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淋巴细胞和呑噬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以是淋巴,也可以是血浆B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红蛋白等C.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调节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来保证血浆pH稳定不变D.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组织液〖答案〗A〖祥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析】A、淋巴循环最终注入了血液循环,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血浆中,故淋巴细胞的内环境可以是血浆、组织液,A正确;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B错误;C、缓冲对存在于血浆中,不是由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构成的,C错误;D、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A。【『点石成金』】结合内环境的组成、存在物质等分析选项。2.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 B.血浆 C.淋巴 D.原尿〖答案〗C〖祥解〗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详析】AB、血液中包含血浆和血细胞,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它们基本成分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AB错误;

C、淋巴是由组织液直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因此,淋巴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C正确;D、原尿中含有大量尿素,组织液中几乎不含尿素,D错误。

故选C。3.当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时,此电位称()A.神经冲动 B.局部电流 C.动作电位 D.静息电位〖答案〗D〖祥解〗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2)形成机制是: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详析】静息状态时K+通透性增大,K+外流,导致膜内外表现为外正内负,ABC错误,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也能完成排尿反射〖答案〗D〖祥解〗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析】A、人的短期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B错误;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错误;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抵御寒冷B.寒冷时,因产热增加,所以经皮肤所散失的热多于高温环境C.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D.寒冷时,下丘脑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答案〗C〖祥解〗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析】A、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抵御寒冷,A错误;B、寒冷时,由于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增大,因此散热多于高温环境,B错误;C、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C正确;D、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内脏和黏膜上,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D错误。故选C。6.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B.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D.幼年时激素③过少会患呆小症〖答案〗C〖祥解〗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所以,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详析】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过程,同时存在反馈调节,故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A正确;B、③是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细胞和器官,B正确;C、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使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幼体时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即呆小症,D正确。故选C。7.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答案〗D【详析】唾液中的溶菌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病原菌,A正确;

口腔黏膜对病原菌的作用是一道物理屏障,B正确;

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C正确;

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D。

8.下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是()A.血友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答案〗C〖祥解〗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析】A、血友病属于遗传病,A错误;B、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B错误;C、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C正确;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故选:C。9.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赤霉素、脱落酸 D.赤霉素、乙烯〖答案〗C〖祥解〗赤霉素的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的作用: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析】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的含量。

故选C。10.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B.黑暗处理后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C.若使该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增加对照组 D.温特通过分离化学物质改进了该实验〖答案〗B〖祥解〗【详析】该实验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假说,可能是单侧光照使幼苗尖端的产生的某种物质传递到下部,引起下部生长,A正确;如果把单侧光改为黑暗进行实验,用明胶处理的幼苗直立生长,用云母处理的幼苗不生长,因此实验结果也能支持达尔文的“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假说,B错误;

若使该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增加对照组,C正确;

温特通过分离化学物质改进了该实验,D正确。

1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所有的样方只能取1平方米〖答案〗C〖祥解〗对于植物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对于大型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土壤中的小动物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取样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详析】A、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B、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B错误;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C正确;D、样方大小应根据取样对象确定,D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C.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其物种组成就不再变化〖答案〗B〖祥解〗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例如,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达到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详析】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错误;B、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B正确;C、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其物种组成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13.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Q为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B.Q1/Q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Q1+Q2+Q3表示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图中牧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牲畜、鼠为第二营养级,食虫鸟、人为第三营养级,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详析】A、Q为太阳能中极少的一部分能量,A错误;

B、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包括昆虫、牲畜、鼠,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Q1+Q2+Q3)/Q×100%,B错误;

C、Q1+Q2+Q3表示第二营养级昆虫、牲畜、鼠的同化量,小于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C错误;

