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太原市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太原市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太原市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太原市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太原市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太原市重点中学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地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对危机,一些国家认识到,只有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开展变革,才能改变民族命运。其中,较为成功的代表是A.俄国 B.日本 C.中国 D.印度2.下图图示为某一时期美国、西欧、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这一时期可能是:A.19世纪70年代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80年代3.《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4.德国法学家耶林曾评价道:“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其中的“法律”指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民法典》5.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6.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中抨击封建反动势力,讴歌人的伟大,其体现的进步思想是A.禁欲主义 B.神权主义 C.王权主义 D.人文主义7.“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下列关于这场运动表述正确的是A.宣扬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B.起源于法国,传播于欧洲C.是封建时代的曙光 D.提倡发扬人的个性,人文主义思潮流行9.下列关于春秋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④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暑假小华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情况,他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书()①《偷袭珍珠港》—利奥波德·罗森伯格②《62号哨所--回忆1944年6月6日的奥马哈海滩》—塞弗罗③《西线无战事》—雷马克.1928年出版④《铁道游击队》—刘知侠.1958年出版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1.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A.独立战争爆发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12.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B.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战争与和平B.革命与战争C.世界格局的演变D.美苏冷战1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希特勒上台B.纳粹党在德国跃居为国会第一大党C.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D.国会纵火案15.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李鸿章对日本改革“不解”的是A.废藩置县B.文明开化C.发展工业D.发展教育16.《亚细亚的孤儿》是我国地区作家吴浊流成名的长篇小说,叙述了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该书对当年的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如同孤儿一般的矛盾与混乱的心理有深刻描绘。材料中使成为“孤儿”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17.1949年到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公有制D.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个人私有制18.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美国冷战政策C.以工代赈——《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D.英国议会——欧洲共同体——联合国19.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最能证明李鸿章才识的是()A.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B.投身洋务运动C.签订《辛丑条约》 D.创建湘军20.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彼得一世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C埃及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D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A.AB.BC.CD.D21.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D.日美关系彻底破裂22.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2019年2月15日,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斯蒂芬巴克利与欧盟方面代表会面,继续讨论修改“脱欧”协议。上述材料表明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D.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23.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还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的是()A.西藏和平解放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24.重大的科技发明往往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并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的是()A.蒸汽机的改进 B.电灯泡的发明 C.互联网的出现 D.留声机的发明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6.二战后,亚非国家自行举行的第一次国际会议是_____2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图一人物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________”思想,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图二是梵高的代表作《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素养一时空观念,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图一至图三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素养二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材料:《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的作者认为:“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根据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7世纪至19世纪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素养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四、图五是对工业革命的不同历史理解比较图四、图五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不同意图。素养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说明图六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获康熙帝同意。郑克塽投降归顺,从此成为清的一部分。统一后,施琅认为,乃要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府。——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为收复地区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并分析府设置的背景。材料二:从1888年之后,未再增添任何新式军舰。1891年后,因海防经费被挪用修筑颐和园,连枪炮弹药也停止购买。北洋海军本来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李侃《中国近代史》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哪场探索活动的产物?结合材料二分析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的原因。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典型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30.(7分)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目标,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事件的名称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事件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理由是什么?②处发生的事件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之一。请问这件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有了哪些改变?请任意写出二项。材料二材料二图中①处的历史事件的核心思潮是什么?图中②处的历史事件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哪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都颁布了法律性文件,这些法律性文件的颁布有何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据“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地区……只有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开展变革,才能改变民族命运”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亚洲日本的国门被美国等西方列强打开,面临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开展明治维新改革,大力学习西方工业文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故B正确;俄国是欧洲列强之一,不属于亚非拉地区,也不存在民族危机的问题,A排除;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虽然先后开展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活动,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C排除;印度在近代历史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二战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印度才得以独立,D排除。故选B。2、D【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美国、西欧、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分别是21.2%、18.6%、11.8%,可见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结合所学知识,这出现在二战后的20世纪80年代,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统治秩序,但这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随着新的势力的发展,这种暂时的平衡又会被打破。A项不是《凡尔赛合约》签订带来的影响;C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详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针对德国签订的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统治新秩序,展示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4、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这部法典不仅是对罗马法的总结,而且成为后来欧洲国家立法的基础,故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民法典》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5、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可知是战国时期秦国相关,此时秦国正在进行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知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如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商鞅变法内容相符,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6、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这些作品深刻批判封建反动势力,讴歌人的伟大,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等。7、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革命责任,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D【解析】

