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吉林、辽宁2024年高考二模考前冲刺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吉林、辽宁2024年高考二模考前冲刺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吉林、辽宁2024年高考二模考前冲刺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吉林、辽宁2024年高考二模考前冲刺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吉林、辽宁2024年高考二模考前冲刺卷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吉林、辽宁2024年高考二模考前冲刺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生理功能由膜蛋白完成的是()A.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B.协助水分子运进细胞内C.催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D.结合病原体形成沉淀物〖答案〗B〖祥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就越复杂。【详析】A、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的酶位于肝细胞内部,A错误;B、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进入细胞,利用协助扩散方式时需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协助,B正确;C、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核糖体,故催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酶在细胞内部,C错误;D、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其结合病原体形成沉淀物是在内环境中,D错误。2.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肝细胞内,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核膜B.吞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C.所有活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线粒体D.胰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细胞膜〖答案〗C【详析】磷脂是构成膜结构的主要成分,因此人体肝细胞内,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核膜,A正确;吞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B正确;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则其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可能转移到线粒体,C错误;胰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形成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形成囊泡转移至细胞膜,D正确。3.如图甲、乙所示是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前其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乙装置中漏斗的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下列正确的是()A.若Ma=Mb>MA>MB,则h1>h2 B.若h1>h2,MA=MB,则Ma>MbC.若h1>h2,MA=MB,则Ma<Mb D.一段时间后,漏斗内外的溶液浓度相等〖答案〗B〖祥解〗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详析】A、若实验开始前,Ma=Mb>MA>MB,说明乙装置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大于甲装置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则甲半透膜内的溶液吸收的水分少于乙,所以h1<h2,A错误;BC、若h1>h2,说明甲半透膜内的溶液吸收水分多于乙,即甲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大于乙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而MA=MB,则说明Ma>Mb,B正确;C错误;D、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升高时,水分的进出达到动态平衡,则A→a与a→A、B→b与b→B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由于有高度差的存在,故漏斗内外的溶液浓度不相等,D错误。4.下列以新鲜洋葱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DNA的分布B.以鳞片叶为材料,捣烂取其汁液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可检测蔗糖的存在C.以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以根尖为材料,经低温等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祥解〗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为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色浅,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详析】A、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的分布,而健那绿的作用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错误;B、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性糖的试剂,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B错误;C、鳞片叶外表皮为紫色,含有大液泡,故可作为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但是要观察其质壁分离复原,需要滴加清水,C错误;D、低温诱导只能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抑制细胞中的纺锤体的形成,低温处理时,分生区少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分生区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5.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主要是由角膜干细胞维持的。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的细胞,并修复较小的角膜损伤。相关研究显示,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速度,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如角膜变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角膜干细胞的全能性大于角膜上皮细胞B.角膜上皮细胞特有的基因使其呈现透明状C.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D.