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税收1课件_第1页
第七章税收1课件_第2页
第七章税收1课件_第3页
第七章税收1课件_第4页
第七章税收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税收2024/4/16第七章税收[1]第一节税收的基本概念一、税收的基本属性二、税收的基本要素三、税收分类第七章税收[1]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什么是税收(二)税收的“三性”(三)税收的本质第七章税收[1](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第七章税收[1](二)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

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第七章税收[1](三)税收的本质——税收是文明的对价税收在本质上就是为我们享受的公共物品所支付的价格。这种价格,法律上的用语就是对价。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公共物品的创造史,由此,美国著名法学家霍姆斯将其概括为“税收是文明的对价”,成为说明税收本质的名言。

第七章税收[1]利益交换说税收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关系。“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第七章税收[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财政收入的90%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用于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和公共安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我国税收的用途,体现了我国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七章税收[1]二、税收的基本要素

(一)纳税人(二)课税对象(三)税率第七章税收[1](一)纳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相关概念——负税人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第七章税收[1](二)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相关概念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消费税税目

第七章税收[1]我国现行主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关税、船舶吨税等18个税种第七章税收[1]我国税收收入(2012年)税种税收收入(亿元)比重全部税收收入100601国内增值税2641626.3%国内消费税78727.8%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479614.7%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10429营业税1574815.7%企业所得税1965419.5%个人所得税58205.8%第七章税收[1]消费税税目1.烟2.酒和酒精3.化妆品4.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5.鞭炮、焰火6.成品油7.汽车轮胎8.摩托车9.小汽车10.高尔夫球及球具11.高档手表12.游艇13.木制一次性筷子14.实木地板第七章税收[1](三)税率税率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法律上的税率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经济分析的税率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第七章税收[1]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表8-1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单位:元)3500050000100000100000

1250050000250001000005075001~100000100003000025000750004050001~7500075001500025000500003025001~500005000500025000250002025000以下超额累进税额全额累进税额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税所得适用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税所得税率(%)税级第七章税收[1]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的302超过1500~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9000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35000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55000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80000元的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3505第七章税收[1]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增加的收入中要向政府纳税的数额所占的比例。平均税率:实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第七章税收[1]三、税收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二)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与间接税(三)按课税标准,从量税与从价税(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与价外税(五)按税种的隶属关系,中央税与地方税第七章税收[1]分税制下我国的税种划分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等第七章税收[1]第二节税收原则一、课税原则的历史回顾二、课税原则的现代观点第七章税收[1]一、历史观点亚当·斯密的四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瓦格纳的四项九端原则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原则、收入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税源选择原则、税种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小征收费用原则)

第七章税收[1]二、现代观点(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

第七章税收[1](一)效率原则

1、经济效率2、制度效率3、社会生态效率第七章税收[1]1、经济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标准——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P158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降低税收超额负担的途径——保持税收中性P157第七章税收[1](1)税收超额负担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第七章税收[1]PFEDGHQOBCS+TSDA图8-1税收的超额负担第七章税收[1](2)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思考:为什么说增值税是一种中性税收?第七章税收[1]2、制度效率税收的制度效率是指政府设计的税收制度能在筹集充分的收入基础上使税务费用最小化。第七章税收[1]税务费用管理费用:税务当局为计征税款所花费的费用纳税费用:纳税人在缴纳税款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政治费用:纳税人试图影响税法所发生的费用第七章税收[1](1)征收成本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测算,1994年税制改革前,中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到1996年达到4.73%,到上世纪末大约为5%-8%,征税成本率上升非常快。而美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仅为0.58%。第七章税收[1](2)纳税成本斯莱姆罗德(1996)估计,1995年,美国家庭为缴纳联邦税收花费了28亿小时。如果时间价值约为每小时15美元,时间成本为420亿美元。货币支出(纳税咨询费、购买纳税手册)约为80亿美元,整个纳税成本为500亿美元,占联邦所得税收入的8%左右。第七章税收[1](3)政治费用美国在1986年税制改革之前,房地产经纪人花了大量费用雇佣院外压力集团的说客,向政府游说,保留联邦所得税的大宗扣除项目——房产抵押利息扣除。第七章税收[1]3、税收的社会生态效率社会生态效率要求达到对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建立绿色税制体系第七章税收[1](二)公平1、税收公平的含义2、衡量标准第七章税收[1]1、税收公平的含义普遍征税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平等征税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

第七章税收[1]2、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1)受益原则(2)能力原则

第七章税收[1](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问题:公共物品是一种集合性消费,每个人的享用程度难以个量化,因而受益原则难以普遍应用。第七章税收[1](2)能力原则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问题:如何确定支付能力的标准第七章税收[1]支付能力的标准客观说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如收入、财产、支出主观说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

第七章税收[1]第三节税收负担分析一、税收负担的衡量二、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三、我国宏观税负分析第七章税收[1]一、税收负担的衡量宏观税收负担:以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表明在GDP分配中的集中程度。微观税收负担:纳税人的纳税额占纳税人的相关收入的比重来表示,可用于衡量企业和居民个人的税收负担水平。第七章税收[1]二、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一)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解释:拉弗曲线(二)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经验解释:马斯顿的经验分析第七章税收[1](一)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供给学派代表人物ArthurBLaffer第七章税收[1]拉弗曲线AOCB税收收入税率图8-2拉弗曲线DE