根据材料“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D符合题意;宣扬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与文艺复兴无关,A排除;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B排除;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C排除。故在D。9、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加快了统一步伐。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著名的有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所以①②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而④表述不正确,排除。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海战发生在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的起止时间是1939-1945年,因此《62号哨所--回忆1944年6月6日的奥马哈海滩》记述的二战的史实;《铁道游击队》发生在咱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故C.①②④发生在二战期间,C正确;《西线无战事》是一战期间,③错误,故排除ABD项。故选C。1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中,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这是“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6万多人”的直接原因。故D符合题意;独立战争爆发时间是1775年,与题干的“1864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1783年,故B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促进明朝的发展;清朝时期通过册封、平定叛乱、建立机构等方式,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D项符合题意;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期。A项不合题意;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因此隋唐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项不合题意;宋元时期,除去元朝短暂的统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属于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的时期,并非统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在明清时期。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3、C【解析】

据题干图片“签署《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苏联解体”及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签署《凡尔赛和约》和召开华盛顿会议,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格局,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反映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世界格局;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世界格局解体。故题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世界格局的演变,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发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他们在德国陷于绝望时,不失时机地开展欺骗宣传活动,以美好的许诺,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了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最终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解决本题学生要注意识记二战中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内阁上台,标志这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5、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对日本改革不解的是“模仿欧风”,这属于文明开化的内容。明治维新时,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如采用西方历法,武士们剪去了头上的发结、解下随身的佩刀,许多人穿起了西服,人们在社交场合,也都以模仿西方的服饰礼仪为荣。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6、B【解析】

根据“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将等岛屿割给日本,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7、A【解析】

依据题干“1949年到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土地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到1956年的农业合作社使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8、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可知,“废藩置县”是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的层次结构与题干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C。19、B【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投身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李鸿章在近代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选项B符合题意;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是慈禧太后,选项A不符合题意;签订《辛丑条约》是丧权辱国的表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创建湘军的是曾国藩,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D【解析】

据所学知,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D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需注意识记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各自的意义。2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日本的发展。A项根据题干材料“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知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B项题干材料“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可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项题干材料“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可知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D项“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能说明日美关系彻底破裂。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崛起22、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2019年2月15日,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斯蒂芬巴克利与欧盟方面代表会面,继续讨论修改“脱欧”协议,可知材料表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经济全球化在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的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破坏作用大,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不足,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低和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3、C【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外部环境”,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故C符合题意;西藏和平解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题干“外部环境”不符,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4、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电灯泡的发明、留声机的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是解题的关键,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6、万隆会议【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7、达尔文进化论《向日葵》【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思想,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工业文明的发展。(2)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英国人的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图四: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图五: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4)欧盟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日本;原因:欧盟成立后,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解析】

(1)依据题干图片可知,图一反映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图二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图三反映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三张图片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发展。(2)由“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7世纪至19世纪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英国人的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由图四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由图五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4)由图六可以看出,欧盟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日本。原因是欧盟成立后,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9、(1)措施:清军大举进攻,占领澎湖;“招抚”政策的实施。背景:战略位置重要;面临西方殖民侵略威胁,需要加强管辖。(2)活动:洋务运动;原因:清政府统治的腐朽。(3)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或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国内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可知,清军大举进攻,占领澎湖;并实施“招抚”政策,根据“施琅认为,乃要害之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