角膜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答案〗B〖祥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析】A、角膜干细胞能通过分裂产生角膜上皮细胞,而角膜上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因此角膜干细胞的全能性高于角膜上皮细胞,A正确;B、一般情况下,角膜上皮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其他体细胞相同,不含特有基因,其特殊的透明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C、据题意,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速度,而角膜干细胞的增殖是为了更新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干细胞的增殖速度增加说明角膜上皮细胞衰老的速度加快了: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细胞衰老的速度更是加快,C正确;D、角膜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即自然老死,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6.下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精巢中正在分裂的甲细胞和乙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着丝粒附时间的变化,发现其依次出现在细胞①~③(或①~④)的不同位置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标记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B.甲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③位置时,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为0C.乙细胞的着丝粒从②到③位置的过程中可能仍保留着四分体D.乙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④位置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为2〖答案〗A〖祥解〗1、分析甲图: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①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②位置,两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③位置,且两条染色体分成四条,两两移向了细胞的两极。因此,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2、分析乙图: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①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②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联会;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③位置,说明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④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了细胞的两极。因此,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详析】A、图乙①→②阶段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因而推测乙中两条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图甲不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甲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③位置时,两条染色体分成四条,说明着丝粒分裂,故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为0,B正确;C、乙细胞的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②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联会;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③位置,说明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故从②到③位置的过程中可能仍保留着四分体,C正确;D、乙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④位置时,说明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了细胞的两极,此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为2,D正确。7.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是染色体DNA与质粒DNA在碱性条件下变性,在中性条件下质粒DNA可以复性,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并可聚集成不可溶的网络状聚合物,提取过程如图所示,字母代表各阶段。其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如下:溶液Ⅰ含Tris-Cl(稳定溶液pH)、EDTA(抑制DNA酶的活性),溶液Ⅱ含NaOH和SDS(破裂膜结构,解聚核蛋白),溶液Ⅲ含醋酸钾和醋酸,酚/氯仿/异戊醇(去除X中的蛋白质杂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培养液离心收集沉淀或者从培养平板上挑取的方法收集菌体B.b过程中的X含有需要提取的质粒DNAC.加入溶液Ⅱ后染色体DNA与RNA形成沉淀D.c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易于聚合发生沉淀〖答案〗C〖祥解〗核酸是生物有机体中的重要成分,在生物体中核酸常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在真核细胞中,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后者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及核仁里。在制备核酸时,通过研磨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核蛋白被释放出来。提取DNA有多种方法,“CTAB法”和“SDS法”是提取DNA的常用方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详析】A、离心可将菌体沉淀收集,也可以通过平板培养法挑取菌落,A正确;B、b过程加入酚/氯仿/异戊醇是为了去除X中的蛋白杂质,而X含有质粒DNA,B正确;C、由题可知,染色体DNA在中性条件下不能复性,所以加入溶液Ⅱ后染色体DNA不能与RNA形成沉淀,C错误;D、DNA与乙醇不发生化学反应,c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易于聚合发生沉淀,D正确。8.下图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细胞发挥作用B.活化的蛋白激酶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需要消耗能量C.促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D.功能蛋白A为甲状腺激素,生物效应包括促进细胞代谢〖答案〗C〖祥解〗如图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偶联受体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调节细胞核内的基因表达。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详析】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细胞—甲状腺细胞,A错误;B、活化的蛋白激酶A属于大分子物质,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活化的蛋白激酶直接调节DNA的转录过程,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不是蛋白质,因此功能蛋白A不是甲状腺激素,D错误。