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071-2017 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_第1页
DBJ51-T 071-2017 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_第2页
DBJ51-T 071-2017 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_第3页
DBJ51-T 071-2017 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_第4页
DBJ51-T 071-2017 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domesticwastecolle3关于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的通知川建标发〔2017〕79号由成都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已经我厅组织专家审查通过,现批准为四川省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编号为:DBJ51/T071-2017,自2017年5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该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成都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解释。2017年2月10日5准〈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5〕74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本标准共6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柿子巷5号,邮政编码:610015,联系参编单位:成都中科能源环保有限公司7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规模与类型 45选址与设置 5 55.2设置 66收集容器与建构筑物 76.1收集容器 76.2建构筑物 76.3配套设施设备 8附录A收集点设计规模计算方法 9附录B高峰时段垃圾排出体积及收集容器数量计算方法 本标准用词说明 9 1 2 3 4 5 5 66Collectingcontainer 7 7 7 AppendixACalculationfordesigns 9AppendixBCalculationforgeneranumberofcollectingcontainer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 12垃圾收集点是指设计收集能力小于4t/d且占地面积小于34/(t/次)占地面积I类容器式收集点、垃圾容器间和密闭地埋式收集点容器间容器式收集点、围挡式收集点56不宜低于4m。76.1.1垃圾收集容器应包括垃圾桶(箱)和垃圾专用集装箱。6.1.3I类收集点单个收集容器有效容积不宜超过9m6.2.1收集点建构筑物应满足垃圾举(提)升、分类存放、防雨、86.3.1地埋式收集点应配备举(提)升装置和供配电系统,在举6.3.2I类和Ⅱ类固定式收集点宜设置供水设施。有条件的I类6.3.5收集点应进行编号,并在现场设置管理信息标(铭)牌,9Q=A₁A₂RC附录B高峰时段垃圾排出体积及收集容器N=Vmax/(EB)(B.0.2)引用标准名录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编制说明《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DBJ51/T071-2017(以下简称本标准),经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2月10日以第79号公告批准、发布。 212术语 3基本规定 4规模与类型 255选址与设置 5.2设置 6收集容器与建构筑物 6.1收集容器 6.2建构筑物 6.3配套设施设备 生活垃圾收集点(以下简称“收集点”)是与人们生活环本标准适用范围包含四川省城市、建制镇和集镇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居住组团、学校、商场、市场、街道、交通枢纽站点、文体设施等收集点。本标准可供规划设计单位、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社区、物业等单位在收集点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使用。由于条件限制,现有建成区垃圾收集点很难完全按标准设置,可沿用原来设置,但旧城改造或有条件的区域收集点设置应适用本标准,新规划的新城、新区、新建各类开发区及镇区的收集点设置应适用本标准。本标准中收集点不包含小区、商场、街道等供行人使用的废物箱(果屑桶)。1.0.3本条规定了设置收集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等标准中给出,基于使用方便和不能重复引在我国城乡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领域中已成熟的惯用技术术3基本规定3.0.1收集点的设置应满足当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提出3.0.2全省各地生活垃圾产生源分布、垃圾产量性质、垃圾3.0.3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二十三号)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7号)的有关要求,生活垃圾应逐步实行分类投放、3.0.4本条采用国家标准《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城市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镇(乡)建成区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00m”的规定,确定了收3.0.5固定的收集点有助于居民集中投放生活垃圾,避免过3.0.6各地建设项目中配套环卫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往往3.0.7随着对环卫设施建设的重视,为转变人们对环卫设施“脏乱差”的印象,减轻邻避效应,近年来,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外观设计向景观化趋势发展。