是指: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并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安全检查一般分:定期检查、专业(专项)检查、季节(节假日)检查和日常巡查四种检查方式。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六项权利:危险危害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批评检控权;拒绝违章和强令冒险作业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享有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四项义务:遵章守纪服从管理的义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安全生产的“四新”教育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是:所有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安全是被雇佣的一个条件;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更正;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中的安全同样重要;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绩;10)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2015年安全生产月主题“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预防事故的3E原则:Engineering(工程技术)、Education(教育)、Enforcement(法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的要求,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除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外的其他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公司干法车间员工甲,15个月前调整到公司仓库担任保管工作,现又调回干法车间,甲应重新接受车间级、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美国人威廉·爱德华·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被誉为“现代质量改进之父”。他首先提出了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的管理思想。在PDCA循环中,P指的是计划、D指的是实施、C指的是检查、A指的是改进。化工企业八大危险作业是指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盲板抽堵等作业。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要求: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事中监督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岗位能力与培训教育;参与安全事务;规划、计划与评估等。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超车: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员工应具备: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根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员工对公司领导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安全检查是一种发现隐患的手段,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限于物质技术条件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定出措施、定出时间、定出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工伤事故的伤害程度可为分三类:轻伤、重伤和死亡。依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按照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程度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机器的危险区是指使人面临损伤或危害健康风险的机器内部和(或)周围的某一区域。如高速旋转的飞轮、齿轮、带轮、刀具、工件,高压电柜内部及周围,压力机的滑块下面等。为避免人员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常常采用防护装置、安全装置、安全工具、安全信息提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将生产中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类。防暑降温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入夏前检查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情况和夏令期间的防暑降温检查。对后者的检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措施、保健措施、组织措施。生产作业过程中,疲劳可以分为心理性疲劳和生理性疲劳。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上时,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栏杆、安全圈及防护板等,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应急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班前检查"的内容有三项:一是检查防护用品和用具,看班组成员是否穿戴了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携带了防护用具。如果不符合规定,应督促他们改正。二是检查作业现场,看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果存在应及时排除。三是检查机械设备,看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有故障则应及时检修。社会保障中的五险一金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安利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关爱员工健康、重视劳动安全、实施总体预防、促进持续发展。事故处理的三个对待是:小事故当大事故对待、未遂事故当已遂事故对待、外单位事故当本单位事故对待。安全生产四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安全生产文件管理的基本原则:说到的必须写到文件中;写到文件中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能看到。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和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安全色应注意检查、保养、维修,当发现颜色有污染或有变化、褪色等情况时,应及时清理,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搬运脊椎骨折病人严禁使用软担架是因为可能使骨折加重,脊髓神经受损。