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_第1页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_第2页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_第3页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_第4页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论文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稳健;影响:发展。【论文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1998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影响,我国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明显特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最主要的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008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这次也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进一步的深化,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更是以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的特殊身份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货币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本国经济的发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3年以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5年3月,公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把这一货币政策目标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这样就从本质上坚持了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这一单一目。

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有专家专门就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了分析,他们从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入手,根据模型,得出结论:在固定汇率制下,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大。

从而进一步推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降低。

20世纪70年代由于货币主义理论的盛行,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但是,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完善,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经过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检验,各国却发现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种种弊端,于是又先后放弃了货币供应量,而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在实践中运行良好。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在我国始于1995年。然而,即使在1998年人民银行取消信贷。1998年至2004年各年间,M1和M2也几乎均未实现过目标值(仅1999年M2得以实现),且实际值和目标值差异明显。于是,有学者认为,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不强,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又有学者指出,我国仍处在利率管制时期,利率变动并不完全反映市场需求,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条件尚不具备。那么,在货币供应量不易控制,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的今天,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便成为一个两难问题。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试行以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6年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列为中介目标。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来看,货币供应量可以成为中介目标,下面我们就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进行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对产出产生影响。然而,在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不产生影响,但会使物价产生变。就我国而言,中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为因果的关系,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产出和物价均产生影响,长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产出不产生影响,但对物价会产生显著影响。以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均构成影响。尽管关于明年货币政策最关键的指标,即新增贷款规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日前的表态可作为参考。夏斌表示,明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信贷增速将放缓,预计全年信贷规模为7万亿元人民币。他还表示,明年的信贷政策将会偏紧,而货币供应量M2增长则控制在15%。从十多年新增贷款的历史来看,某一年贷款大幅增长后的两三年,都会有新增贷款规模的下降。1997年新增贷款从1996年的10612亿猛增至13757亿,随后的1998~2000年持续下降为11610亿、7210亿和5636亿。2003年新增贷款从2002年的18979亿猛增至27702亿,随后2004~2005年分别降至18367亿和17326亿。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高达9.63万亿,今年预期降至7.5万亿~7.8万亿,明年降至7万亿甚至更低的水平也很正常。2003~2007年,我国经济连续五年增幅在10%以上,同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了21.10%、11.55%、9.77%、15.71%和16.16%,复合增速为15%。在经济转型的关口,我国经济明年没有必要实现10%的增长,则贷款增长15%这个曾实现我国经济复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今年要求,在明年末之前,我国商业银行要将表外贷款全部转入表内,估计多数银行今年执行的力度较小,则明年表外信贷的收缩,将导致实际新增贷款的减少。另外房地产信托明年继续收紧的概率较大,这都会令信贷供给偏紧。具体的贷款投放,预期银监会仍会遵循类似于今年四个季度新增贷款3∶3∶2∶2均衡投放的调控思路。与今年信贷总量可能被突破近3000亿元不同的是,明年的总量控制将更严。这虽然不利于银行“早放贷早收益”的经营思路的实现,但偏紧的额度仍有利于银行利差的提高。在整体适度从紧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具体执行时,将因产业结构、区域不同而有差异,比如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照。而西部重点发展区域,也会得到差异化的政策“关照”。节能减排的继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今年新开工580万套保障房的后续建设资金和明年1000万套保障房新开工计划等,都可能在货币政策中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