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1页
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2页
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3页
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4页
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诗化教育”生命课程实施方案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座落于无棣县城新区海丰十六路,是一所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学校2018年建成投用,占地136亩,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1483人,在编教师106人。学校前身是无棣县第三实验学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沉淀,逐步形成完善的办学思想、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显明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积极构建“诗化教育”生命课程体系,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秉承“诗化教育”办学思想,赋予校园、教师、学生诗的精神、诗的品质、诗的生活和诗的生命内涵,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着眼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积极构建和完善以“培养有家国情怀、博雅气质、责任担当的大国公民”为目标的“诗化教育”生命课程体系。二、办学理念1.核心理念诗化教育。诗是最优雅、最美好的文字,也是最容易融入人的生命的情感元素。诗化教育,教师要赋予校园诗的精神、诗的品质、诗的生活。通过教育环境诗化,让校园富有诗情画意;课程诗化,让课堂散发科学的精神和人文的光辉;管理诗化,让管理回归人本,师生诗意栖居。2.校训要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梦想,是一个人生命的源泉,是生命中永不熄灭的星光。学生有了梦想,立德树人便有了基石,教师有了梦想,教育便有了温度,校园有了梦想,中国梦便有了希望。伟大,或渺小、或崇高;或起于垒土,或发于高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每一个生命的付出都值得尊重,每一个人的收获都应该赢得掌声。永远,心存一个伟大的梦想,心灵的土壤便不会荒芜。3.学校愿景建设花草溢彩、诗书向美、幸福盈心、卓越致远的现代校园。花草溢彩:绿草悠悠,树木苍翠,凤蝶偏误,草长鸢飞。学校广场红枫摇曳,银杏挺拔,红的绚丽,黄的优雅,处处呈现出产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书向美:书香是学校的标志,师生与大师沟通,与先哲对话,学人生智慧,做儒雅师生,在书香中向真向善向美。幸福盈心:教育就是师生携手依着生命的轨迹慢慢行走,尊重师生的双主体地位,让校园润泽人文的光辉,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学生感受成长的幸福。卓越致远:体现的是高瞻远眺,胸怀博大,三初人,不忘初心,胸怀梦想,厉兵秣马,从平凡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伟大。4.培养目标培养有博雅气质、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大国公民。《大学》有云:“古之欲明名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国情怀,是国人之根,也是凝聚国人的力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实力的熟人的需要,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博,可以广识,雅,可以润美。培养博爱、博学,举止优雅、品味高雅、气质典雅、语言文雅的中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责任担当: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路程里,公民身份的觉醒与长成愈发重要,培养有责任意识的公民,是时代召唤,适应赢大国必然,是民族复兴的必然。5.教学文化教学相长。教育,就是师生手挽着手沿着生命慢慢走。三、改革背景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落实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课程兴校、教学强校、管理活校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2007年以来,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研发包括泥塑、国画、棋艺、书法、古筝在内的20余项校本课程,但当时的课程设置尚不系统、不完善,呈零散化、碎片化分布。2012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育人目标,即培养有健全体魄、有高尚情操、有睿智头脑、有高雅情趣、有高贵灵魂、有丰盈生命的现代人,于是学校提出建立生命课程体系的设想,并付诸实施。学校共研发和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德育教育课程、智育教育课程和美育教育课程等四大类课程,学校课程建设朝着系统化、序列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2018年9月份,第三初级中学正式建成并实现招生,学校提出“诗化教育”核心办学思想,并把“培养有家国情怀、博雅气质、责任担当的大国公民”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这引发了我们对课程建设新的思考。目前,学校致力构建系统的、立体的、多元的、可选择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诗化教育”生命课程体系。四、课程建设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设置什么课程,其中又包括哪些学习主题,各门课程所占的份量和地位如何,它们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这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精深的研究和精心的设计。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蓝图,它规定教学的方向、范围和进程。学校立足实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课程的优化整合,形成全面、多元、立体的生命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按照办学目标分为五大板块:让生命健全起来——生命教育课程,让生命高尚起来——德育教育课程,让生命睿智起来——智育教育课程,让生命灵动起来——美育教育课程,让生命卓越起来——卓越课程;按照课程性质分为三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照课程层次分为两类即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发展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一)生命教育课程1.课程理念让生命健美起来,实现生命的价值。人生中所有重要的价值都建立在尊重生命价值的基础之上,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尊重生命权利是法治社会的出发点。生命教育包括两个基本层面: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的真谛是: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2.主要内容与方法(1)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的统筹规划。(2)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打造我校的餐厅课程、公寓课程。(3)挖掘教师资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安全自救教育。(5)影视课程。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6)书香工程。通过传记、报告文学等书籍理解生命的价值。(二)德育教育课程1.课程理念德育的目标是灵魂的高贵,让生命高尚起来。人的很多能力都是天生的,教育只是给它环境让它生长出来。德育教育重在环境熏陶、活动体验、人性反思,而不是灌输、压制和禁锢。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让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课程化、无教育痕迹化是今后德育工作的方向。2.主要内容和方法(1)以班主任为主体,打造全员育人的团队。(2)借鉴新教育实验的每月一事,打造我校的节日课程。化德育教育于节日活动中。(3)分层次开展主题德育活动,突出校本特色,形成我校的德育活动课程。