有车辆出入的仓库,其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2.5米。根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的要求,企业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给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等。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MEK(丁酮)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以下行为均属于违章指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或擅自更改相关制度;要求未经培训和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员工上岗作业的;指挥员工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上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的;发现违章行为不制止的。安全管理的“四个凡事”是凡事有标准、凡事有人管、凡事有责任人、凡事有监督考核。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要求,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每3年复审1次。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HSE管理体系中,“H”代表是健康;“S”代表安全;“E”代表环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企业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安利公司ISO14001环境管理方针:合理利用资源,依法保护环境,实施总体预防,促进持续发展。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用人单位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二、劳动防护知识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并按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性能要求,在使用前对其安全防护性能进行必要的检查或检验。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并公布;未列入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三证一标志是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进口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其安全性能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标准;经销进口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当按规定取得安全标志。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需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应做到“三会”:会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有权依法向本单位提出配备所需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有权对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违法行为提出批评、检举、控告。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护部位可分为: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防坠落及其他防护用品等9类。劳动防护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护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低温用品。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是指能把吸入的作业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包括自吸过滤式的全面罩、半面罩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头罩或面罩。我公司主要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镜、耳塞、耳罩、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焊接面罩、长管呼吸器、正压式呼吸器、防割手套、防化手套、隔热手套、防火服、防砸鞋、安全带等。焊接面罩是防御有害弧光、熔融金属飞溅或粉尘等有害因素对眼睛、面部(含颈部)的伤害。安全带是用于高处作业、攀登及悬吊作业,保护对象为体重及负重之和最大100kg的使用者。可减小从高处坠落时产生的冲击力、防止坠落者与地面或其他障碍物碰撞、有效控制整个坠落距离。安全帽是防御物体对头部造成冲击、刺穿、挤压等伤害。安全帽佩戴标准:1)戴安全帽前应将帽后调整带按自己头型调整到适合的位置,然后将帽内弹性带系牢。缓冲衬垫的松紧由带子调节,人的头顶和帽体内顶部的空间垂直距离一般在25~50mm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当遭受到冲击时,帽体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缓冲,平时也有利于头部和帽体间的通风2)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也不要把帽沿戴在脑后方。否则,会降低安全帽对于冲击的防护作用。3)安全帽的系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松紧要适度(留有一指缝隙为宜),以防被大风吹掉,或者是被其他障碍物碰掉,或者由于头的前后摆动,使安全帽脱落。安全帽应有的永久性标志:制造厂名称、商标、型号;制造年、月;生产合格证和验证;生产许可编号。防毒面具是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周围大气隔离,由肺部控制或借助机械力通过导气管引入清洁空气供人体呼吸。防毒面具的佩戴标准:将头带组合套在头的后方;将底部的头带拉回并罩住口鼻固定于面部;将前端的头带拉到脖子后面,然后钩住。拉住头带的两端调整松紧度;在面部移动面罩至舒适位置;进行负压测试。防毒面具负压测试方法:将手掌盖住滤毒盒的圆形开口,轻轻吸气。如果面罩有轻微塌陷,同时面部和面罩之间无漏气,即说明面罩佩戴合适。每次佩戴面罩之前都应进行这样的气密性检查。如果有漏气现象,应调整面罩在面部的佩戴位罩后,调整头带的松紧,消除泄漏。防毒面具不会产生氧气,在氧气浓度低于19.5%的环境中不能使用。防毒面具可用肥皂水清洗,水温不可超过摄氏49度。耳塞是防护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员的听力受到损伤。耳罩是适用于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保护听觉、避免噪声过度刺激,不适宜戴耳塞时使用。佩带各种耳塞时,要将耳塞部分轻轻放入外耳道内,使它和耳道贴合,不要用力太猛和塞的太紧。使用耳罩时,应检查外壳无裂纹和漏气,使用时必须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贴合。我公司需佩戴防割手套操作的岗位主要有:后处理印花涂头和湿法印字刀头。我公司需佩戴防尘口罩的岗位主要有:锅炉房、后处理揉纹、布检工段和仓库装卸粉状物资作业区域。