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常见问题解读_第1页
学龄前儿常见问题解读_第2页
学龄前儿常见问题解读_第3页
学龄前儿常见问题解读_第4页
学龄前儿常见问题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学龄前儿常见问题解读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健康儿童的定义不再只是身高、体重和有否疾病,精神神经的健康已成为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重要方面。上海《大众医学》组织全国专家对学龄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显示:注意力差、偏食挑食、明显多动被列十大问题行为之首。调查还认为,这些幼年的行为问题,轻者将影响今后的学习、就业和生活,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行为,应引起医生、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重视。第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一、 注意力差,容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在幼儿园坐不住,来回走动

形成的原因:人为的原因:家长的溺爱,缺乏适当的行为约束其他原因:个别幼儿发育迟缓,大脑损伤,或其他医学因素(医生鉴别)第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矫正策略:

进行注意的行为训练,可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运用表扬、赞许、奖赏的方法使正确行为得到强化与巩固。

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注意分散造成的影并不太大。入学后,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也差,还会破坏课堂纪律。第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偏食挑食,吃饭慢,不肯吃硬食物

形成原因:父母的溺爱和纵容,以及缺乏科学的喂养方式

近期和远期影响:短期:引起儿童营养不均衡、体重较轻或营养不良。长期:因营养问题而导致影响身高、生长迟缓、贫血或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此外,因长期咀嚼不良,还可造成口腔运动功能问题。第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矫正策略:

抓住半固体食物添加的关键期4—6个月),注意,添加的食物质地要由软到硬。

鼓励孩子尝试新食物,讲究平衡膳食。

营养教育,健康饮食心理教育与培养。

家长正确的榜样作用,儿童正确饮食行为的正性强化。

第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三、明显多动

儿童明显多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率为3%—5%,是一种行为障碍。多动是儿童早期的行为特点,此期神经反应类型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多动,顽皮、坐不信、停不下是正常生理现象。

近期和远期影响:

明显多动的儿童,容易出现不遵守纪律、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与同伴易发生争斗的现象。若不及时纠正,多动成性,会造成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紧张,最终可能形成性格冲动、学业低下、影响求职的后果。第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矫正策略: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明显多动,主要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关键是让儿童懂得在不同情景下,什么是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运用表扬、赞许、奖赏方法,使正确行为得到强化与巩固。适当运用处罚法,有助于减少和消防不良行为。平时多与幼儿沟通,倾听他们倾诉,分析指出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克服的信心。改善家庭环境,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照顾其饮食起居,满足其正常生活及精神需求。改善亲子关系及教育方法,不打骂、岐视的教育方法,以表扬奖励为主,对不良行为不姑息、及时教育。老师帮助幼儿建立各种规则与习惯,行为规范,加强体育锻炼,进行注意力训练,完成作业训练等第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四、 过分依恋,缠人

过分依恋,缠人是一种胆怯和退缩的行为。这些儿童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适应性比较差,不容易展示自己的能力,在陌生的环境中,会感到害怕或不安全,常会出现与亲人分离的焦虑,在家里,却象一个小霸王。第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近期和远期影响:

过分依恋的儿童,环境适应能力差。(比如进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学时,往往会有较强的情绪反应,哭闹不止,有的儿童还会拒绝入学,出现头痛、腹痛症状,使父母和老师都感到为难,而儿童本人的学习和情绪也受到影响。

长时间过分依恋亲人或缠人,→社交技能障碍,或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陌生人也过分依恋、缠人,最终出现情感障碍、社会适应差。第1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矫正策略:

培养其独立性,给孩子提供与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多走出家庭,参与群体游戏和活动。(家长可以请小朋友到家里玩,带小朋友到人多地方去玩,鼓励幼儿多交朋友。老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的游戏活动,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帮手,分书,分餐具等,对幼儿积极的行为给予正强化)。同时父母也要注意自身性格的改善,为孩子做出榜样。第1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五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吸吮手指、毛巾等物品)

50%的婴儿有吸吮行为。到了4岁以后仍有吸吮时,应视为异常,其发生率约为5%。吸吮常发生在白天或临睡前,最多见的是吸吮拇指或其他手指,也有吸吮毛巾、被角或衣角的。第1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近期和远期影响:

吸吮拇指或物品迟迟不消失是一种幼稚的行为习惯,吸吮频繁或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影响下颌的发育、牙齿的排列不整齐、慢性甲沟炎。

矫正策略:

行为矫正着重奖赏与惩罚并举。讲清危害;用丰富的游戏或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发展手指技巧,用玩具、手指游戏、玩沙、手工、涂鸭等方法置换吮指行为第1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七、 过分好强,处处争第一,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批评

