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3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4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目标*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声音,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能根据声音的来源不同,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给听到的声音分类,并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给听到的声音分类,并运用科学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PPT课件(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闪烁的小星星》或其他一段乐录有各种声音的音频资料、学生活动手册等。设计意图(3分钟)1.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上课了)2.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听到了铃声)3.新学期的第一课即将开始了。让我们先用热烈的掌声为自己加加油吧!(学生鼓掌)4.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热烈的掌声……我们身边到处充满着声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声音的奥秘吧!(板书课题)并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15分钟)1.教师: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中,通常有高、低、强、弱(边说边演示)的不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悦耳来形容动听、好听的声音,用刺耳来形容难听或听着让人不舒服的声音。接下2.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并用“高、低、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提炼,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设计意图1.教师:请大家看看“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上面记录的都是我们刚才描述过的声音,你们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布置任务:给刚才听到的声音分类。(提示学生按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刺耳的,它们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出,妙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倾听、感受周围的各种声音,学声音。(10分钟)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2.学生将已经知道的知识和还想知道的知识记录在“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中,并和同组同学进行交3.教师出示“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的班级记录表,组织学生别记录下来。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前内容,为本单元后面对声音各个问题的研究活动四、听乐曲(10分钟)1.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完成得很不错,老师将一首《闪烁的小星星》送给大家,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像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师出示曲谱,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掌向下向前伸出,随着音符的高低上下移动),并逐句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也可以让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变化。3.教师小结: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奥秘。件播放《闪烁的小星星》,让学生体验到声音发声的奇妙,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探究欲。动物发出的声音的分类自然界发出的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高、低声音的描述强、弱【教学反思】声音的多样性,从而思考并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利用两个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一是让学生自己描述声音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对听到的声音分类,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声音的变化。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组织上还不够紧凑和老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和培养提高。在播放《闪烁的小星星》时,由于自身专业的限制,对音乐音阶等知识了解较少,对上课有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空余时间要多补充一些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平时生活中他们关注的往往只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如敲打、碰撞、摩擦……),而忽略了发声物体本身的变化,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各种发声物体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对比分析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尝试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声音的振动状*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教学课件、锣、竖笛等。鼓、钢尺、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音叉、几粒豆子或细沙、装有水的水槽设计意图(3分钟)1.听听声音: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2.找出一些发声物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3.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在汇报时可以简单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有认知,至于这些认知的活动中用实验验证。(20分钟)能用不同的方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3.小组汇报,交流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4.追问:现在你们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的想法还跟原5.学生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找相应的证据。1.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最好的办法。设计意图1.观察明显振动的物体。2.观察振动不明显的物体。(1)音叉和鼓的振动现象不明显,有什么办法证明它们也在振动吗?(辅助材料:泡沫粒、装水的水槽、系线的乒乓球)(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放大音叉和鼓的振动现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吗?(都在振动)4.再一次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探究,现在能产生的”吗?(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2.通过几个探索活动,学动产生的”这一概念有更深的理解。(10分钟)1.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1)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声音会停止)(2)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动产生声音的吗?让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一下它是怎样产生声音的吧!引导学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没有证据的观点不能轻易相信(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振动发出声音的2.学生用手指轻轻按压喉咙处,同时发出“啊”的声音,感受手指探究的过程由外部的宏内部,将振动产生声音的知识进行迁移。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找到了什么证据?在教学课本中的四个实验时,有的物体振动现象明显,有的物体振动不明显,我进行了分组探究,学生也都感觉到了振动现象。但由于前概念的影响,在完成课本中的四个实验后,仍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是力(敲打、碰撞、拍打……)产生了声音。针对这一问题,我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感知锣发声的过程,停止敲击时,仍然有声音。这一实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打、碰撞、拍打是产生1播的”等概念的理解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目标*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知道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不同。*通过水波、声波的类比,概括出声音的传播方式。*用列举和对比的方法,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比较不同物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描述声音传播的特征,并尝试研究声音在更多物体中的传播现*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条件的控制等。