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预测押题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预测押题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预测押题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预测押题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预测押题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高考语文预测押题模拟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据一园之形胜,莫若山,无山则不为园。叠山理水,其中叠山又占有重要位置。水系易成,山势难立。山势立,则一园风景之大概已具。假山是人们运用石料“叠”的、“掇”的,做出一片风景,也演绎着创造者的一片灵心。杂乱之石叠起胜景,配之以明花疏树,延之以陂陀平冈,引之以涧瀑清泉,幕之以藤情蕉影,再辅之以蓝天白云、月上柳梢,其凛凛风神,爱煞人也。故应知,不到园林,哪知春色如许;园无假山,怎疗烟霞痼疾!中国画论中有“卧游”的说法,山水画是满足人们心灵需要而获得特别发展的。假山也是如此,它也是人们的卧游之具。假山者,垒石而成,傍土得生,非造化所形成,乃人工之所为。唐人姚合《寄王度居士》诗论假山有云:“无竹栽芦看,思山叠石为。”将山林之景缩于庭院之中,以尽卧游之趣。山林之想,包含着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旨趣。明代造园艺术家计成以“山色有无中”(王维)的诗句来概括假山的特色,颇为精到。我以为,若以这句诗作为假山艺术的总纲,也不为过。假山之妙,就在山色有无之中,在似有若无、似象非象之中。我们说假山创造的重要特点是给人留下想像空间,这个想象空间不光是使人起真山的联想,如果是由假山想到真山,由小山想到大山,这样的联想又有什么意味?假山之妙,不在“山”中,而在“有无中”,似与不似,真与幻等所构成的微妙的关系之中。这个微妙的关系,乃是寄托诗意之根本、产生境界之源泉。计成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假山的垒石中,必须要“假真山形”——借真山的形貌,不能脱离山来做假山。但随便扔几块石头于林间,那不叫“假山”,那是虚假的山,没有山的意味、山的精神。假山绝不是胡乱堆积起来的石头。假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要叠石,依照画理、根据创造者的心灵来垒石。李渔批评有些叠石家是“目无天地,胸无文章”,叠石家在天地间垒出一个意义世界。董其昌曾说书法是“下笔即有凹凸之形”,下笔即打破虚空,流出一段生命的悠长,在虚空中延续潺溪的生命。掇石一片,也是在虚空中书写性灵的妙文章。假山胜过真山,如果说这样的话,恐怕很多人不会同意。其实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观点。董其昌说:“以境之奇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山水画高于真山水在于笔墨的精妙,笔墨不是纯然的形式,而是表现心灵的语言,艺术家用心灵照亮了山水,假笔墨而表达出来。纯然的山水是外在的对象,是与人的心灵无关的存在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中的假山才是“真山”。(摘编自朱良志《真水无香》)材料二苏州假山艺术发展是历代工匠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宋代以石叠山蔚然成风以来,江南地区出现不少叠山世家,尤其以苏州地区居多。《吴风录》记载:“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垒山为业,游于王公之门,俗呼花园子。”一方面,叠山专业化发展模式加速了假山技巧的成熟,计成、周秉中、顾文彬、“山石韩”叠石世家等历代造园叠山家将苏州假山艺术不断发扬光大,并影响整个中国园林的掇山风格。另一方面,苏州“花园子”凭借其高超的技艺也提高了叠山工匠的社会地位,叠山名手“且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焉”。冷雪峰在《假山解析》中称赞到:“中国高水平的工匠都出自江南,苏州‘香山帮’则是江南工匠的代表。”同时,苏州掇山技艺被提升到理论高度,《园冶》《长物志》等著作都对叠山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清中期苏州假山以戈裕良为代表,创新采用拱结构原理构筑洞窟拱顶。其代表作环秀山庄假山采用大小石钩带联络之法,是以小石造大山的经典之作。陈从周称赞:“戈氏承石涛之余绪,洞悉拼镶对缝之法,故所叠假山纹理统一,宛转多姿,浑若天成。”反观同时代北方假山所用房山石、北太湖石等外形都较浑圆,难以施展苏州园林假山常见的勾联作法,只能以叠砌为主,上下石料少有纹理拼合,因而假山形象多不如苏州园林假山灵秀。近现代,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石韩叠山技艺”其实也起源于苏州。苏州“山石韩”叠山世家以横式拼缀手法将苏州假山技艺与北方造园特色融合,推动了北方园林叠山的发展。可见苏州园林假山技艺对中国各地园林假山营造影响深远,在中国造园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象征名山大川的景观意境,融合了园林空间布局、景观设计的功能需要,包含着人们对于审美、文化的理解和向往。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苏州园林假山艺术价值应该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加以继承与发展。现代掇山叠石的文化背景与人们的审美动机都与古代大相径庭,假山材料、技术与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在吸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合理创新,才能创造出融功能和艺术为一体,既有时代特色又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掇山作品,苏州园林假山艺术才能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摘编自顾至欣、张青萍《苏州古典园林假山艺术价值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园林的营建,以堆叠假山为主,疏理水系等为辅,是因为假山是园林最重要的景观。B.假山同真山一样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能够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要,让人们在庭院里就可以体会山林之乐,烟霞之趣。C.假山不是简单地模仿真山,让人们由小山想到大山,而是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在有无中、似与不似之间品赏玩味。D.假山虽然是做出的风景,但不可随意为之,造山者不仅要懂画理还要有一颗创造的灵心,才可使假山具有山的意味和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假山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工所为,好的假山能带给人们极致的美感,这说明人工之美胜于自然之美。B.假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工匠的共同努力,叠山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建造理论的出现推动了假山技巧的成熟。