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_第1页
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_第2页
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_第3页
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_第4页
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之间的关系,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随着全球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秸秆直接还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还能有效处理农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这种技术的采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被认为是两个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对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农业技术采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关假设。接着,通过实证研究,收集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本文将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为例,探讨在不同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采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政策制定者和农业经营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优化农业技术采用策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将丰富农业经济学领域关于农业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知识。2.文献综述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农业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经营规模方面,大量研究表明,适度的经营规模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采用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来支持新技术的采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过大的经营规模也可能导致管理难度增加,影响技术采用的效果。确定合适的经营规模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地权期限对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稳定的地权期限可以增强农户对土地的投入意愿,促进农业技术的长期应用。另一方面,地权期限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农户对土地的投资不足,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定合理的地权政策,保障农户的土地权益,是推动农业技术采用的重要手段。跨期农业技术采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技术本身的特性、农户的认知和行为、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秸秆直接还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技术应用的复杂性和成本投入等因素,农户在采用该技术时可能面临诸多困难。深入研究跨期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对于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农业政策和技术推广策略提供科学依据。3.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分为两个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定量数据。问卷设计涵盖了农户的基本特征、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以及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采用情况。为了深入理解农户的决策过程和行为,选取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案例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定性数据。因变量: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采用情况来衡量。自变量: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经营规模以农户耕种的土地面积来衡量地权期限则根据农户持有的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来划分。控制变量:包括农户的人口统计特征、经济状况、技术认知水平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对跨期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模型如下:text{TechnologyAdoption}beta_0beta_1timestext{Scale}beta_2timestext{LandTenure}beta_3timestext{ControlVariables}epsilonbeta_0是截距项,beta_1和beta_2分别表示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的系数,beta_3是控制变量的系数,epsilon是误差项。案例研究部分选取了不同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的农户,通过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过程中的决策因素、面临的挑战和经验教训。这些定性数据将有助于丰富和验证定量分析的结果。定量数据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或STATA)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定性数据则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编码和主题提取,以揭示农户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影响因素。4.实证分析研究方法描述所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例如回归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数据来源详细说明数据的来源,包括调查、统计数据或公开数据库。因变量明确跨期农业技术采用的具体指标,如秸秆直接还田的采纳率。自变量定义经营规模、地权期限等关键自变量,并解释其如何影响技术采用。控制变量列举可能影响结果的其他因素,如农户特征、地区经济条件等。模型选择解释为何选择特定的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Logit模型等。