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五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五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珍稀植物在高原茁壮生长,野生动物于山林间穿梭跳跃……在我国国家公园中,摄影作

品般的画面随处可见。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国家公园感知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价值,亲近自

然生态、守护绿水青山已成为大众对和谐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如今,新一批国家公园即将亮相,让人们的向往得到了积极回应。在2023年全国两会

的部长通道采访中,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就“如何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提问给出明

确任务单:“我们将根据国家公园的布局方案,今年着重推进黄河口、秦岭、若尔盖、羌塘、

亚洲象等新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

生态是我们的宝藏,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正是我们珍藏生态宝藏的重要方式。十年来,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不久前,国

家林草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

总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国家公园建设的生态文明画卷迅速铺展开来,从白雪皑皑的北疆,

到芳草萋萋的南国;从一望无边的西部草原,到绵延起伏的东部丘陵,将有更多人行走在国

家公园中,畅享自然之美,也将有更多人用心用情守护草木丰茂、蓝天碧水。

国家公园的建设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培育和构建,拥有着丰富深刻的时代内涵,

尤其需要学界业界深入认知,积极探索。作为新型自然保护地,它并非“升级版自然保护区”,

不仅重视保护自然资产,还将充分彰显全民公益性,融教育、科研和游憩功能于一体,为公

众提供切实的公共产品和生态福利。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隔离区,而应当使大众享受

到国家最美、最优质的生态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推进设立新一批国家公园,不仅是对自

然的尊重和回馈,更意在让人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同执笔,携手绘制生动的“中国

画卷”。

从更大意义上讲,当保护生态系统的使命被冠以“国家”之名,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更

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呈现出文明特色和底蕴。可喜的是,在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建设中,

已经生动呈现出“人与天谐、天人共美”的理念和情怀: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

苗族世居周边社区,丰厚的民俗文化就蕴藏在“雨林生活”之中;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一位

牧民说自己“就是一滴水”“只有融入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中才有价值”……可以说,国家公

园恰如一条牵系着人与自然的纽带,推动我们对自然与文明进行包容诠释,守护促进两者和

谐交融,迈向“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境界。

中国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重器”。相信通过社会各界徐徐用力、久久为功,

国家公园一定会充分润养生态资源与财富,促进人文与自然交融共生,不断呈现人与自然和

谐的丰富图景。

(摘编自陈之琪《国家公园促进人文与自然交融共生》)

材料二:

美国率先建立国家公园,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更是为了在这个新

兴的国家里强化来自世界各地、各色人种移民对美国的国家认同,以增强美国人的民族自豪

感、国家意识和凝聚力。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发展前途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全体国民也

信心十足,美国进入黄金时代。随着疆域的拓展,西部发现的这些自然奇景正好弥补了美国

的缺陷,即这个国家缺乏古老城池、贵族传统,以及过去世界成就中其他类似遗留物方面的

遗憾。早期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洲后,他们的语言文字是欧洲带来的,宗教信仰是欧洲带来的,

境内又没有历史悠久的城市,唯一与欧洲不同的就是在美国西部地区发现的自然美景,而这

正好成为强化美国国家意识的重要依托。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国家公园理念向前演进,它所

满足的文化需求远远超过环境保护需求。寻求独特的民族身份,才是隐含在景观保护后面最

原始的推动力。国家公园“履行”着界定民族身份、强化民族自豪感和象征民族成就的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以后,人民群众对蓝

天白云更在意,对绿水青山更关心,对环境保护更盼望,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幸福的新

来源,国家公园的建立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新期待。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公园的建

立,让更多的国民走进国家公园的大美山川,深入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丰富多样、历史沿革

的悠久绵长、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不仅可以强化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更

能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国家认同。

(摘编自马洪波《关于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几点认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国家公园自布局以来,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绿水青山的红利,而守护绿水青山

也成为人民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B.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规划科学,本着步步推进的原则,下一步将着重抓好新一批共49个

国家公园的建设,前景一片光明。

C.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隔离区,而是要建成融教育、科研和休憩功能为一体的公众化