C.中国古代假山艺术风格南北各不相同,以苏州为代表的南方风格更为灵秀,主要是因为用料和建造方法的差异。D.在材料、技术与形式发生的根本变革的今天,现代景观设计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技艺和审美意趣。3.下列选项和材料一审美趣味不相同的是()A.唐代画家张操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B.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赞盛唐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C.倪云林诗:“江山万里远,一亭约略之。”D.《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4.朱良志认为“假山胜过真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假如你需要作以“‘山色有无中’是假山艺术特色”为主题的交流报告,请根据两则材料写出体现这种特色的提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怀鲁迅郁达夫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文本二秋夜(节选)①巴金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必必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枢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仍细致交代自己“收拾行李”“乘船到上海”“洗澡”“吃饭”等琐屑之事,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推进更合理。B.“在此地似乎都太渺小”,作者的这一看法,是基于把“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同鲁迅先生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而得出的。C.文中“更猛烈的寂光”“微红的新月”等形象极富象征意味,象征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却并未消失,转化为崭新而强大的能量。D.文中节奏急促、语势强烈的大量短句,既可以传达出作者惊闻鲁迅逝世的急迫心绪,也能细致而严密地阐发对伟大人物价值的理性思索。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营造了一个雨骤风狂、昏暗压抑的环境氛围,一是为了揭示现实的残酷,二是为了反衬鲁迅先生的光芒。B.文中反复提到鲁迅先生“燃烧的心”,作者借此想表现鲁迅先生为了帮助青年,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C.梦境中,鲁迅先生的一席话是期望我们:管自己生活,勇敢追求真理,不在暴力面前低头,勇敢向光明前进。D.文章通过梦境来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其精神品质;通过现实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8.文本一中画线部分作者为什么说“因鲁迅的一死”既“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又“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请简要分析。9.“比较阅读”是指通过对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见解。比较角度的选择是比较阅读的关键所在。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若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你认为最佳的“比较角度”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和依据。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鲁哀公问孔子曰:“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哀公曰:“可得闻与?”对曰:"昔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不修禹之道,荒淫于乐,沉酗于酒。其臣有左师触龙者,谄谀不止。汤诛桀,左师触龙者身死,四支不同坛而居。此忘其身者也。”哀公愀然变色曰:“善!”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异人音。”少进,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吾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则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子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孔子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罗者对曰:“大爵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爵者,不得;大爵从黄口者,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选自《说苑》,有剧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孔子A曰B黄C口D尽E得F大G爵H独I不J得K何L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谄谀不止”与(师说)“官盛则近谀”两句中的“谀”字意思相同。B.“哀公愀然变色曰”与《赤壁赋》“苏子愀然”两句中的“揪然”意思不同。C.“吾少好学问”中的“学问”在文中指学习询问知识,现在多用来指文化知识。D.黄口,雏鸟的嘴,代指雏鸟,指儿童。“黄口小儿”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问孔子如何治理好国家,得到回答后又追问范氏、中行氏灭亡的原因。孔子回答正确用人是治国的关键,遭到人们的怨恨仇视就会使国家灭亡。一个勤思好问,一个诲人不倦。B.孔子认为最健忘的人不是忘记妻子,而是忘掉自己的出身,接着举例:左龙阿谀逢迎昏君夏桀,最终被处死身首异处。他的巧妙进谏发人深省,得到鲁哀公的赞赏。C.孔子听到丘吾子哭泣,问他原因。丘吾子说没有在父母身边直到他们去世,进谏君主而不成功,重视交朋友但后来交情断绝,这是自己三个过失。最终含悲自刎而死。D.孔子看见捕鸟人捕到的都是雏,感到奇怪。捕鸟的人告诉他,大鸟警惕性高而难捕捉,但小鸟贪吃,大鸟跟从幼鸟就容易被捉到。孔子由此联想到做人处事也与这个道理相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2)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14.从三、四两段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弟子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鹤冲天【宋】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B.