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选择的一般原则:在控制有机溶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方法中,个体防护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当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及工作实践控制方法实施或无法完全消除有机溶剂危害时,应选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选择应以作业场所有机溶剂危害程度评价和MSDS评价结果为基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质量、性能、规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经检验合格;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应经过适用性评价,以确保适用于防护特定的有机溶剂和有害环境;有机溶剂浸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为呼吸道和皮肤,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呼吸防护用品和皮肤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专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并保持其性能与清洁。劳动者应佩戴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从业人员对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责任:了解作业场所有机溶剂的种类及危害程度;接受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相关知识培训;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职业病的防护用品;在存在危害的环境中坚持佩戴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保养、清洁和维护;及时向用人单位管理者提出修理和更换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保养:使用者应阅读并理解产品使用说明书,按照防护用品使用说明书中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由受过培训的人员实施检查和维护,对使用说明书中未包括的内容,应向供应商咨询;不允许使用者自行重新填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滤毒罐或滤毒盒内的吸附过滤材料,也不允许采取任何方法自行延长已经失效的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呼吸防护用品的维护保养应按照GB/T18664的有关规定执行;个人专用的防护用品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非个人专用的每次使用后都应清洗和消毒;不允许清洗过滤元件。对可更换过滤元件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清洗前应将过滤元件取下;防护用品应保存在清洁、干燥、无油污、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所有紧急情况和救援使用的防护用品应保持待用状态,并置于适宜储存、便于管理、取用方便的地方,不得随意变更存放地点;使用者在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防护用品,如存在污渍、破损、变形等缺陷,应及时更换。三、机械安全知识机械设备组成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部分。机械设备类型与要求1)设备布局:>12米为大型设备,6-12米为中型设备,<6米的为小型设备;2)设备间距:大型设备≥2米,中型设备≥1米,小型设备≥0.7米,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设备要求计算,在设备间有操作工位,设备间距与操作空间一并计算;3)设备与墙、柱距离:大、中、小型分别为0.9、0.8、0.7米。化工机械设备分类静止设备:如釜、器、罐、塔、炉等,一般不存在机械伤害隐患;运动设备:化工生产中使用的运动设备多,机械伤害事故也多发。如带有搅拌功能的釜(聚合釜、反应釜)、能转动的炉(加热炉、焦炉)、泵(离心泵、真空泵)、机(抽真空机、离心机、压缩机、输送皮带机)等;辅助设备:如各类行车、起重设备,厂内运输车辆(电瓶车、叉车、堆高车、堆垛车、牵引车),电梯以及空调通风设备等。机械安全设计1)本质安全: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2)失效安全: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保证不出危险;3)定位安全:把机器部件安装到触及不到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4)机器布置: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安全(例如:人员从地面敷设的导热油、蒸汽、水等管道上部通过时,须设置可靠的防踩踏措施)。5)机器安全防护装置:eq\o\ac(○,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皮带罩、齿轮防护罩、防护栏、防护网)eq\o\ac(○,2)联锁安全防护装置eq\o\ac(○,3)控制安全装置eq\o\ac(○,4)隔离安全装置eq\o\ac(○,5)自动安全装置eq\o\ac(○,6)可调式安全装置eq\o\ac(○,7)自动调节式安全装置eq\o\ac(○,8)跳闸式安全装置eq\o\ac(○,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机械设备安全应考虑其“全寿命”的各阶段:设计、制造、安装、调整、使用、查找故障和维修、拆卸及处理;在机器产品的寿命周期的各环节中,决定机器产品安全性的最关键环节是设计。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的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打击、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入、碾压、割伤、刺伤等形式的伤害。机械设备运转异常状态温升异常转速异常振动和噪声过大出现撞击声输入输出参数异常机械设备内部缺陷机械设备危险部位1)齿轮传动、链传动和带(布、革)传动eq\o\ac(○,1)传动部分、突出的转动部分、旋转的轴和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外露、无防护等(曾发生旋转轴凸起过长挂住衣服造成绞入;收卷、对辊和被动导辊等传动部位易发生手臂卷入)。eq\o\ac(○,2)当链条和带断裂时,容易发生接头抓带人体,皮带飞起伤人事故。eq\o\ac(○,3)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和带(布、革)等原因,容易产生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我司采用静电毛刷、静电绳、加湿、接地等防静电措施)。eq\o\ac(○,4)挤压,许多旋转机械,如刀头操作、冷却辊等各种张力辊等,当人员操作失误,就会将手卷入转动导辊,造成挤压伤害事故。eq\o\ac(○,5)物体打击,旋转部件在运动中产生离心力,旋转速度愈快,产生的离心力愈大。如果部件有裂纹等缺陷,不能承受巨大的离心力,便会破裂并高速飞出。2)压力部位

