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肇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2023肇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2023肇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2023肇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2023肇庆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他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

使用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山项洞人B.元谋人C.北京人D.蓝田人

2.探究共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同之处是()。

①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经营原始农业④制作彩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

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段叙述的内容来自

A.历史传说B.考古发现C.史书记载D.新闻采访

4.《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

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句话反映出()

A.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B.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

C.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5.“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铸造主要为此服务,青铜器的制作需要协调和组织不同

工序的管理人员,不是个人,家庭甚至一般村社所能完成的,所以青铜铸造业始终被王室

和贵族所垄断,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青铜便是政治权力”,这种把青铜器,尤其是青

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和地位联系起来的观念,在当时是借遍认同的,并已形成为一种制度,

夏、商、周三代在找矿、采矿、冶炼、铸造等技术工艺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工艺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从而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当时世界各国的最高峰。下列属于

材料中说明的青铜铸造业发达的原因是()

①祭祀和战争的需要②官营手工业保证了青铜制作的正常进行③青铜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④青铜器具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⑤找矿、采矿、冶炼、铸造工艺水平的不断积累和提高

A.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6.“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春秋争霸D.武王伐纣

7.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下列能够获得奖励的人包括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D.“法

治”

9.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下列对相应的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价值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文化遗产历史价值

A都江堰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是古代水利航运工程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

B大运河集防洪、灌溉、水运于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莫高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A.AB.BC.CD.D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秦末和春秋末B.春秋和战国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朝

11.“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

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

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

亡。”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A.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

C.东汉晚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D.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

12.据史书记教,“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

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与这段材

料直接关联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B.实行分封制C.废除分封制D.颁布“推恩令”

13.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后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

政策是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14.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都有参加的国家是.

A.蜀国

B.吴国

C.魏国

D.东汉

1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可以从书中

查阅的史实有()

①诸侯争霸

②文景之治

③巨鹿之战

④官渡之战

⑤三国鼎立

A.①②®©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16.“草头”是常熟居民喜食的一种蔬菜,它的学名叫“苜蓿”,从下面示意图可知

()

B.“草头”的传入与丝绸之路有关

C.“草头”原产于中原地区

D.“草头”的到来与长城的修建有关

1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

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18.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

“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己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

19.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东北齐

十六国西

;①北周

东晋②齐梁陈

A.宋、北魏B.西晋、宋C.北魏、宋D.末、西晋

20.达尔文曾经说过,他的人工选择思想形成是受到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位著名农学家著作

的影响。这部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其作者是()

A.贾思勰B.郦道元C.祖冲之D.顾恺之

二、综合题

21.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

找证据。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额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

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

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

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

一〔”嘴”心出

£1X2困3S4X5

殳乱廿化石鼓才鸟中雷化石W火爆过构林忖柠收旺春再包配养电疗化石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填写图号)

(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

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的。

材料一尧知子朱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

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供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从材料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那些人?这一制度实行的

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

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

史有什么影响?

23.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二北魏都城平城所处位置偏北,周围农业不太发达。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

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

达的洛阳。鲜卑贵族大多反对迁都。孝文帝没有退却,他巧妙而坚定地实施了迁都计划,

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魏主(孝文帝)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今欲断诸北语(少数民族

语),一从正音(汉语)。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突然改变)。三十已

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所涉及的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4)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对我国

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24.改革是强国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

于私斗,乡邑大治。

一一《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王维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

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

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一一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秦

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采用哪一制度取代了古封国制?秦始皇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

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致的状况,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

解析.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能

够直立行走。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

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

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距今约3万年,排除;B项距今约170万年,排

除;D项距今约80万年,排除。故选C。

2.A

解析.A

【详解】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①③符

合题意;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生活在大江大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

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会制作陶器,②符合题意;河姆渡人不

会制造彩陶,④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3.A

解析.A

【详解】

材料"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种民主推线

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制"。尧、舜、禹是我国的历史传说人物,故A项

正确;尧、舜、禹的史迹尚未有考古发现,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不是出自史书记载,排

除C项;尧、舜、禹是远古的历史传说,无法新闻采访,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解析.C

【详解】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

下”。故题干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出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C符合题意,

排除AB;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发生在秦朝,排除D。故选C。

5.C

解析.C

【详解】

依据题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铸造主要为此服务”的信息可知,青铜器具涉及生活

的各个方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①②③⑤都是青铜铸造业发达的原

因,C符合题意;故选C。

6.C

解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相桓公”