优质生态产品。

D.美国建国晚,城市历史并不悠久,缺少贵族传统,其西部地区的自然美景就成为强化美国

国家意识的重要支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就会积极回应国家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的政策,共同绘制出生动的“中国画卷”。

B.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国家公园,因为以国家的名义保护生态系统,有益于让

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更好地结合,体现文明底蕴。

C.美国国民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各色人种的现实不利于民族自豪感、国家意识等的增强,这

也是美国率先建立国家公园的唯一原因。

D.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幸福的来源也在发生相应变化;而在我国解决了温饱问题,

步入了小康社会之后,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优劣。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强化人民群众对伟大祖

国的国家认同”的观点的一项是()

A.荥经县熊猫森林国际探秘学校的自然教育导师刘文学,每年带领数百名青少年走进国家公

园,让学生在自然教育中提升了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B.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完成了首次昆虫专项调查,发现昆虫新种14种、中国新

纪录10种,验证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境和动物区系的特殊性。

C.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定,茶商经过申请后,可以有序进入国家公园内的茶场进行收购。

管理局还鼓励和引导茶企、茶农按标准建设生态茶园。

D.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王志高说:“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坚持国家立场和生态

保护第一的理念,更加强调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相融合。”

4.从材料二看,美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有哪些?

5.两则材料都具有论证结构严谨的特点,请分别简要说明。

【答案】1.B2.C3.D

4.①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②界定民族身份,强化移民的国家认同。③强化美国人

的民族自豪感。④增强凝聚力,象征民族成就。

5.①材料一整体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结构,先总说我国国家公园成就,再从三方面分说建设

国家公园的社会价值,最后总结,展望我国国家公园美好的未来。②材料二则运用对比论证,

将美国和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目的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国家公园的人民性特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新一批共49个国家公园的建设”曲解文意,原文说“遴选出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

只是候选区,并非最终确定新一批国家公园的数量是49个。

故选B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这也是美国率先建立国家公园的唯一原因”分析有误,原文是说“美国率先建立国家公

园,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更是为了在这个新兴的国家里强化来自世界

各地、各色人种移民对美国的国家认同,以增强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国家意识和凝聚力”。

故选C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只是说自然教育导师刘文学通过带领青少年走进国家公园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和“国家认同”无关。

B.只是说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昆虫专项调查的结果,和“国家认同”无关。

C.只是说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新理念,和“国家认同”无关。

D.”坚持国家立场和生态保护第一”体现了“国家认同”这一观点。

故选D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美国率先建立国家公园,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可知,美

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是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

由原文”更是为了在这个新兴的国家里强化来自世界各地、各色人种移民对美国的国家认

同,……”和“寻求独特的民族身份,才是隐含在景观保护后面最原始的推动力”可知,美

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是界定民族身份,强化移民的国家认同。

由原文“以增强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可知,美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是强化美国人的民

族自豪感。

由原文“以增强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国家意识和凝聚力”“国家公园‘履行’着界定民族

身份、强化民族自豪感和象征民族成就的功能”可知,美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是增强凝聚力,

象征民族成就。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材料一整体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结构,由原文“越来越多人通过国家公园感知到大自然的魅

力和价值,亲近自然生态、守护绿水青山已成为大众对和谐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可知,文

章先总说我国国家公园的成就;

由原文“生态是我们的宝藏,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正是我们珍藏生态宝藏的重要方

式”“国家公园的建设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培育和构建,拥有着丰富深刻的时代内

涵,尤其需要学界业界深入认知,积极探索”以及“从更大意义上讲,当保护生态系统的使

命被冠以‘国家'之名,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更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呈现出文明特色和

底蕴”可知,主体部分再从三方面分说建设国家公园的社会价值;

由原文“相信通过社会各界徐徐用力、久久为功,国家公园一定会充分润养生态资源与财富,

促进人文与自然交融共生,不断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丰富图景”可知,文章最后总结,展望

