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文言文翻译(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文言文翻译(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文言文翻译(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文言文翻译(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文言文翻译(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4讲文言文翻译(基础题和拔高题)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于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斫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注)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邪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僰。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确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2)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侯方域顷待罪师中,每接音徽,嘉壮志,又未尝不叹以将军之材武,所向无前,而掎角无人,卒致一篑遗恨。今凶焰复张,堕坏名城,不下十数,飞扬跋扈,益非昔比。虽然,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时阃外士锐马腾有如将军者乎?忠义威略有如将军者乎?久于行阵,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然则今日所称为熊罴不二心者,舍将军其谁?老夫曩者仓卒拜命,固以主忧臣辱,金革之义,不敢控辞。亦缘与将军知契素深,相须如左右手,倘得凭先声,歼渠俘馘,实千载一时。不谓六年患难,病疢已笃,更遭家变,痛毁之过,遂致癃废。顾念高厚,未由报塞,惟愿将军贾其余勇,灭此朝食,是则十五年旧部所以不忘老夫,而老夫借手以答万一,犹之其身耳矣。乡土丧乱,已无宁宇,阖门百口,将寄白下。喘息未苏,风鹤频警,相传谓将本驻节江州,且扬帆而前。老夫以为必不然,即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冲也。郧、襄不戒,贼势鸱张,时有未利。或需左次以骄之,储威夙饱,殚图收复,在将军必有确画。过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义何居焉。若云部曲就粮,非出本愿,则尤不可。朝廷所以重将军者,以能节制经纬,危不异于安也;荆土千里,自可具食,岂谓小饥动至同诸军士仓皇耶?甚则无识之人,料麾下自率前驱,伴送室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嫖姚!语云“流言止于智者”,若将军今日之事,其为流言,又不待智者而决之矣。将军十年建竖,中外倚赖,所当矜重,以副人望。郭汾阳功盖天下。势极一时,而国体所关,呼之未尝不来,遣之未尝不去,当其去来,若不自知其大将也。同时临淮,亦与齐名,其后势位之际,稍不能忘,偃蹇蹉骎,乃至偏较不复禀承。此无他,功名愈盛,责备愈深。善处形迹,昭白宜早。惟三思留意焉。不宣。(选自《侯朝宗文选》,有删改)注:①宁南侯:指左良玉,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崇祯十七年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封宁南伯。福王时,晋为宁南侯,此时为大帅,镇荆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歼渠俘馘渠:首领B.惟愿将军贾其余勇贾:勉励C.麾下汛防之冲也冲:要害D.以副人望副:符合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雄才武略,但因无人从旁协助,分兵夹击,最终致于功败垂成。B.作者希望将军早日消灭敌人,像自己立功一样报答朝廷万分之一的恩泽。C.相传说将军的队伍驻扎江州,快要到南京来,作者在书信中对左良玉说这只是谣言。D.郭汾阳和李临淮功盖全国,得势后都听从朝廷调遣,不以军功为傲。★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久于行阵,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然则今日所称为熊罴不二心者,舍将军其谁?(2)朝廷所以重将军者,以能节制经纬,危不异于安也。4.作者认为宁南侯不应该前往南京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检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①,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选自《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攀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躬耕于南阳(①)(2)猥自枉屈(②)(3)攘除奸凶(③)(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④)★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荷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候”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4.结合文义,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及备已得益州,权令中司马诸葛瑾从备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权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虚辞引岁也。”遂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史。关羽尽逐之。权大怒,遣吕蒙督兵二万以取三郡。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以不返三郡,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会闻魏公操将攻汉中,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更寻盟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二十四年。初,鲁肃常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及吕蒙代肃屯陆口,以为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密言于权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曰:“今欲先取徐切,然后取羽,何如?”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易为守也。”权善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B.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C.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D.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其管辖范围主要在四川一带。B.长史,中国历史上的官职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掌握实权的官员。C.