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_第1页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_第2页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_第3页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_第4页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简介

在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以后,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就上升为所有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类[1]。病毒感染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约60%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迄今,全世界发现的病毒>3000种,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200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病毒学大会上,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提出的第7份报道收录3600多种病毒,其中使人类致病的病毒1200多种。20纪80年代医学家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2003年又发现了一种由新的冠状病毒所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ome,SARS),具有高度传染性,致死率高。现在全世界的医务人员都在寻找能治疗该病的新药。

第2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至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类:

(1)抑制病毒复制的抗感染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药;(2)针对临床症状的止咳、镇痛、解热和消炎等治疗药;防止继发感染的抗感染药;(3)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及阻断病毒传播的消毒药等。而寻找和开发无污染、低毒副作用的新的、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社会意义。天然药物具有许多化学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而中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中药资源极为丰富,研究和使用的历史悠久,且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其有效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现在就各类型的抗病毒的中药作一综述。第3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乙型肝炎病毒(HBV)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影响公众健康问题,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和发病率高的特点,是目前已知七型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寻找有效的抗HBV药物是当务之急。核苷类似物在抗HBV方面显示了其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停药后复发率高,对HBeAg作用不明显,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近年来,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已有不少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当前常用于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中药有:苦参素、岩黄连、枸杞子、红孩儿、莪术、天青地白草、茵陈、叶下珠、珠子草、白花蛇舌草、淡竹叶、女贞子、赤勺、丹皮、水芹、蚤休、虎杖、半枝莲、青叶胆、夏枯草、鸡骨草、地耳草、垂盆草、山豆根、葛根、甘草甜素、绵茵陈、小茴香、柴胡、大黄、龙胆草、蒲公英、板蓝根或大青叶、连翘、郁金、丹参、五味子、黄芪、黄芩、华蟾素、茜草、金钱草、猪苓多糖、香菇多糖、冬虫夏草等。中药作为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的辅助治疗,对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早已有许多报道。对HBV的治疗,尚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从中草药中可分离得到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肝炎药物。从中草药中分离有效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造,是防治慢性肝炎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4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用于乙肝治疗的几种中药

(1)苦参素苦参素是由苦参及苦豆子中提取的,其中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可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能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经研究发现,苦参碱是对乙、丙型肝炎病毒均有效的药物。苦参素具有明确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抗心律失常,抗病毒,抗寄生虫等药理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症同干扰素,治疗效果与干扰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无干扰素的副作用。

(2)岩黄连有效成分为岩黄连总碱。实验表明,岩黄连能增进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甲、乙、丙肝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较快产生抗体,故能通过清除肝细胞内病毒,达到退黄的目的。第5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3)复方虫草珍珠胶囊珠子草属大戟科油柑属,是苦味叶下珠的同系物,其水和醇提取液对HBV均有灭活作用。以珠子草为主药佐虫草菌丝等制成的复方虫草珍珠胶囊,具有较快改善乙肝症状,恢复肝功能的效果。若联合胸腺肽,阿昔洛韦等使用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4)猪苓多糖

研究猪苓多糖和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猪苓多糖是从猪苓中提取的多糖物质,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发现:猪苓多糖组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是32.5%,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组是35%,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多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第6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综上所述,作为一类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药具有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在抑制病毒复制和清除病毒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公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近年来,拉米夫定(lamivudine)、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但必须长期服用,而长期服用可以引起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而出现耐药并影响疗效,而且,停药后HBV-DNA往往又再出现。所以,中药在抗乙肝病毒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研究。第7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仅在2000年一年中,全球就有530万人新感染上HIV,使全世界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总数达到3610万人,目前全球每天有15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我国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中药治疗艾滋病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病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而它的优势突出表现在药源丰富,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少,疗效较好,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从传统中药和植物资源中寻找新的抗HIV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是国内外新药研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我国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下面就举几个用于治疗爱滋病的中药。第8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用于爱滋病治疗的几种中药

