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生态护坡能保障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人员选取四段某新建高速公路边坡,分别移栽不同植被(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年后四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移栽类别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草本93372601.8乙灌木65332.2丙草本+灌木99625803.9丁无8934.9A.表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是通过目测估计法进行计数的B.与其它三段护坡相比,丁段边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与单独移栽相比,同时移栽草本和灌木更能提高群落结构的稳定性D.随时间的延长,四段边坡的群落演替最终都能够演替到森林阶段2.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间的关系。对下列图示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L点时,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B.图乙中由纵轴、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C.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氧气浓度D.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O2浓度应调节到图乙中N点对应的浓度3.下列关于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接种用具都需要进行严格灭菌 B.都只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C.接种培养后都能获得单个菌落 D.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4.“超级细菌”是指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耐药性的病菌,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超级细菌”的重要原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各种抗生素的作用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C.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5.在植物体内叶肉细胞中合成的蔗糖不断运出,再由筛管转运到其他部位贮存、利用。如图表示蔗糖分子的跨膜运输及相关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蔗糖载体和ATP—酶之间功能的差异与它们分子结构的差异直接相关B.叶肉细胞保持较高的pH有利于蔗糖分子运出C.进出叶肉细胞的方式不同,但都需要借助相关蛋白质D.图中蔗糖和的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但两者的运输动力不同6.关于细胞生命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和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C.单细胞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分化D.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与正常分化的本质相同,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科研人员为获得高产酒精的呼吸突变型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至少答出2个)。(2)为优化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表中A、B、C分别是_____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处理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别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照射时间/minA1.51.52.02.02.02.52.52.5照射剂量/W1215171215B121517照射距离/cm1820222022182218C筛出率/%371351564711(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如果出现___________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研人员为检测该呼吸突变型酵母菌是否具备高产酒精的特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推测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___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请回答下列与基因工程有关的问题:(1)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DNA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法时,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乙肝疫苗的生产中,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该技术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酶。在基因表达载体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时,若选用细菌为受体细胞,则不能得到引起免疫反应的基因表达产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9.(10分)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位于编码蛋白质序列内的非编码DNA片段),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有人利用RT-PCR技术(mRNA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牛的G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G蛋白(一种免疫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1)RT-PCR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在进行PCR扩增时需要设计_________种引物。(2)RT-PCR的产物经过BamHⅠ、EcoRⅠ双酶切后,与经过同样双酶切得到的PBV载体连接,该操作程序属于_________,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与单一酶切相比,双酶切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3)若要检测G基因是否翻译出G蛋白,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4)有人从牛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G基因,同样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G蛋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0.(10分)科学家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4C标记的14CO2,给予充足的光照,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离、鉴定光合产物。实验结果:若光照30s后检测产物,检测到了多种带14C标记的化合物(C3、C4、C5、C6等);若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在5s的光照后,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请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卡尔文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理出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样时,卡尔文和同事每次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从代谢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11.(15分)在很多淡水湖泊中,藻类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下图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回答下列问题:(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湖泊中以藻类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图中的食性比例分析,试写出其食物网是_________________。若体长为1.2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0kJ的能量,理论上至少需要藻类提供________kJ的能量。(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为了治理湖水的富营养化,可先养殖藻类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再养殖鲤鱼快速去除藻类,若要让藻类的能量更多更快流向鲤鱼,据图分析,投放到湖泊中的鲤鱼对体长的要求应该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1、分析题图:边坡(甲)上移栽草本,边坡(乙)上移栽灌木,边坡(丙)上移栽草本+灌木,边坡(丁)不进行移栽,与边坡丁相比,边坡甲、乙、丙的植被覆盖率高,小型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甲、乙、丙比较,边坡丙植被覆盖率最高,小型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2、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例如,在冰川泥、裸岩或沙丘上开始的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表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可通过计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计数,A错误;B、与其它三段护坡相比,丁段边坡虽然没有移栽类别,但具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与单独移栽相比,同时移栽草本和灌木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更能提高群落结构的稳定性,C正确;D、随时间的延长,由于环境、人类活动等因素,四段边坡的群落演替最终不一定会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公路边坡保护为素材,结合调查表格,考查群落演替及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和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结果,能结合表中信息,对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2、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P点只进行呼吸作用,M点为光补偿点,L点为光饱和点。图乙进行细胞呼吸,当氧气浓度为0时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逐渐增大,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大。【详解】A、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A正确;B、图乙中二氧化碳释放量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总量,氧气吸收量等于有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由纵轴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总量,B正确;C、图甲中P点含义是呼吸作用速率,影响呼吸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C错误;D、N点对应的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存,D正确。故选C。3、D【解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需要灭菌后使用,A正确;B、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D、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D错误;故选D。4、C【解析】