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古代多指君、后之位,用为皇帝(君主)的代称。D.后旬,即下旬,古代历法每月分为三旬,后旬指二十一日到月底这段时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为了让他交还荆州,便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地方长官,却全部被关羽驱逐,于是派吕蒙率兵两万人夺取三郡。B.鲁肃准备与关羽会谈,将领们替他担心,不让他去。鲁肃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开导劝说,他相信刘备不会忘恩负义,关羽也不会谋害自己的性命。C.曹操将要攻打汉中时,刘备恐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命令诸葛瑾答复刘备,愿意再度和好,于是双方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D.吕蒙代替鲁肃后,认为关羽素来勇猛雄武,有兼并江南的野心,便想凭借优势解除关羽这一后患,孙权却想先攻取徐州,吕蒙最后说服了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2)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文帝黄初四年春三月,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五月,太子禅即位,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横门①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始,亮使赵云、邓芝为疑兵据箕谷,而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魏以汉昭烈②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及出军祁山,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大破之,士卒离散。亮乃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③,文公④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有删改)【注】①横门:长安城北西侧第一门。②汉昭烈:指刘备。③得臣:春秋楚人。曾率楚军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楚军溃败,被楚成王赐死。④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B.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C.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D.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嗣子,中国古代帝王继任者的称谓,后泛指太子,此处指刘禅。B.股肱,股指大腿,肱指手臂,此处指辅佐君主的重臣。C.邸阁,中国古代官府设立的用以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D.四海,意同“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中的“四海”,泛指天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主看中诸葛亮的超群之才,曾在病重时交代他:假如刘禅可以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假如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B.诸葛亮认为魏延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计划很危险,不如安稳地经由宽广平坦大道夺取陇右,而不用担心意外,所以没采用魏延之计。C.蒋琬认为天下未平就杀害有才能、计谋的人很可惜,诸葛亮便用孙武制胜于天下和魏绛斩杀杨干的事例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D.诸葛亮在祁山、箕谷之败后没有盲目增加兵员,而是认真反思原因并制定了赏罚分明、磨砺士兵、讲习武艺等一系列举措以求成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以汉昭烈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2)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14.诸葛亮执行军法处死马谡,为何祭吊时却流下眼泪?请结合文章分析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统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节选自《国语·越语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B.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C.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D.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湖”,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文中特指太湖。B.“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大夫分为上、中、下三阶,后成为对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C.“不榖”,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词;“孤”“朕”“寡人”等也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D.“四封”,四面疆界,四境之内。“封”的意义和“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相近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勾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勾践不从。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2)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14.勾践为什么“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面,一多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医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体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B.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C.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D.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冢宰,在周朝时是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来冢宰也是吏部尚书的代称。B.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有时只用一牛也可称太牢。C.经筵,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由皇帝给百官讲授治国之道。D.顾命,指帝王临终遗命。