变量纳入说明各变量如何被纳入模型,包括其预期符号和理论依据。描述性统计提供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包括均值、标准差等。回归结果展示回归分析的统计结果,包括系数、标准误、显著性水平等。结果解释深入分析回归结果的经济含义,如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对技术采用的具体影响。方法描述用于检验模型稳健性的方法,如添加控制变量、更换模型等。政策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秸秆直接还田等跨期农业技术采用的政策建议。5.结果讨论经营规模对技术采用的影响:概述研究发现经营规模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采用之间的关系。与现有理论的对话:将研究发现与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实证研究的异同:分析本研究的发现与其他农业技术采用实证研究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农业政策的启示:讨论结果对制定促进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政策的潜在影响。研究局限性:客观评价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如数据范围、变量选择等。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研究可能探索的方向,如长期影响评估、其他农业技术的比较研究等。这个大纲为撰写“结果讨论”部分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确保内容既全面又深入。在撰写时,应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并且与实证数据紧密相连,以确保讨论的准确性和说服力。6.政策建议应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应通过提供农业补贴、优化土地流转政策等方式,推动农业经营规模的适度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农民采用跨期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秸秆直接还田等环保技术在小规模经营中难以推广的问题。应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稳定农民的土地预期,延长地权期限。这将有助于增强农民对土地的投入意愿,提高他们采用跨期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性和规范性。应加大对跨期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政府应增加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推动秸秆直接还田等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还应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环保水平。应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跨期农业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降低他们的技术采用成本。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技意识,引导他们积极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大跨期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以及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秸秆直接还田等跨期农业技术的采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7.结论经营规模对跨期农业技术采用具有显著影响。较大规模的经营主体更有可能采用需要长期投入和较高技术门槛的跨期农业技术,如秸秆直接还田。这是因为大规模经营主体在资金、劳动力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技术采用初期可能面临的成本增加和收益不确定性。地权期限也对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产生重要影响。较长的地权期限能够增强经营主体对未来土地使用的预期,从而激发其采用长期性农业技术的积极性。相反,地权期限较短的经营主体可能会因为担心技术投入无法获得长期回报而对跨期技术持谨慎态度。在秸秆直接还田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的交互作用对技术采用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经营规模较大且地权期限较长的情境下,经营主体更有可能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这是因为这种情境下经营主体对未来土地使用和技术投入的预期更加稳定,从而更有动力进行长期性的技术投入。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是影响跨期农业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农业技术的广泛采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激发经营主体的技术采用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租赁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延长地权期限以增强经营主体的土地使用预期。还可以提供技术补贴、培训服务等支持措施来降低技术采用的成本和风险,进一步推动跨期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参考资料:经营规模越大,秸秆直接还田的效益就越高。这可能是因为规模较大的经营者具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来投入农业生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规模较大的经营者可能更容易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质量。地权期限对秸秆直接还田的效益也有影响。如果地权期限较短,经营者可能会更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资金和技术来改善农业生产。相反,如果地权期限较长,经营者就有更多的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更容易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提高产量和质量。不同经营规模和地权期限下农业技术的采用情况也有所不同。规模较大的经营者更容易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而规模较小的经营者则可能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方法。同时,地权期限较长的经营者更容易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而地权期限较短的则可能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方法。经营规模、地权期限对跨期农业技术的采用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规模较大的经营者,并给予长期的地权期限,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采用。