D、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D正确。

故选D。1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迁入后会使该树林中蝉和螳螂的数量增加B.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鹰迁入后改变了蝉和螳螂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D.该生态系统中细菌等分解者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答案〗B〖祥解〗分析题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详析】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B正确;鹰迁入后会不改变蝉和螳螂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其中蝉属于初级消费者,螳螂属于次级消费者,C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D错误。故选B。15.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三文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海带等藻类和贝类提供养料。这种养殖方式被称为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1MT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带利用的是鲑鱼的排泄物,因而海带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IMTA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IMTA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人类获得更多的产品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终点是热能散失到非生物环境中〖答案〗A〖祥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析】A、鲑鱼的排泄物经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无机物和二氧化碳可以供海带等藻类利用,海带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错误;B、结合题干“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三文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海带等藻类和贝类提供养料”可知IMTA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B正确;C、鲑鱼的排泄物能为对人类利用的海带等藻类和贝类提供养料,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使人类获得更多的产品,C正确;D、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终点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非生物环境中,不能循环利用,D正确。故选A。二、多选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6.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的支配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效应细胞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递质受体类型作用神经递质受体类型作用胃平滑肌NAβ₂舒张AChM收缩小肠平滑肌NAα1舒张AChM收缩括约肌NAα1收缩AChM舒张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B.同种神经递质发挥调节效应都是相同的C.效应细胞不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不同D.受体类型不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不同〖答案〗CD〖祥解〗人的神经系统就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B、据表格可知,神经递质NA在小肠平滑肌的作用是舒张,在括约肌处的作用是收缩,神经递质NA在两处发挥的调节效应是相反的,B错误;C、结合图示可知,同一种神经递质对于不同效应细胞(如小肠平平滑肌细胞和括约肌)作用效果不同,因此效应细胞不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不同,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同一种神经递质对于不同的效应细胞(如小肠平平滑肌细胞和括约肌)作用效果不同,其原因可能是两种受体细胞接受该神经递质的受体类型不同导致的调节效应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CD。17.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主要的内分泌腺 B.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能直接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D.与垂体存在功能上的联系〖答案〗D〖祥解〗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析】A、内分泌腺是指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所构成的腺体,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下丘脑不是内分泌腺,A错误;B、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分泌,B错误;C、下丘脑只能通过垂体间接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并不能直接控制,C错误;D、下丘脑与垂体存在功能上的联系,如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D正确。故选D。1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直接忽略,不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和目测估计法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答案〗ABD〖祥解〗1、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计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详析】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直接忽略,需要记录它们的特征,A错误;B、在统计丰富度时,通常采用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C正确;D、土壤小动物一般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ABD。19.如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型增长B.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C.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答案〗ABC〖祥解〗在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到达K值之后,未来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或变化有关,破坏程度越小,种群数量保有量越大,当种群数量趋于0或环境容纳量很小时,说明该地域已不适合该生物生存,需进行迁地保护。【详析】A、在自然条件下,因为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A正确;B、由曲线Ⅰ可知,其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略有减少,这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B正确;C、形成曲线Ⅱ后,该种群数量减少,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破坏,如果建立保护区,可以增加该种群的数量,C正确;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等导致种群灭绝,天敌多不会导致种群完全消失,D错误。故选ABC。20.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C.图2中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D.图2②/①④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和D均为消费者。图中1表示光合作用;2、3、4和5表示呼吸作用,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①-③表示兔的同化量;②表示狼的同化量;③表示兔未同化的能量;④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详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B属于分解者,C属于生产者,A、C、D为B提供物质和能量,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2、3、4和5表示呼吸作用,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B正确;C、图2中③和④分别是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C错误;D、在图2的食物链中,①-③表示兔的同化量,②表示狼的同化量,③是兔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草),④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②/(①-③)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CD。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5分)21.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下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T处(图中显示是突触)信号形式转变过程为_____________。(2)伤害性刺激使心率加快的原因有: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______________;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这些激素经___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靶器官。(3)皮肤破损,病原体入侵,吞噬细胞对其识别并进行胞吞,胞内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降解病原体,这种防御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4)如图所示,病原体刺激下,吞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痛觉。〖答案〗(1)①.(特异性)受体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①.肾上腺素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③.体液(3)①.溶酶体②.非特异性免疫(4)大脑皮层〖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1)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神经中枢处的突触(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传导,故在突触结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交感神经的兴奋,可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另外,肾上腺还分泌糖皮质激素,具体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并与靶器官结合后发挥作用。(3)病原体入侵后,吞噬细胞对其识别并进行胞吞,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胞内溶酶体将病原体降解,这种防御作用一出生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4)由图示可知,吞噬细胞在病原体刺激下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22.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1)该草原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___,生态系统的结构是___。草原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___(填图中字母)。(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__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___,该变动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能量流动具有___特点;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5)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能力。〖答案〗(1)①.生物群落②.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③.a(2)①.标志重捕法②.增加(3)调节种间关系(4)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②.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未被利用(5)自我调节〖祥解〗题图分析: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e表示分解作用;d表示呼吸作用;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生长、发育和繁殖;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丙图: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密度逐渐升高。(1)该草原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另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如鼠)的种群密度。分析图解可知,图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因此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增加,该变动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由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因而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用于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5)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3.随着人类星际旅行计划的推进,如何降低乘员代谢率以减少飞船负载是关键问题之一、动物的冬眠为人类低代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显示某储脂类哺乳动物的整个冬眠过程包含多个冬眠阵。每个冬眠阵由入眠、深冬眠、激醒和阵间觉醒四个阶段组成,其体温和代谢率变化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1)入眠阶段该动物体温逐渐_____,呼吸频率会发生相应变化,调控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_____。进入深冬眠阶段后该动物维持_____,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2)在激醒过程中,从中枢神经系统的_____发出的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产热增加,体温迅速回升。(3)该动物在阵间觉醒阶段会排尿,排尿是在高级中枢调控下由低级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完成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该动物冬眠季节不进食、不饮水,主要通过分解体内的_____产生水。(4)低温不能诱发非冬眠动物冬眠,但利用某种物质可诱导出猕猴等动物的低代谢状态,其机制是激活了下丘脑的特定神经元。据此推测,研究人体低代谢调节机制的关键是要找到_____和_____,并保证“星际旅行休眠人”能够及时__________。〖答案〗(1)①.下降②.脑干③.低代谢率(2)脊髓(3)①.分级②.脂肪(4)①.新陈代谢降低相关的神经元②.激活该神经元的物质③.激醒和阵间觉醒〖祥解〗分析图2可知:一个冬眠阵中,入眠阶段体温和代谢率逐渐下降,深冬眠阶段维持低体温和低代谢率,激醒阶段体温和代谢率升高,阵间觉醒阶段维持正常体温。(1)分析图可知,入眠阶段该动物体温逐渐下降,呼吸频率会发生相应变化,调控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脑干。进入深冬眠阶段后该动物维持低代谢率,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2)交感神经由脊髓发出。(3)排尿是在高级中枢调控下由低级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完成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该动物冬眠季节不进食、不饮水,主要通过分解体内的脂肪产生水。(4)研究人体低代谢调节机制的关键是要找到新陈代谢降低相关的神经元,用于接收相应物质的刺激;还应找到激活该神经元的物质,并保证“星际旅行休眠人”能够及时激醒和阵间觉醒。24.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感染者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该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极易造成人体反复感染,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者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短时间内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量将___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呕吐引起的无法进食会导致血糖降低,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该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从而维持感染者血糖的平衡,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调节。(2)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的诺如病毒,依靠____________将侵染细胞裂解,使其失去寄生的基础。(3)人体极易反复感染诺如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增加②.神经-体液(2)效应T细胞##细胞免疫(3)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其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强,导致机体内的免疫系统(记忆细胞)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