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称为“顾命大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孝宗即位,征召已经退休的王恕为吏部尚书,王恕倚仗自己的名望在选拔官吏上很有作为。他在任时私下求官的路子断绝。B.明孝宗在做太子时就知道马文升的名声,登基后让他做左都御史,马文升感恩知遇,知无不言。他对教坊的亵渎之语严加斥责。C.刘大夏向皇帝解释年老请辞兵部尚书时提到“民穷财尽”,皇帝耿耿于怀,再次提到此话题,刘大夏借机进谏朝廷征敛过多,皇帝当即停止。D.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2)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14.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评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04讲文言文翻译(基础题和拔高题)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于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斫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注)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邪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僰。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确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2)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答案】(1)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2)中原多变故,四川安宁,可以庇护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敦尚”,推崇、崇尚;“规正”使动用法,使文风规正;“为……所”表被动;“重”,看重。第(2)句采分点:“故”,变故;“小康”,安宁;“躬”,自己;“阙”,朝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侯方域顷待罪师中,每接音徽,嘉壮志,又未尝不叹以将军之材武,所向无前,而掎角无人,卒致一篑遗恨。今凶焰复张,堕坏名城,不下十数,飞扬跋扈,益非昔比。虽然,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时阃外士锐马腾有如将军者乎?忠义威略有如将军者乎?久于行阵,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然则今日所称为熊罴不二心者,舍将军其谁?老夫曩者仓卒拜命,固以主忧臣辱,金革之义,不敢控辞。亦缘与将军知契素深,相须如左右手,倘得凭先声,歼渠俘馘,实千载一时。不谓六年患难,病疢已笃,更遭家变,痛毁之过,遂致癃废。顾念高厚,未由报塞,惟愿将军贾其余勇,灭此朝食,是则十五年旧部所以不忘老夫,而老夫借手以答万一,犹之其身耳矣。乡土丧乱,已无宁宇,阖门百口,将寄白下。喘息未苏,风鹤频警,相传谓将本驻节江州,且扬帆而前。老夫以为必不然,即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冲也。郧、襄不戒,贼势鸱张,时有未利。或需左次以骄之,储威夙饱,殚图收复,在将军必有确画。过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义何居焉。若云部曲就粮,非出本愿,则尤不可。朝廷所以重将军者,以能节制经纬,危不异于安也;荆土千里,自可具食,岂谓小饥动至同诸军士仓皇耶?甚则无识之人,料麾下自率前驱,伴送室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嫖姚!语云“流言止于智者”,若将军今日之事,其为流言,又不待智者而决之矣。将军十年建竖,中外倚赖,所当矜重,以副人望。郭汾阳功盖天下。势极一时,而国体所关,呼之未尝不来,遣之未尝不去,当其去来,若不自知其大将也。同时临淮,亦与齐名,其后势位之际,稍不能忘,偃蹇蹉骎,乃至偏较不复禀承。此无他,功名愈盛,责备愈深。善处形迹,昭白宜早。惟三思留意焉。不宣。(选自《侯朝宗文选》,有删改)注:①宁南侯:指左良玉,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崇祯十七年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封宁南伯。福王时,晋为宁南侯,此时为大帅,镇荆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歼渠俘馘渠:首领B.惟愿将军贾其余勇贾:勉励C.麾下汛防之冲也冲:要害D.以副人望副:符合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雄才武略,但因无人从旁协助,分兵夹击,最终致于功败垂成。B.作者希望将军早日消灭敌人,像自己立功一样报答朝廷万分之一的恩泽。C.相传说将军的队伍驻扎江州,快要到南京来,作者在书信中对左良玉说这只是谣言。D.郭汾阳和李临淮功盖全国,得势后都听从朝廷调遣,不以军功为傲。★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久于行阵,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然则今日所称为熊罴不二心者,舍将军其谁?(2)朝廷所以重将军者,以能节制经纬,危不异于安也。4.作者认为宁南侯不应该前往南京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检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①,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选自《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攀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躬耕于南阳(①)(2)猥自枉屈(②)(3)攘除奸凶(③)(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④)★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荷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候”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4.结合文义,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参考答案】(一)【答案】1.B2.D3.(1)长期在军队中,熟知情况,有像将军这样的人吗?那么,今天被称为英武勇猛、忠心耿耿的大臣,除了将军之外还能有谁呢!(2)朝廷器重将军,是因为将军能控制局面,使之井然有序,在危急时和安宁时是一样(没有什么不同)。4.(1)赞美他的雄才武略,忠诚不二,更应杀敌报国。(2)江州要地,必须戒备,且可自筹军粮。【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惟愿将军贾其余勇”的“贾”:应译为“卖”,而不是“勉励”。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以偏概全,错在“得势后都听从朝廷调遣”这个地方。从原文“同时临淮,亦与齐名,其后势位之际,稍不能忘,偃蹇蹉骎,乃至偏较不复禀承。此无他,功名愈盛,责备愈深”。可知:李临淮得势后,比较傲慢以至于失意。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久于行阵”,长期在军队中;“行阵”就是行伍,军队的意思。“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的“如”,像;“熊罴”:熊、罴都是猛兽,此处喻勇猛武士。“不二心”:即一心,比喻忠诚。“舍将军其谁”,意思是除了将军之外还能有谁呢。