各种机械设备均存在一定的施压部位,且施压部位多为手工操作,相对最危险。易发生压辊压伤、气缸活塞挤伤等伤害。3)直线运动机件(我司较少使用)往复泵、往复压缩机,冲床、冲压机等动机械设备都存有挤压、撞压、剪切的危险。机械伤害产生原因一是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二是机械设备本身的缺陷;三是管理上的缺陷。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的基本要求有洞必有盖,有台必有栏,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通俗说是指凡是有坑洞的必须要有盖子,有台沿的台沿边上必须要做栏杆,有旋转飞轮的必须要有安全护罩遮挡,有旋转轴的也必须有轴套保护,避免因高差和旋转部件造成人身伤亡。机械防护装置在收卷、刀头、贴合等有可能造成缠绕、吸入或卷入等危险的运动部件(导辊)和传动装置处(如链、链轮、齿轮、齿条、皮带轮、皮带、蜗轮、蜗杆、轴、排屑装置等)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戴手套、当心机械伤人、必须戴防护帽等);齿轮咬合传动的安全防护,应尽量将齿轮装入机座内,加上防护罩;由于皮带(布、革)摩擦易产生静电放电现象,不适用于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场所,须设置除静电装置;皮带(布、革)传动、皮带接头处和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故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m以下、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都须设防护罩;在导辊旋转部位的楔、销、键等突出≥3mm的部位,必须设立防护罩;联轴器等安全防护,加装Ω型防护罩,轴上固定螺钉一般用沉头螺钉;距下方相邻地板或地面1.2m及以上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在化合物区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可能使用工具、部件或物品的场所,应在所有敞开边缘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踢脚板的高度应≥100mm。钢直梯设置标准(回收塔、生产线)踏棍宜采用不小于φ20mm的圆钢,间距宜为300mm等距离分布;钢直梯每级踏棍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设备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应≥150mm;钢直梯的梯段高度>3m时应设护笼,护笼直径应为700mm,水平圈采用≥40×4的扁钢,间距为450~750mm,水平圈内侧均布焊接5根≥25×4的扁钢垂直条;钢直梯与平台相连接的扶手高度应>1050mm。工业护栏设置标准防护栏杆的高度宜为1050mm;在离地高度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000mm;在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不得低于1200mm。防护罩设置要求防护罩结构和布局设计应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防护罩一般应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其安全距离和网眼的开口宽度应限制指尖、手指、手掌、上肢或下肢进入而受伤。网状结构防护罩安全距离和网眼和开口宽度要求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为防止上肢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为防止足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m;一般通用机械伤害防护使用安全网时,安全网的网周不得小于10cm。防护装置、栅栏和防护罩设置要求防止人体任何部位进入机械的危险区触及各种运动零部件;当操作者接近运动中零部件时,动机械设备应能立即自动停车;安全防护装置应便于检查、调节和维修;安装牢固、维修完毕及时复原。防止飞出物的打击、高压液体的意外喷射或防止人体灼烫、腐蚀伤害等;容纳接受可能由机械抛出、掉下、发射的零件及其破坏后的碎片等。机械设备的环境安全要求应设防滑、防坠落的安全平台和栏杆;在2m以上时,应配置安全可靠的操作平台、梯子和栏杆;必须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机械伤害的预防控制对人员:合理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正确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提供座椅;出入作业地点应方便。对机器: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机器可靠性的影响;可视性;对其他危险的控制。机械伤害预防措施经常检查各种传动机械,看是否安装了防护栏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禁止穿宽大的衣服(如雨衣、裙子、围巾等)接近转动设备。进入现场应戴上安全帽,衣服的袖口应扎紧,女员工禁止披发,以防绞入机器中;没有装好安全防护罩或者防护栏杆的机动设备禁止启动;各容器及管道的法兰、机器、盘根、安全阀,漏气时禁止带压扭紧螺栓,以免把螺栓拧断,零件飞击伤人;注意各机器的运转情况及各种转动部位的磨耗情况,以免损坏零件飞出伤人;检修时应严格按照检修的规定进行,高空作业者除佩戴安全帽外,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收好工具,以免工具掉下伤人。机械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直接、间接、指导性三类:直接是指在设计机器设备时,考虑消除机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间接是指在机械设备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克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指导性安全措施是指定制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以提示或指导操作程序,从而保证安全作业。生产工具的日常检查应包括:是否有产品认证标志及定期检查合格标志;外壳、手柄有否裂缝或破损;保护接地线(PE)联接是否完好无损;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损、破裂;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机械安全检查中对工艺装备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工艺装备器具的稳固性和强度。合成革生产设备刀头的放刀开关应为双手按钮或装有时间延迟,时间延迟类开关应有声音提示。我司采用蘑菇按钮、脚踢开关、急停拉绳三种急停方式。把急停按钮当作停机按钮的危害:急停开关作用是把设备电源突然切断,只是在紧急情况才使用的一种应急手段。把其当成停机按钮使用,会造成设备停机时的运行温度比正常运行时高,易造成设备易损耗部分损坏,经常使用应急开关对设备有害。设备正常停机后,冷却系统需要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待设备温度降下来才会停机,所以正常工作时急停开关不能作为停车开关使用。生产线常见机械伤害:槽口夹伤棱角撞伤对辊带入车轮压脚料槽压手拼缝机伤手刀排伤手收卷卷入活塞挤手机械伤害识别啮合处旋转部位无防护防护不到位无防护无防护无防护私自拆卸无防护带入伤害四、职业卫生知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职业病防治法》经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肿瘤;职业性传染病;10)其他职业病。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总局47号令)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用人单位应当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议项目工程预算。职业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等。职业卫生管理中,前期预防护管理包括:职业危害申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应当标明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接触限值、防护措施、应急处理及急救电话、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检测时间。