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阅历、教训、借鉴,是过去的沉淀,是将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能教你融会贯穿、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念。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相关内容举荐↓↓↓

中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模板

高一下学期的语文教案设计

中学华师大版历史课文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班级下册历史教案

北师大八班级历史课堂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缘由、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缘由、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相识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限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总理衙门的设立,加速了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通过学习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使学生相识到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起先,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3.通过对清廷政策调整的讲解并描述,让学生相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夫革命的时代特点,清政府正渐渐沦为外国人侵华的统治工具。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其次次鸦片斗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摇摇欲坠,已无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抵挡列强的军事侵略。在这种状况下,清朝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更。清政府被迫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清政府的阶级本质确定了其向列强妥协求和,以得到列强帮助,镇压人民革命。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了此后清政府处理对外事物时的懦弱无力、卑躬屈膝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政策的调整也使得主见对外妥协和好的洋务派当政,为以后的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打算了条件。此外,在镇压人民革命和抵挡列强入侵时,满族的腐朽被彻底的暴露出来,清廷不得不起先倚重汉族地主,这样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主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是19世纪60年头以后清朝政治的一大特征。

重点分析

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重点。清朝设立的总理衙门与前朝设立的对外机构在地位、设置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是中国在遭遇外国侵略、主权丢失、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景下成立的中心机构,这就注定了它将成为列强限制中国中心政府的工具。他的建立标记着清朝中心机构起先半殖民地化,对晚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辛酉政变及其影响之所以是本课重点,是因为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反抗外来侵略变为妥协和好,并起先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更,导致此后清政府在处理对外事物时,不惜以割地赔款、出卖主权来求得与列强和解,这使中国不行逆转的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慈禧的掌权与恋权也使中国失去了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机会。

重点突破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总理衙门何时设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等问题,使学生驾驭有关“总理衙门”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宋朝市舶司与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管辖范围等,使学生理解总理衙门有利于列强限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是清朝中心机构起先半殖民地化的标记。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在辛酉政变之前,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更?”“何时发生的辛酉政变?”“何人发动的辛酉政变?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列强对辛酉政变实行“无异议”的看法?”等问题,使学生驾驭有关“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索“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发生了怎样的变更?”,使学生理解辛酉政变产生的影响。

难点分析

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会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有着较为困难的缘由: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列强相识到只能通过扶植清政府,才能爱护其业已取得的侵略权益,并获得更多的权益;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以摇摇欲坠,由于阶级本性所确定,它必定选择依靠侵略者,镇压革命,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由于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实力有限,因此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会有些困难。

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回答“辛酉政变后,在清政府中驾驭实权的是哪些人物?他们的政治主见是什么?”“列强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为什么会由‘中立’转为帮助清政府剿杀?”等问题,和探讨“清朝对内对外政策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头发生如此生变更?”“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中外反对势力相勾结的局面出现的缘由。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并进行小组探讨。之后,各组提出本组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回答或大家探讨得出答案。老师就学生未涉及到的问题提问,使学生能较深化的理解本课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2

(1)学问与实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夫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进展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供应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视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立了大量的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加深对宏大祖国的酷爱之情。

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分析。

导学练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神农”的传闻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2.农耕格局

思索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进展联系亲密,人与自然应和谐进展。

思索2:影响农业经济进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养)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进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运用和推广、施肥和浇灌技术的进展,标记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进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浇灌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更的根本缘由是生产力的进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

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乐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进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三、水利事业

1.大禹治水

2.水利工程和技术:都江堰(战国)郑国渠(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进展的因素有哪些?(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出现的缘由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很少有商品交换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担当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实行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6)天生脆弱。反抗风险的实力差。

3、小农经济的影响

农业文明的基础;农夫生活的保障;具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技术进步缓慢,暴政之下社会易动乱)。

[学习延长]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日应当吸取什么样的阅历教训?

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进展水平低的状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实行垦荒的方式。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我们今日一是要限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进展的科技水平。

[课堂练习]见《中学历史必修一课时详解》及学案

[课后作业]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3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拓新航路的史实,相识地理大发觉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东部的诱惑

(1)新航路开拓的缘由:①根本缘由(经济缘由):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进展和_________的出现。②社会缘由: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殊是_________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③干脆缘由(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据_________东部广阔地区,限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④宗教缘由(精神动力):教会鼓舞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拓的条件:①主观条件:_________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宝,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展,为远航制造了必要的条件。

2.新航路的开拓

(1)向东航行: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_________;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拓的航路,最终到达了_________。

(2)向西航行: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_________横渡大西洋,开拓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_________航行。

3.走向会合的世界

(1)新航路的开拓对世界影响:①新航路的开拓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________的状态,各地的文明起先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起先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的雏形起先出现。

(2)新航路开拓对欧洲的影响:①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更,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_________沿岸。

②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_________的进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4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相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1、学问与实力:培育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实力,通过探讨与思索,初步培育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进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

4.实行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探讨,点评诱导。

5.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相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加民族自信力,骄傲感。相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相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特性化教案

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依次名称。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

A.各组合作依据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0分钟)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

①第一个国家政权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限制力是有限的

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

(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

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安排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制有利于凝合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亲密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行少的工具。

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分封制与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小组主持,合作探究以下重点难点问题。(15分钟)

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纽带、关系、色调)

C、各组质疑。(5分钟)

D、课堂检测。(5分钟)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公开课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驾驭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缘由;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详细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学问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加学生团结协作的实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驾驭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相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遇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需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缘由,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缘由。

三.教学设计:

导入: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更

(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更

(2)这种变更,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

(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化的。例如波兰。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波兰起先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例如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丢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更大。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

(3)东欧剧变的缘由?

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

(3)缘由:a内部: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经济进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b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化政策

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苏联解体:

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先从其解体过程窥探一二。

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期间,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进展。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须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心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留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但他的改革并不胜利,相反加剧了民族冲突,民族分别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务的发生。

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在八一九事务中,苏军被叶利钦所限制,也表明白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更。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

苏联为何解体?

(2)缘由:

内部:

1)历史缘由: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根本)

2)现实缘由: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途和政策(干脆)

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化”战略。

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阅历教训?

阅历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动身,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土的详细实践相结合,探究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进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需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需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需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途。

7.必需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那么,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北约轰炸南联盟

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_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体。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务。从今科索沃地区始终处于动荡之中。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_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_。于是以美国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