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另一个极端,表示要无拘无束地继续过自己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放荡生活。C.“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柳永这样写,是自甘堕落、自暴自弃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D.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16.据传,柳永再次应试,本已考中,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初试失意后写的这首《鹤冲天》,便黜落了他。你觉得柳永的这首词中,让宋仁宗最刺眼的是哪两处,为什么?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被王世祯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2)《谏太宗十思疏》中写木高固本、流远浚源,是为了申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兰,“花中四君子”之一,历来深受诗人们的喜爱,因此频频出现在古典诗词中,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回溯中国历史,追求专注而极致的工匠精神①。解牛的庖丁、削木为鐻的梓庆、操舟若神的津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笔下“与物同化”的匠人们,就已展现出专注守心、执着枝艺的精神境界与风骨。尔后,这种境界与风骨又分别演化为景德镇千年不熄的窑火、不用一钉而“天衣无缝”的榫卯、华服冠绝的刺绣……悄然融进千年不衰的民族精神中。将一门技术掌握到②,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③、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

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双重否定句和设问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①双重否定:②设问句: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续使用五个“一”,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很多人认为空腹不可以喝牛奶,①有人喝了牛奶之后会感觉腹胀、腹痛甚至拉肚子。其实,这类人主要是“乳糖不耐受”人群,健康人一般是可以空腹喝牛奶的。②,空腹喝牛奶并非最佳的喝牛奶方式。空腹状态下,牛奶中的乳蛋白会直接转化为葡萄糖来优先满足身体对于糖分的需求,而牛奶中的优质蛋白仅仅作为糖分的补充来源等于浪费;③,空腹状态下肠胃蠕动快,也会促使牛奶快速通过肠胃,导致其中很多营养得不到充分吸收。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22.请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0.99365=0.031365=11.01365=37.8上面的三个等式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试题分析】A选项“以堆叠假山为主”错误。“据一园之形胜,莫若山”是说假山在园林风景中的重要地位;“无山则不为园”是说假山营造占有的“重要位置”,而非以之为主。2.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析】A选项“这说明人工之美胜于自然之美”错误。“好的假山能带给人们极致的美感”,并不代表所有的“人工之美胜于自然之美”,属于以偏概全。B选项“建造理论的出现”错,文中是说“同时,苏州掇山技艺被提升到理论高度”,说明建造理论之前就已经出现了。D选项“现代景观设计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技艺和审美意趣”错误,未然成已然。从原文“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苏州园林假山艺术价值应该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加以继承与发展”可知,继承和发展传统是作者的期望。3.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试题分析】A选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这和材料一“假山的垒石中,必须要‘假真山形’——借真山的形貌,不能脱离山来做假山”的审美趣味一致,都强调要师法自然。B选项“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这和材料一“董其昌曾说书法是‘下笔即有凹凸之形’,下笔即打破虚空,流出一段生命的悠长,在虚空中延续潺溪的生命。掇石一片,也是在虚空中书写性灵的妙文章”的审美趣味一致,都强调要“留白”,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C选项“江山万里远,一亭约略之”,表现独处在一个小小的草亭中,用心灵去感悟天地。这和材料一“将山林之景缩于庭院之中,以尽卧游之趣”的审美趣味一致,都强调要以小见大,感知自然的博大。D选项“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说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这体现的是一种适度和谐的审美观。4.【参考答案】①假山比真山更能体现山的意味和精神;②假山体现了创造者的灵心,比真山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灵需要,体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旨趣;③假山与真山相比,更容易给人留下想像空间;④假山比真山更能彰显出生命的魅力。【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利用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试题分析】从“虚假的山,没有山的意味、山的精神。假山绝不是胡乱堆积起来的石头。假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要叠石,依照画理、根据创造者的心灵来垒石……叠石家在天地间垒出一个意义世界”可知,假山比真山更能体现山的意味和精神;从“山水画是满足人们心灵需要而获得特别发展的。假山也是如此,它也是人们的卧游之具”“将山林之景缩于庭院之中,以尽卧游之趣。山林之想,包含着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旨趣”可知,假山体现了创造者的灵心,比真山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灵需要,体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旨趣;从“掇石一片,也是在虚空中书写性灵的妙文章”可知,假山与真山相比,更容易给人留下想像空间;从“纯然的山水是外在的对象,是与人的心灵无关的存在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中的假山才是‘真山’”可知,假山比真山更能彰显出生命的魅力。5.