第(2)句采分点:“所以”,译为“……的原因”;“以”,因为;“危”,此处是名词,译为“危险的时刻”;“不异于”,不同于。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梳理、概括归纳文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宁南侯不应该前往南京的理由是什么?从原文“相传谓将本驻节江州,且扬帆而前。老夫以为必不然,即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可看出作者不希望宁南侯南京的理由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嫖姚!也就是希望他驰骋沙场,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第二个理由,从原文“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冲也。郧、襄不戒,贼势鸱张,时有未利。或需左次以骄之,储威夙饱,殚图收复,在将军必有确画。过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义何居焉。若云部曲就粮,非出本愿,则尤不可”“荆土千里,自可具食,岂谓小饥动至同诸军士仓皇耶?”可概括出:部队如果缺粮要自己筹备,不要扰民,更不要驻扎九江却意欲在南京取得粮食。(二)【答案】1.①亲自②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③排除,铲除④不,没有。2.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3.“不求闻达于诸侯”,则是一种人生态度,指自己对名利的淡泊。“骜爵禄”,指对高官厚禄的不屑。启示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生在世不应醉心于物质、名利的追求,应恬淡一点。4.①都是帝王(身居高位)②都是求贤若渴③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5.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和对后主的建议。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1)躬耕于南阳的“躬”,亲自的意思,成语有“事必躬亲”“反躬自省”之说。(2)猥自枉屈的“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表示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敬意。(3)攘除奸凶的“攘”,动词,排除、铲除。左边是“提手旁”与铲除、排除相关,相应的句子有“攘外必先安内”“尊王攘夷”。(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的“弗”,否定副词,不,没有。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中的采分点:“苟”,苟且;“全”,保全;“于乱世”“于诸侯”都是介宾后置;“闻达”,闻名显达。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观点,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做这种题需要通读文段,把握关键语句,揣摩作者的意图,最重要的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题干要求回答: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候”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做的时候简单翻译一下这两句话的意思,二者的共性都是淡泊名利,不追求荣华富贵。这告诉我们自己的人生中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不能攀慕富贵、奢求高官厚禄。4.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观点、态度等进行筛选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分析的角度,从内容、形式、表达效果等方面去思考和把握。文章要求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这个题是寻找两个文段中人物的共性。从身份来看,两人都是帝王;从行为来看,两人都礼贤下士;从动机来看他们求贤若渴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成就一番霸业。要善于找到比较的切入点,多角度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创作意图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章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文本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此类阅读探究题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综合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疑难问题;三是辐射性,即问题可适当拓展至阅读的文本以外的内容。题干要求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作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出师表》历来被后人作为美谈。从内容的层面来看,主要反映了诸葛亮对先主的知遇之恩的缅怀,对后主刘禅的忠心并提出了种种建议。从形式层面来看,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朗朗上口。整篇文章中心明确,脉络情晰,层次井然,金句迭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及备已得益州,权令中司马诸葛瑾从备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权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虚辞引岁也。”遂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史。关羽尽逐之。权大怒,遣吕蒙督兵二万以取三郡。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以不返三郡,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会闻魏公操将攻汉中,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更寻盟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二十四年。初,鲁肃常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及吕蒙代肃屯陆口,以为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密言于权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曰:“今欲先取徐切,然后取羽,何如?”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易为守也。”权善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B.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C.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D.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其管辖范围主要在四川一带。B.长史,中国历史上的官职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掌握实权的官员。