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眉山一诊)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如下。据此可以推知,当时()A.南北地区交流减少 B.北方行政区划变化频繁C.南方秩序相对稳定 D.专制政体遭到严重破坏答案C解析图片内容无法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交流情况,排除A项;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北方地区是政权变化频繁而不是行政区划变化频繁,排除B项;图片中南方地区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变化相较北方来说较少,说明南方秩序相对稳定,故选C项;图片内容无法体现专制政体是否遭到破坏,排除D项。2.(2019·山西省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7%19%-38%世家大族49%-64%78%49%-64%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到东晋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在官僚体系中占比降低,而世家大族占比在增大,说明这一阶段皇权弱于世族;从东晋到南朝时期,宗室外戚比重占比逐步增大,而世家大族占比缩小,说明这一阶段皇权有所增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官僚体系遭到破坏,排除A项;图表主要反映的是皇权势力与门阀势力斗争的反复性,并非皇权一直走向衰落,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得出,排除。3.(2019·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人物志》的出现()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促使科举制形成并发展C.标志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答案A解析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这说明在当时政治制度的影响下,社会重视对人才的评定,故A项正确。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B项错误;门阀士族制度萌生于两汉时期(察举制催生),形成发展于魏晋时期(标志是九品中正制),故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得出,排除。4.(2019·长沙市统一模拟)秦汉本以“若干石”的禄秩做官阶,但在曹魏末年出现的九品官品中,千石的尚书令官品被列在二千石的九卿之前;六百石的刺史官品被列在二千石的郡守之前。这一现象()A.有利于皇权的加强B.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C.破坏了中央的官制D.不利于对地方行政的监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千石的尚书令官品被列在二千石的九卿之前、六百石的刺史官品被列在二千石的郡守之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以低品秩官员监察高品秩官员的现象有利于加强皇权,A项正确。材料现象体现的是对官员的监察,并不是国家对社会的控制,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监察制度并未破坏中央官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地方行政的监察问题,排除D项。5.(2019·福建厦门高二期末)隋开皇三年,文帝接受秘书监牛弘“天下不可马上治之”的奏议,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赐缣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文帝这一举措()A.促成了科举制度的推行B.顺应了拨乱兴治的需要C.推动了雕版印刷的繁盛D.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隋文帝实行文治,收集和整理图书,并结合史实可知,B项正确。材料与科举制度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收集整理图书,不是大规模印刷书籍,C项错误;由武功到文治,不能打击士族门阀,D项错误。6.(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隋文帝时,设置了《七部乐》:国伎、清商伎(汉乐)、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即礼毕,汉族面具舞);隋炀帝时,增康国伎、疏勒伎成《九部乐》,将清商伎列为首部,改国伎为西凉伎;唐太宗时,废礼毕,增燕乐(杂用中外)、高昌乐成《十部乐》。隋唐时期宫廷宴乐的变化原因是()A.经济高度发达,艺术品位提升B.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C.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答案B解析材料“增康国伎、疏勒伎成《九部乐》,将清商伎列为首部,改国伎为西凉伎;唐太宗时,废礼毕,增燕乐(杂用中外)、高昌乐成《十部乐》”反映出隋唐时期各民族、各地区乐舞以本来面目汇集中原,逐渐相互吸收、融合、发展的总趋势,这体现出隋唐时期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艺术品味和社会道德,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7.(2019·全国Ⅰ卷大联考)唐初,中书省负责诏敕的拟定;安史之乱后,唐德宗以翰林学士(被天子视为“私人”)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中书省则负责草拟日常政令。这种变化()A.使三省职责更加清晰B.是皇权对相权的侵夺C.表明中央集权的减弱D.旨在提升行政办事效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初,三省之一的中书省负责诏书的草拟;而到了唐德宗时期,则由原只是亲信顾问的翰林学士负责军国大事诏令的草拟,而中书省的职权则有所下降,这种变化反映的是皇帝通过重用亲信来侵夺相权以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尚书省和门下省,A项错误;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材料没有涉及,C项错误;这种变化旨在加强皇权,D项错误。8.(2019·陕西渭南一检)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三公九卿制是秦朝设立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唐朝设立的中央官制,前者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大权,后者相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尚书分掌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之权,因此从制度变革层面看,中央机构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决策程序的日益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制度变革层面”关系不大,排除;D项是官吏的选拔制度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9.(2019·河南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表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答案B解析根据唐代中后期使相的出身、所在和结果的逐步变化可知地方独立性增强,故选B项。唐玄宗时期只是代天子巡边,并未形成藩镇割据,排除A项;代天子巡边只是宰相的一项职责,并不能说明分割了宰相的权力,排除C项;藩镇割据致使唐代战争不断,排除D项。10.(2019·福建厦门高二期末)唐代在国库管理上曾设内、外两库。外库收受各地正常赋入,由度支掌调配使用,太库掌出纳,比部复核监督;内库为皇帝私库,预算报中书审批,出纳由尚书审计。这反映出唐代()A.官僚机构重床叠架 B.政府收入稳定充裕C.内朝外朝界限分明 D.财政管理明确规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国库的分类、收入、使用、审计等有专门规定,专职管理,反映出唐代财政管理明确规范,D项正确。唐代国库管理规范有序,不能说明唐代官僚机构重叠,A项错误;国库管理有条不紊不能说明政府收入“稳定和充裕”,B项错误;内外国库的管理不能说明“内外朝界限分明”,C项错误。11.(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取代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可知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2.(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末)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反映出()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C.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D.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答案B解析材料“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说明当时的评价者着眼于这些重大工程的消极影响,没有全面地进行评价,并不客观,故A项错误;根据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可知,对于同一历史事实,由于评价者所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依据的材料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故B项正确;C、D两项过于绝对和片面,故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为中心。(2)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3)作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相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加强皇权;集体议事,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成熟。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经由中书省……中书付门下……门下缴驳……又将上……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奉行’而已”可知,三省有严格的运行程序,各尽其职,相互牵制,削弱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第(2)问,根据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可知,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到“开元中……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可知,三省体制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新的中枢体制。第(3)问,根据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各执所见……审之……驳正之……由是鲜有败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制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失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作事正直),有的叫茂材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等。——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二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造,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东晋时期,中正法的评定标准发生了变化。各级中正官评定士人,多重视其出身门第,认为高门大族,德业相继,其后世子孙也必然“德用纯笃”,以至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三“隋氏罢中正,举造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并邑无良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唐太宗曾对杜如晦说:“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辞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邕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通典·选举典·杂议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至隋唐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制度的标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东晋、隋唐统治者调整择官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其共同目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选官制度对今天我国选拔干部有何启示?答案(1)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标准:血缘;军功;品德;门第;考试成绩。(2)变化原因:秦汉:国家统一,需要大批官员;世官制的缺陷;郡县制的建立等。东晋时期:士族势力逐渐壮大。隋唐时期:南朝末年以来,南方士族势力逐渐衰落;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兴起。目的:统治者调整选拔官员制度,都是为维护其统治。(3)启示:选拔干部应注重品德;注重才能,使干部队伍专业化;坚持制度化、法制化;注意干部队伍的教育引导,增强服务意识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