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三 明清前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三 明清前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三 明清前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三 明清前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三 明清前期(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试三明清前期(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编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明清时期突出表现是()A.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声威B.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C.戎狄蛮夷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民族政策解析:A项郑和下西洋是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不符,可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C项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可排除;D项“改土归流”政策,只是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可排除。答案:B2.[2020·山东菏泽一模]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明代这一做法()A.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D.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解析:根据材料“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管理,防止地方政府乱发文书,擅自行移,建立了行移勘合制度,故选A项;防止地方政府乱发文书,擅自行移,建立了行移勘合制度,而不是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排除B项;行移勘合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乱发文书,擅自行移,与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无关,排除C项;行移勘合制度与政府权力制衡无关,排除D项。答案:A3.[2020·江西名校学术联盟教学质量检测]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B.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地方上行省的权力上升之后,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吸取了前朝教训,“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朱元璋在地方上设置布政使,并不是主要针对地方藩王,排除A项;题干中的措施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题干中的措施主要针对地方权力,并非相权,排除C项。答案:D4.[2020·福建龙岩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A.民族主义的思想B.国家一统的理念C.民族平等的愿望D.孝亲敬祖的情感解析:根据材料,乾隆皇帝“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即国家一统的理念,故选B项。答案:B5.从明末到清代,湖广的稻米顺江东下,以接济江浙产棉区和棉织区。乾隆年间,江浙有些县每年的口粮“全赖客商贩运”。据此可知,明清江浙地区()A.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粮食加工业发展滞后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农业的发展整体较弱解析:明清时期,并未改变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江浙地区口粮需要输入,不等于粮食加工业发展滞后,故排除B项;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大量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从而产生了材料所述现象,故选C项;材料表明江浙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不能得出江浙地区农业发展整体较弱的结论,故排除D项。答案:C6.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商贾之产”,扬州大盐商,既“腰缠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D.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人致富后巨额的商业财富被用来大规模地购买土地,主要是由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正确。B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C、D两项与材料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排除。答案:A7.清朝前期,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这表明当地()A.农业生产走向衰落B.生产关系出现变化C.雇佣关系逐渐形成D.土地兼并有所缓解解析:由题干中“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可知,山区地主依土地分享矿山收益,且大于地租收入,此时地主参与矿业,故选B项;题干提及的是山区地主,不代表农田地主,且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故排除A项;雇佣关系出现是在明朝中后期,故排除C项;清朝土地兼并加剧,故排除D项。答案:B8.[2019·广东湛江高三测试二]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一直实行单口贸易政策,海关征税活动实质上具有一种经营性质,且可以讨价还价,实际征收的税额同海关监督汇往国库的数额没有直接联系。清政府海关征税的做法()A.便利了外国商品在华倾销B.增强了国人关税主权意识C.无法适应世界贸易的形势D.旨在保护传统的自然经济解析:海关征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关税,是国家的行为,不可人为随意更改,材料中,海关征税不仅可以讨价还价,而且税额与汇往国库的税额无直接联系,很明显是违背近代海关征税原则的,而且在鸦片战争之前,世界的贸易就已经用合同来规范,故选C项。答案:C9.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解析:《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是李贽的言论,故A项错误;“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黄宗羲的言论,故B项正确;“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观点,故C项错误;“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B10.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A.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B.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C.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科学化D.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解析:据材料“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可以得出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11.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收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主要因为()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C.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等推动关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实用性读物的出现,故A项正确;古代中国科研一直都注重实用性,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考查内容为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经世致用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12.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父、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规定的实施()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B.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C.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D.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解析:根据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分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务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16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应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思·韦伯来说,宗教改革如同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摘编自玛丽·伊万丝《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划分层次,分别从地域分布状况、印刷业的主办形式、印刷的题材、印刷业的内容、印刷技术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原因”,也从材料中进行归纳,即政府的重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第(2)问结合所学从促进教育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思想、市民阶层需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印刷业分布广泛;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印刷内容覆盖面广;印刷水平(印刷技术)高超。(8分)原因:政府(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的发展需求;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8分)(2)作用:普及文化教育,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有利于解放思想(或答向权威挑战);满足市民阶层需要(或答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9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4.[2020·云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弗朗西斯·培根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从“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提炼论题,论述可以结合技术发明对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来展开。以火药的发明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