政府还应该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秸秆直接还田等农业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标题: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吗?以秸秆还田为例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秸秆还田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的使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本文以秸秆还田为例,探讨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否有助于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本文选取了若干个村庄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户的经营规模、秸秆还田的意愿和行为等。然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经营规模与秸秆还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更倾向于采取秸秆还田等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他们通常有更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更注重长期可持续生产。相比之下,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可能因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方面的限制,对秸秆还田等环保行为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现象可能与规模经济的原理有关。规模较大的农户往往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有可能采用环保型生产方式来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同时,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也相应增加,因此更倾向于采取保护土地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可能由于各种限制而难以采取类似的环保行为。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这一研究结果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政府应加大对规模经营农户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技术培训、资金补贴等措施,鼓励他们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应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产技能,从而推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农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积极性,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为规模经营农户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购买相关环保设备和材料,降低环保投入成本。技术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规模经营农户进行环保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技术水平,增强环保意识。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鼓励小规模经营农户参与环保行动。例如,对采取环保行为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户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建立合作机制:鼓励规模经营农户与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环保技术和经验,提高环保效率。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中来,共同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贡献力量。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而进行还田的措施,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农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在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应受到充分重视。(1)秸秆还田一般作基肥用。因为其养分释放慢,晚了当季作物无法吸收利用。(2)秸秆还田数量要适中。一般秸秆还田量每亩折干草150~250公斤为宜,在数量较多时应配合相应耕作措施并增施适量氮肥。(3)秸秆施用要均匀。如果不匀,则厚处很难耕翻入土,使田面高低不平,易造成作物生长不齐、出苗不匀等现象。(4)适量深施速效氮肥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一般禾本科作物秸秆含纤维素较高,达30%~40%,还田后土壤中碳素物质会陡增,一般要增加1倍左右。因为微生物的增长是以碳素为能源、以氮素为营养的,而有机物对微生物的分解适宜的碳氮比为25∶1,多数秸秆的碳氮比高达75∶1,这样秸秆腐解时由于碳多氮少失衡,微生物就必须从土壤中吸取氮素以补不足,也就造成了与作物共同争氮的现象,因而秸秆还田时增施氮肥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加速秸秆快速腐解及保证作物苗期生长旺盛的双重功效。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就是把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这样能的优点有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的保留在土壤里。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作物抗旱抗盐碱性。秸秆还田按途径分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间接还田包括一般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就地焚烧秸秆是不可取的。被焚烧的秸秆中含有的大量氮素飘入大气中造成污染,只留下田间一些灰分。同时焚烧时还影响交通,易造成火灾烧坏树木。沈阳农业大学成立“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研制出小型可移动组合式“炭化炉”。在生物炭制备过程中,将含水量低于20%的秸秆放入炉中点燃,让其在缺氧环境下燃烧,整个过程看不到明火,最后形成炭颗粒。燃烧产生的少量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将回收再利用。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生物炭,开发出多种炭基缓释肥和土壤改良剂用于还田,可在减少氮肥投入20%的基础上提高作物产量10%。