(1)黄芩苷类纯中药静脉注射剂“黄参苓”系列产品在国际上研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研领域中居有一定的地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参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HIV-1型病毒具有灭活及完全的抑制作用”,“对细胞不但没有损害,并有较强的促活作用”。黄芩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在细胞培养中可以抑制HIV-1病毒逆转录酶(RT)和细胞病变(CPE),抑制病毒荧光抗原(FA),P-4抗原和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抑制HIV-1在HO细胞中生长。黄芩苷元体外可抑制HIV-1逆转录酶,静滴可使爱滋病病人P-4抗原下降,T4淋巴细胞上升。研究发现,黄芩苷及黄芩苷元的6-羟基被遮蔽后则丧失了抑制HIV-1RT的活性,说明6-羟基为抑制HIV-1RT活性所必需。

第9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姜黄素近年来,发现姜黄素具有抗HIV的作用,HIV感染的演化及免疫缺陷的发展与潜伏前病毒的激活有关,前病毒的复制受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控制。LTR调节因子可能是HIV-1潜伏前病毒通过许多激活因素转录激活的基础。姜黄素抑制HIV-1慢性感染的HIV-1LTR活性和病毒复制,提示姜黄素对处于前病毒状态的病毒有作用,姜黄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影响HIV-1LTR活性调节因子。另外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在其抗HIV复制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推测姜黄素用于HIV感染患者的治疗,可增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防止继发性感染,但对细胞免疫功能无影响。

(3)甘草日本科学家曾经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抑制率高达98%。俄罗斯也曾利用甘草提取的甘草酸研制出减缓艾滋病病毒增殖的新药。我国各种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目前开展的并不普遍。但是在应用中西药物,尤其是以传统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爱滋病患者、改善病人生命最后阶段生活质量上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在相对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联合抗病毒疗法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对爱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第10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4)大蒜王满霞等用MTT法及CPE法测定大蒜提取物大蒜G0889的抗HIV病毒作用。结果表明:G0889对HIV21等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MT4细胞CC50为0.89,亚毒性浓度SC=0.625,其中50抑制率EC50为0.19,最高保持率(抑制率)达94.76,治疗指数TI=0.89/0.19=5。

(5)其他研究还发现为天花粉蛋白、南方栝楼蛋白峰V、南方栝楼蛋白Ⅵ巴Ⅱ、丝瓜子蛋白、油瓜根蛋白、油瓜根、木盍藤子蛋白老鼠拖瓜蛋白、大叶木鳖子根蛋白、西双版纳根Ⅱ均有较为显著的抗爱滋病的作用。第11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疱疹病毒(HSV)

用于抗疱疹病毒的主要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黄连黄连的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和表小檗碱。此外,还含有木兰花碱及阿魏酸等。用黄连的水提取液即使稀释30倍,对兔角膜细胞Ⅰ型单纯疱疹感染的病原,第7天仍有抑制作用。

(2)八角莲通过观察5种含鬼臼毒素的八角莲(八角莲、批鳞八角莲、川八角莲、桃儿七和南方山荷叶根茎的MeOH及CH2Cl2

提取物)抗HSV-1的作用,发现水溶性提取物中除川八角莲外,其余各种对HSV-1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脂溶性提取物除八角莲外,均因本身毒性太大而未显示抑制作用。

(3)芍药芍药提取物CY对HSV-1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用药后次日即可见效。第12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板蓝根和喜树果将HSV-2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分别吸附于Vero-E6细胞和BGM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的板蓝根针剂和喜树果煎剂,培养后前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反应阴性;后者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发现细胞生长正常。撤药后继续培养并按原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两种药物都有杀病毒而非抑制作用。(5)大黄用大黄提取液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药液对HSV-1和HSV-2的有效浓度分别为50μg·mL-1和20μg·mL-1,说明大黄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HSV感染的药物。且大黄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低,临床常以煎剂口服,故可作为全身抗HSV感染的治疗用药。实验证实,大黄不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提示其抗病毒的作用是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的某个环节产生,故不宜作为预防用药。第13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柯萨奇病毒(CV)