公司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点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设施,指有毒有害气体工作场所由于误操作、违章作业、生产设备破损或其他意外因素等,引起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为避免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或控制事故危害程度而设的个人防护、通风、紧急停机、防火、防爆等急救设施。界定法定职业病的基本条件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之为职业性危害因素,职业性危害因素可分为三类: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粉尘;物理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异常气压、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噪音和振动等;生物因素,主要是微生物和寄生虫对人体所起的危害。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急性职业病中毒是指生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大量进入体内,使人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公司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DMF、噪音。DMF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皮肤直接接触可造成皮肤轻微刺激、干燥和龟裂;可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体内;蒸气会轻微刺眼镜,接触液体会疼痛发红;操作不规范、防护缺失等,可能会造成肝脏可恢复性伤害。为防止DMF危害人体,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保证工作场所良好的通风效果;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盒宜10—15天更换一次;手直接接触时,戴防化学手套;杜绝敝口放置料桶,工作区禁止饮食、饮水,工作后沐浴。DMF接触限值为:20mg/m3。接触职业危害因素(DMF)岗位的体检频率: 肝功能检查:每半年一次; 全面检查:每3年一次。生产性噪声大致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三种。噪音的大小常用声压级来衡量,单位是分贝。噪声对人体危害主要决定因素为接触噪声的时间长短及噪声强度。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音》(GBZ/T189.8-2007)日接触时间为8小时的,接触限制为85分贝;日接触时间为4小时的,接触限制为88分贝;日接触时间为2小时的,接触限制为91分贝。日接触时间为1小时的,接触限制为94分贝;日接触时间为0.5小时的,接触限制为97分贝。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最容易达到呼吸器官的底部。电离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干法生产线的β射线测厚仪属于电离辐射,防护措施包括:警示标识、个人计量片、红色警示线。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包括: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必须对企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企业。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氮气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空气中含氮气量过高,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燥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精神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氮气,患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所谓缺氧环境,通常是指空气中氧气体积浓度低于18%的环境。中暑的先兆是: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和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7.5度)。对高温昏迷者,治疗以迅速降温为主,对循环衰竭或患热痉挛者,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防治休克为主。公司职业健康防护措施:按规定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勤洗澡、勤换衣;多喝酸奶、脱脂牛奶、少饮酒;饭前勤洗手、漱口;保证睡眠,注意休息,避免疲惫;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执行;人员操作过程中皮肤破裂损伤,不能接触DMF和水溶液。公司职业卫生“九个一”是指“一进(风)、一出(风)、一戴(面具)、一消(碗柜和防毒面具专用柜定期消毒)、一防(接触物料必须戴手套)、一洗(工作服清洗)、一检(定期检测和体检)、一盖(所有物料区域及挥发气体处必须封盖)、一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为何要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对从事某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目的是断定劳动者从事某种作业前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参加该有害作业,是否有职业禁忌,是否有危及他人的疾患如传染病、精神病等。为用人单位是否安排就业,是否安排劳动者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提供客观证据。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体检,这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对从事有害作业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常规的必要的检查。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病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影响,以致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对可疑患者可进行观察,对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或有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者及时调离,安排适当的工作。离岗时的健康检查,是指劳动者在离岗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体检的内容与项目是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岗位,工种中所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情况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较为敏感的指标,对劳动者进行检查。