这项技术被列为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当前已经在辽宁的岫岩、法库等地进行推广示范。过腹还田是利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秸秆先作饲料,经禽畜消化吸收后变成粪、尿,以畜粪尿施入土壤还田。中国民间素有秸秆作粗饲料养畜的传统:约有20%经过处理用作饲料,大部分仅经切碎至3~5cm后直接饲喂家畜。随着秸秆处理技术的提高和推广,青贮、氨化等技术已明显加快,1990~2000年间中国累计青贮饲料850Mt,年递增24%;1990~2000年间中国累计氨化秸秆饲料28亿,年递增96%。秸秆过腹还田,不仅可以增加禽畜产品,还可为农业增加大量的有机肥,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生态良性环。这种形式就是把秸秆作为饲料,在动物腹中经消化吸收一部分营养,像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外,其余变成粪便,施入土壤,培肥地力,无副作用。而秸秆被动物吸收的营养部分有效地转化为肉、奶等,被人们食用,提高了利用率,这种方式最科学,最具有生态性,最应该提倡推广。但过腹还田推广的深度、广度是远远不够的。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其形式有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2种。厌氧发酵是把秸秆堆后、封闭不通风;好氧发酵是把秸秆堆后,在堆底或堆内设有通风沟。经发酵的秸秆可加速腐殖质分解制成质量较好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还田:各地研制试用了一批高效快速不受农时限制的堆沤肥新技术成果,受到农民的欢迎。作物秸秆要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草机切碎,一般长度以1-3厘米为宜,粉碎后的秸秆湿透水,秸秆的含水量在70%左右,然后混入适量的已腐熟的有机肥,拌均匀后堆成堆,上面用泥浆或塑料布盖严密封即可。过15天左右,堆沤过程即可结束。秸秆的腐熟标志为秸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湿时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腐熟堆肥料可直接施入田块。“秸秆气化、废渣还团”是一种生物质热能气化技术:秸秆气化后,其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沼气)可作为农村生活能源集中供气,气化后形成的废渣经处理作为肥料还田、秸秆炭化、草灰还田,秸秆经不完全燃烧后,变成保留养分的草木灰作肥料还田。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但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麦出苗不齐、病害发生加重等。针对这些问题,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注意“防病虫害、补水补氮”。秸秆还田的数量。无论是秸秆覆盖还田或是翻压还田,都要考虑秸秆还田的数量。如果秸秆数量过多,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作物减产。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一般以每亩200千克为宜。直接耕翻秸秆时,应施加一些氮素肥料,以促进秸秆在土中腐熟,避免分解细菌与作物对氮的竞争。配合施用氮、磷肥。新鲜的秸秆碳、氮化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翻埋时期。一般在作物收获后立即翻耕入土,避免因秸秆被晒干而影响腐熟速度,旱地应边收边耕埋,水田应在插秧前15天左右施入。施入适量石灰。新鲜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对作物根系有毒害作用。在酸性和透气性差的土壤中进行秸秆还田时,应施入适量的石灰,中和产生的有机酸。施用数量以30-40千克/亩为宜,以防中毒和促进秸秆腐解。有病的植物秸秆带有病菌,直接还田时会传染病害,可采取高温堆制,以杀灭病菌。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高粱及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撤在地表,随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完全地保留在土壤里,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危害。技术要求:①要提高粉碎质量。秸秆粉碎的长度应小于10厘米,并且要撒匀。②作物秸秆被翻入土壤中后,在分解为有机质的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氮肥,所以配合施足速效氮肥。③注意浇足蹋墒水。为夯实土壤,加速秸秆腐化,在整好地后一定要浇好蹋墒水。适用条件:华北地区除高寒山区,绝大部分地区可采用秸秆直接粉碎翻压还田。水热条件好、土地平坦、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加适宜。这种方式就是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这样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但是这样会给灌溉带来不便,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播种。这种形式只适合机械化点播,但缺乏此类点播设备,这种方式有时也比较适宜干旱地区及北方地区,进行小面积的人工整株倒茬覆盖。秸秆易地覆盖还田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旱地作物播种覆土后,地块表面覆盖3~5厘米厚的作物秸秆。地表秸秆覆盖率大于30%,覆盖均匀,能够顺利地完成播种,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秸秆覆盖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①直接覆盖。秸秆直接覆盖和免耕播种相结合,蓄水、保水和增产效果明显。②高留茬覆盖还田。小麦、水稻收割时留高茬20~30厘米,然后用拖拉机犁翻入土中,实行秋冬灌及早春保墒。③带状免耕覆盖。用带状免耕播种机在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④浅耕覆盖。用旋耕机或旋播机对秸秆覆盖地进行浅耕地表处理。秸秆经焚烧,有效成分变成废气排入空中,大量能源被浪费,剩下的钾、钙、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可以被植物利用,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杀死了虫卵、病原体及草子。但是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时影响交通及百姓生活,已成为一大公害。我们坚决采取措施禁止焚烧。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杆翻埋还田、整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机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翻埋或整杆编压还田。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与人工作业相比,工效提高了40~120倍,不仅争抢了农时,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地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黏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其技术体系包括小麦秸秆还田:机械收获小麦、机械粉碎秸秆、免耕播种机械播种玉米或补施氮磷肥后用高柱犁深耕翻埋、整地后播种其他作物或放水泡田后栽插水稻,适宜推广范围为北方小麦产区和南方麦稻产区。