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 第1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 第1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 第1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 第1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 第1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第1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衡阳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国家机构存在一个集中权力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面设立各个职能机构,政务院和法院都是其职能机构。”这一文件()A.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B.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蓝图C.推动政协制度职能转变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析:选A。依据所学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由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选出,《共同纲领》规定的,由此知道这一文件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故选A项。2.(2019·潍坊期中)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愿望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解析:选B。根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可知这一过程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愿望,故B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此时宪法尚未颁布,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故C项错误;这一过程是讨论征求宪法意见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确立,故D项错误。3.(2019·天津和平区质查)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之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B.一人大即将召开C.《论十大关系》发表D.“双百”方针开始实行解析:选B。据材料“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1954年9月召开第一人大,故选B项。4.(2019·济宁期末)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解析:选A。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而且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选A项。5.(2019·佛山综测)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后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包括苏联,正是这一政策使得英国考虑其在华的经济与政治利益,才率先承认中国,故D项正确。6.(2019·嘉兴测试)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D.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解析:选C。1955年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平等合作,故选C项;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错误;二战后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B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故D项错误。7.(2019·合肥质检)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殖民主义”可知此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故选C项。8.(2019·扬州期中)“‘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这首诗赞颂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选A。“‘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说明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文化大革命”时期遭遇磨难中断,改革开放以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9.(2019·中原名校质评)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也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引发了“外交核爆炸”。这主要是因为()A.冲击了当时美苏所把持的两极格局B.中法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D.美苏孤立中国政策失败解析:选A。材料“外交核爆炸”反映出中法建交的世界影响,原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法国与中国建交,冲击了当时美苏所把持的两极格局,故A项正确。10.(2019·杭州质检)从图一到图二,美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发生了认识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指强调()A.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B.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C.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D.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C。《中美建交公报》在承认一个中国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故C项正确。11.(2019·安康期中)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C.美日联盟更紧密 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D项正确;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早于中美关系改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中苏关系破裂于1958年,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中美关系正常化,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故C项错误。12.(2019·赣州期末)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地区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这一公报的发表()A.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C.表明了大陆对台湾政策的改变D.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重要砝码解析:选B。材料“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表明美国改变了一贯的对台政策,推动了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故B项正确;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项错误;大陆对台湾政策是一贯的,要求美方断绝与台湾的官方往来,故C项错误;公报的发表,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美国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利益关切,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节选)第一章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一节从华北交涉到淞沪抗战第二节国际社会的最初调停第三节中国争取国联的支持第四节九国公约会议无所作为第二章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第一节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第二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第三节德国保持中立第四节中德关系的逆转第三章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从争取支持对象的变化、外交政策更为务实、处理策略灵活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两极格局、国家利益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新中国外交格局原建立、新中国经济建设以及制约外交选择等角度归纳。答案:(1)特点:由争取国际社会、国联的支持,到联合苏联和争取德国中立,再到与英美妥协,争取英美援助;由单纯幻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调停,到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拘泥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妥协退让的基础上,争取反法西斯国家支持。(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和雅尔塔体系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包围。(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形成局部开放(半开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打破外来的孤立,客观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言之成理即可)14.(2019·贵阳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西学东渐”给了近代先进分子接触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机遇。由生存危机所引发的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思考,是近代先进分子能够超越传统政治思想,实用地接受西方宪政思想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近代先进分子以自己理解和体悟的西方宪政思想和体制为借鉴,并结合自己传统文化中有利于融合西方宪政思想的资源,为建立超越传统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世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老主题,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永不放弃的价值追求。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实用性地接受了西方的宪政体制,却无法使之与中国文化传统融会贯通,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的宪政之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关于中国宪政之路的观点,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述,说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要结合史实,逻辑清楚,观点明确。注意题目对中国史的限定。如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提炼出一个观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曲折。评述这一观点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列举史实指出道路的曲折,可以从戊戌变法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方面说明;其次,指出为什么宪政道路在中国这么曲折,找出原因,可以从中国的国情、历史传统、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等方面分析;最后,总结出制约宪政的因素,即解决了哪些问题才能使宪政之路畅通。答案:示例一: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曲折。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皇位永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证明这是场骗局,立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在民众普遍缺乏民主精神的情况下,该宪法难以贯彻实施。中国近代立宪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并不在文化上。对宪政采用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宪政毕竟是舶来品,我们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民族救亡。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群众基础不一。分析制约宪政的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示例二:近代中国对宪政的不懈追求。1901年后,在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并在世界民主宪政潮流的冲击下,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从内容看,《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开始推进了法制建设;从影响看,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宪政素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为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