C.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古代多指君、后之位,用为皇帝(君主)的代称。D.后旬,即下旬,古代历法每月分为三旬,后旬指二十一日到月底这段时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为了让他交还荆州,便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地方长官,却全部被关羽驱逐,于是派吕蒙率兵两万人夺取三郡。B.鲁肃准备与关羽会谈,将领们替他担心,不让他去。鲁肃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开导劝说,他相信刘备不会忘恩负义,关羽也不会谋害自己的性命。C.曹操将要攻打汉中时,刘备恐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命令诸葛瑾答复刘备,愿意再度和好,于是双方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D.吕蒙代替鲁肃后,认为关羽素来勇猛雄武,有兼并江南的野心,便想凭借优势解除关羽这一后患,孙权却想先攻取徐州,吕蒙最后说服了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2)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答案】10.C

11.B

12.B

13.(1)我正打算夺取凉州,取得凉州以后,才能全都把荆州交给你们。(2)况且关羽君臣夸耀他们的欺诈力量,处事反复无常,不可以把他们当作心腹对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乌林那次战役,左将军(刘备)直接参战,竭尽全力打败敌人,难道能白白辛苦,不拥有一块土地,而您要来收取土地吗?“行间”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而”,连词,连接较长的句子时,其前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掌握实权”错,长史在古代一般都是具有幕僚性质的官员。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他相信刘备不会忘恩负义”错。原文第2段是“刘备负国,是非未决”,说明他认为刘备忘恩负义,是非曲直还没有最后的结论。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第1题得分点:“方”,正;“图”,打算;“相”,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们”。第2题得分点:“矜”,夸耀;“诈力”,欺骗的力量;“以腹心待”,省略句,应该是“以(之)腹心待”参考译文:在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派中司马诸葛瑾向刘备索求荆州各郡,刘备没有同意,说:“我正打算夺取凉州,取得凉州以后,才能全都把荆州交给你们。”孙权说:“这是有借无还,不过是找借口来拖延时日罢了。”因此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地方长官。关羽却全部加以驱逐。孙权大怒,派吕蒙率兵两万人夺取三郡。

鲁肃准备与关羽会谈,将领们疑虑恐怕发生变故,劝鲁肃不要去。鲁肃说:“事到如今,最好的办法是开导劝说。刘备忘恩负义,是非曲直还没有最后的结论,关羽又怎么敢谋害我的性命!”于是邀请关羽会面,各自在百步以外驻扎自己的部队,只有双方将领带佩刀相见。鲁肃于是责备数落关羽不退还三郡,关羽说:“乌林那次战役,左将军(刘备)直接参战,竭尽全力打败敌人,难道能白白辛苦,不拥有一块土地,而您要来收取土地吗?”正在这时,听说魏公曹操将要攻打汉中,刘备恐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命令诸葛瑾答复刘备,愿意再度和好。于是双方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归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属刘备。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当初,鲁肃经常劝说孙权,由于曹操势力仍然存在,应该暂且安抚结交关羽,和他共同对敌,不能失去睦邻友好。等到吕蒙代替鲁肃驻军陆口,吕蒙认为关羽素来勇猛雄武,怀有兼并江南的野心,况且关羽的军队驻扎在孙权势力的上游,这种形势难以持久,于是他秘密告诉孙权说:“如今命令征虏将军孙皎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城,蒋钦率领流动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活动,哪里出现敌人,就在哪里投入战斗,而我为朝廷据守襄阳,这样,何必担忧曹操,又何必依赖关羽。况且关羽君臣夸耀他们的欺诈力量,处事反复无常,不可以把他们当作心腹对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没有立即向东进攻我们,是因为您圣贤英明,以及我和其他将领们还存在。如今,我们不在力量强壮时解除这一后患,一旦我们势力衰落,再想与他较量,怎么还有可能!”孙权说:“现在,我准备先攻取徐州,然后再进攻关羽,怎么样?”吕蒙回答说:“如今曹操远在黄河以北,安抚笼络幽州、冀州,来不及考虑东部地区的防守,徐州地区的守军听说不值一提,前去进攻就可以打败。然而这里交通方便,适合骁勇的骑兵驰骋,您今天夺取徐州,曹操十余天后就一定会来争夺,尽管用七八万人防守,仍会令人担忧。不如击败关羽,将长江上下游全部占据,我们的势力更加壮大,也就容易守卫了。”孙权很赞同吕蒙的建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文帝黄初四年春三月,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五月,太子禅即位,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横门①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始,亮使赵云、邓芝为疑兵据箕谷,而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魏以汉昭烈②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及出军祁山,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大破之,士卒离散。亮乃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③,文公④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有删改)【注】①横门:长安城北西侧第一门。②汉昭烈:指刘备。③得臣:春秋楚人。曾率楚军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楚军溃败,被楚成王赐死。④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B.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C.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D.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嗣子,中国古代帝王继任者的称谓,后泛指太子,此处指刘禅。B.股肱,股指大腿,肱指手臂,此处指辅佐君主的重臣。C.邸阁,中国古代官府设立的用以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D.四海,意同“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中的“四海”,泛指天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主看中诸葛亮的超群之才,曾在病重时交代他:假如刘禅可以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假如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B.