收集点作为与居民接触最多的环卫设施,其造型美观、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尤为重要,在外观设计时应将收集点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少数民族地区的收集点外观设计还应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特点,将收集点融入当地民族特色建筑风貌中。4规模与类型4.0.1本条是对收集点规模的基本要求。收集点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收集存放的垃圾多少,影响到是否造成垃圾堆积和环境卫生问题。收集点规模应按照其服务区域内高峰时段的垃圾产量来设计,分类收集时垃圾产量应按各类垃圾的总产量计算。4.0.2本条对收集点进行了分类。无论建构筑物内部是否放4.0.3本条按照收集点的设计规模,结合各地收集车辆和收置的主要使用垃圾桶等小型收集容器的收集点定为Ⅲ类收集次以上,设计规模一般在0.3t/次以下;将供人们直接投放垃圾且能够集中存放Ⅲ类收集点运送的垃圾并外运的收集点定载重一般在0.5~2t,因此将Ⅱ类收集点设计规模确定为0.5~2t/次,I类收集点一般需使用中型车辆完成收运作业,载重一般超过2t,因此将I类收集点设计规模确定为2~4t/次,般为1~3次。及建构筑物修建的需要,I类收集点的设施设备本身一般需20~70m²的用地面积,Ⅱ类收集点的设施设备本身一般需5~40m²的用地面积,同时I类收集点需20~50m²的回车场地,Ⅱ类收集点需5~20m²的回车场地。目前,小区内收集点设积,在实际中只要确保收集点周边空地面积满足回车场地用集点并不是随时都需回车,回车场地也可用作二次分拣场地,因此不再单独设置分拣场地。Ⅲ类收集点数量较多,清道清运,随收随走,也不鼓励在Ⅲ类收集点开展二次分拣,因此Ⅲ类收集点占地面积未包括收运车辆回车场地面积和二次分拣场地面积。Ⅱ类收集点与人们活动的主要建筑物距离通常为8~20m,一般设置距离在10m以上投诉较少;Ⅲ类收集点主要方便人们投放垃圾,调查中有90%以上的受访者希望将收集点设置在单地面邻近建筑物间隔应在10m以上,Ⅲ类收集点与邻近建筑物间隔应在2m以上。5选址与设置I类收集点垃圾量较大,若配备举(提)升装置,则选址容器和地面进行清洁,并将产生的污水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收集点常常是使用垃圾专用集装箱的容器式收集点或垃圾容5.2.1为便于划分管理职责、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减少区域5.2.2城镇人流量大、临街商铺多、交通拥挤的主次道路若5.2.3为减轻垃圾外运对居住小区组团内部环境的影响,小区组团应采用将整个小区组团内部的Ⅲ类收集点垃圾清运至 旧小区、低楼层小区(6~7层,每单元每层2~4户)2~7个单元,平均34~98户(102~294人)会设置一个Ⅲ类收集点;高层小区(8~32层,每单元每层2~6户)一般是每个单元,平均37~144户(111~432人)设置一个Ⅲ类收集点,按照置信度95%计算,120~350人会设置一个Ⅲ类收集点,其中低楼层小区设置宜取下限,高楼层小区设置宜取上限,1个单元住户不到120人的小区可几个单元共同设置1个Ⅲ类收集点。另外,考虑到小区组团内各楼栋分布可能造成单个收集点收集半径过大,同时考虑到居民通过地下停车场出入等需求,因此提出也可以按照楼栋单元在地面和地下出入口设置Ⅲ类较好的机动车或电动车收集,装卸作业一般也在地下收集点最高高度。使用举(提)升设备的收集点应根据设备厂家提供5.2.5按照《四川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技术导则》并且不同性质的有害垃圾会相互影响,可按照易脆含汞类(如灯管、温度计等)、液态类(如废油漆桶及农药、涂料杀虫罐等)、固态类(如电池、过期药品、感光胶片等)分别设置收集点,将各种性质的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可回收物(包括废旧家具、家电)容易被其他垃圾污染,失去回收价值,可通过单独设置回收点、兑换点,或通过电话预约回收垃圾分类收集地区的I类和Ⅱ类收集点除能分类存放易6收集容器与建构筑物6.1.1为方便垃圾的集中投放和收集,生活垃圾收集点一般放置一定数量和规格的垃圾桶(箱)或者垃圾专用集装箱。其中,垃圾桶(箱)包括各类塑料垃圾桶、铁质垃圾桶、自制容6.1.2为防止收集容器受到腐蚀、高温、磨损的破坏,影响垃圾箱体单个有效容积为5~9m³,因此I类收集点单个收集容器有效容积设定为不宜超过9m³;Ⅱ类容器式收集点通常使5m³,因此Ⅱ类收集点单个收集容器有效容积不宜超过5m³;240L的塑料垃圾桶。为避免垃圾桶在装卸运输过6.1.5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对各类垃圾的色彩及标识进行了规范。为统一分类色彩和标识,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分类收集容器的色彩和标识也应符合相关规定。同时,为了色彩标识的统一,在暂未开展垃圾分类的地区,混合垃圾收集容器使用其他垃圾的色6.2.1本条对收集点的建构筑物总体功能进行了规定。收集6.2.2通常垃圾池与垃圾房易造成垃圾裸露、遗撒,污水横6.2.3为方便垃圾运输和清扫冲洗,建构筑物内部及周边地积存,同时收集清洗产生的冲(清)洗污水,收集点地面应设置0.3%~0.5%的排水坡度,并设置或利用收集导排设施,将6.2.4收集点建构筑物的地面和墙壁常常受到垃圾和渗滤液污染,需及时清洗,本条对地面及墙壁材料提出了要求,鼓励收集点采用新型、环保、易清洗、防水、防滑、防腐的装饰材料。6.3.1本条对举(提)升装置的配备提出了要求,为提高垃圾收集、运输作业效率,地埋式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