9.如图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由三种传出神经组成,图示中的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可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C.图中躯体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节后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D.兴奋经图中神经节传递时发生的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答案〗D〖祥解〗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下丘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不受意识的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详析】A、外周神经系统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二者又都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支配神经(也就是自主神经),A正确;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刹车和油门,通常是相反的,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确反应,B正确;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而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题图中躯体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节后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C正确;D、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突触处发生的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10.亨廷顿病是一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和智能障碍,最终会出现痴呆。下图是某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5号个体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若4号个体与5号个体欲再生一个孩子,建议其生女孩C.该家系中该病患者均为杂合子,正常个体均为纯合子D.7号个体与某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2〖答案〗B〖祥解〗本题考查的是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根据题意可知,5号个体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因此5号的基因型为纯合子,根据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则患病个体的基因型有AA、Aa,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a。【详析】A、因5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是纯合子,所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B、因该病是常染色显性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生男孩、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相同,B错误;C、因2号与5号是正常的,基因型为aa,所以子代的患者基因型都为Aa,而1号个体的子代表现型有正常个体,所以1号的基因型也是Aa,故所有的患者的基因型都是杂合子,正常个体均为纯合子,C正确;D、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所以7号个体与某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儿可能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1,故患病的概率为1/2,D正确。11.在人类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红细胞中的ε-珠蛋白基因(基因1)和γ-珠蛋白基因(基因2)的表达情况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图中●代表“—CH3”A.两种珠蛋白基因在不同时空进行了选择性表达B.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对其的识别C.a链为这两种珠蛋白基因转录的模板链D.甲基化修饰是一种表观遗传调控方式〖答案〗C〖祥解〗据图可知,人类胚胎发育的早期,γ-珠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使RNA聚合酶不能识别,从而不能表达,而ε-珠蛋白基因可正常表达;在胚胎发育的中期,ε-珠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使RNA聚合酶不能识别,从而不能表达,而γ-珠蛋白基因可正常表达。【详析】A、据图可知,胚胎发育早期,ε-珠蛋白基因表达,γ-珠蛋白基因不表达,而胚胎发育中期,ε-珠蛋白基因不表达,γ-珠蛋白基因表达,说明两种珠蛋白基因在不同时空进行了选择性表达,A正确;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序列,因此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对其的识别,B正确;C、在转录过程中,DNA模板被转录方向是从3′端向5′端;RNA链的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因此转录的模板是b链,C错误;D、甲基化修饰不影响基因中碱基序列,影响的是基因的转录,因此是一种表观遗传调控方式,D正确。1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各株系主要通过识别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入侵细胞,且胆汁酸可以激活FXR受体,FXR受体被激活后刺激ACE2受体的产生(如下图)。一种常用药物熊去氧胆酸能减少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数量,从而关闭病毒入侵的“大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E2受体的化学本质可能是糖蛋白,FXR受体激活后可促使相关基因表达B.熊去氧胆酸可能与胆汁酸竞争受体,阻止FXR受体活化使其处于抑制状态C.熊去氧胆酸的抗病毒过程依赖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D.相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单—抗体的治疗效果,熊去氧胆酸可以针对更多的该病毒变异株〖答案〗C〖祥解〗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其结构简单,包括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芯子,根据核酸的种类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进入机体通常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析】A、FXR受体被激活后刺激ACE2受体的产生,而ACE2受体的化学本质可能是糖蛋白,因此,可推测FXR受体激活后可促使相关基因表达,A正确;B、题中显示,熊去氧胆酸能减少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数量,从而关闭病毒入侵的“大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熊去氧胆酸与胆汁酸竞争受体,进而阻止FXR受体活化使其处于抑制状态,因而ACE2受体的产生被抑制,B正确;C、结合B项可知,熊去氧胆酸与胆汁酸竞争受体,进而阻止FXR受体活化使其处于抑制状态,使ACE2受体无法,因而起到了抗病毒的效果,可见,熊去氧胆酸的抗病毒过程不涉及免疫细胞的参与,C错误;D、相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单—抗体的治疗效果,即抗体通过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只针对一种抗原,而熊去氧胆酸可以通过减少ACE2受体数量,从而关闭病毒入侵的“大门”,因而熊去氧胆酸可针对更多的该病毒变异株,D正确。