教学课件、玻璃罩中的闹铃实验装置。音叉、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等。设计意图(3分钟)声音了吗?声音又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这说明了什么?2.学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解3.教师: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且要靠物质传播。(板书课题)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问题。(20分钟)1.出示“玻璃罩中的闹铃实验装置”(没有实验装置的可以让学生(1)师生小结传声路线图:闹铃→空气→玻璃→空气→耳朵。(2)打开抽气机,慢慢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学生仔细倾听闹钟声音的变化。(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听不见)(3)关闭抽气机,打开进气阀,再次倾听闹钟声音的变化。(又能重新听到声音)设计意图2.学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确认空气可以传播声1.教学课本中敲击桌面听声音的实验操作。提问:你认为声音能通过桌面传到你的耳朵里吗?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理由。2.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桌面可以传播声音,并且传播声音的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1.将击打的音叉靠近水面,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问:音叉振动时引起水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到水面在一圈一圈地向外波动)2.教师指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3.将击打的音叉浸入水中,提问:你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吗?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路径,然后小组内讨论水是怎样传播声音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留在较浅薄的层面。这一环节通过多种有效的理猜测,并实验验证,最后顺利地得出结论。(10分钟)1.提问: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活动记录发表自己的观点)产生振动。这样,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行。问题2是对前面认识的应用,旨在说明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5分钟)1.制作“土电话”,并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教师引导学生描绘声音传播的路径:纸杯内的空气→纸杯→棉线→另一端纸杯→纸杯内的空气→人耳。到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能够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发声物体振动→人耳【教学反思】我们通过演示“玻璃罩里的闹钟”实验,用手挠桌面比较贴近桌面和远离桌面听到的声音,以及比较音叉在水中的声音大小这三个活动,来让同学们总结出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课堂的整个逻辑顺序和结构是完整的,但是仍然有一些细节需要做到更好。同学们很容易说出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只通过两个小活动就让同学们总结出声音还可以通过1耳是我们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对它具有先天的熟悉感,但并不多。本课时通过观察鼓膜模型(橡胶皮或气球皮)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耳是如何工作的,加深学生对于听力和人耳的理目标*通过观察耳的结构,知道人的耳朵的构成,了解各部分的作*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耳郭和鼓膜的作*在模拟耳郭、鼓膜的实验中,用简单的图示文字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利用模型对科学问题作出解释。*认识到身体器官的重要性,加强保护身体器官的意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建模的方法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耳的结构”图片或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皮(气球皮)、橡皮筋、设计意图(3分钟)1.导入:同学们,老师讲话的声音你们能听见吗?(能)为什么能听见?(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为什么全班的学生都能听见?(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2.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耳朵)3.声音在耳朵里是怎样传递的?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导入,将声音和耳朵联系起来,聚焦问题,形成概念目标。(25分钟)1.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学生观察耳朵的结构图。2.教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追问: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3.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及各部分主要作用。1.通过观察耳朵的结构图,了解耳的各部分名进行推测。设计意图(2)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是有弹性的椭圆形、淡灰色、以用“强”“弱”或“幅度大”“幅度小”等描述)设计意图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试着说一说鼓膜的作用。“鼓膜”的振动情况声音的声音较强时声音较弱时振动幅度小声音的强弱不变声音较远时振动幅度小声音较近时为振动。(10分钟)研讨1: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我们前面的研究,大家对耳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结合观察实验说一说自己对耳郭和鼓(对于耳蜗、听觉神经等的作用,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研讨2:1.先让学生观察听诊器,尤其是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想一想这2.解释听诊器的工作原理。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进们能听到大小不同的声音时鼓膜所起的作用;的作用。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本课在学生理解声音用声波的形式借助物质向各意间发现用扩音器说话时靠近气球皮效果相当好!可以用扩音器代替音叉来完成这个实验。第5课时声音的强与弱1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的,人耳是如何接收的,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记录,寻找规律。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目标*知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分析归纳出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通过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建立“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之间的联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践探究,寻找事实依据,形成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关联的习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不同物体在发出强弱的不同。发现物体振动幅度与发出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钢尺(或塑料尺)、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鼓和鼓槌、几粒绿豆等。设计意图(3分钟)1.播放几段音量不同的鼓声,让学生仔细倾听,感受音量的变化。进行游戏:当听到比较小的鼓声时,放低手臂;当听到比较大的鼓声时,抬高手臂。2.教师指出:我们通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在科学里称为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板书课题)3.教师接着提出本课的聚焦问题: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并组织全班展开讨论,适当记录学生的观点。学生进入到情境里,顺利动中。(24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3个探索活动,并思考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2.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有关。3.进行探索活动探究振动幅度和声音的强弱到底有什么关系。学课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设计意图1.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研究声音的强弱变化。2.把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在表格中。(提示:画一条直线,围绕一个点上下摆动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表示振动的幅度不同)1.用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探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强弱和振动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1.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当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变化。