【参考答案】①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指的是假山在似有若无、似象非象中能给人留下想像空间,能寄托诗意、产生境界。②打造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不仅要借真山的形貌,而且要依照画理、根据创造者的心灵来垒石。③研究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可从《吴风录》《假山解析》等著作中了解叠山技巧的发展,可从《园冶》《长物志》等著作中探寻叠山经验,可实地欣赏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析】从材料一“我们说假山创造的重要特点是给人留下想像空间,这个想象空间不光是使人起真山的联想……这个微妙的关系,乃是寄托诗意之根本、产生境界之源泉”可知,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指的是假山在似有若无、似象非象中能给人留下想像空间,能寄托诗意、产生境界。从材料一“假山的垒石中,必须要‘假真山形’——借真山的形貌,不能脱离山来做假山”“假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要叠石,依照画理、根据创造者的心灵来垒石”可知,打造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不仅要借真山的形貌,而且要依照画理、根据创造者的心灵来垒石。从材料二“《吴风录》记载……”“冷雪峰在《假山解析》中称赞到……”可知,研究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可从《吴风录》《假山解析》等著作中了解叠山技巧的发展;从“《园冶》《长物志》等著作都对叠山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可知,可从《园冶》《长物志》等著作中探寻叠山经验,可实地欣赏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6.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试题分析】A“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推进更合理”理解错误,目的是表现内心的急切。C“转化为崭新而强大的能量”牵强附会,“寂光”“新月”象征在鲁迅精神感召下形成的新生力量和新的改变。D“细致而严密地阐发对伟大人物价值的理性思索”是依托长句而不是短句来实现的。7.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展开联想”“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试题分析】A选项“揭示现实的残酷”无中生有,本文写于1956年。B“作者借此想表现鲁迅先生为了帮助青年,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理解片面,燃烧的心含义非常丰富。D“通过现实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分析错误,文章崇敬怀念之情的表达并没有现实和梦境的截然区分。8.【参考答案】①“因鲁迅的一死”,人们能认识到我们这个民族曾出现过鲁迅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因而民族尚可以有为。②人家看出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人不拥护、爱戴、崇仰鲁迅先生,因而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试题分析】①“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结合文本一“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和文本二“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可知,人们自觉地祭奠鲁迅,表现出对伟大人物的崇敬,鲁迅就像太阳,精神照耀民族大地,带来民族希望。“因鲁迅的一死”,人们能认识到我们这个民族曾出现过鲁迅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因而民族尚可以有为。②“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结合文本一“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可知,文章隐隐指出当时确有人反对鲁迅先生,不知拥护,爱戴,崇仰伟大人物,人家看出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人不拥护、爱戴、崇仰鲁迅先生,因而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9.【参考答案】示例一:比较角度:文章的风格比较。《怀鲁迅》的语言雄浑有力,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的敬仰与内心的激愤。《秋夜》语言深沉,感情深挚饱满,既包含对鲁迅先生的思念与崇敬,也表现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影响。通过比较能较好把握同题材作品不同语言风格,加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示例二:比较角度:对鲁迅的认识评价比较。《怀鲁迅》更多地评价鲁迅的死对于民族国家的影响和意义,《秋夜》侧重于表现鲁迅燃烧的心,展示鲁迅精神的能量;通过比较丰富对鲁迅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精神。(还可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表现技巧等角度比较,言之成理即可)【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试题分析】两篇文章“比较角度”很多,可以从文章风格角度,也可以从对人物的评价角度,还可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表现技巧等角度进行比较,言之成理即可。文章的风格比较。《怀鲁迅》“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文中大量长句,传达出作者对鲁迅的敬仰与内心的激愤,语言雄浑有力。《秋夜》“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文章通过梦境来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其精神品质;通过现实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语言深沉,感情深挚饱满,既包含对鲁迅先生的思念与崇敬,也表现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影响。通过比较能较好把握同题材作品不同语言风格,加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对鲁迅的认识评价比较。《怀鲁迅》“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更多地评价鲁迅的死对于民族国家的影响和意义,《秋夜》“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侧重于表现鲁迅燃烧的心,展示鲁迅精神的能量。