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12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12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12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12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12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老张是二十世纪初的商人,他可以做到的事有()①坐京张铁路的火车去北京看香山红叶②在天津发电报给上海做生意的儿子③在早饭时阅读《申报》④边吃晚饭边看《新闻联播》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2.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示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A.报童在街上叫卖《申报》 B.人们用电话相互问候C.飞机在空中盘旋 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3.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如图人物是近代著名的状元企业家,他是()A.詹天佑 B.曾国藩 C.张骞 D.荣宗敬4.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歌女红牡丹》 B.《一江春水向东流》C.《定军山》 D.《渔光曲》5.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于()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6.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书中的纸指的是()A.传单 B.信件 C.电报 D.报纸7.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一年是民国()A.5年 B.6年 C.7年 D.8年8.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9.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周某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C.吴某乘坐火车,沿京张铁路进京,参加科举考试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10.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①废科举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侯德榜研制成功纯碱④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大部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发行的。这个机构是()A.商务印书馆 B.《申报》 C.中华书局 D.三联书社12.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13.《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时事内容有()①鸦片战争的爆发②《马关条约》的评论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4.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灭……这首民谣反应的社会风貌变化应该出现在()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辛亥革命后15.辛亥革命后,对一位男士,你应该用下列哪一称谓,才能体现你对他的尊重()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公子16.如果给李鸿章、曾国藩、张謇三人配上一共同主题最合适的是()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人物C.实业救国的倡仪者 D.洋务运动的代表17.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废除了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哪一项制度()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18.1998年北京大学进行了百年校庆,下列历史事件与这所百年名校有直接关系的是()A.戊戌变法 B.创办大生纱厂 C.译著《天演论》 D.修建京张铁路19.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的成果是()A.时务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福州船政局20.30至40年代《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共同主题是()A.民主共和 B.打倒列强除军阀C.抗日救亡 D.反帝反封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0分)21.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请将材料一中的示意图补充完整。①②③(2)甲午战争后所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哪一条款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张謇提出什么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3)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二:(图)(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5)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2.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2)图二是谁的译著?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他的思想后来影响了哪次运动?图一图二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相同点?、、(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产生了哪些影响?23.简述中国近代4位科学家及他们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老张是二十世纪初的商人,他可以做到的事有()①坐京张铁路的火车去北京看香山红叶②在天津发电报给上海做生意的儿子③在早饭时阅读《申报》④边吃晚饭边看《新闻联播》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二十世纪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通车.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到上海的电线架设完工,电报沟通了中国的各重要城市间的联系.1872年,上海创办的《申报》,主要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新闻联播》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电视节目,老张是二十世纪初的商人,是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故选A.2.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示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A.报童在街上叫卖《申报》 B.人们用电话相互问候C.飞机在空中盘旋 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飞机出现于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飞机在空中盘旋.故选C.3.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如图人物是近代著名的状元企业家,他是()A.詹天佑 B.曾国藩 C.张骞 D.荣宗敬【考点】张謇兴办实业.【分析】本题考查了状元实业家张謇.【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近代著名的状元企业家.《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选C.4.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歌女红牡丹》 B.《一江春水向东流》C.《定军山》 D.《渔光曲》【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定军山》.【解答】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也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故选C.5.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于()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故选D.6.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书中的纸指的是()A.传单 B.信件 C.电报 D.报纸【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报纸的出现.【解答】据“19世纪70年代初”,“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可知,书中的纸指的是报纸.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商业性的报纸,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故选D.7.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一年是民国()A.5年 B.6年 C.7年 D.8年【考点】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解答】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是民国元年,故1918年是1918﹣1912+1=民国7年.故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一年是民国7年.故选C.8.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农工商部”“专购国货”可知,南京民国政府认为一战时期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控制,这正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农工商部扶持民族工业,并多次要求日用消耗品必须专购国货.故选C.9.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周某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C.吴某乘坐火车,沿京张铁路进京,参加科举考试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A.《申报》1872年创办,《马关条约》签定于1895年,正确.B.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正确.C.京张铁路1909年建成通车,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错误.D.《辛丑条约》划北京东交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正确.故选C.10.