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土豆漂起来后”引发的教学思考 论文_第1页
走向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土豆漂起来后”引发的教学思考 论文_第2页
走向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土豆漂起来后”引发的教学思考 论文_第3页
走向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土豆漂起来后”引发的教学思考 论文_第4页
走向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土豆漂起来后”引发的教学思考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土豆漂起来后”引发的教学思考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关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反思和创造,而深度学习是实现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吃透教材、用活教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逐步驱动,让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力得到发展,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关键词:转变学习方式问题驱动实践操作引言:那是星期五的上午,为了准备不久后的一节校级公开课,我试上了一节《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中,学生在分组实验,测出土豆的体积时,却出现了意外,土豆漂起来了,基于此项问题引发思考:学习者深层次理解、构建和迁移知识的学习状态和过程是走向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学生的深度学习来实现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当测量的土豆漂起来后,我并没有把学生的所有思维活动导向到回答、印证、记忆标准答案和操作程序上,而是巧设问题,诱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反思和创造,驱动深度学习的实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吃透教材,用活教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他们真正成为我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每每想起歌德的这句话,我便感慨万千。近几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字眼。学习中、教学中、观课议课中信口拈来,从最初的“倍感新鲜”到“有样学样”,再到后来常态课上的“流于形式,麻木不仁”。渐渐地,教学中关注起自己的课件是不是很精美,语言是不是很到位,教学流程是否完善……,课堂似乎成了一个人表演的天地。但是“那块漂起来的土豆”,又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的课堂,重新去理解核心素养的理念。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众多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它不是一般的书本读物,而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专门研制编写出来的。要想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教师在研读新课标的同时,一定要吃透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和目的,把握住数学的本质和联系。只有教师做到了“胸有沟壑”、“融会贯通”,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合肥市海棠花园喻巧月老师《抢数》的这节课。喻老师把教材中显示的“报数”巧妙地改成了“抢数”,既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同时对教材进行了合理开发,整节课从简单游戏问题入手,从“抢3”到“抢4”,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展开探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课中教师的大气、从容,对课堂的掌控力,不得不让人为之喝彩,而这无不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层度把握,正因为教师对“抢数”奥秘了然于胸,正因为教师把握住了数学本质,对新知进行了迁移和建构,才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思维灵动活跃,知识建构水到渠成,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智慧。兴趣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永远是我们老师的必修课。在《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中,我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转化的思想和学具,分组实验,测出土豆的体积。学生们热情高涨,导入新课,显得既新颖别致,又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不知不觉就被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二、转变学习方式,诱发主动探究的意识。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老师用讲述的方式学习,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5%。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生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转变学生学习的身份和角色,试着去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全面而有深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上《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之前,我曾纠结很久,因为我们地处农村,受许多条件限制。像测量这一类实践活动课,我们平时很难落实到位,因为活动场地及活动的器材受限制,再加上重知识,轻本位的思想。我原本也打算自己在台上展示一下排水法,然后按部就班让课堂完美落幕。但是想到要上的是公开课,我还是克服困难,向科学实验室借来了量杯。让学生自发带来土豆,石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孩子们自己带土豆、石块的情景。他们是那么的兴奋、活跃,对新课充满了期待,对即将探究的新知识充满了欲望。生:“老师,土豆漂起来了,测不出土豆的体积。”师:“你准备怎样测量?为什么又说测不出土豆的体积呢?”生;“我在量杯中倒入200毫升的水,放入土豆,如果土豆被完全浸没,那么记下此时量杯上的刻度,用此时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就能得出土豆的体积,可是土豆漂起来了……”师:“为什么土豆要完全浸没在水中呢?”生:“如果土豆没有完全浸没,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只是土豆体积的一部分。”师:“放土豆之前只倒一点水行吗?”生:“不行!”师:“有人用这种方法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生:“我们组用的是石块,根据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等于浸没的石块的体积,我们组测出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师:“看来石块很配合,可是这块小土豆有点调皮,怎么办呢?能帮这位同学想想办法吗?”土豆漂起来后,我没有把学生的所有思维活动导向到回答、印证、记忆标准答案和操作程序上,而是以“意外”作为突破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三、巧设问题,层层深入,驱动深度学习的实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提出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深深地思考更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当然,这些问题不能太难,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则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设计的问题必须能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想办法有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走向深度学习。生1:“我们可以把水换成沙子,先放入一定量的沙子,记下沙子的体积,将土豆完全埋进沙子里,将表面抹平,记下此时沙子和土豆的总体积,然后也能测出土豆的体积。”生2:“老师,可以用细线把土豆和石块绑在一起,也能测出土豆的体积。”生3:“我们能像曹冲一样称出土豆的体积。”生4;“老师,原来一张纸也有体积呀!”生:“老师,我能知道拳头的体积了”巧设的问题,不管是探究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指向性问题,还是画龙点睛处的机智点拨,都需要教师准确梳理教学内容,准确判断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所授知识与已学知识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作为老师,要想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必须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只有深入分析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特点、主观认识和尚未掌握的技能、策略,才能找到进入学生大脑的渠道。从而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并学会思考。四、动手操作,积累活动经验,构建数学模型。“眼看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恰当地运用动手操作,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是必须的、有效的,也是大为可行的。我庆幸自己借来了学具,让学生可以在操作中去思去想,去经历新知的学习过程。也正因为有了“动手做”的经历,才为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孩子们的思维像开闸的水,让我应接不暇。实现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的课堂,是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