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核心知识点串讲)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_第1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核心知识点串讲)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_第2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核心知识点串讲)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_第3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核心知识点串讲)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_第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核心知识点串讲)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目录contents01思维导图02复习目标03考点解读①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②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③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01思维导图02复习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4.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5.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重难点3个重点:①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②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③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3个难点:①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②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考点一内环境的组分及相互关系夯实基础重点剖析方法规律1.体液2.内环境3.内环境的成分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5.组织水肿6.内环境中含有物质和过程的判断夯实基础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包括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夯实基础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最活跃)、组织液(最多)和淋巴液(最少)夯实基础几种常考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血浆和淋巴液夯实基础3.内环境的成分②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①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白质(7%~9%),无机盐(约1%),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③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夯实基础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③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A.调节血浆pH的物质:酸碱缓冲物质,如HCO3-/H2CO₃(主要)H2PO4-/HPO42-(次要)B.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浆时,H++HCO3-→H2CO₃;H2CO₃→H20+CO2↑(从肺部排出);当碱性物质如Na2CO3进入血浆时,Na2CO₃+H2CO₃→2NaHCO3(从肾脏排出)。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3-、H2CO₃等物质有关。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重点剖析5.组织水肿方法规律三看:是不是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一看:是不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四看:是不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二看:是不是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蛋白、受体等6.“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方法规律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类别举例气体O2、CO2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代谢废物类尿素、尿酸、CO2等信号分子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类纤维蛋白原、抗体方法规律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类别举例细胞内特有的呼吸酶、血红蛋白、解旋酶等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尿液、泪液、消化液、汗液等不被吸收的淀粉、纤维素、麦芽糖等方法规律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过程类别举例发生的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②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激素与靶细胞结合④抗原与抗体结合不发生的①细胞呼吸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等物质的合成③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对点练习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人体体液中这几种成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C、DB.正常情况下,C中存在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物质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对点练习A、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分析乙图: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所以图甲中①为淋巴液,对应于图乙中的B,②为细胞内液,对应于图乙中的D,③为组织液,对应于图乙中的A,④为血浆,对应于图乙中的C,A错误;C、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血浆运输到组织液,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组织液运输到血浆,所以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错误。

B正确对点练习2.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A.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导致的组织水肿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D.局部组织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

对点练习题意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营养不良、过敏、肾小球肾炎、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淋巴循环受阻等。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主要是因为母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而引起浮肿。D选项局部组织代谢旺盛,排到组织液,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血浆蛋白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D符合题意。D正确

对点练习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各种变化中,未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⑦HIV的增殖⑧甲状腺激素的运输A.②③⑤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①④⑥⑧

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①正确;②消化道不是人体的内环境,②错误;③在人体内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而不是细胞外液中,③错误;④氧气从红细胞出来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外液,④正确;⑤胰高血糖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细胞外液中,⑤错误;⑥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因此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⑥正确;⑦HIV为人类的是免疫缺陷病毒,它的增殖必须在细胞内完成,⑦错误;⑧甲状腺激素存在于血浆中,通过血液进行运输,⑧正确。未发生在内环境中是②③⑤⑦。

A正确对点练习4.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构成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①中含有尿素、胰岛素、纤维素、血浆蛋白等C.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①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对点练习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分析题图:题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是血浆,②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C正确对点练习5.下图表示人体的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乙与丙,乙与丙可以相互渗透B.肝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从甲中吸收C.乙的组成成分包括呼吸酶、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D.饮水不足会引起丙的含量增加导致水肿

对点练习A、由图可知,乙和丙之间为双向箭头,丙单向流向甲,甲单向流向乙,所以甲为淋巴液,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生活的直接环境为组织液(丙)与血浆(乙),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A正确;B、肝脏细胞所需要的养分直接从组织液(丙)中吸收,B错误;C、呼吸酶和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细胞中,而乙为血浆,C错误;D、饮水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

A正确考点二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夯实基础重点剖析1.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物质交换过程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夯实基础1.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点剖析2.物质交换过程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

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般组织器官血浆和组织液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物质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高于静脉端;而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低于静脉端肺血液和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扩散净流向血液,二氧化碳扩散净流向肺泡,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动脉端,氧气含量高于动脉端肝饭后1小时,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组织液,其中部分葡萄糖被肝合成肝糖原储存,葡萄糖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高于静脉端;饥饿状态下,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下降,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由组织液进入血浆,葡萄糖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低于静脉端对点练习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属协助扩散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对点练习A、Ⅰ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呼吸系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B、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消化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葡萄糖进入血浆属主动运输,B错误;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D、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

B正确

对点练习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细胞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对点练习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A正确

考点三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夯实基础1.内环境稳态2.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夯实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②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③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④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⑤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⑥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内环境稳态夯实基础血糖和血液中的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体温、pH相对稳定一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对内环境稳态意义的理解:新陈代谢是细胞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的稳态为这些复杂化学反应的利进行提供保障。夯实基础2.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①实验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CO3-/H2CO3、HPO42-/H2PO4-等)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②实验结果夯实基础③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对,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温馨提示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对点练习8.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实验开始时无须对水、缓冲液、肝匀浆的pH进行检测C.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纵坐标D.就加入HCl和NaOH后的pH变化来说,肝匀浆具有缓冲功能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B选项实验开始时应对水、肝匀浆的pH进行检测,以便于了解实验前后溶液pH的变化。B正确对点练习9.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C.外界环境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含量恒定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