我国国家公园美好的未来。

②由原文“美国率先建立国家公园,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更是为了在

这个新兴的国家里强化来自世界各地、各色人种移民对美国的国家认同,以增强美国人的民

族自豪感、国家意识和凝聚力”“寻求独特的民族身份,才是隐含在景观保护后面最原始的

推动力。国家公园‘履行'着界定民族身份、强化民族自豪感和象征民族成就的功能”以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以后,人民群众对蓝天

白云更在意,对绿水青山更关心,对环境保护更盼望,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幸福的新来

源,国家公园的建立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新期待”“……不仅可以强化人民群众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更能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国家认同”可知,材料二

则运用对比论证,将美国和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目的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国家公园的人民性

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6年的债务

铁凝

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父亲很肯定地回忆说,就是万宝山

出生那年,他向老同事李玉泽借过钱。父亲说,好像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家里钱没凑够,

我就找当时住对门的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就是没有把钱还给人家。

今年是2009年吧,五十三年了。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

万宝山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人称六娃。父亲见六娃点了头,吃力地撑起身子,从枕

头底下抽出一个皱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托在手掌上说,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当然不能是五块。

五块钱按定期存款五十三年算利息,咱就按1956年的定期利息算吧,我记得是百分之五,

加起来是五十八块左右。

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信封,发现信封下方有红色仿宋体“市人民医院”字样,不觉在

心里感慨:到底是父亲,一辈子精打细算。万宝山将信封塞进衣兜,这时,已经躺上枕头的

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条胳膊。万宝山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在他印

象中,父亲朋友很少,因为他那出了名的吝啬。父亲的吝啬也不时带给年幼的万宝山一些难

堪。现在生命垂危的父亲用这种类似外国人的方式要和万宝山拥抱,他顽强地张着胳膊,白

发蓬乱,四肢枯瘦,宛若一只凄风中的大鸟。他微微弯下身子,小心地抱了一下父亲。

几天后,父亲去世了。

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万宝山出门也要算成本。秋

天了,新中国六十年大庆,学校在国庆节之后组织老师和职工去北京参观,这才给了万宝山

当面向李玉泽还钱的机会。

出门之前,万宝山才认真想到了债主李玉泽。从前李玉泽和万家住对门,两家都住在纺

织厂宿舍。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他和

几个孩子围着宿舍楼门口推冰棍车的奶奶买冰棍。他们都知道,这个卖冰棍的奶奶是可以赊

账的。万宝山也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指着他,揭短似的说,“他们

家大人借钱不还!”万宝山已经伸出去的手,像被这喊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那时的

他还没有能力用“羞愧”来形容自己,却明白地知道,借钱不还会让一个人抬不起头。再大

一点,他知道了五块钱在1956年的价值,便愈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56年,在这个离

北京三百公里的城市,父亲一个月挣三十六块钱就能养活全家八口人。虽然日子拮据,但总

能将就着过去。

1956年,五块钱,父亲从对门借的,为什么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拒不还钱呢?长大一

点的万宝山鼓足勇气去问父亲,父亲却不似母亲那么激动,他说,那五块钱啊,第一,我没

说不还;第二,李玉泽家只一个独子,比咱家条件好不少,他又不急等这五块钱用;第三,

人家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你们着什么急呢!还有第四,父亲说,就在他准备好还钱

的时候李玉泽调到北京去了,一下子就隔了一个城市啊……在万宝山印象里,他的童年和少

年时代老是觉得饿,他和哥哥姐姐们从来没有放开肚子吃过饭。

2009年,一个秋日的早上,万宝山坐在去往北京的城际列车上,衣兜里装着父亲嘱咐

他要还的钱。他不吃一口零食,不喝一口需要花钱的水。他只是忽然想到,自己这习性是不

是受父亲的影响呢?

