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磨》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推磨》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推磨》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磨高军朱大爷老两口看到胡同志住进来后很担是非儿,见了面总是笑着打招呼。这些日子,和同志们接触多了,朱家人也早已没有了任何拘束。现在整个沂蒙山区正在春耕备播,老百姓都在忙农活儿。胡同志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要么出去一天不着家儿,要么招来一些人商量事情。大家都各忙各的,相互见面的时候并不多。这里的风俗堂屋是主屋,胡同志被安排到家里来住,朱大爷老两口一直想把他让到堂屋里住。胡同志看到西屋虽然低矮.但里面东西并不多.就坚持住了西屋。从西屋门里就能看到左前方的堂屋西窗下那盘磨,磨眼圆筒状向天空敞开着,磨台周边凸起一层边沿儿,只有正南方留出了一个稍微向前伸出的石嘴儿,方便从这里向下刮煎饼糊子。沂蒙山区家家户户在院子里都有一盘磨,用来磨糊子然后在鏊子上烙煎饼的。其实,胡同志是带着重大使命来解决山东分局和115师一些关系问题的,所以非常忙。他经常到深夜还不休息,在灯下一会儿皱眉思索,一会儿奋笔疾书,实在太累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然后又坐下了。第三天鸡还没叫,窗外漆黑一团,沉睡中的胡同志就听到院子里有了动静,他抬头从窗棂里向外看去,影影绰绰看到是朱大爷和朱大娘每人抱着一根磨棍已经开始推磨了。他两眼辣辣的,连着打了几个哈欠,应该是自己刚睡着才不长的时间。但是磨盘有规律转动的咕噜咕噜声和两个人杂沓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在黎明前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自己想再休息一下已经不可能。于是他也就起来了,他小声制止随行同住的警卫人员起床,打开门走出去。朱家老两口停下了脚步:“哦,把胡同志聒噪醒了吧?”他赶紧说道;“不是,我每天都是这个时候醒。——怎么这么早就起来推磨啊?哦,是了,农活忙了,早干完家务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哟。”“是啊,三春大忙时候,都这个样子。”老两口不好意思地笑笑。“来,我推一会儿,”胡同志说着就接过了朱大娘的磨棍,推起来,“你来添磨吧。”朱大娘一会儿往磨眼里添上一勺地瓜干糁子,磨台上的糊子就逐渐多起来。胡同志和他两人继续说着话:“我们老家那里也有磨,只是形状不太一样。还有一个花鼓戏专门唱磨豆腐,怎么唱来?哦,这样——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哈哈哈。”老两口被逗得大笑起来。一边推着磨,胡同志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老两口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事主要在东家,老百姓哪能有不欢迎的?”太阳从东边露出红红的脸,一大瓦盆地瓜干糁子磨完了。白天,分局的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表态说:“我们马上安排有关干部和朱大爷老两口谈谈,让他们不要这么早就推磨,以免影响胡服同志休息……”他使劲摆摆手,笑道:“千万不要小题大做,群众都忙于春播春种,起早贪黑干完家里的事,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呢,何况也没有影响我休息,反而让我听到很多真心话,你们绝对不要去说这个事儿。”翌日一大早,胡服又在那个时辰醒来,可是院子里推磨的声音并没有响起来。他感到很奇怪,就悄悄地起来走进院子,来到作为厨房的东屋,只见泡好的地瓜干糁子还静静地在那里,于是他回到西屋,轻轻叫起警卫员:“来,咱们推磨去。”他们一人抱起一根磨棍,咕噜咕噜推起来,走几圈胡服就往磨眼里添上一勺瓜干糁子,不一会儿就推下糊子来了。这时候,朱大爷老两口急火火走出堂屋门:“这可使不得,胡同志!俺这不是想让你和同志们多眯一会儿,怎么……唉……”“你们都能起来,我们怎么还要多睡,真的不用见外哟。”他一边说着,一面继续推着磨,脚步显得更有劲,“那个歌子怎么唱来?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大家都爽声大笑起来,气氛是那么融洽。多年后省里有个下乡演出活动来到村里,有个来看演出的青年人竟然很有韵味地念白道:“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演员们很奇怪:“啊,这是湖南花鼓戏《磨豆腐》啊,在咱们山东你是从哪里学来的?”“俺爷爷过去经常这样念叨,我小时候就学会了,他说当年有个叫胡服的革命同志住在俺家里,从他哪里听来的。”演员们明白了:“哦,原来你们家里住过大人物啊。”大家笑着告诉他胡服的真名是谁,他一下子睁大了眼睛:“啊哟,原来是他啊……”【山东临沂市2020届高三期中版】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语言朴素自然,不事夸张,“担是非儿”“堂屋”“聒噪”等词语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胡服的口语“哟”字,轻松质朴,使人倍感亲切。B.低矮的西屋、安静的农家院是故事中人物的活动场所,本文借此展现了胡服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表现了他的非凡才能和革命家本色。C.第二段中详细介绍了石磨的形状与功能,这有利于年轻读者了解石磨,避免因时代原因或地域差别而发生疏离,为下文写推籍做必要交代。D.对于胡服的身份,前文有多处伏笔和暗示,直到结尾才由演员们说出真实姓名,目的是增添人物的神秘感与传奇色彩,有出人意料之效果。8.小说三次写到湖南花鼓戏《磨豆腐》,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以“推磨”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7.D(“增添人物的神秘感与传奇色彩”错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低调、谦逊、不张扬)8.①歌词通俗幽默,充满生活情趣,表现了人物的乐观开朗和对生活的热爱;②边推磨边唱歌。拉近了与朱家两口的情感距离,表现了人物的勤劳淳朴、平易近人;③青年的演唱体现青年人对老辈革命精神的传承,也为下文揭示胡服的身份作铺垫。(共6分。每点2分)9.①“推磨”是小说的中心事件,通过“推磨”架构故事。情节紧凑,结构清晰;②胡服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主动为老百姓推磨,有利于表现依靠群众又服务群众的革命精神,使主题深刻;③推磨是胡服工作之余的插曲,表现了人物的平易近人,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共6分。每点2分)【网络流行版】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既交代故事中的人物及关系,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农忙时节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B.第二段中较为地详细介绍了石磨的形状,这有利于年轻读者了解这一旧物件,避免因时代原因而发生疏离。C.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表现手法,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革命战争时代革命领袖的品质。D.《磨豆腐》歌词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既让小说有生气,又表现出人物性格,也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8.小说在刻画胡服同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方面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结尾写“多年后”下乡演出及人物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7.C(没有运用心理描写。)8.平易近人。在工作累、休息少下的情况下,帮助朱大爷家推磨;后来主动再次推磨;推磨时,为大爷大娘唱家乡花鼓《磨豆腐》;不让分局干部向朱大爷打招呼。工作讲究方法。一边推着磨,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