13.噻苯隆是一种具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双重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解除基因阻遏,调节有关酶及蛋白质的合成,使棉铃吐絮相对提前、集中,也可用于番茄等蔬菜提高坐果率、增加单果重量及促进果实成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噻苯隆的分子结构、生理效应类似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噻苯隆与乙烯在调节果实发育和成熟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噻苯隆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诱导特定基因表达来发挥生理效应D.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比,噻苯隆在植物体内更容易被降解〖答案〗C〖祥解〗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详析】A、噻苯隆是一种具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双重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的分子结构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不同,生理效应类似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错误;B、噻苯隆促进果实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二者在调节果实发育和成熟方面并不表现出协同作用,B错误;C、噻苯隆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进而发挥生理效应,C正确;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噻苯隆在发挥作用时,不容易被降解,D错误。14.狼爪瓦松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二倍体野生花卉且其细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入药。为满足狼爪瓦松市场化需求,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细胞工程等技术手段,进行狼爪瓦松的扩大培养,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序号代表相应的处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①前需要用70%酒精对植株甲进行消毒,以保证外植体不被污染B.过程③需要先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的培养基中培养C.过程⑥利用愈伤组织分裂能力强的特点进行细胞培养可大量获得黄酮类化合物D.除了植株丙,植物乙、丁细胞核遗传物质与甲相同,属于同一物种〖答案〗C〖祥解〗根据图分析,过程①为接种外植体,②为诱导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③为诱导再分化,④为诱变育种,⑤为植物体细胞杂交,⑥为植物细胞培养。【详析】A、过程①前需要用70%酒精和次氯酸钠对植株甲进行消毒,以保证外植体不被污染,A错误;B、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高时有利于生根,该值低时有利于生芽,过程③需先生芽,再生根,B错误;C、利用植物细胞培养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以获得目标产物,过程⑥利用愈伤组织分裂能力强的特点进行细胞培养可大量获得黄酮类化合物,C正确;D、植株丙经历了诱变处理,基因发生了突变,遗传物质与甲植株不同;植株乙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获得,属于无性繁殖,基因型不变,植株乙和植株甲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植物丁是将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则遗传物质翻倍与甲植株不相同,D错误。15.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东北虎、东北豹等提供了栖息地。遍布园区3万多台红外相机的监测表明,6年内东北虎从27只增加到50只,其中新生幼虎数量10只,野猪、狍子等虎豹猎物也显著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B.红外相机监测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C.东北虎数量6年内增加了近一倍,表明种群呈“J”形增长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答案〗C〖祥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详析】A、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因此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要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A正确;B、红外相机监测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B正确;C、东北虎数量6年内增加了近一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不能表明种群呈“J”形增长,C错误;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食物供应量,从而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某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体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各组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酶Q在60℃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B.增加每个温度条件下实验的次数,可使得到的酶Q的最适温度更准确C.图2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不一定升高D.图2实验中,若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答案〗ACD〖祥解〗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最适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温度过高,酶会变性失活,温度过低,酶活性下降但不会失活。【详析】A、由图1可知,在实验条件下,该微生物体内的酶在60℃时反应速率最高(60℃底物剩余量最少,说明相同时间内底物反应的更多,反应速率快),说明这种微生物可能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A正确;B、进行重复实验可增加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但并不能使酶Q的最适温度的范围更精准,要使得到的酶Q的最适温度更准确需要进一步缩小温度梯度范围进行实验,B错误;C、60℃有可能是酶Q的最适温度,因此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C正确;D、增加底物的浓度并不能改变酶的活性,因此酶Q的活性不变,D正确。