玉米秸秆还田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机械粉碎玉米秸秆,或机械联合收获,同时粉碎秸秆,补施氮磷肥后深耕翻埋,整地后播种小麦。该技术适宜南北方玉米产区,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高柱犁直接翻埋玉米整秸秆技术,适宜北方旱作区玉米单季产区。玉米根茬还田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用于加工饲料或生活燃料。用根茬粉碎机将直立在垄上的玉米根茬破茬粉碎后,均匀混拌于10厘米的耕层中。该技术适宜实行轮番耕作制的东北垄作地区在不耕翻的年份应用。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收获水稻,机械粉碎秸秆抛撒在田中,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或水田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该技术适宜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协调比例失调的矛盾;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高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秸秆还田补充了土壤养分。作物秸秆含有一定养分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既有较多有机质,又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如果把秸秆从田间运走,那么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仅有10%左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那么,只有通过施肥或秸秆还田等途径才能得以补充。秸秆还田促进了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净化土壤的重要作用。有机物的合成由植物叶绿素来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则由微生物来完成。秸秆还田给土壤微生物增添了大量能源物质,各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也相应增加;实行秸秆还田可增加微生物18.9%,接触酶活性可增加33%,转化酶活性可增加47%,尿酶活性可增加17%。这就加速了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的纤维素、木质素、多糖和腐殖酸等黑色胶体物,具有粘结土粒的能力,同黏土矿物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量减轻,增加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农业发达国家都很注重施肥结构,如美国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3以内,加拿大、美国大部分玉米、小麦的秸秆都还田。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来自化肥的仅占23%-24%。这说明即使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仍是最重要的。所以,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秸秆还田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80%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造成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层焦化等,有时还引起火灾。秸秆随意处置还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所以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微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甚至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所以一般每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不超过300公斤,最多不超过500公斤,否则,会影响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及作物产量。因此在秸秆直接还田时,一般还应适当增施一些氮肥,缺磷的补施磷肥,但这样又会增加秸秆还田的成本,有时农民也不乐意。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适时灌水,或用石硫碾压,使土壤与种子接触紧密,能够正常发芽。或者是加大粉碎细度,最好达到5厘米以下,但这样就会增加能耗,加大成本。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现还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中国农村的耕作制度,不适合大面积的机械作业,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土地面积小,大面积,的农业机械作业还推广不开,小面积的秸秆机械还田成本高,农民不易接受而且技术不成熟,在晴朗干燥的天气作业造成黄土飞扬、尘埃满天的污染。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若方法不当,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首先就是有碍主茬小麦的出苗和苗齐苗壮;如果农田土壤保墒措施再跟不上,还会加速耕层土壤“绿水”的丢失,进而对于冬小麦的创高产不利。可以说,秸秆还田的麦田出苗不齐和苗黄问题是秸秆还田操作不标准,连带引起小麦播种质量差所造成的。为了避免来年不再产生秸秆还田引起出苗不好和麦苗发黄等问题,对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提出以下7点建议:各类秸秆收割后最好立即耕翻入土,以避免水分损失而不易腐解,在水田上更应注意。秸秆还田后,在腐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机酸,在水田中易累积,浓度大时会造成危害。因此在水田水浆管理上应采取“干湿交替、浅水勤灌”的方法,并适时搁田,改善土壤通气性。应使用无病健壮的植物秸秆还田,防止传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要用足够马力的机械将秸秆切碎,长度不超过10厘米,耕翻入土深度在15厘米以下,覆土要盖严、镇压保墒,既可加速秸秆分解,又不影响播种出苗。配合施用氮、磷肥。新鲜的秸秆碳、氮化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翻压时间与水分管理。可边收割边耕埋,利用收获时含水较多,及时耕埋利于腐解。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麦秸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水分管理上,对土壤墒情差的,耕翻后应立即灌水;而墒情好的则应镇压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深耕或深旋耕时可选择高留茬,即留茬高度在15~20厘米,并使秸秆均匀撒在地面,以利耕作。少免耕田块,可选择矮留茬,并将作物秸秆均匀撒在地面,这样既省力又利于出苗。