目的是了解和判断该劳动者从事该有害作业若干时间后,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员工,公司应当在员工离岗前30日内组织员工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员工离岗前90日内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视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处理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并要求用人单位在所提供复印件上签章。能引起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注意XX危害”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应当标明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接触限值、防护措施、应急处理及急救电话、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检测时间职业危害工作场所的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禁止标识图形:禁止入内47警告标识图形:当心中毒气体48指令标识图形:49多个警示标识在一起设置时,应按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排列。50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五、消防安全知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闪燃: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上产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自燃:无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爆炸: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都是增加的现象。)疏散指示标志:为防止疏散通道在火灾下骤然变暗,保证一定的亮度,抑制人们的心理上的恐慌,确保疏散安全,以显眼的文字、鲜明的箭头标记指明疏散方向,引导疏散。火灾应急照明:在发生火灾时,为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以及消防人员的日常工作,必须保证一定的电光源,由此设置的照明。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汽和空气形成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的最低温度;闪点是可燃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氟、氯、溴和其他氧化剂。氧化剂的种类很多,除氧气外,还有许多化合物如硝酸盐、氯酸盐、重铬酸盐、高锰酸钾以及过氧化物等,都是氧化剂。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源都是引火源。常见的有以下几种:eq\o\ac(○,1)明火:如火柴火、蜡烛火、打火机火、烟头火、炉火、焚烧等;eq\o\ac(○,2)电火:电气线路或设备由于漏电、短路、过载超荷、接触电阻过大或绝缘被击穿所造成的高温、电火花、电弧以及雷击等; eq\o\ac(○,3)高温物体:如烧红的电热丝、灼热铁块、高温设备、管道及正在使用的炉灶、烟囱等;eq\o\ac(○,4)化学热:物质氧化、分解、聚合反应时发热。eq\o\ac(○,5)摩擦热:如机械摩擦、撞击产生的热。eq\o\ac(○,6)光能:如辐射热。阳光聚集而产生的热。eq\o\ac(○,7)核能:如核裂变产生的热。燃烧具备的三个特征:化学反应、放热、发光。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甲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E类火灾是指电气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爆炸按照能量的来源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锅炉爆炸、氧气瓶受热爆炸都是物理爆炸。可燃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出的爆炸现象。可燃粉尘爆炸必须具备3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当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蒸气或分次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可燃物质的燃烧一般是在气相进行的;液体在火源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而后氧化分解进行燃烧;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着火燃烧。火灾现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的气体(CO、CO2),空气中的CO2含量大到7-10%时,数分钟就会使人失去知觉,以致死亡。若空气中CO的含量达到1%时,经过1-2分钟就可致人中毒死亡。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火险隐患,是指生产和生活中有可能直接造成火灾危险,或发生火灾后可能阻碍影响灭火工作顺利进行等不安全因素。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隔离法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抑制法是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内,使灭火剂参与中断燃烧的反应。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源就燃烧,且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可燃物质被点燃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木材燃点295℃、纸张燃点130℃、棉布燃点210℃。用水救火注意事项:不能扑救带电火灾;不能扑救油类火灾,不能扑救遇水起化学反应的火灾;不能扑救赤红的金属(赤红的金属温度很高,用水扑救可能导致水受高热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又可能爆炸伤人);不能扑救精密仪器、贵重文物档案火灾。一般的可燃物(如纸张、棉花等)的燃点在130至350摄氏度。吸烟在起火原因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约占火灾事故成因的6.2%,烟蒂和点燃烟后未熄灭,烟蒂的表面温度可达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空气中正常氧气含量为21%,低于18%则为缺氧,高于22%为富氧。在高浓度氧的环境下,燃烧比正常空气情况下要迅速。闪点与燃点的区别:液体在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蒸气,而且是液体(即液体己达到燃烧的温度,可不断的提供、维持稳定燃烧蒸气)。在发生闪燃时,移去火源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移去火源即能继续燃烧。在防火防爆工作中,严格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闪点、燃点以下是预防发生爆炸、火灾的有效措施。用冷却法灭火,其道理就是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反应终止而熄灭。易燃易爆危险品:《危险货物分类的品名编号》(GB6944-2012)分为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资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化学工业中的物料多数是易于起火并能迅速燃烧的液体;一般地,在等于或低于38℃的温度范围便能引燃的物质称为易燃性物质;温度必须加热到38℃以上才能引燃的物质则称为可燃性物质。