17.有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这种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长距离相互作用”(由非生物物质等介导),如图2所示。假设有3种植食性昆虫分别以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主要食物,昆虫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互花米草入侵后3种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物种之间的关系可随环境变化表现为正相互作用(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影响或对双方有利)或负相互作用(如:种间竞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据材料分析,本研究中介导“长距离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物质是盐B.图2中,若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则昆虫③以芦苇为食C.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该湿地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发生互花米草向内陆和海洋两方向扩展D.1~N年,芦苇和互花米草种间关系的变化是负相互作用转为正相互作用〖答案〗BD〖祥解〗结合题干“有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假设有3种植食性昆虫分别以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主要食物,昆虫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可知,图1中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昆虫②以芦苇为食,昆虫③以碱蓬为食。【详析】A、结合题干“有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推测,本研究中介导“长距离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物质是盐,A正确;B、结合题干“昆虫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且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图2中,若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则昆虫③以碱蓬为食(图1中③的数量一直在减少),B错误;C、结合图2可知,互花米草对陆地和海水的适应性均较好,数量均能较多的增加,互花米草可以向内陆和海洋两方向扩展,C正确;D、结合题干“有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可知,一开始,互花米草的入侵有利于芦苇数量的增加,过了5年之后,互花米草的数量仍在增加而芦苇的数量在减少,故1~N年,芦苇和互花米草种间关系的变化是正相互作用转为负相互作用,D错误。18.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致死率也高。利用小鼠制备抗CPV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①中,可用灭活的CPV对小鼠多次进行免疫B.经过步骤②,会存在多种融合细胞及未融合的细胞C.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可获得目的细胞D.用抗CPV抗体对疑似感染CPV幼犬进行检测依据DNA复制的原理〖答案〗ABC〖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步骤①中,可用灭活的CPV对小鼠多次进行免疫,刺激机体产生更多B淋巴细胞,A正确;B、步骤②是指在促融合剂的作用下,使细胞融合,但是不会使所有的细胞都发生融合,所以会存在多种融合细胞及未融合的细胞,B正确;C、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对产生的杂交瘤细胞进行进行细胞培养,增加细胞数目,并产生更多的抗体)和抗体检测可获得目的细胞,C正确;D、用抗CPV抗体对疑似感染CPV幼犬进行检测依据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原理,D错误。19.玉米叶片的横切结构及相关代谢过程与场所如图所示,从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除叶肉细胞外,维管束鞘细胞中也含有叶绿体B.若抑制PEP羧化酶活性,光合作用会明显降低C.如果提供14CO2,14C首先出现在叶肉细胞的C3中D.玉米的叶片结构,体现对高温干旱环境的适应〖答案〗C〖祥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中,主要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详析】A、图中维管束鞘细胞也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暗反应,A正确;B、图中抑制PEP羧化酶活性,会抑制暗反应的进行,光合作用会明显降低,B正确;C、如果提供14CO2,14CO2首先和C3反应生成C4,14C首先出现在叶肉细胞的C4中,C错误;D、玉米叶片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在气孔关闭的条件下仍能有效利用低浓度的CO2,既减少了蒸腾作用,又保证了光合作用的进行,所以它们对高温干旱环境有更好的适应,D正确。20.研究小组采用预加菌液法探究氮苄青霉素(Amp)和卡那霉素(Kan)对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即将菌液直接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倒平板,冷却后在相应区域放置圆形滤纸片,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圈直径,I、Ⅱ、Ⅲ代筛选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为防止培养基凝固,加入菌液时培养基温度不得低于65℃B.抑菌圈内有两个菌落,可能是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或其他杂菌形成的C.Kan较Amp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强,且随培养代数增多两者抑菌效果减弱D.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故使用抗生素时需适量〖答案〗BC〖祥解〗细菌抗药性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抗生素起到了选择作用。抑菌圈的直径越小,说明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逐渐增强,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越差。【详析】A、温度超过65℃会影响菌种的生存,甚至高温能杀死菌种,因此加入菌液时培养基温度不能太高,A错误;B、抑菌圈源于抗生素或其他抑菌物质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内有两个菌落,可能是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或其他杂菌形成的,B正确;C、据柱状图可知,Kan较Amp组抑菌圈的直径更大,说明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强,且随培养代数增多,两者菌圈的直径都减小,抑菌效果都减弱,C正确;D、细菌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变异和不抗药性变异,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不抗药性变异,抗药性变异保留下来,不是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11分)下图a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图b为线粒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有氧呼吸某阶段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b表示图a的结构,膜上发生的有氧呼吸某过程将H+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并驱动ATP合成,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由提供。