北京到了。万宝山和同事们一起感叹,到底是首都,到底是开过奥运会的首都,到底是

不一样啊……想到在北京打手机太贵,他又谎称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借用副校长的手机,按

照父亲厂里老同事提供的号码给李玉泽打了电话。

电话是李玉泽本人接听,万宝山听出那是一个有点耳背的嗓音洪亮的老人。他大声向老

人报出父亲的名字,简单说明是代父亲来看望他老人家的。他没在电话里提到还钱,也没告

之父亲己经去世。李玉泽很痛快地答应万宝山来家中拜访,又详细告诉万宝山乘车的路线。

他挂掉电话,顺利找到了李玉泽的住址,一个名叫绿水庄园的地方。原来这是一片别墅,当

万宝山确凿地站在庄园门口,盯着眼前那两扇巨大的、铸有一对鎏金麒麟的黑色铁艺大门。

万宝山正犹豫着不知如何进门,一个身穿藏蓝色制服的保安从警卫室里跑出来,问他贵姓,

他报了姓名,保安客气地说,刚才A8座的业主已经通知我们,对您放行。

保安引万宝山进了大门,热心地指给他去往A8座的路径。万宝山按照保安的指示走上

那座弧度并不太大但跨度不小的罗锅桥,他下了桥,走两百米,他看见了一幢屋顶覆盖着铁

灰色龟背形油毡瓦的红房子。一大片修剪整齐的毛茸茸的草坪由房脚处伸展开来,院门的浅

褐色毛石门柱上,镶嵌有“A8”字样的紫铜门牌。万宝山站在门口,隔着院墙看见一大片落

地窗和一个从落地窗探出的白色大阳台,几位老人正闲坐在那里。在他们当中,应该有一位

是李玉泽吧。庭院草坪上有铺着雪白台布的长方形餐台,不远处还有一架烧烤炉,两名头戴

雪白高帽的厨师站在炉前忙碌。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跺着脚正大叫:我不喝法国的“依

云”,我要刚才那种二十六块钱一瓶的“无量藏泉”……

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一阵莫名的瑟缩。他忽然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虽然他早

已知道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李玉泽和李玉泽的

儿子会怎样看待一个老邻居的儿子奉还的这五十八块钱呢?他们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

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有些怨忿起来:他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

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电话又问地址,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

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

一想到滑稽这个词,万宝山决意离开A8座。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罗

锅桥走去。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至桥下。他拔腿往桥上走,过了桥,就离这庄园的

大门口不远了。就在这时,他的腿出了问题:他的腿忽然迈不开步了,他没有办法上桥。他

定定神,换一条腿再迈步,不行,他还是走不动。片刻,他镇静着自己慢慢调转身向着相反

的方向一一A8试着迈步,两条腿立刻又听他的使唤了。

夕阳西下,在桥的两岸开阔的草地上,几个仰着脸放风筝的孩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随

着孩子们的目光仰望天空。一个形象忽然在万宝山脑子里复活了: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

他的那个乞望,凄风中的大鸟样的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但那一刻他心生畏惧。

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A8座走,那空中的老鹰依然在他头顶的天空翱翔,似是监督,

似是护送。万宝山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

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排行老六的万宝山要亲手替他把钱还上,父亲说那是1956年万宝

山出生那年他向老同事李玉泽借的钱。

B.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皱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发现信封下方有“市人民医院”字样,

顿时在心里鄙视父亲一贯的吝啬。

C.“万宝山已经伸出去的手,像被这喊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这一动作描写体现了万

宝山的羞愧,他一生都因此抬不起头。

D.长大一点的万宝山曾鼓足勇气问父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没还钱的原因,父亲进行了解释,

主要觉得李玉泽家不急等这五块钱用。

7.关于文中“万宝山还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宝山一直拖到秋天才执行父亲的遗嘱,万宝山为了节约成本,他借着学校组织去北京参

观的机会当面向李玉泽还钱。

B.万宝山按照父亲厂里老同事提供的号码给李玉泽打了电话,接电话的老人有点耳背但嗓音

洪亮,答应了万宝山的拜访。

C.万宝山顺利找到了绿水庄园,他按照保安的指示,最终来到了A8座。万宝山站在庭院的

门口,辨认出了李玉泽。

D.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忽然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万宝山觉得李玉泽和他的儿子可

能不记得这被借过的五块钱。

8.万宝山上北京替父亲还债,他来到李玉泽居住的A8座院门前之后,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过程?请简要说明。