大凡天资聪颖地孩子都有好胜心,这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动力。一旦当好胜心过了头,便成了阻力。这些儿童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经历较多的成功,多次获得第一,于是一味追求完美,只能乘顺风船漂流。

第1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近期和远期影响:

当遇到挫折或受了批评以后,则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悲观、失望、委屈或忿忿不平,行为表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自暴自弃或轻易放弃。

如果不及时干预,儿童会产生焦虑、忧郁等情绪障碍,影响学习和人际交流。

矫正策略:关键在于心理疏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批评。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样,正确认识长处和短处,做到扬长避短。第1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八、 每天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游戏机

儿童整天与电视或游戏机为伴,将正常的学习、交流和活动置之脑后。

近期和远期影响:

孩子痴迷电视、游戏成性后,兴趣就会愈来愈狭窄,缺乏求知欲望,尤其是长时间的自娱自乐,孩子的性格会变得任性和孤僻。电视保姆→接触到游戏机产生了好奇,父母又依从孩子,任其玩乐。第1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矫正策略:

让孩子懂得主次之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用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奖赏孩子的良好行为;也可剥夺这两项活动,作为对行为的惩罚。

家长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一起看书,做些户外游戏活动,带孩子观察动、植物等,培养孩子广泛兴趣。

严格的时间管理,规定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时间每次不能超过30分,并严格执行。做到要及时给给予表扬。第1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九、 违拗性严重(不听指令,与家长或老师对着干)

在儿童行为发育过程中,2—3岁儿童出现了违拗性,总是与父母唱反调,是一个比较难以驾驭的年龄阶段。这些儿童常常受到家庭的娇宠、没有适当的行为限制、缺乏正确的行为示范,特别是在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表现出无自制力、大哭大闹或大叫大喊。

第1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近期和远期影响:

大部分儿童在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顺利过度,逐渐懂得规矩,尊重权威,但有少数儿童的违拗性不断加重,表现出目中无人、违反纪律、我行我素,甚至还以此为乐。长此以往,造成儿童与同伴或老师的关系紧张、交流困难、适应不良。

矫正策略:

必须是整个家庭人员的共同参与,遵照强化适当行为为主的原则。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尊重和信任孩子,对待孩子,父母教师不要摆架子,平等相待,就容易进行教育,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他们的违拗心理.

第1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认真分析,遇事首先要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孩子本身的问题,就要注意改进方法,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应要查明原因,只有通过认真分析才能查明原因,也能帮助家长,老师提高教育的艺术性.

二、是“冷处理”.一旦孩子发生“逆反心理‘’,不能急躁,不能以任性对任性,正确的做法是,"冷处理",对他们任性不予理睬,当孩子以哭为威胁时,不要心疼,可以让他哭一阵,等他停下来以后再教育诱导.

三是学会利用,要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来激发他,如:有意用"你不会穿衣",你不会数了",你最喜欢哭了''这类的话来激他们,这时孩子会说,我会,不信你瞧,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其效果往往比正面教育还好.

四是发现闪光点,"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相似点,其中包含了某些独立思考的积极倾向,好奇爱动脑筋是幼儿的特点,从孩子的言行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家长,教师一定要尊重和珍惜这一点,它是我们发现孩子智力素质方面的优势及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

第2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十、 有睡眠(问题难以入睡、夜啼、夜惊、梦游)

据调查,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游上述睡眠问题的高达40%左右。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神经系统较易兴奋,而家庭的作息又无规律,很容易造成各种睡眠问题等。

第2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近期和远期影响:

儿童睡眠问题,短期内造成白天的学习效率较低、注意力分散和烦躁不安。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伴随睡眠的各种附带条件,如要父母陪着睡、在床上玩累了再睡、入睡时间不规则等。

矫正策略:培养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对敏感型幼儿要耐心调适,建立睡眠规律。注重入睡准备,如睡前至少半小时让儿童从事一些安静活动,并营造一个光线较昏暗的睡眠环境,每天定时完成同样的程序后上床,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睡前避免兴奋,找个玩具做伴等第2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十一、遗尿症:

5岁以上儿童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控制排尿而发生的无意识的排尿行为。遗尿症常伴有:夜惊、梦游、梦魇等睡眼障碍。

3-4岁: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完善而出现遗尿,属正常发育现象。

5岁后,10%有遗尿,仅1-2%患儿持续到成年

第2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近期和远期影响:

患儿常有自尊受损、紧张、抑郁、分裂样行为等多种行为问题,同时还存在情感、社会、伦理等问题,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正常儿童高4.3倍