化工装置、机械设备、容器等爆炸后,变成碎片飞散出去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化工生产中属于爆炸碎片造成的伤亡占很大比例,爆炸碎片的飞散距离一般可达100~500m。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在我国火灾中占首位;吸烟:烟蒂和未熄灭的火柴梗,能引起可燃物;生活用火不慎:城乡家庭生活用火;生产作业不慎: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引发的火灾;设备故障:在生产或生活中,一些设施疏于维护保养,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正常运行,因摩擦、过载、短路等原因造成局部过热,从而引发火灾;雷击:①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机械效应作用等;②雷电产生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③高电位雷电波沿着电气线路或金属管道系统侵入建筑物内部。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直击雷的主要措施。隔爆型电气设备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而且不会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不致使内部爆炸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一般可燃物质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5%时便不会引发燃烧或燃烧不会持续。火灾现场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汽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可停止。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在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形式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存爆炸下限大于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择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导热油的技术特征及相关参数:HD330,合成导热油密度:0.85-0.89g/cm2(20℃);运动粘度:反映导热油在一定温度下稀稠程度和流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19-33mm2/s(50°);酸值:规定条件下,1g导热油分解所需氢氧化钾的数量≤0.02mgKOH/g;残炭:导热油在高温工作时会裂解或氧化产生胶质,沥青基聚合物,一般要求控制在≤0.03W%以下;闪点是指导热油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油蒸气和附近空气组成混合性气体后,在接近火源时能发生短促闪燃的最低温度(开口):≥185℃;自然点:导热油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在未接触火源条件下会自行起火燃烧,345℃;比热:0.6650kcal/kg·℃;导热系数:表示物质传导热量的效果,0.127kcal/m·h·℃(200℃);使用寿命为5年到10年。导热油报废评测导热油检测检验指标有四项:残炭量、酸值、粘度、闪点。其中停止使用指标分别为:eq\o\ac(○,1)闪点(闭口)≤60℃eq\o\ac(○,2)运动粘度>60mm2/s(40℃)eq\o\ac(○,3)残炭>1.5%(质量分数),eq\o\ac(○,4)酸值>0.05mgKOH/g导热油监测有四项:eq\o\ac(○,1)闪点变化值>±15%eq\o\ac(○,2)残炭变化值>1.5%eq\o\ac(○,3)粘度变化值>±20%eq\o\ac(○,4)酸值变化>0.5mgKOH/g。其中有两项数据变化超标即需要考虑更换。导热油劣化概念:热载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则原子间、分子间的链键断裂,化合物反生分解、分解主要有气体、低分子物及自由基分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热交换器的内部蛇管或套管发生破损而引起被加热物的混入;空气、水等混入:热载体储存、油桶、压花辊等管理不善;铁锈混入:热载体的加热设备、膨胀罐、热载体配管等在安装后或维修,清洗不彻底。《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是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级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使用各种水源;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利用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为了抢救人员和重要物资,防止火势蔓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灾现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等。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书面约定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定联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难以形成书面约定消防安全责任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协调。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消防车通道,应当确定责任人统一管理,共用各方不得妨碍他人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发生火灾,事故单位应当立即组织疏散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并采取措施,防止爆炸或者中毒等事故发生。公司兼职消防队要做到哪"五熟悉",包括:熟悉重点部位、熟悉建筑结构、熟悉道路水源、熟悉火灾危险性、熟悉灭火措施。电话报火警(119)时,应讲清楚起火单位、详细位置、着火情况、什么物品着火、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及报警人的姓名等。消防设施“三不准”是指:不准损坏和擅自挪用消防设备、器材;不准埋压和圈占消防水源;不准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四不用火”指没有批准的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用火;没有防火措施或用火措施不落实不用火;没有用火监火人不用火;用火部位,时间与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符不用火。全国“119”消防宣传日是每年的11月9日。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第十八条规定,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100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米,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0.3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米。