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历史4月月考试题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历史4月月考试题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历史4月月考试题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历史4月月考试题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历史4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这个早期人类遗址出土的猿人化石、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数量之多,以及用火遗迹之丰富,都是同时代其他遗址所无法相比的,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为进步的方法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3.《史记》记载:公元前207年,反秦队伍渡过漳水后,主将命令将士破釜沉舟,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起义军勇猛杀敌,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这里的“主将”领导了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郾城之战4.有历史学家说:“秦政不失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而秦代的迅速消亡,原因在于役使民力过甚。”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秦朝的政治统治皆是积极和进步的B.政治统治的弊端明显加速了其消亡C.过度役使民力是秦灭亡的唯一原因D.秦朝的政治政策中全部是消极因素5.“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皇帝制6.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后,《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负担B.增加劳力C.稳定民心D.储备军粮7.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文物会说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汉朝文物会说A.“青铜爵”让你领略先人工艺B.“蔡侯纸”和你品味文人意趣C.“秘色碗”陪你分享盛世繁华D.“半两钱”带你了解市井百态8.《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潘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东汉后期朝政日益腐败引起人民广泛不满C.张角善于发动鼓动人民,起义军向心力强D.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准备的农民起义9.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A.汉文帝以德化民B.汉武帝尊崇儒术C.光武帝释放奴婢D.孝文帝改用汉语10.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题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C.创立进士科,选人才D.开凿运河,贯通南北11.下表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路线人物内容结果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唐→日本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12.史书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记载主要描述的是A.秦朝统一全国B.西晋统一全国C.隋朝统一全国D.元朝统一全国1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1644年,李自成率领百万大军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留给后世的历史教训是A.统治者要清除政治腐败,注意整顿吏治B.统治者要加强思想控制,积极整顿财政C.统治者要积极练兵屯粮,加强控制边疆D.统治者要坚持对外开放,杜绝闭关锁国14.报效祖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下列诗句体现这一文化基因且与明朝历史有关的是A.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5.某同学在历史笔记上整理出以下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B.对外交往的加强C.西北边疆的巩固D.国家疆域的奠定16.1689年,清政府为了防止沙俄的侵略和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后,在中俄东段边界立了一块“永久界碑”,说明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立此界碑的法律依据是A.《大唐西域记》B.《瑗珲条约》C.《尼布楚条约》D.《资治通鉴》17.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明林则徐禁烟时A.微服私访,体察民情B.办事干练,善于合作C.英勇善战,知难而进D.清正廉洁,成效卓著18.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A.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B.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C.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D.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19.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20.近代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A.维新变法B.民主共和C.扶清灭洋D.民主科学21.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A.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B.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22.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消除内乱,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上述变化表明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B.中共成为革命领导核心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理论创新成为首要工作23.孙中山认识到,“民国虽成立十多年,但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他A.组建同盟会B.参加护国战争C.发起护法运动D.推动国共合作24.“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A.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25.叶剑英元帅重游西安时曾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翻危局”标志着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方针确定第Ⅱ卷(共5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8分,第27、28题各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历史上看,荷兰对台湾的占领正处于其海权扩张及其后所达到的巅峰期。伴随着国内问题日益凸显以及英、法两大强权的外来挑战,荷兰海权在17世纪下半叶逐渐走下坡路,最终被英国取代。郑成功收复台湾正是发生在这一大背景之下。(1)荷兰因“其海权扩张及其后所达到的巅峰”有怎样的称谓?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重要意义?近代史上,台湾还曾被哪个国家因何战争侵占过?(6分)材料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六日,施琅率战舰230余艘,官兵21000人,以提标署右营游击蓝理为先锋,从铜山向澎湖进击。(2)历史上哪朝中央政府首次在澎湖建立什么行政机构?康熙派施琅向澎湖进击并胜利后,如何管辖“澎湖”地区?巩固了祖国哪里的海防?(6分)材料三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同的人文初祖是谁?我国为什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前提基础是什么?(6分)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一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1)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个事件?借助于“禁烟运动”发动的战争有利于实现“我们”的哪些目的?(4分)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前往广西传教。材料三“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洪仁玕自述》(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动类似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哪次农民起义?洪仁玕企图使此政权强盛起来的计划是什么?他是怎么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的?(6分)材料四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想破灭,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徐国琦《中国与大战》(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是因为哪个文件而产生的什么具体问题?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新的组织的成立有怎样的深远影响?(6分)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變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徹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1840年的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特殊的地位?(2分)(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哪次会议上把此思想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4分)(3)阅读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并以此写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字数150—200。(10分)九年级月考历史试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ABDCBB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ACDCBCAA题号2122232425答案BADAB26.(1)海上马车夫。(2分)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2分)日本;甲午中日战争。(2分)(2)元朝;澎湖巡检司。(2分)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分)东南海防。(2分)(3)炎帝和黄帝。(2分)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