科学家将提取自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P嵌到人工脂质体囊泡(囊泡内侧相当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腔,如图c所示)上,巧妙的验证了上述推测:将嵌有蛋白质P的人工脂质体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一段时间,使人工脂质体膜内外pH都为4,然后将其随机均分为两份。一份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实验组。另一份人工脂质体继续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ATP的生成情况。在形成ATP时,蛋白质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会导致线粒体嵴密度增大、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等),细胞长度变长,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据表分析:指标组别细胞耗氧速率线粒体ATP产生量胞外乳酸水平线粒体嵴密度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乳酸脱氢酶的量甲组:常规培养组4.21.00.3510.10.91.01乙组:营养缺乏组5.61.40.2817.52.390.25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3.10.80.389.81.221.22①DRP1S637磷酸化与线粒体融合的关系是(填“促进”或“抑制”),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②根据实验结果,将下列选项排序从而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a.线粒体融合增强b.DRP1S637磷酸化增强c.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d.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答案〗(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线粒体内膜(1分)H+浓度差作为H+载体和合成ATP的酶(或运输H+和合成ATP)(2)促进(1分)乙组与甲组相比,细胞耗氧速率、线粒体ATP产生量、线粒体峪密度和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均增加,表明营养缺乏会导致线粒体融合。丙组与乙组相比,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后,上述指标都下降,表明抑制DRP1S637磷酸化会抑制线粒体融合。因此DRP1S637磷酸化能促进线粒体融合(3分)badc〖祥解〗细胞的有氧呼吸是指需氧代谢类型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H]和少量能量的过程,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H]和少量能量,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最终与O2反应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场所为线粒体内膜。【详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只有第三阶段在生物膜上进行,故图b表示线粒体内膜。图中M侧应该是线粒体内外膜间隙,N侧为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将H+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H+浓度差提供的电化学势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根据实验假设,具有H+浓度差才能形成ATP,嵌有蛋白质P的人工脂质体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人工脂质体内pH为4,一份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溶液中,脂质体内外侧存在H+浓度差,且囊泡内侧相当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腔,囊泡H+将从内侧通过蛋白质Р顺浓度流向外侧,同时合成ATP。因此实验组中能合成ATP,而对照组因为没有H+浓度差,不能合成ATP。蛋白质Р同时作为H+载体和合成ATP的酶起作用。(2)①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乙组与甲组相比,细胞耗氧速率、线粒体ATP产生量、线粒体嵴密度和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均增加,表明营养缺乏会导致线粒体融合。丙组与乙组相比,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后,上述指标都下降,而乙组并未抑制DRP1S637磷酸化,表明抑制DRP1S637磷酸化会抑制线粒体融合。因此DRP1S637磷酸化能促进线粒体融合。②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线粒体融合增强,因此首先DRP1S637磷酸化增强(b),促进线粒体融合(a),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d),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c),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无氧呼吸速率下降,胞外乳酸水平减少,细胞的产能效率提高,从而适应营养缺乏的环境,所以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badc。22.(11分)某科研小组欲用图1所示的质粒构建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让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人胰岛素前体物质,对人胰岛素基因所在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发现其两端附近无限制酶EcoRI、BamHI的酶切位点。已知人胰岛素基因表达时以②链为模板,且其3'端存在启动子,图1所示质粒上的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l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采用来获得人胰岛素基因,这一方法需要先针对人胰岛素基因两端的序列来设计引物对。这一方法获得的产物一般通过进行鉴定,若鉴定发现其中有许多种相对分子质量比人胰岛素基因小的DNA片段,则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点)。(2)为保证人胰岛素基因能正确连接到用限制酶EcoRI和BamHI处理的图1所示质粒上,且利用表达载体上的启动子在受体菌中以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则应在配对到①链的引物5'端添加6个碱基,序列为5'--3'。(3)图1质粒上的ampR和tetR一般充当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利用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结合微生物的培养,可以淘汰只转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而获得被成功转入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菌,则应将重组载体导入(填“不抗氨苄青霉素”“不抗四环素”或“不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受体大肠杆菌中。