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篇名句默写

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两句

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比喻,句式对仗,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

句是u

(3)自问自答,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诗文中很常见,如,o

山东省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

但他坚定地表示“,"。

(2)瑟,一种古代弦乐器,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这可用李商隐《锦

瑟》中“,”两句诗来印证。

(3)小华画了一幅荷花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或词,却一直没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

接用唐宋诗人或词人的成句,如“,"。

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描写了诗人辛勤劳作、躬耕田园的

情景。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运用反问和比喻手法对秦统治者

搜刮民膏、挥霍无度的做法进行了抨击。

(3)唐宋诗词中常常借“照镜”来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

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虽然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含意却极宏大,

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2)《将进酒》中,诗人以否定权贵来表达自己郁愤情绪的诗句是:,。

(3)2023年9月,第19属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水《望海潮》中“”一句

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其中的““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朝由之美。

山东省枣庄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是诗人从梦中惊醒

后看到眼前只有枕席而产生的关于人世间的联想。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

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

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名篇名句默写

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两句

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比喻,句式对仗,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

句是“,

(3)自问自答,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诗文中很常见,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

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重点字:羁)

(2)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粟)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重点字:衫)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

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山东省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

但他坚定地表示“,"。

(2)瑟,一种古代弦乐器,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这可用李商隐《锦

瑟》中“,”两句诗来印证。

(3)小华画了一幅荷花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或词,却一直没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

接用唐宋诗人或词人的成句,如“,”。

17.【答案】【小题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小题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小题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故答案为: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重点字:善)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重点字:端、弦)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重点字:碧)

本题考查学牛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

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

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离骚》名句辑录: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诬谓余以善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描写了诗人辛勤劳作、躬耕田园的

情景。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运用反问和比喻手法对秦统治者

搜刮民膏、挥霍无度的做法进行了抨击。

(3)唐宋诗词中常常借“照镜”来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

17.【答案】(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3)示例一:塞上

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李白《将进酒》)示例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每句1分,

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句不得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虽然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含意却极宏大,

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2)《将进酒》中,诗人以否定权贵来表达自己郁愤情绪的诗句是:,。

(3)2023年9月,第19属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水《望海潮》中“"一句

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其中的“”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朝由之美。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3)钱塘自古繁华重湖叠峨清嘉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6分;峨,课本上是“山”

加“献”,打不出来,照课本上的。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山东省枣庄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是诗人从梦中惊醒

后看到眼前只有枕席而产生的关于人世间的联想。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

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

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17.【答案】【小题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小题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