通过比较丰富对鲁迅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精神。10.BFK【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能凭借语感推断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的意思”。【试题分析】句意:孔子说:“捕到的都是幼乌,偏偏捉不到大鸟,为什么?”“曰”后为说的内容,应断开,即B处;“黄口尽得”与“大爵独不得”结构一致,应分别成句,前后断开,即在FK处。11.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考查内容为“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能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试题分析】A选项正确。都是逢迎,奉承。句意:不断地阿谀奉承。/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阿谀奉承。12.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试题分析】B选项“而是忘掉自己的出身”理解错误,原文是“忘之甚者,忘其身”,身是“自身”的意思,从后文例子看,左师触龙一味阿谀奉承,导致身死人手,未涉及他的出身问题。13.【参考答案】(1)范氏、中行氏尊重贤才却不能重用,轻视不才的人却不能斥退他们。(2)君子慎重选择自己要跟从的人,跟从的人不恰当(合适),就会有进入罗网的祸患。【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在扩展和整理自己语文积累的过程中,能发现联系,探索规律”。【试题分析】(1)“贤”,贤才;“贱”,轻视;“不肖”,不才的人;(2)“慎”,慎重,谨慎;“其人”,指选择跟从的人;“患”,祸患。14.【参考答案】①孔子教育弟子不择时择地。(或者孔子随时随地都会教育弟子)②孔子教育弟子不是生硬地说教、灌输道理,而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现象随机对弟子进行点拨、启发。【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析】①由原文“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可知,孔子教育弟子不择时择地。(或者孔子随时随地都会教育弟子)②由原文“子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孔子顾谓弟子曰:‘君子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可知,孔子教育弟子不是生硬地说教、灌输道理,而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现象随机对弟子进行点拨、启发。参考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回答说:“在于尊重贤才并且轻视不才的人。”子路说:“范氏、中行氏尊重贤才并且轻视不才的人,他们为什么还是灭亡了呢?”孔子说:“范氏、中行氏尊重贤才却不能重用,轻视不才的人却不能斥退他们;贤能的人知道自己得不到重用就怨恨他,不才的人知道自己受轻视就仇恨他。贤能的人怨恨他,无能的人仇恨他,怨恨和仇恨同时存在,范氏、中行氏想要不灭亡,可能吗?”鲁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健忘严重的人,搬家的时候把妻子都忘了,有这样的事情吗?”孔子回答说:“这不是最健忘的人。最健忘的人连他自己都忘了。”鲁哀公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孔子回答说:“从前,夏桀责为天子,富有天下,不遵循夏禹的正道,荒淫于声乐,沉醉于酒宴。他的臣子中有一个左师触龙,不断地阿谀奉承,商汤杀死了夏桀,左师触龙也被处死,连四肢都不能埋在同一个坟墓里。这就是连他自己都忘了的人。”鲁哀公脸色改变,说:“讲得好。”孔子外出游历,半路上听到有人哭泣的声音,声音非常悲哀。孔子说:“快走!快走!前面有贤人哭泣的声音。”走了不远,看到了,是丘吾子,拿着镰刀,带着绳子哭泣。孔子让车停在路边然后下来,问道:“一先生莫非有丧事吗?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丘吾子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孔子说:“我想听一听您这三个过失。”丘吾子说:“我年轻时勤学好问,走遍天下,回来后我的父母已经去世,这是第一个过失;我侍奉的君王奢侈傲慢,我进谏没有成功,这是第二个过失;我重视交朋友但后来交情断绝,这是第三个过失。想要树平静下来但是风不停止,儿子想要奉养父母但是双亲却不在世了。一去不复返的,是岁月时光;不能再次见到的,是去世的双亲。让我从此离开人世吧。”于是自刎而死。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些话,这些话足以作为自己的鉴成呀。”于是回家奉养双亲的弟子有十三人。孔子看见一个用网捕鸟的人,他所捕捉到的都是黄口雏鸟。孔子说:“捕到的都是幼乌,偏偏捉不到大鸟,为什么?”捕鸟的人说:“大鸟警惕性高所以难以捕得,小鸟贪吃所以容易捕到。幼鸟跟从大鸟的,捉不到;大鸟跟从幼鸟的,能够捉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君子慎重选择自己要跟从的人,跟从的人不合适,就会有进入罗网的祸患。”15.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的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试题分析】C“是自甘堕落、自暴自弃的表现”错误,柳永这样写,是词人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他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16.【参考答案】①宋仁宗最刺眼的是“明代暂遗贤”“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②宋仁宗把柳永定位成一个喜好风流的人,既然柳永认为朝廷不清明,就让他专心去填词作曲,黜落了他。【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试题分析】在宋仁宗看来,何谓“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何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更何况宋仁宗喜好填雅词,而柳永却只擅长于填俗词。还未见面,柳永就在宋仁宗的心里定位成一个喜好风流的人。既然柳永认为朝廷不清明,既然愿意“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畅”,那不如去填词作曲,了心中所愿吧!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这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十分恼怒,“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君王一句话,柳永就这样被黜落了。柳永日后也真的像词中所说,流连于坊曲之间,以填词了此一生。17.【参考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3)示例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示例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考查内容为“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有主动积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的习惯”。