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万宝山。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

谁?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A7.C

8.①感到震惊而瑟缩。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超出了万宝山的想象,他感到震惊和莫名的瑟

缩,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

②怨忿而觉得滑稽。万宝山怨忿自己的还债行为,觉得这有点滑稽。

③决意离开,放弃还债。万宝山决意离开A8座,迅速朝着罗锅桥走去。

④心生畏惧而坚持还债,最后逐渐平静。万宝山心有不安甚至心生畏惧,还是决定替父亲还

债,然后内心逐渐平静下来,感到心安。

9.示例一:我认为是父亲:①情节上,小说故事因父亲而起,儿子万宝山是替父亲还债;②

人物上,小说塑造的父亲形象鲜明,坚韧、吝啬而信守道义,临死前坚持让儿子替他还债;

③主题上,通过父亲的故事和还债遗嘱,展示了人性,揭示了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是万宝山:①情节上,儿子万宝山替父亲还债的故事是小说的主要情节;②

人物上,小说塑造的万宝山形象鲜明,他不喜欢父亲但满足父亲的遗愿,还债过程的波折更

令其形象立体而饱满;③主题上,通过万宝山还债的故事,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和人性,

揭示了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顿时在心里鄙视父亲一贯的吝啬”不合文意,原文是“不觉在心里感慨:到底是父亲,

一辈子精打细算”。

C.“他一生都因此抬不起头”错误,由原文“……却明白地知道,借钱不还会让一个人抬不

起头。再大一点,他知道了五块钱在1956年的价值,便愈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知,

文中只说小时候他抬不起头来,没说“他一生都因此抬不起头”。

D.“主要觉得李玉泽家不急等这五块钱用”分析不当,由原文“第一,我没说不还;第二,

李玉泽家只一个独子,比咱家条件好不少,他又不急等这五块钱用;第三,人家李玉泽都从

来没催过我还钱,……”可知,父亲解释了多方面的原因,并没表明“李玉泽家不急等这五

块钱用”是主要的。

故选A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情节的能力。

C.“辨认出了李玉泽”分析不当,万宝山并不认识李玉泽,原文是“万宝山站在门口,隔着

院墙看见一大片落地窗和一个从落地窗探出的白色大阳台,几位老人正闲坐在那里。在他们

当中,应该有一位是李玉泽吧”。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万宝山站在门口,隔着院墙看见一大片落地窗和一个从落地窗探出的白色大阳台,

几位老人正闲坐在那里。在他们当中,应该有一位是李玉泽吧。庭院草坪上有铺着雪白台布

的长方形餐台,不远处还有一架烧烤炉,两名头戴雪白高帽的厨师站在炉前忙碌。一个五岁

左右的小男孩跺着脚正大叫:我不喝法国的‘依云’,我要刚才那种二十六块钱一瓶的‘无

量藏泉'……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一阵莫名的瑟缩。他忽然不想让草坪上的人们看见他”

可知,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超出了万宝山的想象,他感到震惊和莫名的瑟缩,不想让草坪

上的人们看见他,此时他感到震惊而瑟缩。

由原文”……他们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

有些怨忿起来:他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电话又问地址,

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可知,万宝山

怨忿自己的还债行为,觉得这有点滑稽。

由原文“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罗锅桥走去。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

至桥下”可知,万宝山决意离开A8座,迅速朝着罗锅桥走去,此时他决意离开,放弃还债。

由原文“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他的那个乞望,凄风中的大鸟样的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

黑鹰,但那一刻他心生畏惧”和“万宝山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藏在身体内

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可知,万宝山心有

不安甚至心生畏惧,还是决定替父亲还债,然后内心逐渐平静下来,感到心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示例一:我认为是父亲:

由原文“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父亲很肯定地回忆说,就是万

宝山出生那年,他向老同事李玉泽借过钱。……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

可知,情节上,小说故事因父亲而起,儿子万宝山是替父亲还债。

由原文“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万宝山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在他印象

中,父亲朋友很少,因为他那出了名的吝啬。父亲的吝啬也不时带给年幼的万宝山一些难堪”