据试验一般条件下,秸秆还田后进行连作,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如在北方,麦秸还田后春小麦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则小麦全蚀病加重;大豆秸秆还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虫害率提高。秸秆还田更适合建立在轮作的基础上,这样秸秆还田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在轮作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不会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如果在连作情况下还田秸秆,可考虑采用秸秆翻耕还田的方法,而不能采用秸秆耙耕浅层还田的方法。同时,必须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农作物优质高产。由于秸秆还田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在秸秆还田的土壤中施用化学除草剂等,特别是播前施用的,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秸秆还田的地块,因为土壤更加疏松,需水量更大,要早浇水、浇足水,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秆充分腐熟分解。补氮肥: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秸秆的碳氮比为80∶1至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1至30∶1。也就是说,秸秆还田后需要补充大量的氮肥。否则,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在正常施肥外,还应趁早增施氮肥。一般情况下,小麦、玉米收获的有机质占总体的40%-50%。也就是说,亩产小麦500公斤的粮田,收获后可剩余秸秆500公斤以上,要调整到最佳的分解碳氮比,需要额外补充尿素20-25公斤(或每亩底肥施用15-15-15复合肥100-150公斤),才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还田不当成因复杂。秸秆还田有相应的操作规范,比如粉碎度、深翻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量施加氮肥进行催化腐熟等。但受多重因素制约,本应粉碎、深翻、耙实、适时浇水、适量施加氮肥的还田操作,在部分地区简化为粉碎、旋耕(浅翻),导致秸秆还田副作用凸显。——一些农户缺乏科学知识。不少农户采取旋耕方式掩埋秸秆,与深翻深度30至40厘米相比,旋耕深度仅为15至20厘米,秸秆埋藏浅且分布不均,如果粉碎粗糙,还易露出地表,增加腐熟难度,而秸秆腐熟不好,就易滋生病虫害,且影响作物扎根和土壤水肥输送。——深翻土壤增加种植成本。沿黄地区一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托管3万亩耕地,大部分耕地采取旋耕作业。旋耕秸秆还田时,小麦扎根不好,与土壤接触不良。如果改旋耕为深翻,一亩地的成本将增加50至60元,一亩小麦的利润也就400至500元,农户不愿意出这个钱。——小农经营影响耕作方式。托管耕地70%是旋耕作业,一是一些地块小,大机械进入作业不便,二是深耕成本高,小农户不接受,且深翻也并非立马见效,需长年坚持。同时,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不多不强,一些个体经营的农机组织松散无标准,作业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秸秆还田质量。——秸秆数量大增,消化困难。记者了解到,作物种植密度已大幅提升,比如玉米已由10多年前的3000株/亩增加至6000株/亩,秸秆数量大幅增加,如果仍旧全部还田,会超过土地消化能力。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但中国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得不够全面,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产生负效应,部分田块出现小麦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调、秸秆粉碎过粗、土壤过松,生产上应加以防范。防碳氮比失调。玉米秸秆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麦苗会因缺氮而黄化、瘦弱,生长不良。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在秸秆表面每亩撒施碳酸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防秸秆粉碎过粗。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解决办法:使用马力相对较大的大型秸秆粉碎机,这样秸秆粉碎得细,而且旋耕较深,秸秆与土壤混和均匀。防土壤过松。秸秆还田后,土壤过于疏松,大孔隙多,小麦种子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影响发芽生长,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除提高秸秆粉碎质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施足氮、磷、钾肥料;提高土壤墒情;提高播种质量;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1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除采取以上有针对措施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土壤墒情。提高播种质量。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消灭病原体。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而进行还田的措施,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农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在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应受到充分重视。(1)秸秆还田一般作基肥用。因为其养分释放慢,晚了当季作物无法吸收利用。(2)秸秆还田数量要适中。一般秸秆还田量每亩折干草150~250公斤为宜,在数量较多时应配合相应耕作措施并增施适量氮肥。(3)秸秆施用要均匀。如果不匀,则厚处很难耕翻入土,使田面高低不平,易造成作物生长不齐、出苗不匀等现象。(4)适量深施速效氮肥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一般禾本科作物秸秆含纤维素较高,达30%~40%,还田后土壤中碳素物质会陡增,一般要增加1倍左右。因为微生物的增长是以碳素为能源、以氮素为营养的,而有机物对微生物的分解适宜的碳氮比为25∶1,多数秸秆的碳氮比高达75∶1,这样秸秆腐解时由于碳多氮少失衡,微生物就必须从土壤中吸取氮素以补不足,也就造成了与作物共同争氮的现象,因而秸秆还田时增施氮肥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加速秸秆快速腐解及保证作物苗期生长旺盛的双重功效。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就是把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这样能的优点有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的保留在土壤里。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作物抗旱抗盐碱性。秸秆还田按途径分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间接还田包括一般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就地焚烧秸秆是不可取的。