诸葛亮认为魏延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计划很危险,不如安稳地经由宽广平坦大道夺取陇右,而不用担心意外,所以没采用魏延之计。C.蒋琬认为天下未平就杀害有才能、计谋的人很可惜,诸葛亮便用孙武制胜于天下和魏绛斩杀杨干的事例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D.诸葛亮在祁山、箕谷之败后没有盲目增加兵员,而是认真反思原因并制定了赏罚分明、磨砺士兵、讲习武艺等一系列举措以求成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以汉昭烈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2)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14.诸葛亮执行军法处死马谡,为何祭吊时却流下眼泪?请结合文章分析原因。【答案】10.B11.A12.C13.(1)魏认为汉昭烈已经死了,因此毫无防备,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与民间都很害怕。(2)如今我想要裁减军队,精简将领,明确刑罚,反省过失,为今后研究一个改变现状(以获得成功)的方法。14.(1)马谡不听诸葛亮节制调度导致大败,眼泪为马谡自招杀身之祸而流;(2)马谡才能超过常人,可堪大用,诸葛亮杀了他将失去一员大将,眼泪为痛失人才而流;(3)不杀马谡就会导致法令废弛,无法让众人信服而继续讨伐敌人,眼泪为自身无奈而流;(4)刘备临终前曾提醒诸葛亮马谡常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眼泪为不听刘备之言后悔而流。(答出任意3条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听说夏侯楙是武帝的女婿,胆小没有谋略。如今给我五千名精兵,直接从褒中出军,走到子午谷而向北,不超过十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突然到达,肯定丢下长安逃跑。“精兵五千”是定语后置句,“五千”是后置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长安”是“到”的地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泛指太子”错误,嗣子指有继承权的嫡长子,不一定是太子。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魏绛斩杀杨干”错误,由原文“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可知,应是斩杀杨干的仆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以”,动词,认为,第二个“以”,介词,因为,“是以”,因此;“既”,已经;“略无”,毫无;“卒”,突然。(2)“减”,裁减;“思过”,反思过失;“校变通之道于将来”,状语后置,为今后研究一个改变现状(以获得成功)的方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大破之”可知,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制调度,行动、措施烦琐扰人,舍弃水源而到山上扎营,不下来据守城池,张郃堵绝他的引水渠道,然后发动进攻,把他打得大败,所以马谡是自招杀身之祸,诸葛亮为此流泪。由“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亮深加器异”可知,越巂太守马谡才华和器度超过常人,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将他作为特殊人材,非常器重,但现在却不得不杀了他,所以诸葛亮是为自己失去一员大将而流泪。由“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可知,诸葛亮认为如今天下分裂,战争刚刚开始打起来,假如再废弛法令,哪里还能讨伐敌人呢,所以只能杀了马谡,否则无法服众,这是因为无奈而流泪。由“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可知,刘备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此人不可大用,但诸葛亮没有听信刘备,依然重用马谡,结果导致街亭失守,这是为没有听信刘备之言而后悔落泪。参考译文:魏文帝黄初四年(223)春三月,汉主病情严重,命令丞相诸葛亮辅助太子,汉主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肯定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功一统的大业。假如嗣子可以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假如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哭道:“我怎么敢不竭尽辅助之力,奉献忠贞的节操,并以死相继呢!”五月,太子刘禅登位,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准备入侵,与众部下商量。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候楙是武帝的女婿,胆小没有谋略。如今给我五千名精兵,直接从褒中出军,走到子午谷而向北,不超过十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突然到达,肯定丢下长安逃跑,把横门的官府仓库里和平民的粮食,足够使部队都有吃的了。这样,就一举而可以平定咸阳以西了。”诸葛亮认为这计划危险,不如安安稳稳地经由宽广平坦的大道,可以平安地夺取陇右,肯定万无一失地攻克而不用担心意外,所以不采用魏延的计策。开始时,诸葛亮派赵云、邓芝为疑兵占据箕谷,而亲自率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号令严明。魏认为汉昭烈已经死了,因此毫无防备,究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与民间都很害怕。起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华和器度超过常人,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将他作为特殊人材,非常器重。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的话往往超过实际情况,不能重用他,你一定要把他看清楚。”诸葛亮仍不以为然,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让马谡在前面督率各部队,与张邰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制调度,行动、措施烦琐扰人,舍弃水源而到山上扎营,不下来据守城池。张郃堵绝他的引水渠道,然后发动进攻,把他打得大败,士兵逃散。诸葛亮拘捕马谡入狱把他杀了。诸葛亮又亲自去祭吊,为他流泪。蒋琬对诸葛亮说:“从前楚王杀了得臣,晋文公露出喜悦的神色。如今天下没有平定就杀害有才能计谋的人,难道不可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之所以能够在整个天下都制服敌人、取得胜利,是因为施行法令严明:因此杨干违反法令,魏绛把他的仆人杀了。如今天下分裂,战争刚刚开始打起来,假如再废弛法令,哪里还能讨伐敌人呢!”……这时,赵云、邓芝的部队也在箕谷被打败了。有人劝诸葛亮再调兵出征,诸葛亮说:“我军在祁山、箕谷都多于敌人,没有打败敌人,却被敌人打败,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士兵少,而在于我自己。如今我想要裁减军队,精简将领,明确刑罚,反省过失,为今后研究一个改变现状(以获得成功)的方法。假如不能这样的话,即使士兵多又有什么用呢!从今以后,凡是为国家忠心谋虑的人,只要尽心竭力地指责我的过失,那么大事可以办成,敌人可以消灭,在短期内就可成就大功。”