〖答案〗(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PCR技术(1分)琼脂糖凝胶电泳胰岛素基因纯度不够(2)GGATCC(3)用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不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析】(1)可采用PCR技术来获得人胰岛素基因,这一方法需要先针对人胰岛素基因两端的序列来设计引物对。这一方法获得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若鉴定发现其中有许多种相对分子质量比人胰岛素基因小的DNA片段,则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基因纯度不够。(2)人胰岛素基因表达时以②链为模板,且其3'端存在启动子,图1所示质粒上的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l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为保证人胰岛素基因能正确连接到用限制酶EcoRI和BamHI处理的图1所示质粒上,且利用表达载体上的启动子在受体菌中以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应在配对到①链的引物5'端添加BamHI识别序列,添加的6个碱基序列为5'-GGATCC-3'。(3)图1质粒上的ampR和tetR一般充当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用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利用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结合微生物的培养,可以淘汰只转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而获得被成功转入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菌,则应将重组载体导入不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受体大肠杆菌中。23.(12分)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种群增殖速度快,食性广泛,对同一水域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造成很大的威胁,甚至会破坏堤坝,2010年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若要研究某水域中克氏原螯虾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答出3点即可),该水域中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2)人们发现克氏原螯虾可有效清除其所在环境里的残渣碎屑、尸体、鱼便及藻类青苔等,此外克氏原螯虾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已知克氏原螯虾捕食田螺,田螺又常以黑毛藻为食。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对大小田螺采食黑毛藻的影响,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处理,若干天后统计平板上黑毛藻的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用隔板隔开克氏原螯虾和田螺,是为了防止。②实验结论:。〖答案〗(12分,每空2分)(1)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2)间接和直接(3)环境因素对黑毛藻存活率的影响克氏原螯虾对田螺的直接捕食克氏原螯虾对田螺采食黑毛藻起抑制作用,且对小田螺的抑制作用较大〖祥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详析】(1)若要研究某动物的生态位,需要从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各种环境资源进行生存;(2)克氏原螯虾可有效清除其所在环境里的残渣碎屑、尸体、鱼便及藻类青苔等,这体现的是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间接价值,而食用价值体现的是直接价值;(3)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克氏原螯虾和有无田螺以及田螺大小情况,实验的因变量是黑毛藻的存活率。d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其目的是排除环境因素对黑毛藻存活率的影响,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克氏原螯虾会捕食田螺,用隔板隔开克氏原螯虾和田螺,是为了防止捕食关系的发生。②依据实验结果可知,在有克氏原螯虾的情况下黑毛藻的存活率高,说明克氏原螯虾对田螺采食黑毛藻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在小田螺存在的情况下黑毛藻的存活率更低,可见,克氏原螯虾对小田螺采食黑毛藻的影响较大。24.(12分)Ⅰ、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请分析:(1)豌豆适合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答出两点)(2)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Ⅱ、暹罗猫的毛色受基因B和b控制,分别控制黑色、巧克力色、白色,显隐性关系为B+>B>b,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它们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选择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中黑色:巧克力色:白色=2:1: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3)F1中黑色猫基因型是。让F1中的黑色猫和让F1中的巧克力色猫杂交,理论上,F2中白色猫出现的概率是,F2巧克力色猫中纯合子占。〖答案〗(每空2分,共12分)(1)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种子较多,统计分析更可靠等(2)YY或Yy2/5(3)B+B、B+b1/81/3〖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材料具有的优点有: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种子较多,统计分析更可靠等。(2)由实验二可判断黄色子叶丁自交产生绿色子叶,说明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和绿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黄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则自交产生的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YY或2/3Yy。实验一黄子叶甲与绿子叶乙杂交,后代黄子叶丙和绿子叶比例是1:1,说明是测交,黄子叶丙遗传因子组成为Yy,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Yy,能产生配子为1/2Y、1/2y)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1/3YY或2/3Yy,能产生配子为2/3Y、1/3y)杂交,所获得的子代YY=1/2×2/3=2/6,Yy=1/2×1/3+1/2×2/3=3/6,yy=1/2×1/3=1/6,因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5。(3)基因B+、B和b为一对复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黑色、巧克力色、白色,显隐性关系为B+>B>b,根据F1的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