被焚烧的秸秆中含有的大量氮素飘入大气中造成污染,只留下田间一些灰分。同时焚烧时还影响交通,易造成火灾烧坏树木。沈阳农业大学成立“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研制出小型可移动组合式“炭化炉”。在生物炭制备过程中,将含水量低于20%的秸秆放入炉中点燃,让其在缺氧环境下燃烧,整个过程看不到明火,最后形成炭颗粒。燃烧产生的少量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将回收再利用。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生物炭,开发出多种炭基缓释肥和土壤改良剂用于还田,可在减少氮肥投入20%的基础上提高作物产量10%。这项技术被列为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当前已经在辽宁的岫岩、法库等地进行推广示范。过腹还田是利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秸秆先作饲料,经禽畜消化吸收后变成粪、尿,以畜粪尿施入土壤还田。中国民间素有秸秆作粗饲料养畜的传统:约有20%经过处理用作饲料,大部分仅经切碎至3~5cm后直接饲喂家畜。随着秸秆处理技术的提高和推广,青贮、氨化等技术已明显加快,1990~2000年间中国累计青贮饲料850Mt,年递增24%;1990~2000年间中国累计氨化秸秆饲料28亿,年递增96%。秸秆过腹还田,不仅可以增加禽畜产品,还可为农业增加大量的有机肥,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生态良性环。这种形式就是把秸秆作为饲料,在动物腹中经消化吸收一部分营养,像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外,其余变成粪便,施入土壤,培肥地力,无副作用。而秸秆被动物吸收的营养部分有效地转化为肉、奶等,被人们食用,提高了利用率,这种方式最科学,最具有生态性,最应该提倡推广。但过腹还田推广的深度、广度是远远不够的。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其形式有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2种。厌氧发酵是把秸秆堆后、封闭不通风;好氧发酵是把秸秆堆后,在堆底或堆内设有通风沟。经发酵的秸秆可加速腐殖质分解制成质量较好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还田:各地研制试用了一批高效快速不受农时限制的堆沤肥新技术成果,受到农民的欢迎。作物秸秆要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草机切碎,一般长度以1-3厘米为宜,粉碎后的秸秆湿透水,秸秆的含水量在70%左右,然后混入适量的已腐熟的有机肥,拌均匀后堆成堆,上面用泥浆或塑料布盖严密封即可。过15天左右,堆沤过程即可结束。秸秆的腐熟标志为秸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湿时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腐熟堆肥料可直接施入田块。“秸秆气化、废渣还团”是一种生物质热能气化技术:秸秆气化后,其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沼气)可作为农村生活能源集中供气,气化后形成的废渣经处理作为肥料还田、秸秆炭化、草灰还田,秸秆经不完全燃烧后,变成保留养分的草木灰作肥料还田。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但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麦出苗不齐、病害发生加重等。针对这些问题,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注意“防病虫害、补水补氮”。秸秆还田的数量。无论是秸秆覆盖还田或是翻压还田,都要考虑秸秆还田的数量。如果秸秆数量过多,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作物减产。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一般以每亩200千克为宜。直接耕翻秸秆时,应施加一些氮素肥料,以促进秸秆在土中腐熟,避免分解细菌与作物对氮的竞争。配合施用氮、磷肥。新鲜的秸秆碳、氮化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翻埋时期。一般在作物收获后立即翻耕入土,避免因秸秆被晒干而影响腐熟速度,旱地应边收边耕埋,水田应在插秧前15天左右施入。施入适量石灰。新鲜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对作物根系有毒害作用。在酸性和透气性差的土壤中进行秸秆还田时,应施入适量的石灰,中和产生的有机酸。施用数量以30-40千克/亩为宜,以防中毒和促进秸秆腐解。有病的植物秸秆带有病菌,直接还田时会传染病害,可采取高温堆制,以杀灭病菌。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高粱及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撤在地表,随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完全地保留在土壤里,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危害。技术要求:①要提高粉碎质量。秸秆粉碎的长度应小于10厘米,并且要撒匀。②作物秸秆被翻入土壤中后,在分解为有机质的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氮肥,所以配合施足速效氮肥。③注意浇足蹋墒水。为夯实土壤,加速秸秆腐化,在整好地后一定要浇好蹋墒水。适用条件:华北地区除高寒山区,绝大部分地区可采用秸秆直接粉碎翻压还田。水热条件好、土地平坦、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加适宜。这种方式就是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这样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但是这样会给灌溉带来不便,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播种。这种形式只适合机械化点播,但缺乏此类点播设备,这种方式有时也比较适宜干旱地区及北方地区,进行小面积的人工整株倒茬覆盖。秸秆易地覆盖还田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旱地作物播种覆土后,地块表面覆盖3~5厘米厚的作物秸秆。地表秸秆覆盖率大于30%,覆盖均匀,能够顺利地完成播种,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秸秆覆盖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①直接覆盖。秸秆直接覆盖和免耕播种相结合,蓄水、保水和增产效果明显。②高留茬覆盖还田。小麦、水稻收割时留高茬20~30厘米,然后用拖拉机犁翻入土中,实行秋冬灌及早春保墒。③带状免耕覆盖。用带状免耕播种机在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④浅耕覆盖。用旋耕机或旋播机对秸秆覆盖地进行浅耕地表处理。秸秆经焚烧,有效成分变成废气排入空中,大量能源被浪费,剩下的钾、钙、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可以被植物利用,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杀死了虫卵、病原体及草子。但是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时影响交通及百姓生活,已成为一大公害。我们坚决采取措施禁止焚烧。