可知,人物上,小说塑造的父亲形象鲜明,坚韧、吝啬而信守道义,临死前坚持让儿子替他

还债。

由原文“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父亲见六娃点了头,吃力地撑起身子,

从枕头底下抽出一个皱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托在手掌上说,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当然不能是

五块。五块钱按定期存款五十三年算利息,咱就按1956年的定期利息算吧,我记得是百分

之五,加起来是五十八块左右”可知,主题上,通过父亲的故事和还债遗嘱,展示了人性,

揭示了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是万宝山:

由原文“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出门之前,万宝山才

认真想到了债主李玉泽”“借用副校长的手机,按照父亲厂里老同事提供的号码给李玉泽打

了电话”“片刻,他镇静着自己慢慢调转身向着相反的方向一一A8试着迈步,两条腿立刻

又听他的使唤了”等信息可知,情节上,儿子万宝山替父亲还债的故事是小说的主要情节。

由原文“万宝山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在他印象中,父亲朋友很少,因为他那出了名的吝啬。

父亲的吝啬也不时带给年幼的万宝山一些难堪。现在生命垂危的父亲用这种类似外国人的方

式要和万宝山拥抱,他顽强地张着胳膊,白发蓬乱,四肢枯瘦,宛若一只凄风中的大鸟。他

微微弯下身子,小心地抱了一下父亲”和“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A8座走,那空中的老

鹰依然在他头顶的天空翱翔,似是监督,似是护送。万宝山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

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

等信息可知,人物上,小说塑造的万宝山形象鲜明,他不喜欢父亲但满足父亲的遗愿,还债

过程的波折更令其形象立体而饱满。

由原文“……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

稽”“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他的那个乞望,凄风中的大鸟样的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

鹰,但那一刻他心生畏惧”“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

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等信息可知,主题上,通过万宝山还债的故事,展示了人物复

杂的心理和人性,揭示了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元献公㈤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阚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

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

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

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察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

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罩之意,公

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

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阐数年,廷式读书登科,

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蒋以栋,

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

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

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

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

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

誉,后卒为名臣。

(选自《梦溪笔谈•人事》,有删改)

【注】晏元献公,即晏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A日B属县例致贺C冬至D书E皆投书F即还G有一县令使H人独不

肯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地,借指朝廷。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

B.除授,同义复用,意为拜官、授职,与“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远近”的构

词法不一样。

C.契阔,指久别重逢,与“契阔谈(《短歌行》)中的“契阔”词义相同。

D.辞以疾,即“以疾辞”,状语后置句,与《〈论语〉十二章》中的“仁以为己任”句式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时的晏殊直言不讳,他说皇帝给进士准备的试题十天前他已做过,草稿还在,并请皇

帝另外命题。

B.选东宫辅佐官时,皇帝授官给晏殊的御批突然从宫中传出,执政大臣都不知原委,还特意

向皇帝询问。

C.刘廷式曾经犯下小错,本应遭到罢免,但因他有坚守诚信不负婚约的德行,所以监察部门

还是宽恕了他。

D.面对送完贺冬至书还不肯回去复命的县令使者,大家都觉得他刁蛮不讲理,但最后还是简

单回答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2)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14.沈括自谈《梦溪笔谈》的创作“不系人之利害”,属“率意谈噱”。请以选文为例,从

选人、写事两个方面具体说明。

【答案】10.BEG

11.C

12.D

13.(1)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认为晏殊明白侍奉君王的规矩,对晏殊的垂爱一天天加

深。

(2)恐怕不是这样,这县令一定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

14.①不以功绩大小选人,更在意传主是否有趣、有个性。②写事侧重人物细节,突显“人

之为人”的情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侍郎蒋堂为淮南转运使时,每逢冬至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

人放下贺信即返回。独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离去。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此处作句首时间状语,故单独成句,B处断开;

“属县例致贺冬至书”,“冬至书”作“致贺”的宾语,其后停顿,E处断开;