(1)黄芪黄芪对CVB感染大鼠心肌细胞钙内流量呈显著抑制作用,同时细胞中CVBs-RNA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说明黄芪具有钙拮抗作用,可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钙内流量升高,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钙损伤,并对细胞中病毒RNA复制有抑制作用。(2)灵芝灵芝是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薄芝是常见品种。薄芝醇提物具有明显抑制CVB3繁殖和保护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3)苦瓜素苦瓜素对柯萨奇B3(CVB3)病毒RNA复制的抑制作用,实验采用差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观察苦瓜素在体内外对RNA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体外、体内实验中苦瓜素组CVB3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01。提示苦瓜素具有明显抑制CVB3RNA复制的作用,可能为一种良好的抗CVB3感染的药物。另外,对CVB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还有乌药、木香、龙牙璃木、苦参、高山红景天、贯众、虎杖等。第14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呼吸道病毒(1)金银花金银花在细胞外抑制柯萨奇及埃可病毒作用很强,其水煎剂(1∶20)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上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2)连翘连翘种子挥发油显示了明显的抗流感病毒活性,与金银花配伍组成银翘散,与黄芩、栀子等清热解毒药可组成连翘清毒散,消痈散结。风热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连翘加荆芥起到疏散风热解毒的作用。(3)黄芩

黄芩水煎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其所含药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对流感病毒唾液酸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常应用中成药银黄片,为金银花的提取物与黄芩提取物组成,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第15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穿心莲目前临床常应用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是从穿心莲叶中提取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再半合成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配制灌封而成的灭菌水溶液。穿琥宁注射液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常用于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目前在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为首批必备中成药之一,对婴幼儿肺炎效果尤佳。(5)刀豆在鸡胚中它可抑制Lee流感病毒的繁殖,在组织培养中抑制作用更强,左旋刀豆氨酸对病毒没有直接灭活作用,亦不干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影响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细胞培养中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可被L2精氨酸完全逆转。第16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鱼腥草鱼腥草含有槲皮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胚肾细胞培养试验证明,鱼腥草煎剂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京科682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011)的细胞病变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预防和保护作用。鱼腥草醇提物滴鼻或腹腔注射,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感染的小鼠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合成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此外鱼腥草还有抗乙型肝炎抗原和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7)黄芪黄芪A6组分对流感病毒包膜功能及影响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有较明显作用。A6组分对100LD50或100ID50感染的流感病毒FM1小鼠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降低感染幼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其平均存活天数。降低感染成年鼠的肺湿重,经X2和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第17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

用于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重要主要有空心莲子草,空心莲子草对EHFV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治疗后乳鼠生存率提高,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病毒抗原量减少。EHFV感染的致死性乳鼠模型的建立使在体内评价抗EHFV药物的效应成为可能。第18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小结抗病毒天然药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另外天然药物的来源也更加广泛,两种或多种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联合使用使得其抗病毒疗效有显著改善。各种生物学技术被用于大规模筛选抗病毒中草药。在研究程序上,在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从机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生物学水平着手,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多元化探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使得中药的应用更加准确有效,安全可靠。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有效成分和病毒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另外中药的发展要“中药现代化”,达到“安全、有效、可控”的要求。第19页,共2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参考文献

[1]张其威,张楚瑜.抗病毒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成药,2005(27):116-119.[2]苏雄.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4(28):538-541.[3]王融冰,吴璐,江宇泳.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01,4(10):768-770.[4]刘立,张光华.岩黄连治疗病毒性肝炎并高胆红素血症3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4):182.[5]陈茜,孙爱民,王和平等.利用2.2.1.5细胞株筛选中草药抗HBV活性的实验研究[J].Journalofmathematicalmedicine,2000,13(1):23-24.[6]YehSF,HongCY,HuangYL.EffectofanextractfromPhyllanthusamarusonhepatitisBsurfaceantigengeneexpressioninhumanhepatomacells[J].Antiviralresearch,1993,20(3):185-190.[7]郑亚江,王灵台.中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04-305.[8]赵晶,张致平,陈鸿珊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