第七章税收[1]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P175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第七章税收[1]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思考:如何看待减税政策?第七章税收[1](二)马斯顿的经验分析P177基本结论:一国的低税收比率对提高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低税负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高于高税负国家。税收比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在低收入国家比在高收入国家要严重得多。第七章税收[1]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表8-2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

样本国

人均收入(按1979年美元计算)税收收入占GDP比重(%)1970-1979年GDP实际增长(%)马拉维(低税)扎伊尔(高税)200-30011.821.56.3-0.7客麦隆(低税)利比里亚(高税)500-60015.121.25.41.8泰国(低税)赞比亚(高税)500=60011.722.77.71.5巴拉圭(低税)秘鲁(高税)700-110010.314.48.33.1毛里求斯(低税)牙买加(高税)1100-130018.623.88.2-0.9韩国(低税)智利(高税)1400-170014.222.410.31.9巴西(低税)乌拉圭(高税)1700-210017.120.08.72.5新加坡(低税)新西兰(高税)1800-595016.227.58.32.4西班牙(低税)英国(高税)4300-635019.130.44.42.1日本(低税)瑞典(高税)8800-1195010.630.95.22.0第七章税收[1]马斯顿就20世纪70年代20个样本国家的平均宏观税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收入国家的税收变量系数是-0.57,考虑到投资和劳动力增长后的税收变量系数是-0.30;而高收入国家的税收变量系数和考虑到投资和劳动力增长后的税收变量系数分别是-0.34和-0.08。第七章税收[1]三、我国宏观税负分析(一)宏观税负的口径(二)不同观点

第七章税收[1](一)宏观税负的口径

财政部门税收口径社保负担——考虑社会保险税费经济负担——考虑税收与社会保险税费

以外的各类政府收入项目第七章税收[1](二)不同观点官方观点学者观点机构报告财政支出视角

第七章税收[1]1、官方观点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财政部网站)从宏观税负水平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按国际可比的口径计算,2011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8.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考虑到我国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都具有特定用途,基本实行专款专用,实际上可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公共财政收入水平并不高。第七章税收[1]2、学者观点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认为,2007年至2009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别达到31.5%、30.9%和32.2%。第七章税收[1]3、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共同发表

“纳税2008”的税务报告前10名轻松赋税经济体系依次为:马尔代夫,新加坡,香港(中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爱尔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新西兰和基里巴斯。10个最重赋税经济体系,即第169至第178依次是:巴拿马,牙买加,毛里塔尼亚,玻利维亚,冈比亚,委内瑞拉,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中国第168位第七章税收[1]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福布斯杂志近日推出了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排名全球第二,排名第一的则是法国。

福布斯表示,此次指数是按照该地区税负政策对于资本和人才吸引度进行排名分析。最后的地区总分涵盖了机构、个人、社会保障等因素。分数最高者则为税负最大地区。第七章税收[1]4、与公共支出相联系宏观税负是总体公共产品的价格支付,研究税负轻重应与政府提供的民生支出挂钩。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边际税率高于我国,但由于他们的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比重非常大,公民可以享受到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由于“高税负”产生“高福利”,这些国家中的公民并没有对自己国家的税收政策产生很大的反感情绪。第七章税收[1]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二、税负转嫁方式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第七章税收[1]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收归宿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负转嫁与逃税逃税:个人或企业以不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第七章税收[1]二、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2.后转3.混转4.消转5.税收资本化

第七章税收[1]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第七章税收[1]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第七章税收[1]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PP1P2OP3DSS’SS’Q图8-4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税负转嫁和归宿

图8-3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归宿SQDDSS’P2P1P3OS’P第七章税收[1]第五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一、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二、税收的经济影响第七章税收[1]一、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一)税收的收入效应(二)税收的替代效应第七章税收[1](一)税收的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第七章税收[1]收入效应

食品P1P2AO衣物B图8-5税收的收入效应CD第七章税收[1](二)税收的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第七章税收[1]替代效应

I3I1P3P1EBO衣物食品A图8-6税收的替代效应第七章税收[1]二、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五)税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第七章税收[1](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收入效应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替代效应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第七章税收[1](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收入效应对个人所得或利息征税后,个人的实际收入下降,会按其既定的收入减少当前消费。替代效应对利息所得征税后,减少了纳税人的实际税后收益率,使未来的消费价格变得昂贵了,降低了人们储蓄的意愿,从而使得纳税人以消费代替储蓄。第七章税收[1]我国的利息税个人所得税中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20%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5%2008年10月9日后,暂免征收第七章税收[1](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1、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第七章税收[1]1、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投资决策是由投资的净收益和投资的成本决定的。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第七章税收[1]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课征公司所得税会降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因此而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替代投资。收入效应征税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增加投资。第七章税收[1]3、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通常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两税并轨第七章税收[1](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3、遗产税与赠与税是削弱财富过度集中的一项策略4、社会保险税是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