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医学生理学_第1页
血液医学生理学_第2页
血液医学生理学_第3页
血液医学生理学_第4页
血液医学生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血液医学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液的理化特性第二节血细胞生理造血过程的调节;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血型;输血原则第2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章血液学习要求: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基本功能;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量的正常值)二、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蛋白的分类和功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全部)

第3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量(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占体重7~8%或70~80ml/kg;60kg的成人约为4200~4800ml。血量的测定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含90%以上的水分

低分子2%

蛋白质65~85g/L(白蛋白40~48g/L,球蛋白15~30g/L)第4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浆蛋白分类法(盐析法;电泳法等)血浆蛋白主要来自肝脏产生(-球蛋白除外)具有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低分子物的载体;参与凝血-纤溶的生理止血;抵抗病原物的防御;以及营养等功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全血1.050~1.060,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1.025~1.030,取决于蛋白质含量;红细胞1.090~1.092,取决于血红蛋白含量)粘度viscosity:(产生原因;相对粘度;全血、血浆粘度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第7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在层流的条件下,相邻两层血液流速之差和液层厚度的比值,称为血流的切率在第8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

pressure与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的概念、数值单位、作用及不同意义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血浆pH:7.35~7.45;缓冲对NaHCO3/H2CO3=20;其它缓冲对(红细胞内)第9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渗透现象与渗透压第10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细胞生理学习要求:一、造血过程及其调节(了解)二、红细胞生理(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生成原料、调节和破坏)三、白细胞生理(数量与分类;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的破坏)四、血小板生理(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破坏)第11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来自造血干细胞;胚胎早期在卵黄囊,胚胎2~4个月在肝脾,以后逐渐以骨髓为主;出生后依靠骨髓造血,4岁前肝脾可参与补充骨髓造血;18岁后肝脾不应该参与造血。第12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造血(hemopoiesis)过程的调节概念(各类造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基本过程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具有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能力,是骨髓移植重建造血与免疫功能最佳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各类终末血细胞释放进入血液第13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

第14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造血微环境(指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调节因子以及进入的神经、血管;调节特点为旁分泌或自分泌;刺激和抑制等因素)第15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红细胞生理(一)数量和形态(男平均为5.01012/L,血红蛋白120~160g/L;女平均为4.21012/L,血红蛋白110~150g/L;新生儿为6.01012/L以上,5天内>200g/L,6个月明显降低,一岁后回升,青春期达成人范围)(双凹圆碟型,直径7~8m,中央薄为1m,周边厚为2.5m)图示第16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7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膜的通透性(O2与CO2、尿素以及Cl-、HCO3-容易通透;正离子不易通透);Na+、K+

分布及Na+泵活动的意义。第18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体积为90m3,表面积为140m2,如肿胀时等体积的表面积仅为100m2,其可塑性变形能力大大降低。(3)悬浮稳定性(血沉,魏氏法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为0~20mm/h以及临床意义)(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第19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与CO2;缓冲酸碱度(三)红细胞的生成的调节原料(维生素B12、叶酸、铁、蛋白质等)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主)(四)红细胞的破坏血管内与血管外第20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1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2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PO2↓RBC↓Hb↓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雄激素

T3生长素第23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白细胞生理数量与分类(见表)生理特性和功能血细胞渗出;趋化性;吞噬作用粒细胞(血中停留较短)中性粒细胞(抗细菌感染和清除异物)嗜酸性粒细胞(昼夜波动、弱的吞噬不杀菌、限制嗜碱性在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第24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5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6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嗜碱性粒细胞(胞浆颗粒含有肝素、组胺、趋化因子、过敏慢反应物质等)单核细胞(进入组织成熟为吞噬能力最强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第27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成和调节(略)白细胞的破坏(衰老或“自我溶解”)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维护血管壁完整性、止血和凝血功能)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略)血小板的破坏(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肺组织中被吞噬)第28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生理性止血学习要求: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基本过程和作用)二、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以及主要的抗凝物质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第29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与出血时间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1)受损小血管收缩、封闭。(2)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初步止血)(3)凝血加固血栓(二期有效止血,永久性止血)第30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1.血小板与血栓:①粘附+聚集→松软血栓;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加固血栓;③收缩→坚实血栓。2.血小板的促凝活性:①参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和凝血酶原的激活;

②结合多种凝血因子,从而加速凝血过程。3.血小板与血管收缩: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第31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ADP血双烷A2胶原凝血酶释放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第32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血液凝固与抗凝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概念及基本过程凝血因子(13种命名及生化特征)凝血过程(图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抗凝系统细胞抗凝系统与体液抗凝系统(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等)第33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4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成分(纤维蛋白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等)基本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的降解)图示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第35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6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过程:_激活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依赖因子Ⅻ激活物抑制物抗活化素抗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第37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学习要求: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二、红细胞血型三、输血原则第38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的发生与分布ABO血型的检测第39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一、ABO血型系统

(一)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

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

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由

-球蛋白构成——IgM)。第40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1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2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3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4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血型的鉴定第45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Rh血型系统Rh血型的发现与分布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输血的原则即使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亦必须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应急情况下符合条件的输血,有时不宜太快太多第46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7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8页,共5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交叉配血:第49页,共52页,202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