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①废科举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侯德榜研制成功纯碱④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重要事件的时间.【解答】解答此题,题文已经给了关键信息“1905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故①能看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故②能看到;1943年,侯德榜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故③不能看到;1897年,夏瑞芳、鲍咸恩、鲍成昌等人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所以④也不能看到.故选A.11.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大部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发行的。这个机构是()A.商务印书馆 B.《申报》 C.中华书局 D.三联书社【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务印书馆.【解答】.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是由它出版的.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大部分是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故选A.12.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申报》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故选D.13.《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时事内容有()①鸦片战争的爆发②《马关条约》的评论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申报》相关知识.【解答】《申报》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著名报纸,下面这些内容出现在1872年之后就可能有报道,出现在此之前就不能报道.①中的事件发生在1840﹣1842年,时间早于报纸创办时期,应排除;②中的条约签订在1895年,符合时间;③中的史实发生在1905﹣1909年,符合时间;④中的照相技术于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符合时间,因此答案为C.故选C.14.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灭……这首民谣反应的社会风貌变化应该出现在()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辛亥革命后【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的礼服﹣﹣中山服代替了翎顶补服.故选D.15.辛亥革命后,对一位男士,你应该用下列哪一称谓,才能体现你对他的尊重()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公子【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解答】辛亥革命前后,礼节由“跪拜”变为“鞠躬、握手”;称呼由“大人、老爷”变为“先生、君、同志”等,这一切都说明原来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社会旧习俗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实现了人格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辛亥革命后,对一位男士,你应该用先生称谓,才能体现你对他的尊重.故选C.16.如果给李鸿章、曾国藩、张謇三人配上一共同主题最合适的是()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人物C.实业救国的倡仪者 D.洋务运动的代表【考点】维新派和洋务派;张謇兴办实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鸿章、曾国藩、张謇.【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曾国藩、张謇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人物.19世纪60﹣90年代,以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一场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如果给李鸿章、曾国藩、张謇三人配上一共同主题,最合适的是他们都是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人物.故选B.17.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废除了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哪一项制度()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考点】新式教育的开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1905年清朝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故选A.18.1998年北京大学进行了百年校庆,下列历史事件与这所百年名校有直接关系的是()A.戊戌变法 B.创办大生纱厂 C.译著《天演论》 D.修建京张铁路【考点】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京师大学堂.【解答】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选A.19.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的成果是()A.时务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福州船政局【考点】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京师大学堂.【解答】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选C.20.30至40年代《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共同主题是()A.民主共和 B.打倒列强除军阀C.抗日救亡 D.反帝反封【考点】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救亡歌曲.【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30至40年代”这个时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可知“《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共同主题是抗日救亡.故选C.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0分)21.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请将材料一中的示意图补充完整。①洋务运动②第一次世界大战③抗日战争(2)甲午战争后所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哪一条款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张謇提出什么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3)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二:(图)(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5)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考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和张謇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的知识点.(4)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知识点.(5)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知识点.【解答】(1)洋务运动时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大批民族工业破产.(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使列强对中国的商品的输出变为资本的输出,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3)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4)材料四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扇形图》和《中国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从地域上看,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城市,内地薄弱.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5)优越中国近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故答案为:(1)①洋务运动;②第一次世界大战;③抗日战争.(2)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实业救国.(3)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4)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城市,内地薄弱.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5)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或近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22.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2)图二是谁的译著?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他的思想后来影响了哪次运动?图一图二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相同点?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维新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具有爱国情怀(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产生了哪些影响?【考点】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新文化运动.【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有关内容.(2)本题主要考查严复的有关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解答】(1)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其中魏源就是主要代表人物.他著有《海国图志》,魏源编写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洋务派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2)严复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提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