【试题分析】易错字:坼、乾坤、义、涉、辟、纫。18.【参考答案】①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历久弥新②炉火纯青/出神入化③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孜孜矻矻/千辛万苦【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的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试题分析】第一空,根据前后文可知,此处是说工匠精神历史悠久,可填“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等成语。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形容技术高超纯熟的,因此可填“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等成语。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出神入化发: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第三空,形容“付出”,且应与“尽心竭力”意思相近,可填“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孜孜矻矻”“千辛万苦”等成语。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孜孜矻矻:勤勉不懈的样子。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19.【参考答案】①双重否定句:(示例1)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就不会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示例2)要想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非达到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不可。(示例3)要想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就不能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②设问句:(示例)如何才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必须先有(这离不开)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的内容为“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试题分析】原句的结构是“否定句+反问句”,其本质表达的是肯定之意,双重否定句是通过“否定之否定”表达肯定之意,设问是通过一问一答表达出肯定、强调之意;因此原句有变化为双重否定和设问的逻辑基础。双重否定句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常见说法有“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能没有、不可能不;不……不……、没有……不能……,非……不可”等。据此可改为: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就不会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要想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非达到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不可;要想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就不能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设问句,可以把结果“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作为问句:如何才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再用前提条件“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来回答:必须先有(这离不开)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20.【参考答案】①连用五个“一”,突出了匠人生活的简单,也突出了匠人世界的孤独,更能表现出匠人的专注。②连用五个“一”,将匠人的生活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表现出匠人简单而完整的生活环境。③用“一”修饰不同的事物,读起来铿锵有力,具有一种音韵的抑扬顿挫感、节奏感。【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的内容为“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试题分析】表达效果可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考虑。从内容方面考虑,“一”突出数量的少,更能突出匠人外在生活与内在精神的特点:通过使用“一……”的句式,简单几笔勾勒出匠人劳作的画面,既突出了匠人生活的简单,也突出了匠人世界的孤独,更能表现出匠人的专注;“孤灯”“刻刀”“标尺”“锉”简单的几样器具,将匠人的生活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表现出匠人简单而完整的生活环境。从形式方面考虑、反复使用“一”字短语,短语的字数相近,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从音韵上和节奏上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21.【参考答案】①因为②但是(当然)③同时(而且)【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运用”,考查的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试题分析】①“有人喝了牛奶之后会感觉腹胀、腹痛甚至拉肚子”是“很多人认为空腹不可以喝牛奶”的原因,可填“因为”;②前面说“健康人一般是可以空腹喝牛奶的”,此处后面说“空腹喝牛奶并非最佳的喝牛奶方式”,这里需要一个表示转折或者让步的关联词,可填“但是”或者“当然”;③根据前面的分号可知,这是两个并列关系或者补充关系的句子,可填“同时”或者“而且”。22.【参考答案】空腹喝牛奶并非最佳的喝牛奶方式,因为牛奶中的很多营养不能被充分吸收。【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的内容为“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试题分析】第二段有两个大句子,第一句为观点句,“空腹喝牛奶并非最佳的喝牛奶方式”;第二句用两个分句解释原因,关键原因是“其中很多营养得不到充分吸收”。由此可知第二段主要是说空腹喝牛奶的话很多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