(提示:鼓面的振动观察起来不太容易,可以在鼓面上放几粒绿豆)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10分钟)研讨1:1.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引导学生交流研2.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研讨2: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事例能说明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的振动现象。通过研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将它与物体的振动幅度联系起来。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这节课还有一个小小的难点在于同学们把声音的大小说习惯了,很多时候脱口而出就是振幅越大声音越大,老师要讲到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先让同学们理解了,就能避免出现再次说成大小的第6课时声音的高与低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强弱。在研究声音时,他们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在本课,学生将进一步提高确立不同变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发现、整理分析数据、产生新发现的能力,通过识声音的另一个基本属性——音高。目标*知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通过对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找到声音高低变化的原*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有依据地推测声音高低变化的原因。*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及分析,找到声音高低变化的原*养成善于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勇于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学会用画柱形图的方法将实验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事物的规每个小组1个铝片琴、1把口琴、1把钢尺、1本厚的硬皮设计意图(3分钟)1.很多乐器都能演奏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科学上,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高,音高是声音的另一个基本属性。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高低。(板书课题)以上一节课和本课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入,(20分钟)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铝片琴,让学生先敲击铝片琴上的铝片,听一听铝片琴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2.仔细观察铝片琴上的铝片,看看能不能发现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设计意图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口琴,让学生吹奏口琴,使它发出不同2.打开口琴的外罩,观察口琴的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和簧片有1.教师出示一把钢尺,提问:我们是如何让它发出声音的?再继续提出本课研究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3.设计实验: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钢尺发出的声1.前两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等方面有关系,为后面预测钢尺发出声音部分的长短与发出声音铺垫。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形图是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之一。(15分钟)研讨1:1.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从钢尺的长度变化、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频率)之间建立联系,尝试用数据或柱形图来说明。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研讨2:1.引导学生将3个实验中物体发声高低与振动快慢之间建立联系,讨论发现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的变化规律。研讨3:引导学生推测课本第15页三幅图中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通过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尝试用科学知识现学以致用,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在本课中,先是通过铝片琴和口琴让学生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长短有关,再进一虽然在实验前讲解了需要将钢尺拉到同一位置释放,并讨论了原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给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位置,导致个别组在实验时,没有严格控制位置相同,使得钢尺振动快慢受到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个班实验时,增加一个标尺线,让学生在实验时有一个相同的起点。这样学生在观察第7课时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拨动不同的弦,会发出高低不同的拨动同一根弦,也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甚至有的学生还知道了可以通过改变弦的松从而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但对于具体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高低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具体的因素来探索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秘目标*通过反复弹弦乐器,知道短、细、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粗、松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弦乐高低变化的规*完成关于音高与长短、粗细、松紧的猜测,并想办法验证猜测*通过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究影响弦发*养成仔细观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猜测和不断试弹,找出更多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不同弦乐器演奏的视频资料,弦乐名曲欣赏的音频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吉吉他、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学生活动手册。(5分钟)设计意图关呢?(板书课题)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问设计意图6.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概括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琴弦的粗细、应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些影响因素)(25分钟)1.让每个小组选一种弦乐器,分组探究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1)仔细观察、思考,完成你的预测。(2)根据预测在选定的乐器上反复弹拨,验证预测。(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记录单。3.组内交流,选代表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师点评。小组1:与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小组2:与弦的松紧有关,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小组3:与弦的长短有关,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4.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影5.提问:如果我们要使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应该依据什么原学生1:改变弦的粗细,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学生2:改变弦的长短,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学生3:改变弦的松紧,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6.教师小结:粗——声音低弦的粗细.松——声音仙紧——声音高长——声音低弦振动部分长短短一声音高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和变化规律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提怎样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究过程: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设计意图方法1: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同时连续拨动该琴弦,识别音高的变化方法2:边调节弦的松紧程度边拨动该琴弦,识别音高的变化。方法3:连续拨动多根粗细不同的琴弦,识别音高的变(8分钟)问题: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弦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秘1.全班交流观点,通过弹拨验证,教师适时板书。弦的粗细弦的松紧弦的振动部分长短声音低声音低粗粗声音高声音高细紧短富,音色特点鲜明,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请你结合声音单元所学知识,分析解答下列(4)扬琴采用一百多根不同的琴弦,在演奏时的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