“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有一县令使人”作主语,其前停顿,G处断开。

故在BEG三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以及辨析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除授,同义复用,意为拜官、授职/“忘路之远近”的“远近”,偏义复词,仅指

远。句意: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C.”指久别重逢”错误。“后契阔数年”“契阔”,离别/“契阔谈谯”的“契阔”,久

别重逢。句意:句意:后离别多年。/久别重逢欢宴畅谈。

D.正确。“辞以疾”,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疾辞”/“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句意:以女子的疾病推辞。/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

使命。

故选C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大家都觉得“扩大范围,从文中“蒋曰:‘不然……”可看出,蒋堂不认为他刁蛮不讲

理;另外“简单回答”错,“简”,书简,文中指回信。

故选D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嘉”,欣赏;“事”,侍奉;“眷注”,关注、眷念,可引申为“垂爱”。

(2)“不然”,不是这样;“健”,强干;“慢”,怠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不系人之利害”“率意谈噱”的意思是:不非议朝廷大事和议论他人,只是率性而谈。

文中选取的三个人分别是晏殊、刘廷式、蒋堂,三人并没有经历轰轰烈烈之事,而只是记录

了有关他们的一些小事。比如晏殊的诚实不隐瞒,他参加考试时遇到自己做过的题目主动向

皇帝坦诚,请另外命题。皇帝选中晏殊做辅助东宫太子的官,因为皇帝认为馆阁大臣们都嬉

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他谨慎忠厚。而晏殊回答皇帝说自

己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说自己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这两

件事都表现了晏殊的诚实。

刘廷式本是农家子,有一个贫穷的老翁有一个女儿与他约为了婚姻。后来刘廷式考中进士,

还是坚持迎娶已经双目失明的女子,说明他信守承诺,品德优异。

侍郎蒋堂能知人,明察秋毫。当大家都因一位县令所派的仆人不肯离去而觉得他蛮横无理,

进而猜测县令也是无道之人时,蒋堂的观点与众不同,他认为这恰能证明县令是一位强干

的人,后来证明果不其然。

这三人的经历都很有趣,他们都很有个性,品性端正。沈括选人不以功绩大小选人,更在意

传主是否有趣、有个性,另外写事侧重人物细节,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晏殊少年时,张文节把他推荐给朝廷,皇帝叫他到了殿庭,正赶上皇帝亲自给进士考试,

就让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草稿还在,请另

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不隐瞒。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

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聚,以至集市内的酒楼、坊间,到处都提供帐篷作

为游玩、栖息之地。晏殊这时很穷,不能出去玩乐,独自在家待着,与兄弟探讨学习。一天

(吏部)挑选辅助东宫太子的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帝授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皇帝

为什么选中晏殊,第二天上朝复命,皇帝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

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

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

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

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认为晏殊明白侍奉君王的规矩,对晏殊的垂爱一天天

加深。仁宗登基后,(晏殊)最终被重用。

朝廷命官刘廷式本为农家子。邻居家老翁很贫穷,有一女儿,与刘廷式约为婚姻。后离

别多年,刘廷式读书考中进士科,回乡里寻访邻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儿也因病而双

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刘廷式托人到邻家重申以前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

辞,且以为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也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刘廷式坚持不退婚,说:“先前与老

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最终还是与她成了婚。刘廷

式曾因为小过失遭到贬谪,监察部门打算罢免他,鉴于他的行为品德很好,监察部门就原谅

了他。

侍郎蒋堂为淮南转运使时,每逢冬至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人

放下贺信即返回。独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离去,要求必须有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身边

的人劝他走,他都不听,以至呵斥驱逐也不走,还说:“宁可得罪,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里

去。”当时苏子美在座,甚为吃惊,觉得奇怪,就说:“这做仆从的都如此蛮横无理,那县

令可想而知。”蒋堂说:“恐怕不是这样,这县令一定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

慢他的命令。”于是就回复了一封书信,那吏人才离去。苏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收到蒋

堂的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强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播名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蟒峭上

不须更作悲秋赋②,王粲③辞家鬓已凋。

【注】①蟒(xiao)峭: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嬉子。②悲秋赋:宋玉所作,开篇以万