分析: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自然界存在各种变异类型的细菌,滥用抗生素会对抗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注意不是诱发细菌发生基因突变。这样细菌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详解】A、据题意可知,“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绝大多数抗生素的作用,A错误;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变异类型无染色体变异,B错误;C、细菌具有多种变异类型,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C正确;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原核生物的结构及特点,生物的进化及自然选择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B【解析】

据图分析,K+运输到筛管,动力是ATP,属于主动运输;蔗糖运输到筛管,需要蔗糖载体,动力是H+浓度差,也是主动运输。【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蔗糖载体与ATP酶的功能不同,其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A正确;B、根据图示,蔗糖运输时与H+同向运输,因此,叶肉细胞内H+多(pH低)更有利于蔗糖运出叶肉细胞,B错误;C、图示H+进叶肉细胞需要ATP提供动力,为主动运输,需要相关载体蛋白,H+出叶肉细胞需要蔗糖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D、图示蔗糖主动运输的动力是膜两侧H+浓度差,而K+的运输动力是ATP,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面的知识,根据图示物质跨膜运输特点,判断物质运输方式即可解题。6、C【解析】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细胞年龄增大而减少,但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大,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是细胞衰老的特征,A错误;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C、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分化,C正确;D、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繁殖温度、气压、PH值1.5、17、20照射时间2.0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TTC鉴别白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不适宜在8-32小时发酵时间内,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产酒精量小于野生型【解析】

1、实验设计的原则为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3、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还原性氢和二氧化碳,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详解】(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气压、PH值等发酵条件。(2)实验设计遵循的是单一变量原则,由表可知,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以及照射距离的值是固定的3个,即照射时间(1.5、2.0、2.5),照射剂量(12、15、17),照射距离(18、20、22),故123组照射时间一定,故1组照射时间应为1.5,同理456组照射剂量一定,6组的照射剂量为17,789组照射距离一定,对应的9组照射距离为20,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第5组诱变效果最好,即在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的条件下。(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利用这个原理,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TTC,这样的培养基具有筛选的功能,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故培养基中出现白色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4)由图可知,在8-32小时内,野生型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发酵液酒精浓度高,所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点睛】本题以酵母菌突变体筛选及酒精发酵能力测试实验为情境,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细胞呼吸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是本题创新性的考查,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8、限制酶和DNA连接酶T-DNA可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并能插入到染色体DNA上抗原PCR耐高温(热稳定)的DNA聚合酶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乙肝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适合寄生于原核生物;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无法对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行加工【解析】

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1)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DNA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法时,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中,是因为T-DNA可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并能插入到染色体DNA上。(2)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没有反应,因此在乙肝疫苗的生产中,应该选择抗原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常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用到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成分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等,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3)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时,若选用细菌为受体细胞,则不能得到引起免疫反应的基因表达产物,其原因有:乙肝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适合寄生于原核生物;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无法对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行加工。【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工具,了解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成分和作用、T-DNA的作用等,并能够分析原核细胞不能得到引起免疫反应的基因表达产物的原因。9、逆转录酶和Taq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防止目的基因(或载体)自身连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抗原—抗体杂交从基因组文库获取的G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G蛋白【解析】

分析题文描述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特别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RT-PCR过程,首先是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为cDNA,此时需要逆转录酶参与催化;其次是将cDNA进行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不开Taq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的催化。在进行PCR扩增时需要设计2种引物,以便分别与两条DNA模板链结合。(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与单一酶切相比,双酶切具有的优点是:防止目的基因或载体自身连接;防止目的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3)若要检测G基因是否翻译出G蛋白,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4)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内含子;牛为真核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可见,从牛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G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G蛋白,因此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未能得到G蛋白。【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4)题的解答,其关键在于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即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内含子,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牛和大肠杆菌的基因结构入手,分析从牛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G基因,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却未能得到G蛋白的原因。10、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C3→(CH2O)使酶失活,反应停止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解析】

光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