(4)建设开放、多元的学生社团,打造学生社团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校社团建设,规范和完善社团的机构、制度、章程。建设班级、年级微型社团作为校级社团的补充。(5)开发影视课程。在影视欣赏中走进人性的深处。(6)读书工程。推进学生和教师读书工程,让师生学习和生活中浸润人文光辉。(7)推进家校互动。教育孩子就像种树,泥土以下的归家庭教育管,泥土以上的归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管。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根”,学校教育是“开花结果”,社会教育是“气候调节”。学校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构建家校合作的共同体;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开设亲子活动课程。(三)智育课程1.课程理念让生命睿智起来。智育的目标是实现头脑的价值。不能把智育窄化为知识,再把知识窄化为分数。重点培养两种智力品质: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主要内容和方法(1)以国家课程为主框架。通过深化国家课程实施水平,推进国家课程本土化建设工程,引导国家课程走校本化发展之路。(2)加强兴趣小组的建设。通过成立奥数、读书、写作、实验探究等情趣小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兴趣增长点。(四)美育课程1.课程理念美育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让生命灵动起来。美育不限于吹拉弹唱或学一些画画的技能,美育是对灵魂的教育,是对心灵的教育。2.主要内容和方法(1)艺术社团的建设。包括管弦、舞蹈、国画等。(2)艺术节的开展。(五)卓越课程1.课程理念我们要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的大国公民,这就要求我们用传承的眼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博大的胸怀借鉴和整合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因此,我们的课程既要打破学段限制,要与高中接轨,又要打破地域限制,要与国际接轨。2.主要内容和方法(1)延伸课程。课程内容要与高中教学接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层次,升华学生思维。(2)国际化课程。五、课堂教学立足于校情和学情,学校提出“一二三四五”课堂教学思想:回归一个原点,坚持两条底线,立足三个原则,贯彻四个标准,把控五个工具。1.回归一个原点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教”或“学”。今天我们教师的课堂过多的侧重了怎么教,而淡化了教什么。当拿到一节课,我们的老师就挖空心思的在思考怎么设计教学问题,怎么组织教学活动,怎么创设教学情境,而忘记了到底自己为什么要出发,这好比是哲学,过多的关注了辩证法,而忽视了唯物论,这就是形而上学。因此,回归课堂教学的源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第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走进教师的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的“教”大抵分为三种类型:基于经验的教,基于教材的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毋庸置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并对课标作出校本化的解读才是通向高效的有效途径。课程标准给出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粗放的,笼统的,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对课程标准作出校本化解读。明确哪些是知识目标,哪些是能力目标,哪些是情感目标;哪些知识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讨论的,哪些是需要辩论的;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哪些知识,哪些活动,哪些情境,那些资源作支撑;除基本的情感目标外,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地域文化特征还需要培养学生哪些特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句话来概括,解读课程标准就是要明确课堂到底要教什么,我们在教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思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养成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让知识在学生思维断裂处穿行。第二,基于学情的教。课堂教学不仅是课堂上40分钟的表演,它是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拓展延伸、检测反馈等环节的完美结合。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已经掌握,哪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哪些问题学生存在困惑,学生有哪些有价值的生成。学生预习阶段的困惑、迷茫、盲点以及有价值的生成就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主要内容。第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老师们要把握好三个概念,即知识、情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以学科核心知识为有效切入点,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生产情境、生活情境、科学情境等),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和思想上的共鸣,逐步内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简而言之,让知识融入情境,凝结学生的思维,产生核心素养。第四,基于课堂建模的教。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翻转课堂的出现,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结构“课上讲解、课下巩固”已经远离时代发展的潮流,取而代之的是课前学习和课上探究。我们第三初级中学深入贯彻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努力推进课堂结构改革,力争实现课堂结构由“课上讲解、课下巩固”到“课前知识提取和课堂知识内化”的过度。2.坚持两条底线坚持两条底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标准为引领”。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保证学习在学生身上发生,在学生身上深层次的发生,才能确保课堂高效;只有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引领,才能明确学科的本质特征,明确学科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3.立足三个原则课堂教学的三个原则即预习要充实,培养预见性;合作探究要真实,落脚深刻性;巩固拓展要扎实,突出丰富性。第一,预习要充实,培养预见性。在预习阶段仅仅解决知识性的问题,是肤浅的,因为没有思维的知识是缺乏活力的。预习实质是提取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考验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过程。学生在预习阶段,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应该有自己信息的提取,经验的介入,过程的推演,方向的预判,这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时,才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享受结论求证的过程体验,即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来解释、验证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才会有怦然心动、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愉悦。这样的学习绝不是身心的负担,而是一种求知若渴的主动。第二,合作探究要真实,落脚深刻性。如何判断合作探究的深刻性:第一,探究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的问题不是一看就会的简单问题,也不单纯是教师从教的角度设计的问题,更应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富有挑战性、开放性、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的问题,才会启发学生的高级思维。第二,学习探究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看看众多教师的学案,感觉我们的课堂教学仍是以内容为中心,思考题大多强调的是文本描述的是什么,忽略了为什么这样描述。