物逢秋而衰败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后用为咏伤别离或咏伤秋寄悲怀之典。③王粲:

建安七子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蔑席清凉让人感觉暑气已消退了一半,竹帘掀动让人感受到阵阵凉风。

B.颔联写庭院中草叶上挂满了露水,远处传来做棉衣的砧杵声。

C.颈联写绿苔苍苍,红树绕檐,蟋蟀夜鸣,蜘蛛织网,一派热闹景象。

D.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感情抒发真挚。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在清凉、幽静的秋夜中,诗人感受到悲凉,“蟋蟀”寓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景抒

情。

②用悲秋赋和王粲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动乱时局的忧虑以及怀才不遇的忧愁,用典抒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一派热闹景象”分析有误,颈联“傍砌绿苔鸣蟋蟀”以动衬静,突出了秋夜的清幽。

故选C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依据原文“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翠簟初清”“送轻飙”写出早秋天气

给人“暑半销”的感触感受;“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颔联从视听两方面,

写了早秋的露水和砧杵声;“傍砌绿苔鸣蟋蟀”,颈联进一步从视听角度写了蟒峭织网和蟋

蟀鸣叫的早秋之景,总之,诗人借景抒情,在清凉、幽静的秋夜中,诗人感受到悲凉,“蟋

蟀”寓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依据“不须更作悲秋赋”,悲秋赋:宋玉所作,开篇以万物逢秋而衰败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

感慨之情,后用为咏伤别离或咏伤秋寄悲怀之典,此处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王粲辞家鬓已凋”此句写自己不必再做赋表达悲秋的情感,像王粲一样,离家多年早已两

鬓斑白华发凋零。从手法上来看,“王粲辞家”是用典,王粲的《登楼赋》主要抒写作者生

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这里作

者运用王粲的典故表现出自己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

展抱负、建功立业却不能实现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两句是“,

(2)古人善于用典。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

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游子、思妇间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叙写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

我我的亲昵,而是“,"。

【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

水成文(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动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了的创意灵感和文化滋养。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到八十年代,坚持探索民族创作之路的中国动画学派推出了《大闹天宫》等一大批凭借超

乎寻常的表现力塑造经典形象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富有鲜明特色的动画作品。

迈入新时代,中国动画人在继承中创新,持续探索将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新

路径,陆续推出了《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雄师少年》等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令

观众②。《中国奇谭》以其浓郁的中国美学风格和中国哲学思想内核打动了广大观众,《长

安三万里》则让观众在水墨意境与光影技术融合中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这些作品

是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热潮涌动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动画坚持守正创新的经验表达。在新

二代人工智能笠技术的关键支持下,一物象细节可以被放大,一动画能让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

享受。《深海》中,数字水墨技术的创新表达让人③;《秋实》中,观众甚至可以看到嵋

嵋从枝头一跃而下时枝头的微微颤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

变原意。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①源源不绝(源源不断、连绵不断)②赞不绝口(交口称赞)③耳目一新

19.示例:①中国动画学派坚持探索民族创作之路,②推出了《大闹天宫》等一大批富有鲜

明特色的动画作品,③这些作品凭借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塑造了一些经典形象,④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20.示例: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支持下,物象细节可以被放大,动画能给观众带

来更丰富的视觉享受。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后文提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动画推出了一大批坚持探索民族创作

之路的动画片,语境强调这些作品的创意灵感和文化滋养连续不断地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可填“源源不绝(源源不断、连绵不断)”。源源不绝(源源不断、连绵不断):形容连

续不断的样子。

第二空,后文提到动画作品打动广大观众,语境强调优秀的作品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肯定,

故填“赞不绝口”或“交口称赞”。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

第三空,前文提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支持下,物象细节可以被放大,动画能给

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享受,语境强调数字水墨技术的创新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故填“耳

目一新”。耳目一新:形容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使人振奋。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先抽出句子主要成分“中国动画学派推出了《大闹天宫》等一大批富有鲜明特色的动画作

品”;

“中国动画学派”前的定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