于是对有微小功劳的人也在核实后加以提拔,对勇敢有气节的人在甄别后加以表彰,承认错误、责备自己,在国内宣告所犯的过失,磨砺士兵,讲习武艺,以此为将来打算,将士精心操练,百姓忘记了自己的失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统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节选自《国语·越语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B.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C.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D.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湖”,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文中特指太湖。B.“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大夫分为上、中、下三阶,后成为对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C.“不榖”,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词;“孤”“朕”“寡人”等也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D.“四封”,四面疆界,四境之内。“封”的意义和“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相近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勾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勾践不从。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2)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14.勾践为什么“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10~14题答案】【答案】10.B11.C12.D13.(1)(越王)最终出兵攻打吴国,在五湖之战中打了败仗,退守到会稽山上。(2)(大地)生长万物,包容并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14.(1)越王勾践虚心接受了范蠡的建议。(2)文种善于治理内政。(3)范蠡长于外事,忠于勾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夫”是句首发语词,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C。“随时以行”是指按照天时而行事,“行”后不带宾语;“是”是代词“这”,做“谓守时”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朕”是皇帝的自称词,不是谦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D.“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错,从文章最后两段“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可见,应是越王勾践从吴国为奴返回越国之后。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兴师”,出兵;“伐”,攻打;“战于五湖”,在五湖作战;“栖于会稽”,退守到会稽山。(2)“生万物”,生长万物;“容畜禽兽”,包容并蓄养飞禽走兽;“受其名”,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兼其利”,得到它应得的利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可见,越王勾践这么做是虚心接受了范蠡的建议。“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根据“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可知,是因为文种善于治理内政。范蠡长于外事,忠于勾践。参考译文:越王勾践继位第三年想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治理国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国家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国家将倾覆时要设法转危为安;平时处理国家政事要得当。”越王问:“要做到这三点该怎么办呢?”回答说:“要保持国家强盛就应顺从天道,要使国家转危为安就应顺从人道,要妥善地处理国家政事就应顺从地道。君王不问我,我不敢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国家强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现在君王没有等到国家殷富,就要采取过分的举动;没有等到国势强盛,就骄傲起来;没有辛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对方没有天灾,就想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就要挑起事端。这样会违背天意,而且失掉人和。君王如果这样做,必将危害国家,损害自身。”越王不肯听从。范蠡又进谏说:“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阴谋做不道德的事情,喜欢使用不吉祥的器物,首先向别人挑起事端的人,最终反要被人所害。做得过分的事情是上天所禁止的。首先挑起战争,决不会有好处。”越王说:“不要再说这些惑乱视听的话了,我已经拿定主意!”越王最终出兵攻打吴国,在五湖之战中打了败仗,退守到会稽山上。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我没有听从你的话,以至到了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答道:“君王难道忘了吗?保持强盛要顺从天道,转危为安要顺从人道,处理政事得当要顺从地道。“越王问:“要顺从人道,该如何去做?”回答说:“现在应该用极谦卑的辞令,极恭敬的礼节,带上珍宝和女乐,去向吴王求和,用高贵的名号推崇他。如果这样还不行,君王那就只有亲自去做他的奴仆。”越王说:“好吧。”命令大夫种守卫国家,自己和范蠡到吴国做奴仆。三年后,吴王打发他们回国。一回到越国,越王就向范蠡请教说:“现在要妥善处理政事,该怎么办呢?”回答说:“处理政事得当应顺从地道。只有大地能包容万物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完成自己的功能而不失时机。(大地)生长万物,包容并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凡物不论好坏,都使之成长以养活人的生命。时令不到,不能勉强让人生长;功夫不够,也不能勉强成事。顺乎自然,权衡天下大势,以等待时机的来临,再加以匡正,才能在适宜的时机下使天下稳定。君王应和男女百姓共同从事耕织,消除百姓的祸害,以防止上天降下灾殃。还要开辟荒地,充实仓库,让百姓富足。不要让民众旷时废业,以致成为祸乱的阶梯。天时将会有反复,吴国的事情也会有间隙可乘,只有懂得天地的常规,才能取得天下既成的利益。如果吴国的事情一时还没有间隙可乘,天时还没有转化的迹象,君王就应专心安抚和教育民众,等待报复的时机。”越王说:“我的国家就是你范蠡的国家,你好好谋划吧!”范蠡答道:“在国境以内,那些治理百姓的事,这些事情我比不上文种。在国境以外,对付敌国,决断大事。这些事情,文种却也不如我。”越王说:“好吧。”于是就叫文种治理内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面,一多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医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体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B.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