“是什么”是内容的范畴,“为什么”是思维的范畴。有些教师试图做出改变,认为学生的思维是可以教的,告诉学生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把“问题解决”留给学生去做。其实,教师已经为学生做了大多数的思维,这么做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在合作探究阶段,学生的学习落脚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所谓深刻性是相对的,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够引起思维的警觉,惊异感和想象力,带给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理智的挑战。就是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思维起源于疑惑,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因此我们倡导教师的预设(提问)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的思维起始于迷茫而终止于更高层次的迷茫,达到学生的认知螺旋式的上升。我们的课堂本该给学生一扇洁净透明的窗,也许无意间却给了学生一堵无法逾越的墙。因为拥塞了知识,却封闭了智慧;精细了内容,却忘却了思维。拥有再多的知识,但不能完成相关知识的提取、比较和重组(思维),都是纸上谈兵。第三,巩固拓展要扎实,突出丰富性。“学以致用,巩固拓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一个环节,要和生活世界紧密结合起来。日常问题不像书本问题那么简单明了,书本问题也不像日常问题那么复杂。所以巩固拓展一定要扎实,向生活问题靠拢,增强思维的灵活性。灵活性反映了智力的迁移,就如我们平常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启示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多途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暗示我们有时逆向思维可能峰回路转。可见打开思维的空间,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会使学生的见解不落俗套。所谓丰富性就是指我们要创造一个博大、光明的精神氛围,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其中。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充分准备,是思维的起点,问题的召唤;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精华,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孕育;巩固拓展是认知的夯实,智力的迁移,能力的形成。三阶段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相得益彰,自主探究是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4.贯彻四个标准以学定教——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以学促教——根据学情思考到底该怎么教以教促学——通过教引领学生思维和发展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5.把控五个工具走进教师真实的课堂,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课堂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少数优等生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的极其简单苍白的表演;合作教学落实不到位,不合作、假合作现象在课堂上存在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课堂高效的顽疾;学生有效学习落实不到位,教师过多的关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缺少了学生思维有效的延伸,课堂成了站在云端的跳舞;问题设计不够科学,大量的“不是问题的问题、不是活动的活动、不是情境的情境”充斥着课堂,于是乎课堂“丰富”起来了,也不折不扣的丧失了深度、高度和厚度;评价环节缺失,课堂在于激励和唤醒,评价是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然而,教师的课堂却没有了教学评价的影子;学科教学忽视了学科的本质特征,忘却了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所以我们提出课堂教学的五个工具“以学习为中心,以合作为平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实效为目标”。五、实施与评价学校针对不同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开足开全课程但不开超课时,并结合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班级教学、小组学习、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加以落实。课程实施前要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手段丰富,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完成后要有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课程评价要重点关注课程整体设计的科学性、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学校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制度。要按照初始论证、中期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程序进行课程评价。课程实施初,由学校相关处室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大纲进行论证;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通过建立相应的听评课制度、公开课评价制度、作业评价制度、教案检查制度、学生问卷和座谈会制度等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控,并适时进行中期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最后,通过收集学生意见、教学质量分析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终结性评价结果。六、保障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引领全校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形成一致的课程愿景,努力提升教育思想境界和学科教学水平。(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专业引领、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等途径,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校本创生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引领教师加强学科思想建设,强化课程意识,建设培养一支敬业爱生、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且具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三)建立和完善评价和奖惩机制学校教学处、教科研、德育处具体负责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管理与评价。电教室负责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将制定优秀课程教师、优秀校本课程评选制度,鼓励和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课程体系建设氛围。七、附件:生命课程体系总体建构示意图课程名称课程分类(I级)课程分类(II级)课程分类(III级)课程分类(IV级)课程性质责任科室生命教育课程运动课程体育课国家课程体育教师大课间韵律操德育处体育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太极拳校本课程跳大绳花样跳绳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跳高跳远健美操……运动会校本课程德育处体育组游戏课程趣味运动会校本课程德育处体育组校园吉尼斯1分钟跳短绳校本课程德育处体育组2分钟跳大绳乒乓球对墙打原地投篮1分钟原地拍球立定跳远慢骑自行车引体向上搬拐腕力王……安全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地方课程教学处环境教育安全逃生演练校本课程安全办人生规划地方课程教学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处社团课程棋艺社团国际象棋校本课程棋院及相关责任教师中国象棋五子棋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