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的疏散门;在安全出口设置的要求中,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当门开启后,门扇不应影响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宽度,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应分散在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使人员迅速逃离火场,供人员疏散的出入门应朝外开启。火场中减轻浓烟危害的方法:大量地喷水,降低浓烟的温度,抑制浓烟蔓延的速度。用毛巾或布蒙住口鼻,减少烟气的吸入,关闭或封住与着火房间相通的门窗,减少浓烟的进入。从烟火中出逃,如烟不太浓,可俯下身子行走;如为浓烟,须匍匐行走,在贴近地面30厘米的空气层中,烟雾较为稀薄。高层建筑的电梯间、楼梯、通气孔道往往是火势蔓延上升的地方,要回避。烟火上行,人要下行。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所。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安全防火的“四懂四会”是:懂火灾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扑救方法、懂逃生方法;会处理险肇事故、会疏散乘客、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110、119)。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每座建筑或每个防护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每个防火区2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丁酮(MEK)的闪点是-9℃,在高于-9℃的任何温度,丁酮都可以释放出足够量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一旦遭遇火花、火焰或其他火源就会引发燃烧。灭火器的设置应遵循以下规定:灭火器不应设置在不易被发现和黑暗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设置的高度不应大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应上锁;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的地点;灭火器设置在室外时,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过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下列类型的灭火器应报废:酸碱型灭火器;化学泡沫型灭火器;倒置使用型灭火器;氯溴甲烷、四氯化碳灭火器;国家政策明令淘汰的其他类型灭火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灭火器应报废:筒体严重锈蚀,(锈蚀面积大于、等于筒体总面积的1/3,表面有凹坑;筒体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严重;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机构;筒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没有生产厂名称和出厂年月,包括铭牌脱落,或虽有铭牌,但已看不清生产厂名称,或出厂年月钢印无法识别;筒体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被火烧过。各类型灭火器的报废年限:灭火器类型报废期限(年)水基型灭火器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6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手提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0手提式(储气瓶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储气瓶式)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12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多点增压供水、水泵接合器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我司所使用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细雾泡沫车、半固定泡沫车、消防沙等。目前我国消防产品的市场准入规则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型式认可和强制检验三种制度,所以,对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要求提供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对于型式认可的消防产品,要求提供产品的型式认可证书。对于强制检验的消防产品,要求提供产品检测周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同时,还要具体检查相应的灭火器产品是否标记有认证标志、型式认可标志、或型式检验报告编号。灭火器箱在安装设置后也要求达到行业标准《灭火器箱》GA139-1996规定的要求。开门式灭火器箱的箱门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75°,此时箱门几乎可以达到与箱体在一个平面上,从而保证了既便于取用灭火器,又不造成箱门开启后阻挡人员安全疏散。翻盖式灭火器箱的翻盖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00°,此时翻盖可倾斜至箱体后侧,同时前部上挡板自动落下,从而保证了在取用灭火器时,不需要扶住翻盖,也不需将灭火器抬得很高就能便捷拿出。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中的灭火器标志,其图形说明中规定:该标志指示灭火器的存放地点,除非灭火器立即可见,否则该标志应与箭头一起使用。对室内消防栓检查主要查消防栓是否出水、水枪、水带、消防箱是否损坏遗失。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时要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射。火灾危险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目前,我司预防静电的措施:静电接地报警器、跨接和静电毛刷等。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宜小于100Ω。常用消防标识:消防手动启动器指示火灾报警系统或固定灭火系统等的手动启动器禁止阻塞表示阻塞(疏散途径或通向灭火设备的道路等)会导致危险禁止用水灭火表示该物质不能用水灭火;b.用水灭火会对灭火者或周围环境产生危险当心火灾--易燃物质警告人们有易燃物质,要当心火灾警告人们有可燃气体、爆炸物或爆炸性混合气体,要当心爆炸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警告人们有易氧化的物质,要当心因氧化而着火推开——本标志置于门上,指示门的开启方向疏散通道方向——指示到紧急出口的方向。该标志亦可制成长方形类别火灾危险性的特征储存物品示例甲类1、闪点<28℃的液体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脂,醋酸甲脂,硝酸乙脂,汽油,丙酮,丙烯,乙醛,60度以上的白酒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乙类1、闪点≥28℃至<60℃的液体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脂,硝酸戊脂,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2、爆炸下限≥10%的气体氨气,液氯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酸钻,发烟硫酸,漂白粉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