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杆翻埋还田、整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机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翻埋或整杆编压还田。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与人工作业相比,工效提高了40~120倍,不仅争抢了农时,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地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黏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其技术体系包括小麦秸秆还田:机械收获小麦、机械粉碎秸秆、免耕播种机械播种玉米或补施氮磷肥后用高柱犁深耕翻埋、整地后播种其他作物或放水泡田后栽插水稻,适宜推广范围为北方小麦产区和南方麦稻产区。玉米秸秆还田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机械粉碎玉米秸秆,或机械联合收获,同时粉碎秸秆,补施氮磷肥后深耕翻埋,整地后播种小麦。该技术适宜南北方玉米产区,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高柱犁直接翻埋玉米整秸秆技术,适宜北方旱作区玉米单季产区。玉米根茬还田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用于加工饲料或生活燃料。用根茬粉碎机将直立在垄上的玉米根茬破茬粉碎后,均匀混拌于10厘米的耕层中。该技术适宜实行轮番耕作制的东北垄作地区在不耕翻的年份应用。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收获水稻,机械粉碎秸秆抛撒在田中,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或水田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该技术适宜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协调比例失调的矛盾;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高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秸秆还田补充了土壤养分。作物秸秆含有一定养分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既有较多有机质,又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如果把秸秆从田间运走,那么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仅有10%左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那么,只有通过施肥或秸秆还田等途径才能得以补充。秸秆还田促进了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净化土壤的重要作用。有机物的合成由植物叶绿素来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则由微生物来完成。秸秆还田给土壤微生物增添了大量能源物质,各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也相应增加;实行秸秆还田可增加微生物18.9%,接触酶活性可增加33%,转化酶活性可增加47%,尿酶活性可增加17%。这就加速了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的纤维素、木质素、多糖和腐殖酸等黑色胶体物,具有粘结土粒的能力,同黏土矿物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量减轻,增加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农业发达国家都很注重施肥结构,如美国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3以内,加拿大、美国大部分玉米、小麦的秸秆都还田。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来自化肥的仅占23%-24%。这说明即使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仍是最重要的。所以,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秸秆还田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80%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造成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层焦化等,有时还引起火灾。秸秆随意处置还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所以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微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甚至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所以一般每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不超过300公斤,最多不超过500公斤,否则,会影响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及作物产量。因此在秸秆直接还田时,一般还应适当增施一些氮肥,缺磷的补施磷肥,但这样又会增加秸秆还田的成本,有时农民也不乐意。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适时灌水,或用石硫碾压,使土壤与种子接触紧密,能够正常发芽。或者是加大粉碎细度,最好达到5厘米以下,但这样就会增加能耗,加大成本。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现还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中国农村的耕作制度,不适合大面积的机械作业,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土地面积小,大面积,的农业机械作业还推广不开,小面积的秸秆机械还田成本高,农民不易接受而且技术不成熟,在晴朗干燥的天气作业造成黄土飞扬、尘埃满天的污染。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若方法不当,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首先就是有碍主茬小麦的出苗和苗齐苗壮;如果农田土壤保墒措施再跟不上,还会加速耕层土壤“绿水”的丢失,进而对于冬小麦的创高产不利。可以说,秸秆还田的麦田出苗不齐和苗黄问题是秸秆还田操作不标准,连带引起小麦播种质量差所造成的。为了避免来年不再产生秸秆还田引起出苗不好和麦苗发黄等问题,对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提出以下7点建议:各类秸秆收割后最好立即耕翻入土,以避免水分损失而不易腐解,在水田上更应注意。秸秆还田后,在腐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机酸,在水田中易累积,浓度大时会造成危害。因此在水田水浆管理上应采取“干湿交替、浅水勤灌”的方法,并适时搁田,改善土壤通气性。应使用无病健壮的植物秸秆还田,防止传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要用足够马力的机械将秸秆切碎,长度不超过10厘米,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