是指管仲辅助齐桓公的史实,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管仲建议,进行改革,使齐国实

力增强,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故C符合题意;炎黄战蚩尤属于神话传说,故A不符合

题意;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最终建周灭

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A

解析.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经济上奖励耕织,军事上奖励军功,故得到奖励的人是①③,故A项正确;商鞅变法里

没有对商人进行奖励的措施,同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故②④选项都错误,排除BCD

项;故选A。

8.B

解析.B

【详解】

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的主张,"民贵君

轻”是孟子的主张,"法治"是韩非子的主张。故答案选B,排除ACD三项。

9.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城是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故D正

确;战国时期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是集防洪、灌溉、水运于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

谐,故A错误;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促进南粮北运,尤其是促进了沿线地

区的经济发展,故B错误;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

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是道教,故C错误。综上答案D。

10.A

解析.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末农民起义时期,项羽在巨鹿之战中

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指春秋末

期越王勾践背负亡国之恨,卧薪尝胆,终于灭掉吴国,报仇雪耻,因此涉及的历史事件分

别发生在秦末和春秋末,A正确;据此分析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解析.B

【详解】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

亡,B符合题意;A项没有体现东汉中期以后的状况,排除;C项没有体现“东汉前期,皇

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排除;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表

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B。

12.D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

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可知,与之直接关联

的措施是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

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结果王国的封地越来

越小,诸侯国的势力大为下降,难以同中央对抗,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D正确;秦统一

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AC排除;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B排除。故选

13.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

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

政策是休养生息C正确;大兴土木与秦朝末年相关,排除A;大兴文治、平抑物价与汉武

帝相关,排除BD。故选C。

14.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0年,曹操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208年,曹操和刘备、孙权进行赤壁

之战。曹操被儿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解析.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汉武帝长达2000多年的史事。因此,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诸侯争霸②文景之治③巨

鹿之战,故正确答案为C。④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⑤三国鼎立发生在三国时期,都

在《史记》记述的范围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或⑤的选项,故选C。

16.B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西汉开辟了丝绸之路。题干的示意图表明西

域的葡萄、苜蓿等传入中原。由此可知,“草头”的传入与丝绸之路有关,故B符合题

意;张骞通西域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战国时期苜蓿未传入中原。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

的示意图表明“草头”原产于西域。故C不符合题意;秦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

“草头”的到来与长城的修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A

解析.A

【详解】

依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

大量南迁,不仅给江南地区带去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小

麦种植推广到江南,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劳动,关系逐渐融洽起来,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A

解析.A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

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

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北朝,北魏结束十六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北方;在南朝,宋取代东晋;

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A

解析.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存

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选项A符合题意;郦

道元是地理学家,B排除;祖冲之是在数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C排除;顾恺之是画家,D

排除。故选择A。

二、综合题

21.【寻找证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1.图2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图5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进行解释】

“骨相”.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复原

解析.【寻找证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1.图2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图5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进行解释】

“骨耙”.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或,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详解】

【寻找证物】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头盖骨化石”;图2是“肢骨

和和牙齿化石”;读图1和图2可知.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前

额低平、飘骨突出、嘴部前伸•图4是“砍砸器和削刮器",图5是''鹿骨化石";读图

4和图5可知.北京人用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图3是“被火烧过的朴树籽”;

读图3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因此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1

和图2;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和图5;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

3。

【进行解释】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以使用骨耙耕地,因此

说骨耙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

生活。因此说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因此“骨耙”可

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

造房国,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根据探究可知,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文明距

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考古发现中的遗迹、遗物、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和推测史前文明

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的劳动工具和场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

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劳动工具和房屋。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

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22.(1)禅让制;特点.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大意对即可给

分。)

(2)启继承了禹的首领之位。(大意对即可给分。)

(3)分封制;宗亲和功臣;目的.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

统治

解析.(1)禅让制;特点.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大意对即可给分。)

(2)启继承了禹的首领之位。(大意对即可给分。)

(3)分封制;宗亲和功臣;目的.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大意对即可给分。)

(4)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大意对即可给分)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尧知子朱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禅让制的特点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

(2)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一夏朝。禹死

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首领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

禅让制可是了"天下为家"局面。

(3)根据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

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对西周分封制的描

述。根据材料"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可知被分

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宗亲和功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周王朝

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根据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

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可知,秦朝为了加强对

地方的管辖,实行了的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3.(1)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2)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

平城位置偏北,农业不发达,洛阳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达。(答出其中一点

即可)

(3

解析.(1)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2)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平城位置偏

北,农业不发达,洛阳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达。(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4)促进了民族交融(或“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

中华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