矫正策略: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安抚),家长的关心照顾,白天多饮水,晚餐减少盐量及液量,睡前排空尿。白天避免过度兴奋与疲劳。行为强化疗法,未出现尿床行为正强化(表扬、赞赏),尿床负强化,责令与家长一同整理和清洁衣裤、床铺唤醒疗法:闹钟或人为定时唤醒,然后时间逐渐延长时间。排尿功能训练:膀胱扩张训练:当有尿意时,嘱其尽量延迟排尿,直至不能耐受为止,排尿中,有意识克制排尿全过程3-4次)直到不得已才排尿。

第2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十二、焦虑障碍:

(情绪问题)包括分离性焦虑障碍、恐惧性焦虑障碍、社交性焦虑障碍

分离性焦虑:

儿童与其所依恋对象离别时,会产生一种过度、反复发作的苦恼与不安,常伴有躯体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疼、肚子疼、全身不适等。

产生原因:遗传因素(家庭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第2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矫正策略:

1)家庭教育:父母为幼儿做出榜样,多为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多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认同的行为方式,预防社会适应不良。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理的习惯,如吃饭、穿衣、洗手、洗脸、大小便等,如果什么事情家长都包办,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将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而会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

在去幼儿园之前,经常给孩子讲幼儿园的生活,告诉他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会很好玩,还可以在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同时还经常带孩子去日后准备去的幼儿园参观,让他熟悉那里的环境,让他看看别的小朋友们是如何愉快地在那里做游戏,滑滑梯,学儿歌等,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而产生向往。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幼儿园老师的坏话,更不能以“不听话就要送幼儿园”来威吓孩子。第2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矫正策略:

在家先练习与妈妈分离,让孩子逐渐习惯妈妈离开的感觉,比如当孩子自己来到另一个房间时,妈妈不要马上就跟着,让他单独呆一会儿,过一会儿再进去,日渐增加这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

2)心理治疗:

疏导情绪:对儿童的痛苦表示同情、安抚并教育,对躯体不适给予照顾,情感支持可消除其紧张不安的心理、减轻焦虑

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户外活动、图书、电视等活动引其兴趣,转移负性情绪。

正强化增强正确情绪,减少负性情绪发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第2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三、儿童不良行为习惯:

因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品行与行为问题。

1)生活表现:生活自理能力差、懒惰、凡事依赖性强、害怕困难、缺乏独立生活技能。

2)个性表现:任性、娇气、骄横、胆小怕事、自私、不尊重长辈、乱发脾气

3)人际关系表现:以自我为中心,难与同伴相处,成年后难以与人融洽相处。

4)品行表现:是非感不明、缺乏同情心、易受引诱而犯错、攻击性强、成年后易发生反社会行为第2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形成原因:

家长过份溺爱,教育方式不当,教育不及时,措施不得力等有关。

矫正策略:

1)家庭养育方式得当:关爱适当,生活上细心照顾,心理上正确引导。

2)宽严结合的教育方式:进步及时表扬,对弱点和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不能听之任之。

3)家园教育同步:有利于巩固教育成果。父母态度一致,有利于正确行为的认知与建立。

4)同伴教育:认识水平上对等,易接受,效果明显。提供机会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习别人长处,体验合群的快乐,有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5)不良行为早发现,及时纠正,避免形成习惯。第2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十四、口吃:

幼儿期常见的言语节律性障碍,后天获得。发病高峰年龄:2-3岁和5-7岁

远期和近期影响:幼儿期是言语活动关键期,此时出现口吃,则会阻碍其言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削弱社会交往能力,继而对性格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口吃受到同伴嘲笑、父母责骂后,心理负担加重,促使口吃加重,自卑心理加重、言语交流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预防关键: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克服言语障碍非常重要。第3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口吃形成原因:

1)生理性口吃:

2)暗示性口吃:好奇模仿

3)病理性口吃:心理因素引起,如过度紧张、父母人格影响、亲子交流障碍

矫正策略:

1)在儿童言语形成关键期(1-3岁),提供正确的语言信息,交流行为规范。

2)鼓励孩子连贯、序列、匀速地把句子说完整

3)在言语发展的每感期(4-6岁),及时发现并阻止儿童模仿口吃讲话。

4)消除幼儿紧张情绪。

5)言语训练:放慢语速,加强言语的韵律与轻松感,加强自我训练:朗诵诗歌、童谣、讲故事、说笑话、绕口令,有一定基础后,再面对他人,公开场合说话。第3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十五攻击性行为

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